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13174600000079

第79章 多元化的教育方式(2)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把孩子教育好,将来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所以,他们“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家里只有一个小孩子的话,他的自我意识就会比较强,父母要想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育,就不能单纯地依靠长辈的威严,需要和孩子建立一种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就是朋友关系。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率。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朋友也比较少,他们渴望能从父母那儿得到友情,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在教育上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事实上,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业余时间往往没有耐心和孩子沟通,更善于循循诱导,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向来以长辈的高姿态居高临下,发号施令。

在朱德庸的漫画《绝对小孩》里,两个孩子对话:“我爸要我以后做总统,又要我做科学家,还要我做艺术家。”“那你自己希望以后做什么?”“我希望以后做爸爸,爸爸的权力实在太大了。”这是小孩子之间的趣话,大人们可以当作童言无忌一笑而过,但如果仔细一想,就会发现“爸爸的权力实在太大了”这句话里面,饱含着孩子的无奈,以及心底那点模糊的心酸。

和各国学生接触得多,我发现西方国家的孩子比东方孩子更有主见,也更有独立意识和自由意识。原因是西方的家长比东方的家长更善于教育孩子。西方人的教育,往往是“无为”的教育,从不需要对孩子刻意要求什么。比如说,在东方经常可以看到“饭桌上的教育”,而在西方国家是没有的。“饭桌上的教育”最初是指强迫孩子多吃饭,哪怕孩子已经饱了不想吃了,但父母总是主观地认为孩子并没有吃饭,孩子还需要补充营养,所以继续唠唠叨叨让孩子吃饭。后来,“饭桌上的教育”演变成父母不论孩子对错与否,都在吃饭的时候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进行教育。西方的父母是不会这么干的,孩子爱吃多少悉听尊便,他们认为,孩子饿了就会自己吃饱,他们不吃,说明他们并不饿,当然生病是例外。如果他们对孩子有什么建议,通常会这样开头:“我觉得你可以……”而不是“你一定要……”

众所周知,美国人的创造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这得益于美国人的教育方式。美国家长们极少为孩子安排什么,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由他们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与美国家长正好相反的是,一些东方国家的父母喜欢为孩子安排人生道路,但他们从没有尝试过去了解这些问题:孩子会喜欢这样的人生吗?他们会觉得快乐吗?他们还有多少潜力需要挖掘?

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是这些父母,但最不了解孩子的,也是这些父母。所以,在不了解孩子的前提下,过多的疼爱,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成为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