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13233300000020

第20章 5美元工作日制(2)

“恐怕不行,必须提高到5美元。”

福特被吓了一大跳,大声说道:

“什么?5美元!是底特律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

“对,必须是5美元!”库兹恩斯坚持道。

福特沉思了半晌,缓缓回答道:

“先让我考虑一下吧!”

(三)

圣诞节过后,库兹恩斯又来到福特的办公室,重提“5美元工作日”的话题。福特同意提高工人的工资,但不同意5美元的标准。他再次试探性地问:

“3.5美元怎么样?”

库兹恩斯依然以毫无商量余地的口吻回答说:

“必须是5美元。”

福特脸色变得铁青起来,他默默地在沙发上坐了几分钟,突然说道:

“那就4美元吧!”

库兹恩斯盯着福特的眼睛,强硬地说:

“不,必须是不折不扣的5美元。”

福特突然笑了起来,大声说:

“好吧好吧,库兹恩斯,5美元就5美元。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我们必须以‘利润分享’的名义为工人加薪。”

库兹恩斯知道,所谓的“利润分享”不过是福特的一个诡计,他随时可以以利润下降为借口取消加薪。但无论如何,福特已经在加薪的问题上向他作出了让步,如果自己再坚持下去,恐怕连“利润分享”都保不住了。他点了点头,同意了福特的方案。

1914年1月5日,“5美元工作日”方案在董事会上获得通过。福特郑重宣布:

“本公司将实现5美元工作日。任何合格的福特汽车厂的工人不论年纪,不分工种,都能领到他自己的一份。”

与此同时,福特还宣布,公司将废除9小时工作日制度,实行8小时三班倒的制度。

这两项制度的宣布立即在新闻界和公众中间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几天之后,福特公司不得不举行了一场记者招待会,详细解说改革的内容。在记者招待会上,库兹恩斯向记者们宣布了公司的工资和工时改革方案。福特则一脸轻松地坐在旁边,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

一名记者问道:

“亨利·福特先生,请问你对这项改革有何看法?”

福特回答说:

“我宁愿我的公司里有两万富裕起来的工人,也不愿我的公司里只有一小部分新贵族和百万富翁。”

说完,福特望了望站在发言台上的库兹恩斯,示意他继续宣布其他消息。库兹恩斯会意,朗声说道:

“先生们,我们还有一条重大消息要向公众宣布。为了适应8小时三班倒的新工作制,福特汽车公司将面向全世界招收4000名工人。不分种族、年龄,只要符合公司的条件,他们每天都能领到5美元的工资。”

招工的消息一公布,底特律沸腾了,美国沸腾了。大量青年工人纷纷从全国各地涌向底特律,汇聚到“水晶宫”的大门口。1月6日凌晨2点,上万名求职者冒着严寒汇集在“水晶宫”的门前,等待得到新的工作,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通往底特律的各条公路上也排起了浩浩荡荡的汽车长龙,无数求职者正搭乘货车赶来。记者们经过调查发现,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职员、工人、水手、农民和矿工。一家报纸当时如此评价这种现象:

“福特汽车公司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人口大迁移。”

一向遇事冷静的库兹恩斯慌乱起来,因为公司仅需要招收4000人,而且招聘根本无法在几天之内完成。高地公园的警长西蒙也忧虑地对福特说:

“这样下去一定会出乱子的。”

为了防止出现突发事件,西蒙急忙向其他地区的警察发出请求,让他们携带警棍、消防水龙头等警械装备前来“水晶宫”维持秩序。

几天后,库兹恩斯和西蒙担心的情况终于发生了。那些来自外地的人在寒风中守候了几天,饥寒交迫,终于出现了骚乱的迹象。早晨,当一批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精神抖擞、穿着干净的工装、胸前别着闪闪发光的胸卡前来上班时,求职者将他们堵在了门外。

工人们大喊道:

“让我们进去。”

或许是出于嫉妒,也或许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求职者根本不理会工人的请求,越聚越多,与工人们对峙起来。几分钟后,工人们企图冲过人墙,进入工厂。场面立即混乱起来,以求职者为一方,以福特公司的工人和职员为另一方,开始了激烈的打斗。

严阵以待的警察不得不介入冲突之中,用高压水龙头向求职者的队伍喷水。求职者们则捡起地上的石头和冻土块还击。当时的气温在冰点以下,水一喷到衣服上,立刻结成坚硬的冰块。求职者们渐渐招架不住,最终慢慢散去了。“水晶宫”在混乱中也遭到了不小的破坏,许多玻璃都被打得粉碎。

(四)

“水晶宫”门前的冲突让福特陷入被动之中,各大媒体开始纷纷指责他为富不仁,对工人采取极端手段。但这种指责很快就被另一场声势浩大的争论掩盖了。一些中低收入者将福特视为上帝派来解救他们的使者,纷纷祈求上帝保佑他。而工厂主和大银行家们则将他视为一个疯狂的阶级叛徒,纷纷指责福特不仅违反了“道德规范”,还“犯了经济罪”。密歇根州的一个木材商甚至赤裸裸地说:

“5美元工作日的做法会永远破坏‘下等阶级’的驯服和满足……如果一个男人娶了一个每周要两件以上花布衣服的女人,那么这个女人一定是一个不正派的女人!”

但无论如何,福特推出的5美元工作日制让福特公司网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工人。19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福特公司的工人仅有29%出生于美国,其他71%的员工来自于22个不同的国家。

在高工资的诱惑下,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拼命工作,以跟上高速转动的传送带。一时间,福特公司的工人队伍变更率降低了90%,每天无故旷工的工人比重也从原先的10%下降到3‰。

很快,福特就发现,他不但没有因为支付给工人较高的工资而遭受任何损失,反而大赚了一笔,因为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了。他曾洋洋得意地对库兹恩斯说:

“5美元工作日制是降低生产成本最好的方法。”

随着福特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福特的固执也渐渐演化成为一种专制。随后,他开始在“水晶宫”建立家长制的专制王国。他对库兹恩斯说:

“挣5美元的工资,就要有5美元工资的纪律。”

对那些不遵守公司制度的员工,福特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赶出去。就在新的工资制度实施的当月,就有900名希腊籍和俄罗斯籍员工因为“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而被解雇。

除此之外,福特还专门设立了“福特社会学部”,走进工人的家庭,向他们宣传“节俭”、“虔诚”等优良品德。对那些酗酒、打骂妻子、不抚养儿女或有其他品行不端表现的工人,福特首先会严词劝诫。如果他们仍然不知悔改的话,等待他们的只有一条路——离开工厂。

福特还通过他的社会学部调查员劝诫工人的妻子学会理财,将当月用不完的钱存到银行。他的这一举措果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5美元工作日制实行一段时间之后,福特公司工人的聚居区贫苦户从20%一下子降到了2%,工人家庭在银行的人均存款额也从196美元增加到750美元。

福特公司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庭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本,工人们都习惯于在脖子上搭一块毛巾;渐渐地,毛巾被洁白的领子取代了。原本,每天中午到“水晶宫”为丈夫送饭的妻子们习惯于用一块布包着头;但很快,她们头上的布便变成了漂亮的帽子;渐渐地,她们的衣服也跟着漂亮起来了。每到星期天,一些工人也开始像富人一样,带着妻子、儿女到郊外游玩去了。

不少富裕起来的工人甚至拥有了自己的“T”型车。一名黑人女工克丽丝就有一辆自己的“T”型车。她曾对记者说:

“每到周末,我就开着它到城外探亲访友,到处游逛,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一时间之间,成为福特公司的员工变成了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即使下班之后或在节假日,不少工人也将福特公司的胸卡挂在胸前。那些渴望进入福特公司的工人们则盯着他们的胸卡,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

新闻界也理所当然地注意到了工人们的变化。《底特律新闻报》上就曾登载了这一幅漫画:一名福特工人身着皮夹克,衣袋里露出钞票,眼睛盯着标有“高档商品”字样的货架。

亨利·福特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利坚的民族英雄。在实行5美元工作日制之前,福特不过是底特律新兴的汽车贵族,而5美元工作日制则让他和他的家族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神话。从此,福特及其家族的一举一动都成了新闻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