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给人的感觉修养是很高的,他的学生子贡就曾评价他具有温、良、恭、俭、让的高尚品德。其实,他经常骂学生。
被他骂得最狠的是宰予。宰予字子我,又称宰我,“孔门十哲”之一,可是孔子骂起他来毫不留情。据《论语·公冶长》记载,有一次,“宰予昼寝”,结果孔子破口大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为什么?估计是宰予在孔子老师讲课的时候打了瞌睡,或者偷空睡了个午觉。
据《论语·阳货》记载,还有一次,宰予提出父母死后,子女守3年之丧太长,不如周年为宜。孔子反问:“父母死了不满3年,你就吃米饭,穿绸缎,可心安?”宰予回答:“我没有什么不安的!”把孔子噎了个半死,等他出去了,他叹气道,“宰予真是个不仁的家伙!”
被他骂得最多的是子路,也是“孔门十哲”之一。照理说,比孔子只小9岁的子路对他的支持和帮助不少,在他周游列国的时候充当了保镖的角色,但孔子照样经常骂他。《论语·先进》记载,子路派子羔去当费邑的邑宰。孔子说:“这会害了子羔啊!”子路不以为然:“那个地方有老百姓,也有社稷,去做治理百姓和宗庙祭祀的事也算是在学习,为什么一定要经过读书才算是学习呢?”孔子说不过,就生气了:“我最讨厌你这种油嘴滑舌的人。”
《论语·子路》记载,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先生你真迂腐,这名怎么正呢?”老师都敢说?孔子当时就不高兴了,骂道:“野哉,由也!”意思是仲由,你太粗野太放肆了!在孔子眼里,混混出身的子路就是一个粗鲁,好勇斗狠的家伙。
同样是“孔门十哲”之一的冉求,不仅被孔子骂,他甚至还鼓动所有的学生都和他一起骂。事情的来由是这样的,《论语·先进》记载,鲁国的季康子本来就比周公还富裕,可是冉求不仅投靠了他,还帮着他继续聚敛钱财。孔子知道了,气得大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意思是“这小子不是我的学生,凡是我的学生都要痛骂他申讨他。”
孔子最喜欢骂人“小人”,譬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著名的一骂,让我们至今摸不着头脑。他的许多学生都被骂做“小人”,”樊迟就是一个。樊迟,名须,字子迟。《论语·子路》记载,在学生眼里,孔子是一个无所不会无所不知的圣人,因此樊迟才向他请教农活。先是问种田,孔子避而不答:“吾不如老农。”樊迟又问怎么种花,孔子没好气地说:“我不如老圃。”没有结果,樊迟只好作罢。可是,等他出去,孔子却在背后骂他:“小人哉,樊须也!”
孔子不仅骂自己的学生,好朋友也骂,《论语·宪问》记载,一次他的老朋友原壤叉开两腿坐在地上等待孔子到来。孔子认为他太无礼了,就破口大骂:“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不仅骂原壤是老不死的贼,而且还拿拐杖敲打他的腿。
孔子骂人说明他是人,不是什么圣人。
唯一和孔子有过节的学生
孔子有七十七个弟子,可是唯一和老师有过节的弟子却只有子路一人。
子路其实不叫子路,叫仲由,子路是他的字。子路是卞这个地方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野人”。这个野人当然不像神农架传说中的野人,是说他没有正经职业,待业青年,喜欢无拘无束地到处游荡。那个时代可不是想到处游荡就能到处游荡的,那是个乱世,做驴友需要一定的资本。刚好子路具备这样的资本:他个头高大,性格粗豪,好勇斗狠,是一把打架的好手。你看他平时喜欢穿什么衣服就知道这个人的性格了:戴着一顶鸡冠似的帽子,上面还插着一支雄鸡的黄黑翎毛;衣襟上佩戴着公猪一样的饰物。这两样东西是古人用来表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勇士的标志性佩饰。子路就是带着这两样东西到处游荡的。无论谁在大街上迎头碰上这样的人,都要退避三舍,更别说咱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了。
孔子虽然生具异相,头顶中间凹两边高,身长九尺六寸,可他毕竟只是一个读书人,打架的功夫显然不如子路。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是怎么发生矛盾,怎么打起来的,不过结果是雄鸡公猪装饰的子路打败了孔子,还着实羞辱了孔子一番。孔子一看此人不能力战,只能智取,于是就用他的礼乐那一套慢慢地诱导子路。子路是个粗人,凡是粗人都很向往文化人,就像今天乡镇企业家的办公室里摆满了豪华的精装书一样,子路慢慢地居然被孔子驯服了,脱掉了那一身雄鸡公猪皮,换上了儒者温文尔雅的衣服,并且托人拜在了孔子的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