书城亲子家教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13174600000055

第55章 帮助孩子加码还是加重他们的负担(4)

每年联考结束,几乎都会听到落榜学生离家出走或自杀的消息。是学生的心灵太脆弱吗?不是的,是压力太大了,大得超出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我记得一名高中生曾在联考前对我说,他很害怕联考,如果可以避免,他一定不会考,因为父母对他的期望太大,如果考得不好,他就没脸回家见父母了。我问他:“你的父母是如何对你说的?”他说:“他们要我一定考上台湾最好的大学,他们还说,如果想有个好前途,这是唯一的出路。我记得,在升高中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对我说的,说考上台北最好的中学,才是考取名牌大学的唯一出路。我顶着压力,顺利地考上了台北名校建国中学,可是,这一次,压力真的是太大了,我不知道如果考得不好,应该如何面对父母……”

这是一个未满十八岁学生痛苦的诉说,而大多数独生子女都在承受着这种痛苦。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在为他们的成绩加码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升学究竟是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呢?

我认为不是。升高中的时候,能考进著名中学固然好,但国中的学生正值十二至十五岁的年纪,他们渴望自由空间,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这样有助于他们塑造个性,这个时候也最能体现他们的灵性。如果硬把升学的压力强加在他们头上,那么最终只会磨掉他们的个性,桎梏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成为考试工具,甚至是为了升学而学习的“行尸走肉”。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有什么创造力的,即使他们最终考进了名牌大学,高等学府,将来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没有创造力的人,只能是平庸的。

以前我曾研究过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在研究中,我发现,那些考中状元的人,很少能当上大官,有的甚至一生只当过如县令之类的九品芝麻官。能说他们没有才华吗?不能。但是,他们没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的人不可能做出大的成就。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创造力?因为他们被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桎梏了自己的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联考状元进入社会后,都没能做出大的成绩,成不了杰出的人,也是因为他们只会考试,不会创新。他们在考试中磨掉了自己的灵性。

欧洲的著名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制度,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只会考试不会创新的人,所以,成绩平平的学生,也能进入这些大学就读,但是在大学的几年里,如果你的表现不好,如果你缺乏创造力,那么就不能通过各方面的考核顺利毕业。

由此种种可见,升学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面对害怕升学考试的孩子,父母不妨告诉他们,进不了重点国中,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名牌大学;做不了联考状元,进不了名牌大学,进入普通的学院一样可以成为杰出的人,同龄人中的姣姣者——只要你有这个能力,只要你肯努力,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