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13232000000020

第20章 世界著名军事家(1)

摩西

摩西是纪元前13世纪的犹太人先知,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他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神借摩西写下《十诫》给他的子民遵守,并建造会幕,教导他的子民敬拜他。

摩西最享盛名时期很可能是西元前13世纪,因为普遍认为《圣经·出埃及记》中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就死于西元前1237年。因为他的名字来自埃及语而不是希伯来语,意思是“儿童”或“儿子”(摩西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从水里拉出来),从他出世起不到500年中,摩西就为所有的犹太人所敬仰。到西元后500年,他的名气和声望同基督教一道传遍欧洲许多地区。100年以后,穆罕默德认为摩西是真正的先知。而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摩西在整个伊斯兰世界里(甚至包括埃及)也成了受人敬仰的人物。

在摩西死后3000多年的今天,他仍同样受到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的尊敬,甚至还受到许多无神论者的尊敬。

所罗门王

据圣经记载,所罗门王(公元前960~前930年),以色列联合王国的国王,在耶路撒冷作王40年,是犹太人的智慧之王。相传著有《箴富》、《所罗门智慧书》、《雅歌》、《传道书》等作品。

所罗门王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也是世界上最传奇的君王。所罗门登基时,继承了父亲大卫的广阔土地版图:东北到幼发拉底河,东南至亚喀巴湾,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边界。所罗门王野心勃勃,他的决策判断多有智慧与谋略。他大力加强统治的国家机器,在全国划分12个行政区,增设各种官职,以便于行政统治和收取中央赋税。所罗门还加强首都耶路撒冷的防御建设,扩展耶路撒冷城墙,并在耶路撒冷之外建立米吉多、夏琐、基色等六座设防城邑;还修建积货城、车辆库、战马场等。至今,在米吉多还发掘出所罗门时代的养马场,在亚喀巴湾北端的以旬迦别(今名埃拉特)都发现有所罗门时代的金属冶炼厂的遗址。所罗门时代,还以埃拉特港为基地,发展海上贸易,他的贸易船队航行于红海、地中海,远达非洲、印度等地。

所罗门的另一重要功业是建造了圣殿与王宫。他完成了当年他父亲大卫未能完成的建殿大业,据载建造圣殿费时七年,此座圣殿后世称之为“第一圣殿”。所罗门王统治的40年,在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成就,比其父亲大卫在位时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大卫和所罗门统治时期可以也说是以色列民族统一王国存在年代中无可比拟的黄金时代。

小知识

“所罗门宝藏”之谜

公元前1000年,犹太人部落首领大卫攻占了耶路撒冷,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并将耶路撒冷定为国家的首都和宗教中心。大卫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公元前960~前930年)即位。根据《圣经》记载,所罗门王在公元前10世纪时建立了一座雄伟的犹太教圣殿--耶和华神庙,并在神殿中央的“亚伯拉罕神岩”下修建了地下室和秘密隧道。数不胜数的金银珠宝就存放在这里--而这也就是历史上举世闻名的“所罗门宝藏”。然而后来,犹太王国日渐衰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了耶路撒冷,因垂涎“所罗门宝藏”在“亚伯拉罕神岩”下的地下室和隧道中大肆搜找。可惜由于地下室和隧道曲折幽深,寻宝行动最终只能放弃,圣殿也因此被付之一炬。

居鲁士二世

居鲁士大帝(公元前599~前529年)即居鲁士二世,波斯帝国的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公元前549年至前529年在位)。波斯部落领袖冈比西斯一世之子。

公元前558年,居鲁士大帝领导波斯部落联盟,当时波斯还只是米底的一个附庸。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征服米底,开始使用“米底诸国国王”的称号,继而征服帕提亚;公元前546年,波斯征服吕底亚和小亚细亚的各希腊城邦;公元前545年至539年,又相继征服德兰吉亚那、马尔吉安那、花剌子模、粟特、巴克特利亚、阿里亚、格多路西亚、萨塔吉底亚、阿拉科西亚、犍陀罗等地;斯基泰人亦告臣服。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率波斯大军攻占巴比伦。此时居鲁士的扩张达到了顶峰,巴比伦以西直至埃及边界的许多国家纷纷自愿归顺波斯人。居鲁士下令修复巴比伦、亚述、埃兰以及犹太的神庙,准许被历代巴比伦国王强行迁至美索不达米亚的人民重返各自的国家。“释放巴比伦囚虏”一事,也被犹太人铭记于《圣经》中。居鲁士已建成艮古未有的大帝国,巴比伦也成为他的行宫之一,他接受尊号“巴比伦之王,众国之王”。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出征中亚的游牧部落马萨革泰人,战败被杀。居鲁士大帝的形象在古代东西方的文学和历史著作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色诺芬为他写有一部《居鲁士传》。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8~前486年),波斯皇帝(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

大流士一世在继位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打了18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首领,使诺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

大流士功成身就,踌躇满志,并巡行各地。在巡行至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让人在附近的石壁上刻上了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为自己歌功颂德,以便流芳百世。他自称为“王中之王,诸国之王”,后人尊称其为“铁血大帝”。

大流士一世统治波斯期间,对内镇压了米底、埃及、巴比伦和亚述等地的叛乱;对外,他在公元前517年将印度河流域纳入波斯版图。公元前513年,又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前锋直指希腊诸城邦,成为第一个向欧洲扩张的东方君主。当时,波斯帝国的疆域西至埃及,东括印度,南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北到里海及黑海一带。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在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中,已征服了其中三个,逼近了第四个。

作为一个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帝王,大流士虽不是历史上第一位所向无敌的征服者,但他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统治者。他全部政策的着力点就是将广大土地上风采各异的诸文化纳入一个有效运转的系统,他对各被征服文明的同化是渐进而有力的。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富盛名的征服者,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雄才伟略,勇于善战,领军驰聘欧亚非大陆,使得古希腊文明得以广泛传播。

亚历山大大帝生于马其顿王国首都派拉城,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16岁时,亚历山大代父统治马其顿,并率领部队镇压马其顿北部的起义,建立了城市。18岁时,他随父出征,20岁便继承王位并巩固了政权。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出征小亚细亚,在与波斯部队相比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仍对波斯军队致以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了胜利。在随后的伊苏斯会战中,马其顿军几乎全歼波斯军。而攻克推罗之后,亚历山大继续南进。经过两个月的围攻,埃及自动投降。在埃及停留期间,亚历山大建立今天埃及著名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被誉为法老,称为“太阳神阿蒙之子”。

随后在阿贝拉会战中,庞大的波斯帝国一战崩溃,亚历山大又取得了胜利。征服了波斯帝国之后,亚历山大又远征印度。在海达佩斯会战中,彻底击溃了波拉斯的军队。回波斯的第二年,亚历山大就对他的帝国和军队进行改编,创造了合二而一的希腊波斯民族共和王国,当然是他自己当最高统治者。

公元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因发热而病倒,10天后就死去了,终年不满33岁。亚历山大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阿育王

阿育王(约公元前304~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子,是印度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君王。他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印度,在约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其中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10万。继而,统一了除迈索尔地区外的印度全境。

据说,由于阿育王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终于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其统治时期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他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它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阿育王和中国历史上部份国王不同,他并不是利用佛教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而是真诚的对自己前半生所造的恶业忏悔,所以他身体力行地去利益大众,保护一切动物,爱护一切生灵,这种从我做起、以行动来证明的举动即是阿育王和其他国王最大的不同。

公元前236年,阿育王枕着“护法名王”的尊号离开了他的子民。孔雀王朝的国祚不长,在他死后只延续了半个世纪便告终了,他死后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汉尼拔

汉尼拔(公元前247~前183年或前182年),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军事家。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的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

汉尼拔生长的时代,正逢古罗马共和国势力崛起。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神殿内发下了终生与罗马势不两立的重誓。汉尼拔自小便接受了严格、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他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牺牲了大量佣兵,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8年)、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公元前217年)和坎尼战役(又叫“康奈大战”,公元前216年)中巧妙运用计策(地形、兵种及天气变化),引诱并击溃罗马人,在进入罗马国境的途中因眼疾而一眼失明。

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深感此人之军事威胁,于是减少与之发生正面冲突得机会,加强同罗马联盟之间的关系,施用焦土战略,阻断其军需物资的补给,发行国债,增加军团,从汉尼拔身上学会及改用游击战略,才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