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13385100000011

第11章 经营有术,管理有方(2)

孙老师傅把原来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的挂炉,还可以一面烤、一面向里面续鸭。经他烤出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真正成为烤鸭行当中的极品。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

到了民国年间,全聚德为了扩大业务,招徕顾客,亟待提高和丰富炒菜的质量和品种。天津登瀛楼的名厨师吴兴裕被请到全聚德掌勺,吴兴裕是闻名天津的大厨师,擅长做山东风味菜。他的烹调技艺高超,所炒之菜,色香味俱佳。由于吴兴裕在全聚德掌勺,且带出了几个徒弟,全聚德一段时间内成了山东风味的饭馆。

长期以来,全聚德的烤鸭技术一直是秘不外传的。当初杨寿山高薪聘来孙师傅,其烤鸭手艺就是保密的,因而京城挂炉烤鸭店只有全聚德一家能烤出外脆里嫩的鸭子。到他晚年时,才收了一名徒弟蒲长春。蒲长春也遵循师傅“一线单传”的做法,只将手艺传给徒弟张文藻。张文藻后来又“单传”给田文宽。直到北京解放以后,张文藻、田文宽公开了这种烤鸭的技术,又传带出了许多徒弟。他们还多次出国,向外国朋友展示精湛的烤鸭技术,使烤鸭这种中国特有的美食,为更多的国内外民众所享受。

4.礼贤下士,不拘一格

成功商人知人善用,任人所长,还强调要不拘一格。因为他们认为,能否做到“礼贤下士,不拘一格,慧眼识珠”是事业成功的根本所在。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成功商人就是出色的伯乐,他们能够不拘一格地启用人才,使得企业超常规发展,最终执中国商业史之牛耳。

在这方面,山西票号总号的经理们有许多知人善用的典型,为票号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协同庆经理任用赵厚田主持各分号事,先是“冒险姑苏,急难臬兰,回翔成都、重庆之间二十余年,能使全局营业,恒操胜算,皆赖赵君之力”。

蔚丰厚票号任用李宏龄轮番主持北京、上海、汉口的重要分号,官商从无巨额倒欠,被同业誉为贤才。李宏龄善于审时势多谋利,人弃他取,常获盈利。清光绪中叶,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连续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在这多事之秋,李宏龄依据形势变化,在逆境中求发展。比如1894年秋,李宏龄由北京调往上海。在未动身前,中日宣战,人心惶骇,京官携眷纷纷外逃,各票号均停止收交款项。李宏龄默察时势,通电各分号照常收交,不过汇费要加重,交款期要延长。同时,将收汇的款项和吸收的存款调至南方有关分号放账,事定后再调回京号,结果获利颇丰。

同年9月上旬,他由京往沪行至扬州,正遇总号令扬号将存款全部退还,并停止收汇上海款项,如不遵办,则以号规论处。扬号本来主要靠做上海和南京的生意,接电后扬号经理白子直大为作难。李宏龄回答:“旧存款不但不还,有新款尽管收存,皆归上海借用。如有汇沪款项,若扬号放出能赚利,也尽管收汇上海。如总号违令见责,与扬号无干,宏自能回复。”结果,照李宏龄意见去做,扬号年终结利3万多两。反之,李宏龄不主持的分号却是另一种情形。

李宏龄对伙友疾苦也非常关心。票号派往各分号的伙友,规定不准携眷,三年回家探亲一次,老少皆然。李宏龄认为这种号规有许多不近人情之处。故积极建议总号改进或灵活掌握。比如有位孔老台,住京数十年,勤勤恳恳,于事事裨益不少,担子亦属甚重,且年逾花甲。李宏龄认为这种情况不能与少年相比,建议可一年回一次家,“他人不得援以为例”。郭倍瑾来京已经两年,按号规离下班期尚有一年,可郭倍瑾临行时完婚才一个月,李宏龄建议总号准予提前归里探亲。由于各分号伙友少年颇多,客居异地日久,气候生活等不适应,不少人身体虚弱,“饮食减少,彻夜不眠,服药无效,医家言阴虚火盛,将成痨症”,鉴于这种情况,李宏龄大声疾呼,建议总号对此情况应予以照顾,不必拘于三年才能回家。

晋商知人善用,任人所长,还强调要不拘一格,乔致庸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复字号的高级管理层中。有几位功勋卓着、声名显赫的高级经理人:复盛公大掌柜马公甫、复盛西粮店掌柜马荀、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他们为何有这样的成就?除了拥有过人的本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晋商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胸襟和胆识。

当时,乔家在包头的复盛西字号有一家分号粮店,他们称作西店。与乔家的钱庄、票号和当铺相比,伙计们在这里多是干些粗活见、累活儿,所以掌柜的多把文化低的人安置在这个粮店。这家粮店属复盛西管辖下的小号,并没有独立的账务,经营这家小粮店的掌柜就是马荀。马荀虽然是个文盲,但他有头脑,经营有方,把这家小粮店经营得连年赢利,为复盛西商号赚了不少利润。然而当时的复盛西商号却因为经营不善,需要小粮店来进行供济。其主要原因是复盛西总号的管理队伍虽有些文化,却好吃懒做,吃不得苦,受不了累,因此,连续两三个账期都是赔钱,让小粮店来补这个窟窿也是不难想象的。实际上,这也慢慢加深了一些人的坐享其成和另一些人的不服气。因为总号的人虽然赔钱,却待遇好、地位高,而粮店的伙计们虽然比总号赚钱,反而不如他们待遇好。粮店的伙计们怨声四起、满腹牢骚。事情不公平,众人有眼,马荀心里也有本账,他虽不识字,但算账却是一把好手,口算心算有时比算盘还快还准。他也早有怨气,经伙计们这么一说,心里的怨气更大了。但他终究是个小头头,不能发牢骚,得想办法。

经过深思熟虑,马荀下决心去见乔东家。马荀是山西祁县姜堡人,离财东住地乔家堡仅五六里路程,但他求见东家心切,在探亲回家时径直来到乔家堡。时值寒冬腊月,马荀不讲究穿着打扮,身披一件白羊皮袄,因是长途旅行,他满身尘土,到乔家宅院时竟被看门的当作乞丐拦在了门外。马荀无奈,便来了个应急法子,他告诉门房:“快去禀报老东家,就说马大掌柜从包头回来了,有急事相报!”老财东乔致庸听说有人自称马大掌柜,不由得暗中发笑,因为还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自称是大掌柜,他倒要看看这位大掌柜是何许人,便传话请进。马荀便当面把包头商业情况向乔致庸作了汇报。乔致庸看出眼前的马荀是位朴实无华而有真本领的人才。又听说他不识字,更认为他是奇才。当他得知马荀千里迢迢从包头回来探亲,尚未回家就先来了中堂时,对马荀更有了几分敬意。其时正逢腊月底,于是乔致庸吩咐家人:“备一份厚礼,套上我的轿子,送马掌柜回家探亲。”马荀一听,感恩不尽,知道事情有成,便风风光光地坐上财东的轿子回家去了。

年关,包头“复”字号掌柜向乔财东汇报经营状况,乔致庸详细询问了复盛西和粮店的情况,知道马荀所言属实,便给包头掌柜作了交代,拨付马荀所在粮店一笔资金作为本钱,让其独立经营,由马荀全权处理粮店事宜。不久又让其经管复盛西商号,马氏又为乔家赚回了大量银子。马荀由于没有文化,遇到需他签名时,“荀”字经常缺胳膊少腿儿。以致成了“苟”字,人们戏称他为“马狗”掌柜。在当时,商号能写会算的人有的是,一般不会让一个文盲管一家大商号,但乔致庸却不拘一格用人才,破格任用了文盲马荀,并取得了成功。

知人善用,任人所长,不拘一格,既能聘请德才兼备的人总领号事,又能在号内广用人才,同时号规谨严,这就保障了商号上下人等都能同心同欲,朴诚稳妥,齐心协力,凝聚成“人和”的力量。“天地之性人为贵”,正是贵在“人和”,贵在人的力量,贵在人的价值,贵在团队的力量,使得晋商的商号票号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起来。

人才是企业之本。有了人,善于用人,企业就会有一切;反之,则会失去一切。其实,所有的企业管理人员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几位管理者能像晋商一样不拘一格用人才、惟才是举呢?

用人的目的是为了做大事业,理当从需要出发,从观念上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此外,企业家还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用人能力,寻找相配的人才。庙门太窄,容不下大佛;腕力太弱,缚不住真龙。只用适宜的人才,才能相得益彰。人的才能千差万别,人的机遇也千差万别,许多大德大能的人因没有大机遇很可能处于小位谋小事,而许多小德小能的人却因有大机遇很可能处于大位谋大事。于是,一方面屈了大才,一方面又误了大事。要想扭转这种不合理现象,只有打破常规,不拘一格,才能把大德大能的人从小位上调整到大位上谋大事。

5.化繁为简,简单制胜

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非常简单,但我们却总是吃力不讨好,总试图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老子说“大道至简”,最深刻的道理都是最简单的,这深刻地道出了管理的精义。在老子看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稀言自然”、“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如此,思维如此,管理亦是如此。

坐落于崇文门外西花市大街的启元茶庄,是20世纪北京南城有名的大茶庄。启元茶庄的店址过去是鸿业茶庄所有,1940年,该店失火后鸿业茶庄无力复业,将铺面用房卖给了卞敬涵的天津启元茶庄,北京启元茶庄遂于1941年开业。

北京启元是天津启元的分店,货源由天津总号供应。在经营方面该店很有自己的路数,他们不单纯地拘泥于原来鸿业茶庄薄利多销、以销售“高末”(即高档茶叶的碎末,一般价格比较便宜)等大众化茶叶为主的经营方针,而是努力创出启元的特色品种。他们销售的茶叶,从外观形状、味道口感和颜色都比较讲究,很有独到之处。不仅如此,启元还增添绿茶、乌龙茶等不同品种,以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

启元良好的销售状况、红红火火的生意,是以其严格内部职责管理作为保障的。负责经营的任润田和刘润波,在管理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当时的启元茶庄,雇佣的徒弟、伙计约有60多人,职责划分得清清楚楚,安排得有条不紊。启元全店分为三部分,门面的销售部分称为“前柜”;后店拼配加工的,简称“后柜”;负责钱款往来的称为账房。这三个业务部门,按照店中的明文规定,各有自己的职责范围,支撑着店里的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和资金管理。

前柜的门市零售,在商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取得商业利润的关键环节。启元对现场销售人员的挑选十分重视,而且管理严格。不仅看重店员的销售技术,而且很在乎外观的形象和个人仪表,要求在柜台上接待顾客的营业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整洁,要穿长衫并扣紧纽扣,礼貌待客。对外出销售茶叶的伙计,店规中也写明了外出的着装和个人卫生要求。

因为这些“跑外”的伙计,是去一些茶馆、影剧院、澡堂等推销小包茶叶的,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卫生状况,代表着店里的形象,所以茶庄在这些所谓的“细节末梢”问题上也绝不轻视。

后柜即组织进货和加工茶叶的部门。他们的任务是负责从天津总号的进货开始,到拼兑、分包茶叶等加工程序,直到制成可以拿到门市上销售的商品为止。从天津运来的茶叶首先要分出高、中、低三个等级,其中有的还需要用茉莉花熏。分装加工的几道程序,店中也将其分为裁纸、木版印刷和包装三个工序。后柜的工作,一般来说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相对较差,而且工作质量要求高。这些人员,虽然不直接接待顾客,但在是否能够组织充足的商品、能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包装是不是牢固、美观等问题上,直接影响着全店销售的状况,可以说是个关系全局运转的重要环节。所以启元不仅在工序管理上分工仔细,而且层层把关,绝不怠慢。账房只设一人,称为账房先生。此人经手管理每天的售货货款和进货付账,并且兼做管理库存和伙房账目的工作。这个岗位,从工作性质来说十分重要,任务也比较繁重,要求担任账房工作的人思路清楚,工作效率高,综合素质好。

企业没必要设置诸多界限将员工、任务、技术等等分割开来,恰恰相反,管理者应该将精力集中于如何清除这些界限,以尽快地将信息、人才、奖励及行动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无界限”实质上就是以柔性组织结构模式替代刚性模式,以可持续变化的结构代替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使企业具有可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边界,以在市场经济中体现更多的竞争力。而能否建立“无界限”的组织则是对管理者统筹能力的一个严峻考验。

人们常常把简单思维理解为幼稚的、简陋的、不动脑子的思维方式。实际上,简单思维并不是低级的思维方式,它能帮助人们在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化繁为简。这种思维方式有着特殊的思维功效,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思维效率。

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如此,看似很复杂,实际上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将其解决,关键就是要跳出复杂的思维陷阱。如果不能摆脱种种思维的束缚,是很难找到简单的方法的。作为企业家,更应该学会简单思维。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少管理。”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让管理过程化繁为简,在繁杂中去芜存精,找到解决事情的最佳方案。

优秀的企业都懂得摒弃复杂烦琐的东西,依靠最简单、平常的东西来解决问题。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能人为地把它复杂化;一个复杂的问题,更要将之简单化。简单化的信息传递得更快,简单化的组织运转更灵活,简单化的设计更易被市场接受。简单意味着有无限可能,经典的往往是简单的。任何大企业,其理念和管理手段无论多么先进,都会由上至下逐渐减弱。因此,越是复杂的原则、理念越难以落实到基层,采取简单的、通俗的原则,可以将之贯彻到最基层,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流程和执行问题。国内的很多企业,规章制度动辄几十页、几百页,其实这么复杂完善的制度,有几个人愿意去了解呢?又怎么可能被落实呢?所以,管理源于简单。

作为企业家,只有不断地运用简单思维,才能使领导艺术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大道至简,用最简单的方法有时可以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备这样的思维素质。企业家只要不断地领悟简单思维方法,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么,再大的企业,也可以管理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得了无痕迹。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简单之路。

6.忠诚是一种财富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如果说,生命力使人们前途光明,团体使人们宽容,脚踏实地使人们现实,那么深厚的忠诚感就会使人生正直而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