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13206200000007

第7章 少年时代登上王位

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清)夏曾佑

(一)

东伐的节节胜利让庄襄王兴奋不已。在东方六国之中,他想首先灭掉赵国,以雪当年之耻。12岁的赵政也不时在父王面前大谈特谈自己幼年时所受的屈辱,希望庄襄王早日为自己报仇。吕不韦十分明白两位主子的心思,因此于公元前248年秋集结了数万大军,命蒙骜为将,大举入侵赵国。

与王陵和王龁不同,蒙骜放弃了直捣邯郸的策略,而是率部绕过邯郸,横扫其外围地区,让邯郸成为一座孤城,最后再集中兵力,聚而歼之。蒙骜大军所向,赵军纷纷出城投降,太原地区(今山西省西北部)和其附近的37座城池很快就被列在秦国的版图上了。

公元前247年,秦将王龁又率部扫平了上党地区的赵军残部,将其与蒙骜攻占的土地连成一片。庄襄王又设立太原郡,并派大军驻守,准备直捣邯郸。

然而就在灭赵指日可待之时,吕不韦却不知为何突然改变了主意,劝说庄襄王调转矛头,对准同样岌岌可危的魏国。

庄襄王同样听从了吕不韦的建议,任命蒙骜为大将,统帅驻扎在上党地区的秦军,掉头向南攻击,直逼大梁。魏安釐王(?-前243年,公元前276-前243年在位)十分惊恐,立即派人前往赵国去请信陵君魏无忌。

在邯郸之围时,信陵君虽然率部赶走了秦军,但因窃取虎符,杀了魏国大将晋鄙,也犯下了大罪。邯郸之战后,信陵君便留在赵国。这次听说魏王派人请他回国,就预先警告手下的人说:

“谁敢为魏国的使者通风报信,我就杀了谁!”

信陵君的门客中不乏忠勇之士。他门下就有一个酷爱赌博的毛公和做小生意的薛公,这两人都是非常有见识的人。他们听说信陵君拒绝返回魏国,便冒死相谏:

“公子之所以名重各国,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您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魏国。现在魏国危在旦夕,公子却毫不在意。一旦秦军攻克大梁,夷平了魏国王室的宗庙,公子您还有什么脸面正视天下人呢?”

两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信陵君魏无忌便满面羞惭地登上了马车,直奔大梁而去。据史书记载,魏王见到弟弟后,老远就泪流满面地迎了上去,与他相拥而泣。随后,魏王任命信陵君为上将军,率统魏军,准备迎敌。信陵君一边分析军情,一边派使者赶赴东方各国求援。各国闻知信陵君准备再次与秦军大战一场,纷纷响应。信陵君率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主动西向出击。

蒙骜没有料到信陵君会主动出击,被打得措手不及,只好下令西撤。信陵君抓住有利时机,命部队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函谷关才罢休。

蒙骜败退的消息传到咸阳之后,庄襄王和吕不韦都大吃一惊。庄襄王板着脸,突然咆哮起来:

“魏无忌啊,魏无忌!此人不死,我秦国的统一大业便无法完成!”

吕不韦接着说:

“大王所言极是。魏无忌在东方各国中威望极高,他振臂一呼,东方各国无不响应。我们只有先除掉他,方能完成万世霸业。”

庄襄王看了看吕不韦,问:

“相国有何妙计?”

吕不韦从袖中掏出一锭金子,狡黠一笑,回答说:

“大王请看,臣手中是何物?”

庄襄王看了看,大笑不止,连声道:

“好!好!真是妙计,真是妙计!”

吕不韦深深一躬,说道:

“大王过奖了!臣出身商人,自然知道金钱的用处。”

庄襄王点了点头,突然咳嗽起来,越咳越厉害,最后竟然咳出几滴血来。吕不韦一见,大惊失色:

“大王保证身体,臣这就去请名医。”

庄襄王摇了摇手,回答说:

“不必了,老毛病,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二)

庄襄王与吕不韦商定后,便派使者携带黄金万斤前往魏国,贿赂信陵君的仇人晋鄙的门客。晋鄙的门客们正愁没有办法为主人报仇,如今庄襄王和吕不韦为他们想好了办法,而且还有黄金可拿,他们自然万分高兴。因此,他们开始在公开场合宣称:

“信陵君在外流亡近十年,现在被魏王任命为上将军,东方各国的将领都归他统辖。我听说,东方各国的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

另一些人干脆宣称:

“信陵君有南面而王之心。东方各国的诸侯们害怕他的威望,也有立他为魏王的想法。”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魏王的耳朵里。当初他拜信陵君为上将军,主要是因为秦国大军压境。如今秦兵已退,而信陵君手中依然握有重兵,魏王本来就有些不悦。在听到这些传言后,魏王的疑心更加重了,甚至派人悄悄监视信陵君的行踪。

恰在此时,庄襄王又几次派人大张旗鼓地向信陵君表示祝贺,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王终于坐不住了,他当即把信陵君召入王宫,以种种理由剥夺了他的兵权。信陵君没想到自己的亲兄弟居然会听信谗言,罢免自己的兵权,十分伤心。从此之后,他便托病不出,日日与门客饮酒作乐,且多近女色。4年之后,信陵君终因纵情酒色患病而亡。

就在魏王剥夺信陵君兵权之时,庄襄王突然一病不起。5月的一天,吕不韦和赵政急匆匆地赶到王宫,来到庄襄王的卧榻之侧。躺在榻上的庄襄王骨瘦如柴,面如土色,眼睛已经睁不开了,显然已病入膏肓。赵姬和众位妃嫔都流着泪站在一旁,默然无语。

赵政“扑通”一声跪在庄襄王的卧榻前,哭道:

“父王,父王,您看看政儿啊!”

庄襄王有气无力地睁开眼睛,见吕不韦和赵政已来到榻前,便向他们招招手,示意他们再靠近些。赵政和吕不韦听从庄襄王的吩咐,向前移了移。庄襄王有气无力地说:

“寡人命薄,在赵国为质多年无病无灾,一旦登上王位,才3年有余就已病入膏肓了。政儿,我马上就要死了,你要当一个好大王,别忘了列祖列宗一统天下的霸业!”

赵政抹了抹眼泪,坚定地回答:

“请父王放心,孩儿一定踏平东方六国!”

庄襄王微笑着点了点头,连声道:

“好,好……”

接着,庄襄王将目光转向吕不韦道:

“寡人之所以能登上王位,多亏相国的谋划。如今寡人将逝,希望相国能像辅佐寡人一样辅佐政儿。”

吕不韦忙回答:

“辅佐君王成就万世之业本来是臣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即使大王不吩咐,臣也会尽心尽力辅佐太子的。”

庄襄王又将目光转向赵政,吃力地说:

“政儿,父王死后,你要像对待父王一样对待相国。从现在起,相国就是你的仲父,快拜见仲父。”

赵政转身面向吕不韦,深深一躬,口中道:

“赵政拜见仲父。”

吕不韦忙还礼道:

“臣不敢当!”

赵政说:“仲父不要推辞!”

庄襄王也说:

“相国实为寡人之师。如果没有相国,焉有寡人和政儿的今天?政儿称相国一声‘仲父’又有何不可呢?”

在庄襄王和赵政的再三坚持下,吕不韦受了赵政的大礼,做了他的仲父。几个时辰后,庄襄王便驾崩了。

(三)

秦庄襄王英年早逝为赵政登上秦国的王位提供了机会。但是,庄襄王病逝之时,赵政只有12岁,要一个12岁的孩子掌管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其难度可想而知。

公元前246年,赵政为庄襄王守丧一年之后,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尊赵姬为太后。因为年幼,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由吕不韦决定。年少的秦王政虽然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但一时还没有办法亲政。根据秦国王室的律法,国家的一切公文都要盖上秦王和太后两人的印玺,直到秦王政亲政为止。

也就是说,在秦王亲政之前,太后要有摄政之权。然则,太后赵姬似乎并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因此,秦国的军政大权很快就落入相国吕不韦的手中。

年少的秦王嬴政曾认为,在登上王位之后,自己便可以无拘无束,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但他很快发现,这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有一天夜里,秦王政做了一个梦,梦到当初在赵国为质时所受的种种欺凌。他在梦里跑啊逃啊,但始终无法摆脱那帮无赖。突然,他想到自己已是秦王,便大喝一声:

“大胆,竟敢对寡人无理!来人呐,将这些无赖推出去斩首!”

太监们听到秦王政的喊声,急忙冲进寝宫,惊慌失措地问:

“大王,有何吩咐?”

秦王政从榻上坐起来,见自己身处寝宫,方知刚才不过做了一个噩梦而已。不过,他却不想将这样的梦再继续下去了。

第二天一早,秦王政便早早来到朝堂之上,召集王公大臣们商议国事。一员大臣上前深深一躬,然后问道:

“大王召集臣下有何要事?”

秦王政大声说道:

“我要发兵攻赵,诸位看谁可为将?”

众臣一听,纷纷将目光集中到吕不韦的身上。而吕不韦则面不改色地站在众臣之首,微微动了动嘴唇,缓缓说道:

“大王,发兵攻赵之事可曾与太后商议?”

秦王政大声说道:

“我是大王!我说要攻赵,就要攻赵!”

吕不韦向秦王政拱了拱手,冷冷地说:

“大王,发兵攻赵事关社稷安危,不得不慎重考虑。先王驾崩不久,大秦四境不宁,不可妄动刀兵。依臣之见,发兵伐赵之事暂且搁置不议,待臣向太后禀报之后再议不迟。”

秦王政嘟哝着嘴,不满地说:

“仲父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自此之后,秦王政便明白了,当上大王没有实权也等于一个摆设。于是,这个13岁的少年便开始暗暗筹划怎样才能当上一个名符其实的大王。

不过,吕不韦虽然专权,但并不乱政,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名相。秦王政继位之初,秦国的形势确实不乐观。当时,秦军刚刚受到信陵君的挫抑,接着太原郡又在赵国的策反下爆发了叛乱。吕不韦立即命令大将蒙骜率部前往太原郡平叛。当时,信陵君魏无忌已经被魏王罢免了兵权,东方六国之中已经无人敢与秦军对阵了。所以,太原郡的叛乱也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秦王政继位之初,东方六国都想方设法地削弱秦国的实力,尽量延迟秦军东进的步伐。韩桓惠王甚至想了一个非常拙劣的办法,即劝说吕不韦开渠治水,兴修水利。关东地区虽然富庶,但却终年少雨,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韩桓惠王利用这一点,派韩国著名的水工郑国西入咸阳,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渭水支流洛水之间开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从表面上看,韩桓惠王是为了发展秦国的农业,但实际上,他的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的国力。

令韩桓惠王没有想到的是,吕不韦欣然接受了郑国的建议,发动数十万人前去兴修水利。结果,这一浩大的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秦国的国库,但却为秦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为开凿郑国渠而耗费的钱粮很快就被收了上来,而且后劲十足。

此后,吕不韦一边逐步对东方六国用兵,攻城略地,一边延揽各国的人才。战国后期,各国统治者都把延揽人才视为争夺天下的重要措施,纷纷致力于招揽人才。当时,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和齐国的孟尝君,其门下的食客皆有数千人之多。秦国是天下霸主,吕不韦贵为秦国的相国和秦王的仲父,怎能连东方诸国的公子都不如呢?于是乎,他广招人才,并编著了著名的《吕氏春秋》。

据说,吕不韦编著这本书的用意就是借以教诲秦王政如何治理天下。从后来的历史事实看,吕不韦的目的并没有完全实现,但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逐步走向统一的大背景下,《吕氏春秋》中提及的统一思想方案确实有助于各诸侯国的人民在思想文化上消除对彼此的敌意,从而促进大一统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