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13233300000019

第19章 5美元工作日制(1)

任何人只要做一点有用的事,总会有一点报酬,这种报酬是经验。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别人抢不去的东西。

——亨利·福特

(一)

随着经济环境的好转,美国中产阶层对汽车的需求量急剧上升,“T”型车的销量也不断攀升。消费者对“T”型车的热情不减,新闻界也不厌其烦地报道它所创造的传奇。

1912年初,一位冒险家用“T”型车征服了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记者在报道这一奇迹之时,浓墨重彩地赞扬了“T”型车的牢固性。

同年,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驾驶“T”型车在农田汽车越野赛上轻松获得了冠军。当记者采访他时,这位刚刚获得冠军的教师指着他心爱的“T”型车说:

“你们应该去采访它。”

福特每天都会看一看报纸是如何评价“T”型车的。一天早晨,他把一沓报纸递给库兹恩斯,洋洋得意地说:

“库兹恩斯先生,快看,报纸成了我们最好的广告,新闻记者们成了‘T’型车最卖力的推销员。”

库兹恩斯不愧为一位出色的企业管理者,他不失时机地建议说:

“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应该趁热打铁,在全国搞一些活动来加深公众对‘T’型车的印象。”

说完,一向沉默寡言的库兹恩斯默默走出办公室。福特看着他的背影,顽皮地做了个鬼脸,低声道:

“库兹恩斯永远都是那么冷静。”

不久,福特公司便在库兹恩斯的策划下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有一次,在众多记者面前,福特亲自把一辆崭新的“T”型车的驱动轮轮胎卸下来,然后先后在上面挂上了圆锯和脱粒机,以说明“T”型车对农民来说具有多重用途。

福特公司遍布全美的经销商更是想出了许多别出心裁的宣传方法。有的人开着“T”型车从台阶上开上开下,以展示它的牢固性;有人组织了全部由“T”型车参加的汽车马球比赛,以显示它的灵活性。

拉斯维加斯的一名经销商的宣传方法更加巧妙。在拉斯维加斯著名的牧人竞技比赛中,一名牛仔静静地站在停在赛场上的“T”型车旁。比赛正式开始之前,一头公牛突然在场地上飞奔起来。那名牛仔等公牛的速度达到最快时,发动汽车追了上去,然后从车中飞身跃出,一把将公牛扭倒在地。被惊呆了的观众立即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呐喊!

毫不夸张地说,“T”型车是当时最受公众欢迎的车型。一时之间,它不但成为福特公司的经典车型,也成为美国汽车行业的一个传奇。福特曾半开玩笑地对别人说:

“‘T’型车就是我亨利·福特的名片。”

很快,连“水晶宫”那座庞大的工厂生产的“T”型车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了。1912年秋,福特召集了公司管理和技术人员,商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福特首先宣布:

“我们不能一味地扩大厂房面积和增添机器设备来扩大生产,这是不现实的。”

福特注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似乎在询问他们有什么好办法。库兹恩斯像往常一样,冷冷地坐在福特的旁边,一言不发。威利斯和查理·索伦森则微笑着注视着福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满头金发、相貌英俊的工程师查理·索伦森在“T”的开发过程中功不可没,如今他和另外一位丹麦籍工程师威廉·努森又为福特公司设计了一套先进的工作流程。

福特早已知道索伦森的设想了。他见索伦森半晌不说话,有些焦急地说:

“好了,索伦森,别再卖关子了,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吧。”

索伦森终于开口了。他轻描淡写地说:

“我和努森商量过了,我们建议安装生产流水线。”

威廉·努森是福特从一家钢铁公司挖来的管理人员,他对著名的企业家和管理专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的“自动流水线”原理颇有研究。从19世纪80年代起,泰罗便开始研究科学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并且做了大量的尝试。在其代表作《科学管理研究》一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生产方法——自动流水线。由于这一伟大的创举,泰罗被后世尊为“科学管理之父”。

这是,努森朗声道:

“是的,就让我们参照一下泰罗先生几年前所做的改革,将自动流水线引入到生产中来吧。”

在福特和库兹恩斯的大力支持下,会议最后决定,由索伦森和努森全面负责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试点工作。稍后,这一方法将会被逐步推广开来。

(二)

1913年春天,世界上第一条投入使用的自动生产流水线在“水晶宫”的发电机车间建成了。福特惊异地发现,自动生产流水线的优越性简直无可比拟。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割成为一个个的环节,每个工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环节,川流不息的传送带把上一个工人制造的半成品传递给下一个工人。由于工人的熟练度有了大幅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相应地都提高了。

福特立即命令将这一先进的管理技术推广到整个工厂。几个月后,“水晶宫”的所有车间全部安装了自动生产流水线。流水线作业不但对福特汽车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世界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福特公司安装流水线的当年,其产量便翻了一番。与此相对应的是,工人的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从14336人减少到了12880人。此后,各大企业争相效仿福特汽车,在生产中实现流水线作业。

然而,流水线作业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与工业产品的产量大幅提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人劳动强度增加了,但收入却大为降低了。1913年的圣诞节前夕,天气变得异常寒冷。底特律的街头并没有因为佳节即将来临而热闹起来,反而显得异常凄凉。因为城市的大多数居民都是贫苦的工人。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装饰豪华的圣诞树,为孩子购买圣诞礼物。

一天,库兹恩斯参加完一个上层社会举办的酒会回到家时已经是凌晨了。他不经意间走到窗口,发现寒冷的街道上有一群下了夜班的工人在匆匆赶路。他们穿得如此单薄,被冻得瑟瑟发抖。库兹恩斯看了看自己家中的摆设,又来到燃烧着熊熊烈火的火炉旁,不禁心绪万千。

库兹恩斯曾是麦肯森手下的一名普通职员,也过过饥寒交迫的日子,因此他完全了解工人们的苦难。沉思了良久,他不禁感叹道:

“工人们实在太辛苦了!他们为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自己却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这实在太不公平了!”

第二天上班时,库兹恩斯来到福特的办公室,把他前一天夜里的感受讲给福特听。福特问道:

“那又怎么样呢?”

库兹恩斯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将一份材料递给福特。福特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福特公司工人的劳动强度与工资不成比例的状况。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自动生产流水线,福特公司工人的劳动强度普遍比其他工厂高一倍,甚至数倍。工人们机械地劳作着,每隔4个小时才能得到片刻的休息。然而,他们的工资水平却仅相当于底特律的平均水平——每天2.34美元。

库兹恩斯在材料的最后还分析了这种状况对公司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由于普遍采用了自动生产流水线,福特公司取消了原来的“多劳有奖”的分级工资制度,代之以最原始的计时工资制。如此一来,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便大为降低。于是,大批工人干了一段时间后便纷纷离职,去其他工厂从事报酬相当但劳动强度却低得多的工作。当时,福特公司的员工队伍变更率高达380%。最高峰时,公司每稳定100个工人,其招聘定额竟然要达到963人。

在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20世纪初,福特公司自然而然地被世界产业工会联合会盯上了。联合会在工人间散发传单,指责福特加大劳动强度剥削工人,甚至将福特公司称为“血汗工厂”。当时,库兹恩斯已经得到消息,福特公司的工人们正准备于1914年的夏季发动大罢工。

福特默默地看完材料。这时库兹恩斯接着说:

“总体情况对我们非常不利。如果公司培养一名熟练工人需要花费100美元的话,那么每年因为工人辞职而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0万美元,其中还不包括其他的间接损失。”

“那么你认为该怎么办呢?”

“我们必须给工人增加工资。”库兹恩斯盯着福特的眼睛,冷冷地说。

福特点了点头:

“你认为应增加到多少钱?3美元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