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13233300000014

第14章 成立福特汽车公司(2)

汽车节结束后不久,威廉·墨菲就联合几名企业家投资设立了一家新的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新公司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在比赛中获胜的福特已经成为底特律,乃至整个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了。不仅底特律,全美国的富商和头面人物都纷纷向福特抛来橄榄枝,希望与他合作。

不过,对墨菲感恩戴德的福特最终还是选择了威廉·墨菲。不幸的是,福特再一次与公司的股东们在生产何种型号的汽车上产生了矛盾。董事会希望他能生产一种大众化、轻便型的汽车,但他却着了魔似地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一种根本无法销售的大马力赛车上。

威廉·墨菲气坏了,立即召开董事会谴责福特。福特再一次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汽车是无可挑剔的,拒绝了公司董事会的要求。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墨菲决定让福特退出福特汽车公司,请来著名汽车设计师亨利·利兰担任总经理,并把福特汽车公司和利兰的凯迪拉克汽车公司合二为一,统称为凯迪拉克汽车公司。

就这样,第一家以福特的姓氏命名的汽车公司仅仅存在了几个月便消失了。福特也在获得了相应的补偿之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公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将停止制造赛车。他的目标是制造两辆拥有80匹的马力大型四汽缸赛车。

痴迷速度的自行车比赛冠军库珀支持福特的这一想法。因此在福特刚一离开公司,库珀就找到他,表示愿意出资资助福特继续研制高性能的赛车。

年轻的威利斯也一如既往地支持着福特。在3个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两辆高性能的赛车在几个月之后便亮相了。福特将它们称为“福特-威利斯-库珀”型赛车。试车之后,福特惊奇地发现,它们的速度甚至比预想中的还要快。

兴奋不已的福特在一辆车身上刷上了“AROW”的标志,意为“飞快的箭”;在另一辆车上则刷上“999”的标志。“999”是一辆蒸汽动力的火车头的编号。在芝加哥万国博览会,纽约中央火车公司曾展出过一辆编号为“999”火车头。该火车头在当时由纽约到芝加哥只耗时18个小时,创下了一个历史性的纪录。因此一时间,“999”这组数字便成为速度的代名词。

1902年10月,一年一度的汽车节又如期举行了。赛前,在上次大赛中败给福特的温顿写来一封信,彬彬有礼地向福特发起挑战。福特明白,他在上次比赛中胜出完全是因为亚历山大·温顿的赛车出了问题。否则,他那糟糕的驾驶技术很有可能会败给温顿。因此他对库珀说:

“咱们的‘999’一定能击败温顿,但我的驾驶技术太差了,上次就差点被迫退出比赛。所以,我们今年最好换一个人来开。”

库珀难为情地摸了摸自己前凸的肚子,看了看威利斯。威利斯无奈地耸了耸肩,尴尬地说:

“我的驾驶技术并不比亨利出色。”

怎么办呢?3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陷入了沉默。半晌,库珀才低声说道:

“或许巴尼·奥德弗尔能帮我们的忙。”

巴尼·奥德弗尔是一名年轻的自行车运动员,比赛经验丰富,驾驶技术也不错。福特摊开双手,无奈地说:

“那我们就只能请他来帮忙了。”

幸运的是,当听说“999”汽车的功率达到惊人的80匹马力时,痴迷于速度的奥德弗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福特等人的请求。他说:

“这辆有着可怕速度的赛车也许会要我的命,但我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结果,在8公里的比赛中,奥德弗尔驾驶着“999”赛车仅耗时5分28秒便完成了比赛,把温顿的“子弹”车甩下将近一公里的路程。这次比赛不但促使奥德弗尔从自行车比赛转入汽车竞赛这一新的领域,也为福特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

(四)

汽车节结束一个月后,底特律著名的煤炭商人亚历山大·麦肯森找到福特,开门见山地说:

“福特先生,让我们谈谈合作的事吧!你在一年前的那次汽车大赛上的表现太引人瞩目了!你的‘999’赛车在上个月获得的成功则让我下定了决心,非得跟你合作不可!”

麦肯森是苏格兰移民的后裔,没有任何显赫的家族背景,完全靠自己的打拼一点一滴地积累起巨额财富。福特非常敬佩像麦肯森这样美国式的传奇人物,也希望能够与麦肯森合作。所以,他试探性地问麦肯森:

“那么,我们该怎样合作呢?”

麦肯森坦诚地说:

“我听说过你跟墨菲等人的两次合作,也不想对此发表任何评论。开门见山地说,我非常钦佩你的才能,所以想跟你合作成立一家生产汽车的公司。”

福特沉默了半晌,信心十足地回答说:

“没问题。”

麦肯森点了点头,接着说:

“福特先生,你的责任就是首先要造出一辆样车。这种车必须能和现在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凯迪拉克和沃尔兹汽车竞争。你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帮助你做到这些吗?”

听完麦肯森的话,哈罗德·威利斯的名字立刻涌现在福特的脑海中。他用力点了点头,回答说:

“技术上的问题完全不成问题,我们缺乏的只是资金。”

麦肯森接过话茬说:

“公司的资金筹集和组织工作就交给我吧。既然是我们两人建立的公司,我想,就暂且给公司取名叫福特-麦肯森合营公司吧,等一切运转起来以后再给它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在麦肯森的牵头下,银行家约翰·格雷、木材商阿伯特·斯特莱罗、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道奇兄弟、律师约翰·安德森和霍勒斯·拉克姆都站出来认购了新公司发行的10万美元股票。很快,福特-麦肯森合营公司便成立了。

但是,一直埋头于技术研究的福特这才发现,自己上了麦肯森的当。虽然他与麦肯森的股份都占25%,但在所有的股东当中,除了道奇兄弟之外,其他人均与麦肯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约翰·格雷是麦肯森的妻弟,阿伯特·斯特莱罗是他的客户,约翰·安德森和霍勒斯·拉克姆则是他的死党。聪明的福特一眼就看穿了麦肯森的把戏,他如此安排董事会,无非是想在幕后操纵和控制董事会。

福特虽然识破了麦肯森的诡计,但暂时还无法采取措施,因为他在财力上根本无法与麦肯森相抗衡。他打算暂时埋头于技术研究,以便打消麦肯森的顾虑,等时机成熟之时再将公司的大权揽在手中。然而,麦肯森也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为了大权独揽,他又从自己的煤炭公司中挑选了一名得力干将安插在新公司中,担任他的代理人。

麦肯森挑选了聪明的詹姆斯·库兹恩斯。库兹恩斯是加拿大人,时年31岁,个子不高,长着一张皱巴巴的胖脸和一双锐利的小眼睛,时常戴着一副金丝夹鼻眼镜。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一年四季都阴沉着脸,见不到一丝笑容,这就使得他那张皱巴巴的胖脸看起来更加狰狞。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麦肯森这次打错了如意算盘。从表面上看,这名其貌不扬的管理天才对他千依百顺,但库兹恩斯却是一个很有主意的人。福特从侧面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便打算先拉拢与麦肯森貌合神离的库兹恩斯。

1903年6月13日晚,福特-麦肯森合营公司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大会选举了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分别为董事长约翰·格雷、约翰·安德森、约翰·道奇、亨利·福特和亚历山大·麦肯森。公司的组织管理机构也宣告成立,由格雷任公司总裁,福特任副总裁兼总经理,麦肯森任财务主管,库兹恩斯任秘书兼商务经理。

麦肯森这位幕后老大为了让库兹恩斯全心全意地为自己卖命,当场通过约翰·格雷宣布,赠予库兹恩斯2.5%的股份,月薪208美元。麦肯森满心以为,他开出如此优越的条件,库兹恩斯绝不会背叛他的。然而,事实很快就证明:他失算了。

虽然福特-麦肯森合营公司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其内部便矛盾重重,但对福特而言,这是他人生的一次决定性的转折点,因为第二家以福特姓氏命名的公司终于成立了。这一次,福特暗下决心,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都要把这家公司完全装入自己的囊中。他绝不会像前两次成立公司时一样,被董事会踢出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