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东汉)班固
(一)
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时期,“天下共主”周天子暗弱,诸侯相侵,争相作霸主,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在兼并战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
七雄内修政治,外逞刀兵,先后兼并了各自周边的小国,巩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到公元前4世纪中期,各国又相继推行变法,以谋求天下霸主之位。在此过程中,秦国国君秦孝公(公元前321-前338年,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因为任用了千古奇才商鞅为大良造,推行变法,一举成为七国之中最为强大的诸侯。
从此之后,秦国便开始虎视东方六国,不断挑起战争,企图一统天下。东方六国国君意识到他们已无力单独抵抗强秦,便先后在纵横家公孙衍与苏秦等人的游说下发起了“合纵”行动,即六国联合抗秦。秦国为打破六国联盟,则起用魏国人张仪,联合东方各国,攻打周边的小国,是为连横。一时之间,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
虽然六国确立了联合抗秦的战略方针,但由于各国之间矛盾重重,根本无法做到同心协力,秦国依然一天天强大起来。到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前251年,公元前306-前251年在位)时期,秦国的领土已经比东方六国的总面积都要大了。
当时,在东方六国中以濒临大海的齐国最为强大,地处中原的赵、魏两国次之。但这三国之中,秦国一统天下的阻碍并非最为强大的齐国,而是实力次之的赵、魏两国。因为赵、魏两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将东西方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隔离开了。秦国要想一统天下,必须先灭掉赵、魏。而且,赵、魏与秦国接壤,是秦国的传统敌对国,双方在历史上爆发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再次派重兵围攻赵国的军事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约公元前307-前266年,公元前298-66年在位)急召名将廉颇商议:
“将军可有把握救下阏与?”
廉颇回答说:
“此去阏与,路途漫长、坎坷,恐怕救不了了。”
赵惠文王心中忧虑,又召名将乐乘相问。然而,乐乘的回答与廉颇一样,也认为“道远险狭”,阏与已经没救了。
赵惠文王心中的忧虑又深了一层,最后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召见了军中新锐赵奢。赵奢朗声回答说:
“此去阏与,道远险狭,两军交战就好像两只老鼠在狭窄的洞穴里相斗一样,必然是勇者胜利。”
赵惠文王大喜,立即任赵奢为将,令其率军去解阏与之围。赵奢领命后,率军出城了。但其大军刚出都城30余里就地扎营,停止前进了。赵奢严令:
“谁敢在军事方面向我进谏,我立即杀了他。”
当时,秦军在围困阏与的同时,已经派了一支部队直插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县西南),与阏与成犄角之势,以防赵奢的援军。赵军中有一位忠烈、但却毫无远见之人,立即向赵奢进谏,建议他火速去救武安。赵奢勃然大怒,立即将其斩首示众。
就这样,赵奢在邯郸城外一次次加固营垒,以示毫无进取之意。到了第28天,秦军派遣使者前往赵军驻地,以探究竟。赵奢将计就计,不但好酒好菜地招待了这位使者,还将他送回秦军营中。当使者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时,秦军将领得意洋洋地断言道:
“赵军离开都城仅30里就止步扎营,阏与已经不是赵国的领地了。”
由此,驻守武安的秦军便放松了警惕。而赵奢则在此时突然集结部队,全力西行,绕过武安来到阏与外围。被抛在武安的秦军听说赵奢已至阏与,才如梦方醒,慌忙调集兵力奔向阏与。但一切都已经晚了,赵奢抢占了阏与城外的有力地形,居高临下,等待秦军前来送死。
结果,当秦军赶到阏与之时,以逸待劳的赵军立即凭借地形优势发起攻击。秦军不敌,四散溃逃,阏与之围也随之解除了。
阏与之战是秦国统一六国之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秦昭襄王也由此意识到,秦国暂时还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基础,于是赶紧罢兵议和,与赵国互派质子。所谓质子,就是国君派往他国作为人质的子孙。阏与之战后,秦昭襄王派往赵国为质子的是他的次子安国君。
(二)
阏与之战后,秦昭襄王采纳了客卿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所谓“远交近攻”,就是对齐、楚等距秦较远的国家先行交好,以使他们不干预秦攻打邻近诸国之事。秦国最近的两大诸侯国魏、韩两国地处中原,尤如天下之枢纽,应首先攻打,以除心腹之患。如果魏、韩臣服,则北可慑赵,南能伐楚,最后再攻打齐国。这样由近及远,得一城便可巩固一城,逐步向外扩张,必然可以统一天下。
公元前268年,秦昭襄王便用范雎的谋略,派兵讨伐魏国,一举攻下了魏国的重镇怀(今河南武陟西南)。然而,正当伐魏之战节节胜利之时,在魏国作人质的秦悼太子却去世了。悼太子死因不详,可能与魏国人的折磨有关。当时两国正在交战,魏人严苛地对待秦国太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无论如何,“国不可一日无太子”,秦昭襄王立即把次子安国君从赵国召回来,立其为太子。安国君回国当太子了,谁去赵国当质子呢?
此时,有人向秦昭襄王提议说,让安国君的儿子异人以王孙的身份前往赵国当质子。秦昭襄王沉思了片刻,觉得“以子代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便批准了这一建议。
公元前265年的一天,异人登上了笨重的马车,踏上了漫漫旅途。他默默地坐在车中,思绪万千,根本无心欣赏车帘外的美景。异人虽然贵为王孙,父亲又是太子,但他在王室中的地位却十分卑微。他的生母夏姬只是安国君的偏夫人,而且又不得宠爱,他自然也不为父亲所重视。更何况,安国君子嗣众多,有20多个儿子,自己又算得来什么呢?
想着想着,异人不免满心凄凉起来。在秦国,他虽然不受重视,但起码还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旦到了赵国,他恐怕连最起码的尊严、甚至生命都保不住了。
异人的担忧很快就变成了事实。由于秦、赵两国连年交战,异人又不受安国君重视,赵国人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在邯郸城里,异人受尽冷落。恰在此时,赵惠文王驾鹤西归,其子丹继位,称赵孝成王(?-前245年,公元前266-前245年在位),其母赵太后摄政。
赵国王权的变更让秦昭襄王看到了机会,立即发兵攻打赵国,并连攻下3座城池。赵国朝野一片惊慌,大臣触龙紧急觐见赵太后,劝说她以幼子为质,向齐国求援。
赵太后被说动了,将自己最疼爱的幼子送到齐国当质子。齐国随后发兵,支援赵军,秦军才被打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触龙说赵太后”。
秦、赵两国虽然息兵了,但异人在邯郸的生活却过得越来越艰苦。赵国人恨不能将其千刀万剐,抽其筋,吃其肉,饮其血,就连同在邯郸为质的其他国家的王孙公子见到他也像见到瘟神一样,躲得远远的。
有一天,异人乘车在邯郸城中闲逛,以解忧思。马车慢慢地走着,忽然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异人刚想令车夫避让,后面的马车就从旁边闯了过去,将异人的马车蹭得东倒西歪。车夫大骂道:
“简直欺人太甚!王孙好脾气,不然调来秦军砍了你的狗头!”
街上的人听到骂声,知道车上坐的是秦国王孙异人,便开始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起来。然而,前面那辆马车却停了下来,从上面走下来一位商人模样的中年人。此人姓姜,吕氏,名不韦,当时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称吕不韦。
吕不韦是卫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一说河南濮阳人),自幼聪慧,精于算计。成年后,吕不韦开始经商,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了千金家财,在东方六国中皆置有产业。他听到车夫的骂声,闻知后面马车上坐着的是秦国王孙异人,心中一动,便喃喃地说道:
“此人真是奇货可居啊!”
于是,吕不韦便命车夫停车,自己亲自走到异人的车前,躬身赔礼道:
“不知王孙坐在车上,小人吕不韦多有得罪,还请王孙见谅!”
吕不韦此举让异人吃惊不小,因为在赵国还从来没有人对他如此恭敬过。异人拱了拱手,朗声道:
“先生客气了!”
吕不韦道:
“如若王孙不弃,请到寒舍小酌几杯。”
异人想到自己的尴尬处境,忙推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