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圣人的孔子有许多经典名言,其中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引起了千古的争议。这句话真是孔子的原话吗?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小人”又是特指什么样的人呢?
《论语·阳货》中记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至少可看得出孔子有那么几分不耐烦:你与她们亲近了,她们对你不恭敬,你离她们远了呢,她们又要抱怨你,真是难以对付。这里所指的小人,并不是一个与女性对等的词,男人中有小人,女人中同样也会有小人。孔子描述了很多有关小人的典型特征,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将女子列与小人同等的地位,是建立在对君子人格修养关注的基础之上的。孔子对女子与小人的定位,有一个潜在的道德参照对象,那就是君子。他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作为君子的对立面,主要是从女子性格上存在的弱点而言的。因为女子性格中容易产生“不逊”与“怨”的情绪,而这恰恰是孔子十分忌讳和反对的。
孔子十分推崇谦逊的品格,认为谦逊也是君子人格的构成因素之一。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述而》又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在顽固与不逊这两种缺点中,孔子宁愿选择顽固也不愿选择不逊,可见孔子认为不逊比顽固更远离君子人格。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观点,是孔子站在君子人格的道德理想上而做出的评判。他是以君子的人格风范来衡量女子与小人,侧重于道德价值的取向,而不仅仅是从女子的性格或性别特征来考虑的。当“君子”一词成为统治者和贵族男子通称的时候,相对于君子而言,小人就是指下层阶级的一分子。孔子站在贵族阶级立场,以君子所应具有的最高人格理想,作为衡量世俗社会的标准,势必会对世俗平常百姓产生否定和不满的情绪,一定的阶级歧视也在所难免。孔子对“女子”和“小人”的评价,就是这种特定语境之下的产物。
孔子有哪些修身正心的言论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