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正能量
13385900000030

第30章 第7个行为习惯提高口才能力的习惯(4)

(1)请教式批评

有一个人在一处禁捕的水库网鱼。远处走来一位警察,捕鱼者心想这下糟了。警察走来后,出乎意料,不仅没有大声训斥,反而和气地说:“先生,你在此洗网,下游的河水岂不被污染了?”这番话令捕鱼者十分感动,连忙道歉。

(2)暗示式批评

某单位工人小王要结婚了,工会主任问他:“小王,你们的婚礼准备怎么办呢?”

小王不好意思地说:“依我的意见,简单点,可是丈母娘说,她就只有这个独生女……。”主任说:“哦,咱们单位还有小李、小张都是独生女。”这段话双方都用了隐语。小王的意思是婚礼是不得不办。而主任则暗示:别人也是独生女,但能新事新办。

(3)模糊式批评

某单位为整顿劳动纪律,召开员工大会,会上领导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的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上班吹牛谈天……”这里,用了不少模糊语言:“最近一段时间”、“总的”、“个别”、“有的”、“也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面子,又指出了问题。它没有指名实际上又指名,并且说话又具有某种弹性。通常这种说法比直接点名批评效果更好。

(4)安慰式批评

年轻的莫泊桑向着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比这还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喝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

(5)渐进式批评

渐进式批评就是逐渐输出批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批评。这样可以使被批评者对批评逐渐适应,逐步接受,不至于一下子“谈崩”,或因受批评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6)委婉式批评

委婉式批评又叫间接式批评。它一般都采用借彼批此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的余地。其特点是含蓄蕴藉,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

(7)指出错时也指明对

大多数的批评者,往往是把重点放在指出对方“错”的地方,但却不能清楚指明“对”应怎么做。有的人批评人家说:“你非这样不可吗?”这是一句废话。因为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纯粹表示个人不满意。又如一位丈夫埋怨妻子说:“家里一团糟,又有客人要来,你怎么只管坐在那儿化妆?”这种话也不会起作用,他只说了一半。

(8)别忘了用“我”字

一位女工对其工友说:“你这套时装,过时了,真难看。”这只能是主观意见,他人未见得有同感。正确的表达方式,应当说明是你个人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这样,人家比较能听得入耳,甚至有兴趣了解一下你为什么有此看法。

(9)克制“我”的情绪

在批评之前你首先要观察自己,你觉得自己的心情紧张吗?对对方心存不满吗?把你的感受——愤怒、埋怨、责怪、嫉妒等先清理一下是有好处的。

有经验的批评家认为,未开口批评人家之前,先检讨一下自己所持的是什么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情绪不好是很难掩饰的,而这种情绪有极强的传染力。一旦对方感觉这一点,立刻会激起同样的情绪,立即会抛开你的批评内容,计较起态度,这种互为影响的情绪会把批评带入僵局。因此智者不可不虑。

事实上,每个人都不愿接受批评。批评毕竟是件令人都排拒的事,但只要讲点语言口才技巧,每个人也都乐意接受批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晓之以理,就是讲道理。简单的事情,小道理,一两个典型事例,再加上简明、扼要的分析,道理就可以讲清楚。复杂的事情,大道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触动一点就牵动全局,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一系列的说服工作,从多方面展开心理攻势,并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如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不宜由自己单方面推断出来交给对方,最好以征询意见的口气引导对方同你一起来推理,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让他把你的意见、主张,当作自己寻求的答案,自愿接受,自动就范。这样的说服更高明。因为对于经过自己头脑思考发现的真理,人们更坚信不疑。晓之以理,要满怀信心,争取主动,先取攻势。当对方已明确、坚决地表示“不行”、“不干”、“不同意”等等之后,再说服他,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当然,争取主动仍要运用委婉、商榷的语气,切忌盛气凌人、以势压人。如对方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再说服他,同样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晓之以理,还要结合动之以情,通情才能达理。有时讲大道理,教育对象并非对道理本身不接受,而是与讲道理的人感情上合不来。这时讲道理的人要善于联络感情,要注意反省自己有无令对方反感的地方,及时克服和纠正。尤其当对方抵触反感情绪较大时,首先要以诚相待,要在理解、尊重、关心的原则基础上,再讲道理。牧师布道宣传的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但因以情动人,往往能在催人泪下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对听众施加思想影响,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教义。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对于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青少年儿童,对于多数平日没有深刻的理论思维习惯的人,以事比事,将心比心,运用其自身或熟人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去进行绘声绘色地诉说,易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接受道理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解放初期的一天,陈毅市长到一家纺织业厂里,他笑着说:“老板,我冒昧来访,欢迎不?”这位老板正为一件事发愁,便发起牢骚来:“陈市长,今天工会又来要我废除‘抄身制’。不当家不知柴火贵。工人下班有抄身婆搜身,还经常丢纱呢,如果取消抄身制度,纱厂不被偷光才怪呢!”

陈毅品了口茶,不紧不慢地说:“要说办工厂、买机器,我要拜你为师。因我只当过工人,没有经营过工厂嘛!要说管理工人,教育工人,你要向我学习哩!我参加了革命,就一直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这方面我可以给你当参谋,还带‘长’呢!你倒是要我这参谋,还是不要?”

经理连声说:“要,要,请您快说。”

“我在法国当过工人。那个工厂大得很,老板也比你厉害得多。厂子四周筑起高墙,拉上电网,还雇了一大帮带枪的警察,对每个下班的工人,从头搜到脚,那过细的劲头,身上硬是连一根钉也藏不住。但结果呢?原料、零件还是大量丢失,为什么呢?老板把工人只当成会说话的工具,劳动很重,工资很少,工人实在无法养家糊口,工厂赚了钱对工人毫无好处,他们为什么不拿呢?现在不同!工人翻身当了主人了,他们懂得生产经营搞得好,新中国才能富强起来,工人才能改善待遇。你们虽是私营企业,但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样可以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所以,以我之见,你应该在纺织业带头,用我的办法试试看,废除抄身制,关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弟兄,有困难多与他们商量着办。我相信眼前的困难会克服的。”

经理听了连连点头:“想想是有些道理。”第二天,他就主动找工会研究,决定废除抄身制。

陈毅同志一番话,使资本家奉若神明的“抄身制”取消了,足见劝说有术,言之有力,这正是以理攻心的威力。

要说服别人,最大的障碍就是对方的“心理防线”。因此,设法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是说服对方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动摇对方的心理防线呢?除了要晓之以理,具有充实的内容外,更要动之以情,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进行劝说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是学生、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而一个人在受到别人尊敬时,心情会特别的轻松愉快,在这种情况下劝说对方,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调与对方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找出与对方彼此一致的共同点,便可产生“自己人”的效应,不仅导致彼此喜欢,还可以使互相产生信任感。在一些着名的演说家的演说词中,常常出现这类词句:“我们所想的”、“我们这种表现”等等。他们常以“我们”替代“我”这个词,这样在听众中就会达成一种共识:这是我们大家的,从而产生了一种共鸣。演说家的高明在于把自己融于听众之中,让听众接纳他,从而令听众成为被说服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想劝说成功,不妨也使用演说家这种惯用的说服技巧,挖掘自己与对方的相似因素,譬如文化背景方面、年龄方面、社会经历方面、工作专业方面、思想感情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等。

(3)以对方的立场为出发点

考虑对方的立场,发掘对方的欲求、情感是说服的基本方法之一。想要说服别人,不妨设身处地地以对方的立场为出发点,找到对方的厉害之所在,使被说服者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做法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对方的心,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劝说是一种常见的极有说服力的语言方式,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因为它是用“情”打动对方。

精彩测试:你的沟通能力有多强

测试攻略

测试意义:

准确指数:

测试时间:8分钟

测试情景

沟通能力是与外界交往必备的,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而很多的企业也非常注意员工的沟通能力。因为有了好的沟通能力,你就能无阻碍的和任何人进行交流,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也能和别人打好良好的关系。

测试问答

1.你的上司的上司邀请你共进午餐,回到办公室,你发现你的上司颇为好奇,这时你会:

A.告诉他详细的内容。

B.不透露蛛丝马迹。

C.粗略描述,淡化内容的重要性。

2.当你主持会议时,有一位下属一直以不相干的问题干扰会议,这时你会:

A.要求所有的下属先别提出问题,直到你把正题讲完。

B.纵容下去。

C.告诉该属下在预定的议程之前先别提出别的问题。

3.当你正在跟上司讨论事情,有人打长途此案画找你,这时你会:

A.告诉上司的秘书说不在。

B.接电话,而且该说多久就说多久。

C.告诉对方你再开会,待会再回电话。

4.有位员工连续四次再周末向你要求他想提早下班,此时你会说:

A.我不能再容许你早退了,你要顾及他人的想法。

B.今天不行,下午四点我要开会。

C.你对我们相当重要,我需要你的帮助,特别是在周末。

5.你刚好被聘为某部门主管,你知道还有几个人关注着这个职位。上班的第一天,你会:

A.个别找人谈话以确认哪几个人有意竞争职位。

B.忽略这些问题,并认为情绪的波动很快就会过去。

C.把问题记载心里,但立即投入工作,并开始认识每一个人。

6.有位下属对你说:“有件事我本不应该告诉你的,但你有没有听到……”这时,你会说:

A.我不想听办公室的流言。

B.跟公司有关的事情我才有兴趣听。

C.谢谢你告诉我怎么回事,让我知道详情。

测试解析

标准答案:1.A;2.A;3.C;4.C;5.C;6.B

计分标准: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

得分在0~2之间,你的沟通能力较低。

得分在3、4分,你的沟通能力为中等。

得分在5、6分,你的沟通能力较高。

测试点拨

很多人都知道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但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身体语言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同样的身体语言,如果是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的,它的意义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另外,同样的身体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但要了解身体语言的意义,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善于从对方不自觉的姿势表情或神态中发现对方的真实想法,千万不要武断地下结论。

在使用身体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身体语言使用的情境是否合适,是否与自己的角色相一致。少做无意义的动作,以免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影响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