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13206000000015

第15章 费城沦陷前后

向所有国家奉行真诚和正义,跟所有人一道促进和平与和谐。

——华盛顿

(一)

华盛顿之所以将部队带到莫里斯城,是因为那里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进可攻,退可守,尤其对打袭击战非常有利。起初,华盛顿并没有打算在莫里斯长期驻守,只想让部队在这里暂时休整一下,再作抉择。但很快他就发现了莫里斯的优点,因此选定这里安营扎寨,准备较长期地在这里整顿部队,提高部队的作战素质,训练出一支新型的正规军。

在莫里斯城,大陆军的第一期任务是全面休息,恢复体力;第二期任务是训练新军。根据大陆会议的决议,计划征募16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一个工兵团和3000名轻骑兵。

为了招募人才,华盛顿既从部队原有的军官和士兵中选拔培养军官,又不拘一格地从外面广泛招揽人才。不分出身门第,不分宗教信仰,不问属于哪个州,甚至不排除选拔外国人士,只要具备真才实学,效忠或同情美国独立事业,就会被委以重任。

这是一种极其开明并极具气魄的用人政策,体现了华盛顿高超的人格魅力和任人唯贤的恢弘气度,因此也吸引了大批有胆识、有才学的热血青年纷纷前来从军,为大陆军增添了勃勃生机。

华盛顿还对军事编制进行了重新调整,将手下官兵划分为5个师,分别由5位少将指挥,下辖10个旅,由10位准将指挥,总兵力为43个团,约7300人,1777年5月底,经过休整和扩军,大陆军的面貌焕然一新,全军上下士气高涨。随后,大陆军转移到距英军据点纽布伦瑞克不到10英里的米德尔布鲁克安营扎寨。

到此时为止,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了。一向为英军所蔑视的美军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由弱变强,愈战愈勇,这让英王及其内阁极为恼怒。他们大骂英军将领是无能之辈,并一再催促他们尽快结束战争,歼灭美军。

基于这种思想,英军内阁在1777年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冒险进攻计划:兵分三路攻取奥尔巴尼,切断美国革命的中心地区——新英格兰与外地的联系,然后对美军主力进行重兵围剿,各个歼灭。这三路兵的第一路由柏高英将军率领一万英军从加拿大南下至哈德逊河畔,进攻奥尔巴尼;豪将军则率部北上,与柏高英将军在奥尔巴尼会合;第二路由圣纳杰尔中校率领,从安大略湖进攻奥尔巴尼,与柏高英和豪将军会合;第三路由克林顿将军率领,从纽约出发,沿哈德逊河口北上,与其他两路军队对美军形成夹击之势。

英军的战略计划是在伦敦制定的,前线将领须接受大洋彼岸的遥控指挥。然而英国政府主管此事的殖民大臣热尔曼因忙于度假,竟然忘记了将该计划通知豪将军。结果,一向自以为是的豪将军便自行其是了。因此,豪将军没有北上与柏高英将军会合,而是于6月初独自率领8000名英军从纽约开往纽布伦瑞克。这次豪将军的主要目的表面看是向费城进军,但其实是想诱使美军出来交战,将其歼灭。华盛顿看出豪将军的意图是引蛇出洞,因此命令所部不予理睬。

6月中旬,豪将军率部由纽布伦瑞克出发,经由华盛顿的驻地近郊大摇大摆地走过,假意进攻费城,引华盛顿出来交战,但华盛顿依然没有理睬。

6月19日,豪将军所部突然退兵,按原路返回纽布伦瑞克,以为这样华盛顿就会出来追杀。哪知华盛顿只派了一个小分队尾随英军进行骚扰,主力依然不出来。

豪将军见华盛顿不“上钩”,又施展一招更狠的激将法:命令士兵一路烧杀抢掠,任意横行,沿途百姓遭到了英军的野蛮蹂躏。将士们都怒不可遏,纷纷请求出击,华盛顿也义愤填膺。思忖再三,他决定派遣一支精兵部队,对英军的后卫部队进行袭击,并命令打完后马上撤回。

随即,一支部队出发了,豪将军以为华盛顿这次上当了,命令部队马上直攻米德尔布鲁克的美军营地。哪知美军的主力并未出动,还在牢牢地控制着阵地,倒是那支精英小部队消灭了不少英军人马。

豪将军黔驴技穷,不知这仗下一步该怎么打。无奈之下,只好于7月1日撤出了东新泽西城。

(二)

就在华盛顿绞尽脑汁分析敌人的动向时,北部战争传来消息,称柏高英部已由英属加拿大南下,占领了提康德罗加,目前正准备向奥尔巴尼挺进。按计划,柏高英将南下与豪将军会师。

提康德罗加的守将圣克莱尔是一位苏格兰职业军人,军事经验相当丰富,作战也很勇敢。当时,虽然他手下的守军不足4000人,装备也很差,但整个部队的士气非常高昂。在得到英军进犯的消息后,圣克莱尔马上命令加强修筑防御工事,决心守住该城。他在给华盛顿的信中一再表示:提康德罗加的防线“固若金汤”,英军来犯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然而,圣克莱尔在部署兵力时却出现了两个致命的漏洞,结果被英军四面包围,切断补给线,制高点也很快落入敌人手中。圣克莱尔思索再三,最终放弃守城,选择突围转移,以保存部队的实力。

部队在开始撤退时,行动迅速,有条不紊,眼看就能突出包围了。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些蓄意帮助英军的王党分子在独立山上突然燃起大火,火光引起了英军注意,并立即对正在移动的美军发起攻击。结果圣克莱尔将军组织的这场有组织有计划的转移立刻就变成了一场大溃退,重武器和军用物质丢失殆尽,人员伤亡难以数计。这支残部经过七天七夜的艰难跋涉,7月12日才终于回到爱德华堡。

华盛顿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美军在北线的失利,不仅导致人员和物资大量损失,更重要的丢失了一个军事据点,在全国民众当中引起了一片恐慌。

提康德罗加失守后,北部战区的形势日益恶化,但经过两年的战争锻炼,美军广大将士们的军事素质和革命意志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并没有因为这次战役的失利而气馁。华盛顿命令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寻找战机,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因此,在1777年的7-8月间,美军小规模活动非常频繁,对英军进行了多次有力的出击,其中有两次出击行动格外出彩。

一次是发生在7月下旬,由巴顿中校率领40名民兵,夜晚悄悄乘小船驶入罗德岛西岸,混过敌军的重重封锁线,一直潜入罗德岛最高军事指挥部,将睡梦中的指挥官普雷斯科特将军活捉,而后神不知鬼不觉地顺利返回。普雷斯科特是英军驻罗德岛的总指挥官,以凶悍残暴而出名,对美国人民犯下了许多罪行。因此他的被俘在全美引起巨大反响,人们纷纷奔走相告。大陆会议为此还专门作出决定:授予巴顿将军上校军衔,并赠予他一把军刀。

另一次突击行动是发生在8月下新,驻新泽西汉诺佛的一支美军部队在沙利文将军的率领下,长途奔斯塔滕岛上的英军。这次行动高度保密,速度奇快,可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1000名英军几乎来不及抵抗就纷纷缴械投降。但由于英军大部队迅速前来支援,美军船只不足,部队在撤退时遭受较大损失。

这些袭击虽然暂时稳住了北部地区的形势,但华盛顿最担心的还是豪将军的动向。自从7月初离开新泽西后,他就率部随舰队在沿海游弋,不时地出没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像是故意与美军捉迷藏。

8月22日,正当华盛顿准备率军北上进军纽约之时,突然收到新情报:英国舰队已经驶入切萨皮克湾。华盛顿由此得出结论:豪将军进到切萨皮克湾内这么靠北的地方,一定是想走这条路直取费城。既然英军的意图已经明朗,华盛顿决定立即前往迎敌。

8月25日,豪将军开始率领英军在切萨皮克湾登陆。这里距离费城只有70公里,华盛顿马上派出几支小部队前去进行骚扰性袭击,以滞缓英军前进。

9月初,英军主力登陆,随即便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向费城方向扑来。9月5日这天,华盛顿向美军发出动员令。他认为,敌人曾从新泽西方向两次图谋费城,但都没得逞,这次他们一定会孤注一掷。如果他们这一次也失败了,战争便可能就此结束。因此,成败在此一举。华盛顿充满信心地说:

“我们进行这场战争,同无数的困难搏斗,如今已经两年了,光明的前景已经翘首可见。人们历尽艰辛,现在该是收获果实的时候了。如果我们拿出英勇气概来作战,这第三次战役将是我们最后一次战役。”

(三)

1777年9月8日,华盛顿率领主力部队渡过布兰德温河,10日晚占领了北岸的查德堡,随即派沙利文将军驻守该堡北面的高地,形成主力部队的后翼,命令宾夕法尼亚民兵驻守左翼。

华盛顿刚刚部署完,豪将军的大部队便开进距离布兰德温河仅7公里的地方,并严密封锁了消息。

11日清晨,英军开始向查德浅滩发起猛攻,双方展开激烈交火。随后,英军几次企图冲过浅滩,都被美军阻拦住了。上午10点左右,华盛顿得到消息称:美军已成功挡住了英军的进攻。但此刻,华盛顿心中却产生了疑惑:敌人的几次进攻规模并不大,但火力却十分凶猛,好像是虚张声势,难道这里不是英军的主攻方向?

华盛顿马上派出侦查部队,命令火速查清英军主攻方向。很快,侦查消息传来:康华利已率部出现在布兰德温河上游的高地前,从侧面包抄沙利文部,并以优势兵力发起猛攻,将沙利文部赶出了阵地。

华盛顿大吃一惊,直呼“上当”了!他立即命令沙利文部全力反攻,夺回失去的阵地;同时命令格林的后备部队火速前往支援,但已无力挽回败局。美军虽然受到康华利和克尼普豪森两部的夹击,但仍英勇抵抗,两军在查德浅滩和布兰德温河上游展开了殊死搏斗。

到傍晚时分,战斗了一天的美军渐渐不支,华盛顿赶紧下令:两翼部队向中路靠拢,边打边撤退。英军也已打得筋疲力尽,遂停止追击。

晚上,华盛顿将打散的部队重新集结起来,然后连夜向费城方向退去。布兰德温战役以美军的失利而宣告结束。

布兰德温战役失败后,费城便失去了它的天然屏障,陷落已是不可避免。于是大陆会议作出决定:撤出费城,将会址迁往约克镇。同时,大陆会议还对华盛顿表现出了充分的信任,授予华盛顿为期60天的非常权利,包括任命准将以下的军官,征用一切军需品,运走或埋藏可能落入敌手并对敌人有利的物资等,还号召全体爱国者行动起来,给予华盛顿领导的美军以强大的支持。

9月26日,豪将军派康华利率领一支英军部队,以胜利者的姿态趾高气扬地开进了费城,自以为给这次军事行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然而,从整个战局来看,占领费城却让英军从此失去了有利的态势。这是因为,英军在1777年的战略部署是北上会师,而豪将军却擅自行动,占领费城,不仅未能实现分割美军的战略意图,还导致自己的兵力过分分散。对于外线作战的英军来说,这是犯了兵家的大忌。

这种不良的后果在北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柏高英从英属加拿大远途而来,部队供给已相当困难,此时又失去了与豪将军的联系,陷入空前的窘境。而因为没有豪将军的威胁,北部的美军在广大民兵的配合下,对柏高英的部队四面围击,为后来歼灭这支英军创造了条件。

所以,当许多人为费城的失守而悲观难过时,华盛顿却以十分镇定的态度看待这件事。他指出:战争的胜负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关键要看能否把握战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目前英军虽然占领了费城,但未必是件坏事。费城失陷后不久,华盛顿在给大陆会议的一封信中就指出:

“……事实将证明,他(豪将军)攻占费城并没交上什么好运,相反,只会招致他的覆灭。”

很快,这位总司令瞅准的机会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