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孔子趣味问答
13313600000104

第104章 什么叫六儒

儒学、儒教、儒商、儒官、儒将、儒医等六类儒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遵照孔夫子及历代各位贤者的教导,按照仁、义、礼、智、信五常去做人行事。

儒学:

儒学即是以忧国、忧民、忧道的忧患意识,去研究儒家经典,去探讨儒家文化现象,阐发孔子儒家思想,践行孔子儒家思想,宣扬孔子儒家思想。

儒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教按照现代社会政教分离的原则,将孔子儒家思想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教信仰结合起来,形成自主的宗教组织,在国家宪法与法律的规范与保护下开展活动,教化民众,启迪民智,培养人伦道德,提高人文素质。

儒商:

按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均可称之为儒商。儒商应当具备如下四大特征:一曰“仁者爱人”。儒家有名言:“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大学》)仁者以生财为手段,以自身的发展为目的,以保护自己的生命、人格、尊严、荣誉为目的,达到立功、立言、立德的不朽境界。二曰“见利思义”。以正义和公平作为利益取舍的根本原则,合于正义之标准的利,可以取之,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违背正义之标准的利,则必弃之。三曰“自强不息”。

儒官:

儒官就是按照儒家的官德从政为官,在社会生活中起表率作用的官员。儒官应当具备以下特征:一曰忠诚,即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职守。二曰公正,即秉公办事,不以一己之私利而损害公众利益。三曰廉洁。四曰勤政。

儒将:

依照孔子儒家思想从事军事活动的将领及战士,谓之儒将。关羽成为与“文圣”孔子相应的“武圣”。关羽的道德精神,来自于儒家思想。关羽夜读《春秋》,成了关羽之标准形象。儒将具有如下道德标准﹕一曰仁。对人要有恻隐之心,对生命应有敬畏之情,才不致以杀人为乐,滥杀无辜。二曰义。武将手中掌握着杀人武器,又有尚武精神,如果不受制于义,恰如“童子操刀,其伤实多。”三曰忠。儒将应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

儒医:

儒医应当遵守的道德原则有这三条:一曰仁心仁术:医生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属的忧虑,就会动恻隐之心。有此仁爱之心,其医术方能称之为仁术。二曰敬畏生命:医生必须有敬畏生命之意识,才会尽力救死扶伤。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告诫人们:“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三曰悬壶济世:济世救人是医生的工作目标。爱护患者的生命,关心患者的幸福,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的权利。

何谓“大众儒学”

大众儒学,是一种新的新儒学研究派别,是当代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和定义是刘周在“全世界都来践行大众儒学,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倡议书)”和“刘周倡议书答疑”中首次提出的。大众儒学的主要观点是:

1.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成员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建立社会的道德秩序,使社会成员对自身的社会地位都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社会成员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遵守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社会成员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所以儒学是一种超越社会形态和阶级形态的社会统治方略和社会管理学说。

2.仁和礼的关系是仁礼一体。不讲仁只讲礼,礼就不会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可,就会遭到反对;不讲礼只讲仁,社会成员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为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不可分的。社会发展会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变化,礼的一些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予以改变和调整,这种改变和调整是仁的体现。

3.礼和法应该很好地结合。儒学“仁礼一体”的体系中包含了法的内容,礼和法应该很好地结合。礼的作用主要是预防犯罪,法的作用主要是惩罚犯罪。对犯罪个体的惩罚不是法的全部意义,惩罚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即能不能从总体上减少全社会的犯罪)才是惩罚的主要目的。建立分层践行的“以礼为体,以法为用”的礼法体系,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民贵君轻”的思想。儒学“民贵君轻”的思想,表明儒学不是把“君”置于自己学说的中心,而是把“民”置于自己学说的中心。儒学对“舜娶而不告”和“汤武革命”的赞成,表明儒学不是片面地维护居上位者的利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内涵一方面是: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父守父道子守子道;一方面则是:君守君道是臣守臣道的前提,父守父道是子守子道的前提。所以,在居上位者违背仁和礼的时候,居下位者是可以采取积极的或消极的手段来维护仁和礼的。所以,儒学的本质就是大众儒学,其根本精神是维护国家社会的和谐运行。

5.“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全社会的和谐。儒学认为,践行仁礼和维护仁礼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汤武革命”和“舜不告而娶”的目的是“复礼”而不是作乱。所以,他们不是在破坏和谐,而是在恢复被破坏了的和谐的基础。所以,“汤武革命”与“克己复礼”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创造和谐、促进和谐的行为。儒学承认一切人(尤其是居下位者)的维护仁礼的责任和权利,可以使人们(尤其是居上位者)在违背仁礼方面,不至于走得太远;可以使人们在破坏和谐基础的道路上,不至于走得太远。因此,只会对维护社会和谐产生积极作用。它同时也表明礼的根本精神是,不同地位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尊重。所以,儒学文化就是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