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13233300000028

第28章 众叛亲离的晚年

我会锻炼我的身体。我能站着的时候,我决不坐着;我能坐着的时候,我决不躺着。

——亨利·福特

(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设在珍珠港的海军基地,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卷入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埃德塞的建议,亨利二世和本森都申请加入了美国军队,以避免当年由于因逃避兵役而给埃德塞带来的耻辱。

为了应对规模浩大的战争,美国的工业生产立即转入战时轨道,福特公司也接到了大量的军事订货。忙于军工生产的埃德塞因劳累过度,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942年1月,他做了胃部分切除手术。但医生在给他做手术时发现,他胃部的癌细胞已经扩散了。也就是说,埃德塞留在人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手术后,埃德塞照常喝着产自福特农场的鲜牛奶。从埃德塞年轻时起,福特就一直给儿子喝这种未经杀菌处理的鲜牛奶。固执的福特认为,杀菌工艺会破坏牛奶的香味,结果刚做过手术的埃德塞因为饮用未经杀菌的牛奶而受到细菌感染,全身忽冷忽热,四肢关节疼痛……

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有限,在加上美国正处在战争中,埃德塞没有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而是一直硬撑着。直到1943年4月,他还顽强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看着一架架轰炸机离开生产线。

令人诧异的是,福特似乎对儿子的病情熟视无睹。他很少去看望儿子,甚至对索伦森说:

“瞧我这么大的年纪,不是也活得好好的?所以说,埃德塞的病就是源于他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只要他正常地过日子,保证什么事都没有。”

1943年5月,在家中休息的埃德塞突然晕倒了。医生们在为他检查后,决定为他再进行一次胃部手术。在切开刀口之后,医生们都惊呆了:癌细胞已经扩散到病人的全身。这下子福特坐不住了,他立即命令贝内特开车将他送到儿子家中。

看到面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埃德塞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老福特再也受不了了,他像疯一样,把所能找到的酒瓶全部砸得粉碎,一边砸还一边流着眼泪喊道:

“就是这些东西害了我的儿子!”

老福特的话不无道理。福特一生不喝酒,也讨厌看见别人喝酒,但他的儿子埃德塞却经常喝几杯。福特曾经带着贝内特将埃德塞的酒窖砸得粉碎,但依然没能阻止儿子饮酒。可以说,埃德塞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当然,福特也难逃其咎,因为他人为地给儿子制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从此以后,福特再也没有勇气去看望儿子了,这位80岁的老人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他每天都在住所附近的树林里绝望地走来走去,而克拉拉则坐在家里终日以泪洗面。5月26日下午1点10分,49岁的埃德塞离开了人世。

两天后,埃德塞的葬礼隆重举行。根据埃莉诺的请求,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底特律城的伍德劳德公墓,而不是迪尔伯恩故乡。或许,这是她对福特的一种无声的抗议吧。静静地躺在这座公墓里的,还有库兹恩斯和著名的道奇兄弟等汽车行业的传奇人物。

在儿子的葬礼上,老福特面无表情,像一座雕像似地坐在那里,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只有泪水不停地涌出他的眼眶。克拉拉则拥抱着埃莉诺,两人一起失声痛哭。

埃德塞去世之后,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立即叫来战时生产管理局局长威廉·努森商议对策。因为埃德塞的去世使福特公司出现了权力真空,很有可能导致战时生产出现混乱。这两个人都与福特王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罗斯福曾是埃德塞的老朋友,威廉·努森曾经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多年,后来被福特赶出了公司。

对福特公司抱有敌视态度的努森建议总统根据战时紧急状态的有关法律规定摆脱福特家族,由政府出面直接管理福特公司。但罗斯福没有同意这一方案,而是建议找一个福特家族的人来接管福特公司。

1943年8月,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颁发命令:授予小亨利·福特第二海军少尉荣誉证书的委任状,责成他退出现役,返回底特律。海军部长的这一行动清楚地表明了罗斯福总统和美国政府的态度,即希望由亨利二世接管福特王国。

(二)

埃德塞去世后不久,福特家族内部便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年轻气盛的本森当场指责祖父和贝内特的打击是导致埃德塞的健康恶化的根本原因。福特似乎想为自己辩护,但终于什么也没说出来。随即,本森当场宣布,同他的祖父断绝关系。

年仅25岁的亨利二世要比弟弟成熟稳重得多。他知道,凭借他们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击溃贝内特,除非得到祖父的支持。然而,80岁的老福特雄心再起,准备从幕后走上前台,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支持亨利二世的。

1943年6月,福特公司召开董事会,以决定新的人事安排。作为公司的新任董事,亨利二世和母亲埃莉诺也参加了会议。但同样拥有公司股份的本森却拒绝出席董事会,因为他不愿和贝内特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老福特在会上强行将贝内特拉入董事会,而他自己则又一次登上了总裁的宝座。

老福特虽然重新掌控了公司的最高权力,但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得出来,他的精力和体力已经无法再胜任这项工作了。贝内特也在背后加紧活动,企图趁老福特在世时夺取公司的最高权力。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贝内特篡位成功是迟早的事情,不仅因为他的背后站着糊涂的老福特,还因为他的对手实力实在太弱小了。

很快,贝内特便发起了一场大清洗运动。第一个爱害者是埃德塞的忠实部下,当时美国汽车最优秀的发动机设计和制造专家谢尔德里克。他于1943年10月在落寞中悄然离开了福特公司。

3个月后,福特又任命贝内特为索伦森的生产管理助手。为公司工作了35年的索伦森明白,福特此举实际上是让贝内特夺取自己的权力。一天,索伦森悲壮地来到了福特的办公室,大声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是否应该去佛罗里达休息一下?”

索伦森紧盯着老福特,很明显,他是让老国王在他和贝内特之间作一个选择。福特抬起头来,看了索伦森一眼,然后耸了耸肩,报之以沉默。索伦森二话不说,扭头走出了房间。

第二天,福特的办公桌上便放了一封辞职信,那是索伦森送来的。索伦森临走之前,福特和他握了握手,缓缓说道:

“除了工作之外,去享受生活也是可取的。”

此后,早已形同虚设的公司办公室主任莱布尔也离开了,曾经竭力支持埃德塞的一些职员也相继离开了。但仍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因为他们已经看到福特家族的另一个巨人已悄然站了起来,这个巨人就是福特的长孙——亨利二世。

当贝内特忙着排挤对手之时,亨利二世在祖母克拉拉的暗中帮助下开始四处奔波,寻找帮手。贝内特的死敌,埃德塞当年最得力的助手,公司前任销售经理约翰·戴维斯第一个加入亨利二世的阵营。另一个加入亨利二世阵营的人是米德·布里克,他原来是索伦森的生产助手。而亨利二世的第三员大将恰恰是一个与贝内特针尖对麦芒的强悍的人,此人名叫约翰·布加斯,是联邦调查局底特律站的前任主任。

在亨利二世羽翼逐渐丰满之时,克拉拉也向孙子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1944年10月,福特在克拉拉的压力下,不得不任命亨利二世为执行副总裁,使他在名义上超过了贝内特。

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贝内特更加加快了夺权的步伐。他装模作样地向福特指出,埃德塞的老朋友坎茨勒很可能会在福特去世之后利用孩子们的无知夺取福特公司的控制权。糊涂的福特竟然相信了贝内特的鬼话,并在他的鼓动下起草了一份类似于遗嘱附录似的东西。

福特和贝内特开列了一张名单,授予名单上的人作为公司董事会指定的监控团,以便在福特去世后的10年内控制公司的最高权力,直到福特的孙子们“能够老练成熟到可以接班为止”。这实际上是贝内特苦心积虑安排的一个阴谋,因为这个监控团的领袖便是他自己。然而,糊涂的福特竟然没有识破这一点,他竟天真地相信贝内特在将来会把福特王国的权力交给最小的孙子比尔,而不是他深恶痛绝的亨利二世和本森。

(三)

贝内特的行为终于引起了福特家族中除老福特之外所有人的公愤。亨利二世的得力干将布加斯向贝内特发起了攻击,并轻而易举地迫使贝内特烧毁了福特遗嘱的副本。克拉拉和埃莉诺也向老福特发起了攻势。1945年春,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时,克拉拉和埃莉诺合伙演出了一场“逼宫”的好戏。

克拉拉和埃莉诺轮番警告福特,如果他不承认亨利二世应有的地位,那么整个福特家族将会面临崩溃的局面。埃莉诺在关键时刻还使出了杀手锏,她威胁福特说,如果亨利二世不能立刻接替公司总裁的位置,她就把从埃德塞那里继承的股份全部公开出售。

这下福特开始慌了。当年,他和埃德塞好不容易才将公司的股份全部控制在家族手中。如果埃莉诺公开出售她持有的股份的话,他们当初的努力就会全部付诸东流。福特终于失去了斗志,他缓缓地对儿媳说:

“让我好好想想,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1945年9月20日,福特终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宣布毫无保留地将权力交给亨利二世。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一个月,世界人民刚刚开始新生活。而对福特公司来说,亨利二世的上台也将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交出权力之后,福特再也不管外面的是是非非了。当然,贝内特在失去了老福特的保护后,也无法在福特公司立足了。9月21日下午,人们看见布加斯把自己心爱的三八手枪插在腰带上,大摇大摆走进了贝内特的办公室。几分钟后,他又神态自若地走了出来。半个小时后,从贝内特的办公室里冒出了一股浓烟,大家都猜得出来,这是贝内特在烧自己的文件。完成这些工作后,贝内特一脸疲倦地走了出来,坐进自己的汽车,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福特公司。

随着贝内特的离去,老福特也迎来了他生命的终点。1947年4月6日,福特夫妇完成了一场为期数月的旅行,乘坐“费厄林”号专列返回“光明巷”。克拉拉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她敏感地发现,福特虽然没什么病症,但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他经常忘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时竟以为自己不是在飞驰的火车上,而是在“光明巷”的家中。

4月7日清晨,当福特正和大家议论整个密歇根州开春来恶劣的气候时,“光明巷”福特发电厂的负责人、工程师约翰·麦金泰尔突然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鲁日河水位猛涨,电站的发电机已被洪水淹没,“光明巷”的电力供应中断了。

说着,麦金泰尔恳求说:

“我请求福特先生一家先暂时搬到迪尔伯恩的旅馆去住,那里的电力供应还很正常。”

福特摆了摆手,吃力地说:

“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我们有壁炉,把火生起来就行了,取暖和做饭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早餐过后,福特精神矍铄地找来司机兰金,让他的邻居和原先的保镖戴林格跟他一起去各处看看洪水的情况。当他们看完洪水准备返回“光明巷”时,福特突然对司机说:

“兰金,把车拐个弯,我想去家族的墓地看看。”

在格林菲尔德路的福特家族墓地,汽车停了下来。福特想从车中走出去,戴林格制止了他,并指了指车外泥泞的道路和仍在下雨的天空。福特怔了怔,只好静静地坐在车里向外望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喃喃地说:

“我们回去吧!”

回到“光明巷”后,福特先到发电站去看了那些正在紧张地抢修发电设备的工人们,然后回到家中,并对女仆说:

“先给我一杯热牛奶吧,今天晚上我可要早点睡觉。”

喝完牛奶,福特便上床睡觉去了。午夜时分,女仆突然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开门一看,原来是克拉拉。克拉拉焦急万分地说:

“福特先生可能病得很厉害。”

女仆赶紧和克拉拉一起来到福特的房间,只见他平躺在床上,两眼半睁半闭,处于半昏迷状态。福特用手指了指床头的蜡烛,示意妻子吹灭它,他大概是觉得烛光太刺眼了。

由于洪水的原因,“光明巷”的电话线路出了问题,女仆只好找来司机兰金,让他去请医生并通知戴林格夫妇。但医生还没有到,84岁的老福特便在妻子的怀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汽车大王的离世震惊了世界,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苏联领袖斯大林等著名政治家都纷纷打来电话,向克拉拉表示哀悼之情,并热情赞扬了福特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代汽车大王去世了,他留给世人的不光是一个庞大的福特王国,还有无尽的争议。一位著名评论家曾中肯地评论福特说:

“亨利·福特终生致力于机械制造,他不以金钱自娱,更不会强取豪夺,他用自己的发明和创造贡献于人民,制造了人民买得起的大众型汽车,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如果你不是犹太人,没有挨过福特打手们的拳头,不是埃德塞·福特的亲朋好友,那么你就会喜欢亨利·福特,崇敬亨利·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