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13206000000025

第25章 桑榆晚景(1)

在我离开你们的时候,我的手是干净的,我的心是纯洁的。我热诚地祈求上帝赐予这个国家,这块我的三四代祖先都在这里出生的土地繁荣和幸福。

——华盛顿

(一)

早在华盛顿重返政坛出席制宪会议时就曾担心,他会因此而丧失在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中获得的声誉和同胞们对他的爱戴。而现在,这种担心似乎正在渐渐变成现实,两党政治的发展使这位总统不由自主地卷入了相互攻击的漩涡之中。

杰伊条约对华盛顿的影响很大,他原本指望签署这一条约能平息战争,为美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谁知人们的愤怒情绪反而日渐强烈,甚至将这种不满转移到他个人身上。共和党人就杰伊条约对华盛顿的攻击尤甚,他们指责杰伊是叛徒,称华盛顿是“政治伪君子”,是一个“傲慢的专制君主”。

在经济方面,华盛顿也开始受到指责。有人宣称,这位总统一贯透支他的薪水。这种无端的攻击让华盛顿痛苦至极。事实上,他从未自己去领取过他的职务津贴,这一切都由他的秘书经管。而且财政部长科尔科特也称,华盛顿每季的开支有时超过季度津贴,有时则达不到,但全年的开支总数都不超过年度的津贴总数。

让华盛顿更加伤心的是,人们竟然开始以加入他的内阁为耻。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他只好请汉密尔顿帮忙推荐一位贤者担任美国国务卿,但这位从前的下属回答得让他倍感难堪:

“国务卿这个角色实在是难当至极。……说实话,第一流的人物是难以找到的,次一等的人物也得以礼貌相待和起码不错的条件才能找到。但愿我说得更明白些,这对于一个政府来说是一个可悲的预兆。”

最后,华盛顿只好退而求其次,降格让皮克林担任国务卿。为了这一任命,他甚至恳求皮克林,皮克林才屈尊俯就似地答应下来。还他找了其他几位关系密切但却不是很著名的二流人物充实内阁。按照副总统约翰·亚当斯的话说:

“政府结构再一次充实了,但与杰斐逊、汉密尔顿、杰伊等人在这里时大不一样了。”

华盛顿在62岁寿辰时,国会曾特意休会半小时,以向这位总统祝寿。而今,当这位64岁的老人再次寿辰时,因杰伊条约而与总统闹僵了的众议院专门以50票对38票通过决议,规定议员们不得休会半小时去向总统贺寿,以表示对华盛顿的不满。

华盛顿由此看出,他在人们心中的光辉形象正在渐渐暗淡下去。

1796年春,正是华盛顿与众议院之间因杰伊条约而剑拔弩张之时。出于对政界纷争的厌烦,这位老人归隐田园的念头日渐强烈。他在信函中表示,1797年3月4日他将“结束公职生涯”:

“我可以预言,从此以后,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将我从个人生活中拖出来了。”

在这期间,华盛顿开始着手准备一份告别文书,对任期内的一切作个总结性的交代。经过数月的推敲修改,在1796年9月,华盛顿将这份告别文书交给费城的《美国每日新闻报》发表了。

这篇告别演说的发表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政府要员们也普遍感到惋惜和震惊,甚至有人为此流泪。大多数报纸都对总统的主动引退表示赞赏,原来攻击他有权力欲的反对派这下也无话可说了。

华盛顿的这篇告别演说,是他执政8年的经验与教训的全面总结,也是针对国际国内政治风云、党派纷争针砭时弊的有感之作,同时也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制宪思想、治国方略和他所推行的内政外交政策,情真意切地对国民提出忠告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演说词成为美国历史上又一重要历史文献,也有人认为他是华盛顿为国家留下的一笔“有形财富”,而对他的引退精神则被评价为一个“无形财富”,为美国的总统任期立下了先例。

根据1787年的宪法,美国总统每任4年,但没有限制连任的次数。这意味着,只要条件允许,总统可以一直连任下去。甚至杰斐逊也一度认为华盛顿这位第一任总统可能任职终身,因为他极高的威望可以让他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

可是,华盛顿却没有这样做,他的至多连任两届的先例后来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华盛顿之所以能够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许多人渴望的总统宝座,放弃手中的大权,一是由于他厌恶相互攻击的党派斗争,强烈的荣誉感胜过对权力的迷恋,不愿因权力而破坏自己的名声;二是他希望建立通过选举来确定继任总统这种完全共和制政体的形式;三是华盛顿生长在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主传统和反封建专制思想的美洲“新大陆”,这种土壤本身孕育了华盛顿的共和民主思想,同时也让他认识到,任何非民主意愿的思想在这里都会遭到失败。

因此,有人在评价华盛顿时写道:

“他是克伦威尔,但没有野心;他是苏拉,但没有恶行。在他以自己的努力使祖国进入独立国家之列后,他自愿交出了感恩戴德的民众授予他的权利,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二)

在将繁重的国事重担交付给新总统约翰·亚当斯后,1797年3月9日清晨,华盛顿愉快地与家人一起乘马车向家乡弗农山庄进发。华盛顿思乡心切,早已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路快马加鞭,夜宿晓行。

3月15日,一行风尘仆仆的旅人终于回到了弗农山庄。望着眼前熟悉的一切,华盛顿充满深情地对妻子玛莎说:

“我们终于回到了自己平静的港湾了。”

返回家乡的第二天,华盛顿起了个大早,在仆人的陪伴下,他骑着马兴致勃勃地巡视了整个山庄。他准备重整旗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弗农山庄建设成为美国第一流的农场。

然而通过几天的观察,华盛顿有些心灰意冷了。由于常年在外,疏于对庄园的管理,此时的弗农山庄已经变得荒芜不堪,房屋因年久失修而腐朽颓败,到处都是肮脏的垃圾和倒塌的篱笆围墙,农田已经耗尽地理,水土迅速流失,牲畜因饲养不善而羸弱不堪……简直就是一片残破的景象。

尽管如此,这位65岁的老人还是不肯认输,他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创业,励精图治,让山庄恢复往日的气度。为此,他回家没多久就几乎恢复了当年在山庄时的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黎明即起床,用过简单的早餐后,便在侄子的陪同下前往各个工作点检查。

他常常几个小时骑在马背上四处奔波,巡视农作、饲养和各个作坊的生产,及时监督和指导各项工作,常常从一个工作点马不停蹄地转到另一个工作点,一直忙碌到下午2点左右才回家用餐。

为了重振家业,华盛顿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亲自拟定了一份庄园管理规划。这份文件洋洋洒洒,长达30多页,并附有各种表格,详细地说明了他所要做的每件事。其中一些计划是短期内根本无法实施的,华盛顿也知道自己可能无法看到事情的结局,但他的最大愿望是“把一切该办的事情办好,以便在去见上帝时不致在心灵上受到谴责”。

正当华盛顿在弗农山庄忙碌地实施他的重建规划时,突变的政治风云再次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杰伊条约虽然缓和了美英之间的关系,但却令美法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法国政府视这一条约为美国与英国结盟的证据,拒绝接受华盛顿于1796年夏天派往驻法的大使查尔斯·平克尼。

1797年3月,亚当斯就任美国总统,美法关系进一步紧张。为了避免与法国发生冲突,1797年5月,亚当斯任命平克尼等三人组成委员会,与法国方面谈判有关商务及友好条约问题。

1797年10月,3位使节抵达法国巴黎,却遭到了法国外交部长塔列朗非礼节性的接待,并且还私下向3位代理人索要1000万美元的巨额贷款,结果遭到美国特使的拒绝。就这样,3位代表又返回美国。

1798年4月,具有强烈联邦党人意识的亚当斯总统为了争取舆论,向国会公布了对法交涉的经过,并用“X、Y、Z”代替塔列朗派来索贿的3名代理人。这就是美国外交史上所谓的“X、Y、Z”事件。

亚当斯的这一招果然有效,美国国内立即掀起反法情绪,联邦党人也趁机利用这种狂热制造战争气氛。美国似乎面临一场新的为独立而战的斗争。

然而,亚当斯本人却不熟悉军事,这突如而来的军事重任令这位总统一筹莫展。这时,他想起了正在弗农山庄的那位老将军华盛顿。

(三)

1798年6月22日,亚当斯亲自给华盛顿写信,信中写道:

“……我不能不时常征求您的意见,我们不能不借重您的威名,只要您允许我们这样做。您的威名胜过千军万马。”

与此同时,陆军部长麦克亨利也给华盛顿写信,表示希望他能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