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孔子趣味问答
13313600000077

第77章 孔子为什么最喜欢弟子颜回

在孔子所教的所有弟子中,他最喜欢的自然是颜回。颜回为什么会成为他的得意弟子呢?从《论语》关于颜回的记载中,我们至少可以找出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颜回本就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学生,聪明人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喜欢,自古皆然。孔子曾经赞扬子贡,说他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聪明人。但孔子问子贡他和颜回谁更强时,子贡自称不如,说颜回是闻一以知十,而自己不过闻一以知二。孔子听了也说,我赞成你说比不上他。这侧面反映了颜回的聪明。颜回的聪明不仅是天资问题,而且因为他非常勤奋。在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谈论他时,还惋惜地说,可惜他死得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断的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在和季康子等人谈论时,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

第二个原因是,颜回虽然很聪明,但他并不骄傲,他非常尊敬老师,并且恪守学问之道。在尊敬老师方面,连孔子都感到惊异。孔子曾经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提出过什么不同的意见,像个愚笨的人。但观察他私下和别人谈论,才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发挥得很好。这种尊重老师,不轻易从知识上当面辩驳老师的做法,大概在颜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三个原因是,孔子喜欢颜回,其中可能含有孔子爱怜的成分。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孔子因此愤愤不平地说,颜回的道德和学问都差不多了吧,可他却那么贫穷!颜回也曾经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家,表现了他有意在政治领域一展才华的抱负。谁知天不予人,竟让他英年早逝!孔子回忆起来,自然充满了悲痛和爱怜之意。

孔子喜欢颜回的第四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从颜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孔子而言,他的思想与行动是一致的。而在弟子中,大概只有颜回才能做到。比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固穷的做法,只有颜回能够与他相比。在政治理想上,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这简直是孔子看到了跟随自己一身的影子!所以他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时,简直就是在说自己和颜回!颜回大概也知道自己和老师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知音关系。孔子出游列国时被囚禁在匡地,颜回落后了,后来赶到时,孔子不无欣慰与忧虑地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

颜回如何善解人意

颜回既能深得老师思想学说的精髓,又具有超出其他弟子的胸怀,尤其是在身处穷途的情况下,他仍能给老师以精神上的理解,给老师以心灵上的安慰。在这一点上他要远远高于自己的师兄子路。孔子与众弟子在陈绝粮,很多人病了,不能走路,此时子路“有愠色”满脸恼怒,“君子亦有穷乎”的发问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像老师这样注重道德修养、心怀天下的人无论如何是不应该有这样的磨难和困窘的。莫非老天真的不长眼睛?子路不理解老师内心的苦楚,率直倒是率直,老师却仍然无法开心释怀,要知道老师也不想做个空悬无用的“匏瓜”,但他的苦水能倾诉给谁呢?别看颜回比子路小20多岁,但在善解人意这一点上要远远胜过子路。《史记·孔子世家》有一段是记载孔子师徒被困陈蔡时的对话:

孔子曰:“回,《诗》云:‘匪兑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当时为了坚定弟子们的信念,孔子把弟子们叫到身旁,对他们说:“《诗》里说:‘不是老虎,不是犀牛,徘徊在旷野,是何缘由?’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受困在这里?”颜回说:“老师的主张是伟大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责任。如果我们的“道”没有修好,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的“道”已经完善而不被采纳,那是各国掌权者的耻辱。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很是高兴,说:“好样的,颜氏之子,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颜回真正理解了孔子的君子观,理解了孔子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追求人生的几个境界,其中修身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