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13233300000021

第21章 “和平之船”行动(1)

一旦你有了某个好的想法,就一定要集中精力把它实现,而不是到处闲逛,一路空想。一次一个想法就足够了。

——亨利·福特

(一)

就在5美元工作日制为福特带来巨大的荣誉之时,欧洲大陆上发生了一件在大部分人意料之中,却依然让世界为之震惊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1914年6月28日上午9点,波斯尼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

从表面上看,第一次界大战的爆发是由萨拉热窝事件引起的。其实不然,这场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积累的必然结果。站在塞尔维亚背后的是强大的俄罗斯帝国和法国。英国虽然没有公开表示要支持塞尔维亚,但也在私下里鼓励俄国积极备战。

8月1日,德国正式向沙俄宣战。8月3日,德国又向其西部的邻国法国宣战。次日,德国又出兵中立国比利时,驱逐该国境内的法军。比利时被迫对德国宣战。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遂于当晚11点向德国宣战。至此,一场席卷世界,主要在欧洲进行的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虽然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由于战场远离美国本土,绝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关心这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战。作为社会名人,福特对战争的关注虽然较普通民众稍多,但他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应当指出的是,福特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名不错的慈善家。但和大部分慈善家不同的是,福特并不直接捐款给弱势群体,而是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不劳动者不得食”。

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福特从来不插手证券交易,他认为证券交易和赌博一样,都是一种可耻的投机行为。他曾公开宣称:

“我的财产不是靠证券投机得来的,不是靠赌博摸彩得来的,不是从劳动者身上榨取来的,也不是靠投靠政府、巴结政客赚来的,而是靠自己做工,用比旁人多出几倍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是靠苦心经营积攒下来的,绝没有来历不明的钱。”

纵观福特的一生,人们不难发现,他确实没有通过任何投机手段来获得财富。有一次,福特和朋友开玩笑,在底特律街头摸了一次彩,结果得到了5美分的奖金。他的一位朋友半开玩笑地说:

“这是一种不正当的得利,不能作为纯洁的福特财产的一部分,应该投入慈善箱。”

福特立即笑着说:

“你说得对,这肮脏的货币和我的那些货币之间没有交情。”

实行5美元工作日制之后,福特发现,没能摆脱贫穷的帽子的人大多是残疾人、智障者或刚刚出狱的犯人。这些弱势群体往往会被工厂拒之门外,不但无法自食其力,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福特立即派人对“水晶宫”的自动生产流水线进行了一次调查,看有没有适合残疾人、智障者的工作。

调查发现,福特公司的工作依照不同的类型可以分为7882个工种,其中3595个工种无需特殊要求,残疾人和弱智者亦可胜任。如果再进一步区分的话,这些工种中有715项可以由一只手的工人完成,有2637个工种可以由一只脚的工人操作,有10个工种可以由盲人去做,还有两个工种可以由失去双手的人去做。

有了这份调查结果之后,福特开始大胆地雇佣那些被社会遗弃、被家庭厌恶的人到“水晶宫”工作。他经常驱车行驶在底持律的大街上,见到露宿街头的乞丐、流浪者或残疾人,便会钻出汽车,和气地问他们是否愿意到他的工厂做工。

如果这些乞丐、流浪者或残疾人点头同意,福特便会让他们登上自己的汽车,带他们到自己的工厂,将他们交给雇佣科的职员。然后,雇佣科的职员再根据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将他们分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据统计,福特公司先后雇佣了123名只有一只手的工人,一名两手全无的工人,4名弱视者,207名只有一只眼睛的人,253名盲人,37名聋哑人,67名癫痢病人,234名跛足者和4名失去了双脚或双腿的人。

除此之外,福特还雇佣了400-600名犯人。他与底特律法院达成一项协议,把其中罪行较轻的一些人保释出来,到“水晶宫”当工人。出于对福特的感激,这些残疾人、智障者和犯人自然是拼命工作,为福特牟利。而福特对这些特殊的劳动者则一视同仁,只要他们能够胜任他们负责的工作,就可以和其他工人一样得到5美元的工资。

(二)

在福特致力于救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之时,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却不断升级,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国防安全。当时,美国政界就是否要介入战争还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和助理海军部长罗斯福等人坚决认为,为了保障美国的国家安全,尽早结束战争,美国应该派远征军赴欧洲参战。

不过,美国大部分人民众都无法理解威尔逊的国际主义政策,坚决反对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社会知名人士,福特不但反对美国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反对战争本身。1915年初,福特公开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反战演说。他说:

“我个人认为,‘战争’这个词是用穿过每个士兵胸膛的血淋淋的字母拼成的。除了放债人、军火商和恶棍,没有人会需要它……也许,华尔街的那帮人会需要它。”

战前,福特曾带着全家到英国旅游,顺便考察了那里的汽车市场。了解内幕的底特律自由通讯社记者问道:

“福特先生,听说你和你的家人曾访问过英国,能谈谈你这次旅行的感受和对正在进行的战争的看法吗?”

福特回答说:

“是的,众所周知,本公司早在1903年就向加拿大出口了60辆汽车,走向了世界市场。我去英国,是想了解福特汽车在那里的情况,因为我们已经有许多汽车销往那里,英国真是一个美丽的国家……”

福特谈了在英国旅行的一些见闻和感受之后,立即将话题转到战争上。他大声疾呼:

“我坚决反对战争。我宁愿把自己的工厂化为灰烬,也不愿让它为战争服务。我将为美国民间发起的‘世界和平运动’提供100万美元的资金。”

沉默了半晌,福特又提高了声音,一字一顿地说:

“如果能阻止战争,能防止军国主义的瘟疫,我宁愿献出我所拥有的一切。”

福特的这些话并不是说说而已,他真的是这样做的。1915年9月,一向对各种名目的捐献活动持反对意见的福特居然一反常态地向底特律富裕阶层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慷慨解囊,建立反战基金。他还建议政府鼓励生产各种农用机械,反对增加军费开支。紧接着,他又宣布把5000台农用机械拖车运往英国,以救济陷入危机的英国农业。

10月,英国的巴尔福勋爵前来美国访问,寻求美国政府对协约国的支持。美国民间立即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战活动。福特也指示他手下的工作人员,在向顾客出售福特汽车时,随车向顾客赠送一份由公司主办的《福特时报》。

在这份报纸上,福特登载了大量的反战言论和文章,特别是对美国准备向英国和法国提供战争贷款和物资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甚至在反战文章中喊出了“巴尔福滚蛋”的口号。

福特此举立即引起了库兹恩斯的恐慌,因为福特已经将整个公司推向了风口浪尖。当时,库兹恩斯的一个儿子刚刚因病去世,库兹恩斯已被丧子之痛折磨得精神恍惚了。当他发现福特赠送给顾客的《福特时报》时,立即来到了福特的办公室。

库兹恩斯把一份《福特时报》重重放在福特的办公桌上,冷冷地说:

“你不能发表这样的言论!”

福特用眼角扫了一眼桌上的报纸,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问:

“何以见得呢?”

库兹恩斯涨红着脸,大声说:

“道理很简单,那只是你个人和其他一小部分人的观点,不能代表整个公司。作为一家盈利性的企业,最好少去介入政治上的事情。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国家迟早会介入这场战争的,到那时公司怎么办?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