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管理者素质修炼
13386100000011

第11章 管理者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3)

清代时,曾国藩自己也常为以往过于自负而内疚。在日记中,他常责骂自己听不进别人意见。一次在祈门,他只考虑到地理位置的优越,而未考虑军事战斗时的出路,便定下以祈门为指挥部的决定。当时李鸿章力谏移到别处,而曾国藩不听,最终所致指挥地被围,险些被俘。另一次是在用人问题上,他欲调李元度去桂师守城,当时下属中也有人出来苦劝,但他认定自己正确仍固执己见,结果导致城池被夺,不得已而参劾李元度去官。凡此种种,缘为过于自负所致,可见修德之难。将自负比作做官者的第一死病,确实非儿戏之谈。

聪明睿智的人,必须遵守愚昧的原则;功盖天下的人,必须遵守让步的原则;勇武盖世的人,必须遵守怯懦的原则;富甲天下的人,必须遵守谦虚的原则。管理者因为自己无上的地位和金钱傲视别人,是无法获得追随者的。自高自大的人,管理者用恭敬来制约他;自尊自爱的人,管理者用礼仪来对待他;自矜自夸的人,管理者用荣誉来阻挡他,这样,天下人才将尽为管理者所用。

【管理圣经】

管理者凡事都要谦虚,不要盛气凌人、自取其辱。

7.无可无不可

作为管理者,你必须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对下属要实行宽容的政策,善于求同存异,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总是对一些细枝末节斤斤计较。因为宽容和谅解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们被你吸引,从而爱戴你,信服你,并愿意为你服务。

史书上记载了孔子的一件轶事:

孔子有一天看到麒麟孤单地站在路旁寻觅伙伴,他因此感叹天下没有人能理解麒麟的志向和抱负。当时,子贡侍立在孔子身边,听到先生叹气,于是询问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不怨恨上天,不责备别人,努力学习以求实现理想,了解我的人难道只有老天爷吗?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玷污自己的身体,伯夷、叔齐不正是这样的人吗?我与他们不同,我无可无不可。”无可无不可,这是孔子之所以名垂千古的地方。

孟子在公孙丑询问伯夷、伊尹、孔子三人有什么不同时回答说:他们的处世之道不同。不是他认可的君主不服侍,不是他认可的人民不使唤;天下太平时就出来做官,天下混乱时就抽身而退,伯夷是这样的人。要是君主都能服事,只要是人民都能使唤,天下太平时做官,天下混乱也同样做官,伊尹是这样的人。能够做官就做官,能够隐退就隐退,能够长期做官就长期做官,能够马上离开就马上离开。孔子是这样的人。孔子的境界不是伯夷、伊尹所能追赶得上的,孔子令人高不可攀之处,就在于他无可无不可。

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现代人来说,管理者的肚子里要能跑开火车才行。对于具有不同脾气、不同嗜好、不同优缺点的人,你要学会去团结他们,因为你是一位管理者,你必须具备一颗平常之心。

如果你的下属看不起你,不尊重你,并且还和你闹过别扭,甚至你吃过他的亏,上过他的当,你仍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去团结他。

也许你会说:我也曾努力试图这样做,但我就是做不到。是的,这样做,也许对你来说有些太苛刻了一点儿。但是如果你想一想,你有一天走进一家百货商店购买商品,或者到一家理发店接受服务,如果服务员对你态度温暖如春,你自然是心情舒畅,十分满意。如果对方是一副铁板一般冷冰冰的面孔,话语寒人,对你的合理要求不理不睬,进而声色俱厉,你又会如何应对呢?

管理者能否做到无可无不可,这要看他的胸怀是否宽广,器识是否高远。无可无不可,不是风吹两面倒,有也不多,无也不少的墙头草。历史上有许多管理者总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凡事按照自己的性子来做,以为凭借个人独特的天赋就能牵着历史命运的鼻子走,这种人到头来终归难逃失败。有时偶尔能成事,但也只是昙花一现。例如二战时期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墨索里尼就是这样的管理者,他们只有“有可有不可”的概念,而没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

日本的索尼公司倡导尊重每一位员工,使人尽其才,安心工作。同时也能容忍员工的不同意见,包括一些难以避免的错误。索尼公司的观点是:只要有错即改,引以为戒,那就还有可取余地。

盛田昭夫就曾对他的属下说过:“放手去做你认为对的事,即使犯了错误,也可以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体现了索尼公司的容人之心、宽容之心。这样,属下员工才敢放心大胆探索、实践,发挥创意,才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员工的聪明才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别人会展示管理者为人的博大胸怀和行事的恢弘气度。再杰出的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容忍别人的错误,海阔天空,别有洞天。人才必有其特长,容忍其短处,发挥他的优势,管理者会得到他的真诚的信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容忍别人的缺点,管理者会得到他的感激与报答;甚至尊敬竞争方的人才,诚心待他,管理者会赢得尊敬和人心。

【管理圣经】

宽容是一种最不惧怕竞争的美德。

8.首先重视别人能干什么

管理者是管理人才的伯乐,正如美国着名经营专家卡特所说:“管理之本在于用人。”

管理者在发挥人的长处的问题上,第一个会遇到的就是雇人问题。管理者选择人员和提升人员时所考虑的是以他能干什么为基础的。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减少别人的短处,而是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谁想在一个组织中任用没有缺点的人,那么其结果最多只是一个平平庸庸的组织。想要找“各方面都好”的人,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不管描述这种人时用什么词,“完人”也好,“成熟的个性”也好,“调教极好的人”也好,“通才”也好),结果只能找到平庸的人,也就是无能的人。强人总有某些缺点,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能在十项全能中都强,与人类现有的博大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相比,即便是最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其实,世界上本没有“好人”这个概念,问题是好在哪方面。

一位管理者如果重视别人不能干什么,而不是重视别人能干什么,因此他以回避缺点来选用人而不以发挥长处来选用人,那么他本人就是一个弱者。他可能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却把它当成对自己的威胁。但是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位管理者因为他的下属很有能力、很有效而遭殃。

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碑上的碑文这样写道:“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此。”当然,这些人之所以比卡内基更强,是因为卡内基发现了他们的长处,并应用了他们的长处。实际上,这些钢铁工作管理者之中的每一位只是某一特别领域里,在某一特别工作上比卡内基“更强”,而卡内基是他们的一位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下属之所以拿薪水,是为了行使职责,而不是为了投上级所好,他们知道,只要一位女演员能招徕观众,至于她爱发多少脾气那都无关紧要。假如发脾气是这个女演员能使自己的表演达到至善至美的话,那么剧团管理者就是为受她的脾气而拿薪水的。

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跟我合得来吗?”而问的是:“他能做什么?”所以在用人时,他们发现别人某一方面的杰出之处,而不看他是否具有人人都有的能力。

知人所长和用人所长是合乎人的本性的。事实上,所谓“完人”或者所谓“成熟的个性”,隐含着对人的最特殊的才能的亵渎。人的最特殊的才能是:把他所有资源都用于一项活动、一个专门领域、一项能达到的成就上的能力。换句话说,所谓“完人”或者“成熟的个性”的概念,亵渎了人的卓越。因为人只能在某一领域内达到卓越,最多也只能在几个领域内达到卓越。

当然,世上确有多才多艺的人,我们通常所说的“万能天才”指的就是这些人。但真正在多方面都有造诣的人还没有。即使是达·芬奇也只不过在绘画方面造诣较深,尽管他兴趣广泛。如果歌德的诗没有留传下来,那么他所有为人所知的工作也就是对光学和哲学有所涉猎,但恐怕不见得能在百科全书上见到他的大名了。伟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人就更不用说了。除非一个管理者能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设法使其长处发挥作用,否则他就只有看到别人的弱点、别人的短处、别人对成果和有效性的阻碍的影响。用人只用别人的短处,只用别人的弱点,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是误用人才,说得严重是虐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