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也有富有的习惯,贫穷也有贫穷的习惯。富人播下富习惯收获富有,穷人播下穷习惯收获贫穷。也就是说,理财习惯往往决定一个人是富有还是贫穷。
储存财富的同时,也储存了成功的机会
有些人只知道消费,不懂理财。如果他赚到了200元,他会去买柴米油盐;赚到300元,他会去买酒买肉;赚到500元,他会去买套体面的衣服,最后剩下10元也要买几注彩票。他们习惯了这种观念,有了钱就只想改善生活,哪怕一下子赚到了100万,他想的还是先把钱变成房子、车子,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不是穷人了!但这些东西是不能增值的,反而消耗钱财。有了车,就有了汽油费、养路费、修理费、保险费,就算你停着不动,那一笔停车费也够普通人多少天的伙食了。赚再多的钱如果只出不进,要不了多久也会耗光。
有些人缺的不是资本,而是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不懂储蓄,也就只能一直穷忙下去。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限制我们赚钱的才能。而是相反,这项法则被穷人应用后,不仅使我们赚的钱都很好地存起来,而且会给我们提供更广泛的机会。
善于理财对于所有的人而言,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那些未存钱的人最关心的是:“我应该如何去存钱呢?”
财商开发有一个观点:银行是最安全的保险箱,那么到底该不该存钱呢?其实这并不矛盾。从资金时间价值即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应该让金钱流动起来,运转起来,最大可能地让你的钱增值。有多少钱都放在家里求心中踏实,那肯定是错误的。为求安全完全把钱存入银行保值而不敢把它投入市场盈利在今天看来也不可取。但是究竟我们还要不要储蓄呢?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储蓄呢?这完全应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该不该储蓄。片面地反对储蓄,同样是不明智的。
对于有些人来讲,不可能通过收入来致富,而是要投资才能致富,但是投资第一桶金从何而来?当然要靠储蓄,或许也可能有其它途径,但最简单可行方法的还是储蓄。
不要小看简单的储蓄理财方式,在储存财富的同时,我们也储存了成功的机会。
小张原来是上海某公司的一个普通员工,和其他的打工者一样,他那时也是个地地道道的“穷忙族”。但是,他从进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养成了储蓄的习惯。当然,光靠这点微薄的工资发财致富那是不可能的,小张省吃俭用,好日子也当苦日子过,几年下来,已积攒几万元的存款。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重要。小张看准市场,把握住时机,利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和另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型信息服务中心。两年下来,他竟然获利几十万元。公司也由当初的两人增加到十几个人,自己还做了公司经理。
信息时代里,能看到信息商机的人很多,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有走这条路呢?多数情况还是他们的手中没有资金投资。
有些人往往总是错误地希望“等我收人够多的时候,一切都能改善”。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品质是和收入同步提高。我们赚得愈多,需要也愈多。事实说明,不储蓄的人,最后唯一能够拥有的就是债务。
任何行为在重复做过几次之后,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而人的意志也只不过是从我们的日常习惯中成长出来的一种推动力量。
数以百万计的人之所以生活在贫困中,主要是因为他们误用了习惯的法则。那些摆脱不掉贫困生活的人很少会知道,他们目前的困境其实是他们自己所造成的后果。
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表示我们的赚钱能力受到限制。正好相反,我们在应用这项法则后,不仅将把偶然性所赚的钱有系统地保存下来,也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
所以,在我们还没有成为大资本家或大富豪之前,先要把自己当作存钱罐,额度就是支出要少于收入。这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学会有目的的储蓄,确实让人感到快乐,对我们以后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保险是一把财务保护伞,把家庭风险交给保险公司
任何人无法预兆一个家庭是否会遇到意外伤害、重病、天灾等不确定因素。保险是一把财务保护伞,它能让家庭把风险交给保险公司,即使有意外,也能使家庭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质量。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必需的。可供我们选择的保险险种多种多样,主要有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家庭财产保险是用来补偿物质及利益经济损失的一种保险。已开办的涉及个人家庭财产保险有:家庭财产保险、家庭财产盗窃险、家庭财产两全保险、各种农业种养业保险等。人身保险是对人身的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给付保险金的一种险种。主要有养老金保险系列、返还性系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系列等。
“有养家义务的人,不买保险就是失责。”墨尔基在《稳健理财十守则》一书中说。李萍的先生一直没有买保险,结婚后他们买了房子,生了小孩,没想到先生却突然逝世,留下了沉重的房贷,家庭经济顿时紧张起来。因此我们的理财原则是:先针对人生可能的风险投保,再谈投资。买保险,算是先“破财”,再“免灾”。人这辈子生老病死、投资失误、婚姻失败,像这样的灾祸总是难免一二的,买保险就是“破财免灾”,不是为了让未来锦上添花,而是为了让现在的自己给未来的自己雪中送炭。
但是,有些人投资保险并不理性,显然有成为“险奴”的倾向。如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汪小姐,近年给自己和丈夫及家中老人购买了4份保险,每年保费支出近3万元,令她十分苦恼。保险业内人士指出,容易成为“险奴”的,主要是中低收入或年收入不稳定者。他们经济能力有限,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一旦投保过量或收入中断,续期的保费缴纳就难以为继。
因此,对于收入不高的家庭或个人而言,要在经济承受范围内做好商业保险规划,险种选择上应偏向消费型。虽然缴纳的保费会慢慢费尽,但能获得保险期内的有效保障,达到保险的目的,也是物有所值。此外,若感觉自己有成为“险奴”的趋势,不妨找专家做保单“体检”,去除不必要的部分。因为,虽然按照保险业内认同的标准,保费占比为家庭收入20%为宜,但随着家庭结构和经济收入的变化,还是可以进行调整的。一方面,一些保险公司对于长期寿险有60天以内的宽限交费期,投保人可在宽限期内任何一天交费。若此间资金仍无法周转,还有2年宽限期,期间保单处于失效状态,投保人可在有交费能力时申请恢复保单,所有效力不变。另一方面,投保人可办理减额交清,将保险金额缩少,不续缴保费,但可继续享有保障。或将保险期限缩短,在缩短的期限内,仍享有原保单上各项保障。当然,最后一招就是退保,不过这是没办法才用的“下下策”。总之,买保险亦须量力而行。恰当的保障是必需的,但是保险也不是越多越好,虽然保险多,保障也多,但投保是需要成本的,投保的根本原则是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较全面的保障。若成为“险奴”,每天总是为保险公司“打工”,就不可取了,所以在购买保险的时候,还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量力而行,就是购买保险的投入必须与经济状况相匹配,根据现有的收入水平,并预估未来的收入能力,计算出收支结余,在此基础上再算出可用来购买保险的资金。经济学家推荐保险支出最好占收支结余的10%~30%。这样,才能确保你的保险不会无力支付,也不会出现保险投资比率不足的情况。
其次,要重视高额损失,自留低额损失。确定保险需求的首要考虑是风险损害程度,然后是发生频率。损害大、频率高的损害优先考虑保险。较小的损失家庭能承受得了的,一般不用投保。而且保险一般都有免赔额,低于免赔额的损失保险公司是不会赔偿的,应该放弃低于免赔额的保险。
再次,还需要把保险项目进行科学组合,注意利用各附加险。许多险种除了主险外,还带了各种附加险。你购买了主险种,如果有需要,也可购买其附加险,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购买多项保险。例如,购买人寿险时附加意外伤害险,就不需要再购买单独的意外伤害险了。附加险的保费比单独保险来说较低,可以节省保费。所以综合考虑各保险项目的合理组合,既可以得到全面保障,又能够有效利用资金。
对于家庭来说,必须识别家庭所面临的风险,根据风险种类和发生的可能性来选择险种。例如,家庭中男主人是主要收入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而且从事危险程度较高的工作,因此家庭的首要保险就应该是男主人的生命和身体的保险。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次访谈中说:炒股不创造财富,只是财富的再分配,是把钱从这个人的口袋里拿到那个人的口袋里罢了。炒股要能增加财富,如同一个人想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很荒唐的,进而,他认为中国股市很像个大赌场。
吴老的话引起了经济学界的轩然大波,更让股民们愤愤不平,有那么多人靠股市赚到了房子买到了车,他怎么说炒股不创造财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吴敬琏说的“财富”不是你银行账户里的财富。股票可以给某些人带来更多的钱,但是它不能凭空让一块金子变成两块。想说清楚这个道理,还要分析一下股票是什么。
股票,其实是一种权利凭证,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同一类别的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也就是说,你是公司的一分子,公司发展需要钱,你给公司出了钱,公司就给你一个凭证,靠这个凭证,你就可以参加股东大会,对公司的某些决策发表看法,等到公司挣了钱,你可以分到你应得的那一份。你出的多,权利就大,拿的就多。你出的少,权利就少,拿的就少。并不是你借钱给公司,而是你“入伙”一起经营、管理公司。你和公司之间不是债权债务关系。你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票持有者凭股票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息的发配取决于公司的股息政策,如果公司不发派股息,股东没有获得股息的权利。
优先股股东可以获得固定金额的股息,而普通股股东的股息是与公司的利润相关的。普通股股东股息的发派在优先股股东之后,必须所有的优先股股东满额获得他们曾被承诺的股息之后,普通股股东才有权利发派股息。
股票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它伴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而出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种方式来让公司获得大量的资金,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制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
做股票和做任何生意一样,做什么行业,做什么产品,什么时间做最好,具体每一步该怎么做,这都是事先要想好的。具体到股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时,选择最有利的时机介入。市场是有周期性的,涨多了就会跌,跌多了就会涨,所有的证券市场都是这样。当大盘下挫时,95%的股票都会下跌,这时最好不要建仓。大盘企稳并重新上行时建仓最好,日均线系统是否处于多头状态或正在形成多头状态,在30日均线上方或有效突破30日均线时建仓,成功机会可能会大一些。(2)选股,建一个适合你的投资风格的股票池。你不可能跟踪所有的股票。你要仔细地阅读每家公司的年报、中报、季报和其他公开信息,从中选出有良好预期的个股,坚持对他们进行跟踪,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如果你每天只关注3~4只股票,你的工作量就会相对较小,精力更加集中,操作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季度每股收益是否有大幅的增长,以及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是股价上涨最主要的推动力。基金的研究能力较强,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也很强,他们是否愿意买进一只股票,也可以作为你选股的参考。(3)做一个详细的操作计划。这样能记录你在买进股票时的想法,可以帮助你控制情绪,让你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便于你总结经验教训。(4)如何在股市获得稳定的利润。人们通常认为股市高手每战必赢,神秘莫测,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不然。高手成功概率大都在50%左右,有的甚至不到50%。怎么获利呢?他们每次的亏损很有限,一般最多在7%~8%左右,而他们每次的赢利都在20%~30%,甚至几倍。这样,总的看来,他们的收益就很可观了。如果你也能这样去做,在看错了的时候坚决止损,在看对了的时候坚持持股,在获利丰厚时赢利平仓,你也能获得可观的赢利。只买基本面有良好预期的股票,只在适当的时机买进有技术面支持的股票,设立止损位和赢利位,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总结经验和教训,坚持下来,你就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获利模式。这样,你一定能在股市中实现稳定的利润。
有一位权威的经济学家说,经济学是一门由简单的常识加上复杂的术语包装起来的学科。这话虽然是戏言,却道出了经济学的真谛。股票炒作的原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股票市场上,有许许多多的、大同小异的、流派各异的理论和分析技术,每一种理论和分析技术都有各自的应用原理和实用对象。但是,殊途同归,任何理论和技术的出现,终极目的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各自的切入点略有不同而已。
作为一位投资者,要想在股市上获得真正的成功,其实并不需要将所有的理论和分析技术都弄通弄透,炒股并不需要那么多繁文缛节的东西。越是简单实用的东西,越能够直截了当实现自己的赢利目标。
房子不但可以投资,还可以赚钱
房子不但可以投资,还可以赚钱。如果你有一笔闲钱,存在银行里利息太低,炒股又担心风险太大,那么投资房地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收取租金,又可期望升值变现。
从房地产的走势中长期看,房地产价格应是上涨的过程,因为房地产不同于金融投资品,它有一定的刚性需求。在我国,房地产始终是必需品,而且,我国逐渐城市化建设,城镇还将会有新增加的人口,必将也会带动房地产市场。
投资房地产,确实让一些人夜之间成了富翁,它可能让一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太,拥有千万元价值的房产,靠收房租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