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13232000000018

第18章 世界著名政治家(1)

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有两个伊丽莎白女王,还活着的这位叫伊丽莎白二世,已经去世的是更强大的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伊丽莎白的主要功绩可归纳如下:

第一,她领导英国在没有严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了宗教改革的第二阶段。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英国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间的深仇大恨,她成功地维持了民族统一。

第二,她执政的45年是世界上伟大民族之一的黄金时代。

第三,在她执政期间,英国发展成为列强国,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一直保持着这种列强国的地位。

在伊丽莎白一世当政时期,出现了许多伟人,如著名的英国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这一成就当然也有伊丽莎白女王的一份功劳--她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伊丽莎白时代也是英国探险的时代。其中有开往俄国的探险;有马丁·弗罗比歇和约翰·戴维斯发现通往远东的西北之路的创举;有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的环球航行;有沃尔特·罗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无意中发现了英国移民的奇遇。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在她当政的45年期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国王不只是充当傀儡的角色,因此英国黄金时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应归功于她。

小知识

英国文化

伊丽莎白时期是英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的文学,尤其是诗歌和话剧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英国对其他大陆的考察,尤其是对美洲的考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同她的父亲,伊丽莎白女王本人也从事写作和翻译,她亲自翻译了霍勒斯的《诗歌艺术》。一些她生前的演说和翻译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乔治·华盛顿

1732年,华盛顿出生在弗吉尼亚的一个大种植园的奴隶主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富有开拓精神,吃苦耐劳,待人谦和,心地善良。后来成为美国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美国独立斗争是一场十分艰苦的斗争,因为英国军队的实力远远超过大陆军。但是,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美国人民不屈不饶,英勇奋战。1777年10月,美国独立斗争中的军事对抗阶段结束,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9年,华盛顿的卓越功勋使他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四年以后,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在做了两届总统之后,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发表《告别词》,他宣布:“我现在应当向大家有所表示……就是我已下定决心谢绝把我放在被选之列。”从而主动放弃了继续当选美国总统的权利。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逝世,享年67岁。在合上他的棺材的那一刻,人们满怀悲痛。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不仅造福于美国人民,也使整个世界受益。

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由于他对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所作的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美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学家,第三任美国总统,民主共和党创始人。

1743年4月13日,杰斐逊生于弗吉尼亚的沙德威尔。1774年撰写《英属美洲权利综论》,阐述人民有天赋的自由与平等的权利,宣传殖民地独立的思想。1775年5月,杰斐逊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参加在费城举行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指定杰斐逊和富兰克林等五人组成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宣言是由杰斐逊执笔,富兰克林和亚当斯略加修订而成的。

1800年,杰斐逊当选为美国第三届总统,并与1804年再度当选。在两届总统任内,杰斐逊废除了前届亚当斯政府所颁布的《归化法》、《客籍法》、《敌对外侨法》和《镇压叛乱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并积极推行向西扩展的政策。

1804年,杰斐逊颁布了新《土地法》,允许人民购买面积较小的土地,扩大白种男子所享有的选举权范围;1808年,宣布禁止奴隶贸易;1809年,退居蒙蒂塞洛私邸。晚年致力于研究建筑工程、哲学、古生物学和自然科学,还制定出一套大、中、小3级教育制度。1812~1825年,亲自筹划并建成弗吉尼亚大学。

晚年的时候,杰斐逊总结了自己一生的三大功绩:弗州的宗教自由法案、《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大学。美国人受赐于杰斐逊的实在太多了,任何一个美国人,即使是林肯,对于美国和美国人民的贡献都不能和他的贡献相提并论。

亚伯拉罕·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政治家,第十六任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位鞋匠。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他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由于林肯的卓越功绩,1864年11月8日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然而,还没等林肯把他的战后政策付诸实施,悲剧就发生了。1865年4月14日晚10时15分,就在南方军队投降后第五天,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遇刺,时年56岁。

林肯去世后,他的遗体在14个城市供群众凭吊了两个多星期,后被安葬在普林斯菲尔德橡树岭公墓。

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100多年来都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林肯总统被刺后,惠特曼写下了表达美国人民对林肯被刺而哀思的《啊,船长!我的船长》、《今天的军营静悄悄》等诗篇,以表达美国人民对林肯总统沉痛的哀思。人们怀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尽管他只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殂于1898年。

俾斯麦是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也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俾斯麦的“铁和血”也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从而成为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

圣雄甘地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被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

甘地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反抗”的主张,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甘地通过“非暴力”的公民合作,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这也激发了其他殖民地的人们起来为他们的独立而奋斗。最终使大英帝国分崩离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联邦。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这鼓舞了其他的民主运动人士,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他经常说,他的价值观很简单,那就是从传统的印度教信仰演化来的:真理、非暴力。尽管甘地在1937年到1948年之间获得过五次提名,但他始终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多年以后,诺贝尔委员会对此公开表达过他们的遗憾。1948年甘地去世那年,诺贝尔和平奖并未颁发,原因是没有适合的、活着的候选人。甘地死后,他的事迹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

1999年《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第一名是爱因斯坦,第二位世纪风云人物是罗斯福总统,印度的甘地列第三位。他也是以个人之力抗拒专制、拯救民权和个人自由的象征。

列宁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年),生于伏尔加河畔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

列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也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缔造者。

当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俄国也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要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就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列宁很早就说过:“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的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这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他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实践相结合,为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而斗争。

1920年4月23日,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为列宁50寿辰举行了晚会,他故意推迟到晚会快结束时才到场,他在答词中首先表示“感谢你们使我没有听祝寿演说……让我们今后根本免去这种祝贺仪式”。歌功颂德的陋习是与列宁格格不入的。

列宁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他不知疲倦、长期紧张的政治活动,以及社会革命党暗杀造成的创伤,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924年1月21日,列宁因病与世长辞。他的逝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沉痛的损失,而他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也令其永垂青史。

丘吉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1874~1965年),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丘吉尔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上约翰·丘吉尔因在“光荣革命”中支持威廉三世,又在与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中做为军队总司令取得胜利而于1702年被安妮女王封为马尔巴罗公爵。马尔巴罗家族在19世纪英国20个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

丘吉尔没有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年轻时,曾驻军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4~5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

斯大林

1879年12月21日,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出生在高加索格鲁吉亚的哥里城,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苏联最重要的创建人之一,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苏联红军的统帅。

斯大林是列宁的战友,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历史角度上看,斯大林同志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继承了列宁的遗志,创建了苏联。他带领苏联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使苏联在十几年内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他领导苏联人民赢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