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13387000000019

第19章 忘我——忘却自我,才能成就自我(2)

没有手脚如何打锣?很简单,不是没有手脚,而是手脚完全融入了打锣的动作之中。喜欢音乐的朋友经常看到歌星和乐手完完全全沉浸在音乐当中的神情,性格平静一点的也是满脸陶醉,性格激烈一点的就会手舞足蹈,甚至歇斯底里的狂吼乱跳,但他们才不管那些呢,他们追求的就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又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人剑合一的境界。其他事情也如此,如果总是执著于“是用手打锣还是用脚打锣这个问题”,即使你真的很会打锣,下次也一次打不好。因为你无形中已经给了自己压力。正确的做法是,不管别人怎么问,怎么看,你只管用心打你的锣就行。完完全全发自内心地、毫不勉强地、自自然然地去做,是做事情的最高境界,怀着这样的心情做事,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当代有没有实例呢?当然有。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没过多久,小女孩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后来,女孩随家人一起乘船旅行。途中,船长的太太告诉女孩,船长有一只漂亮的天堂鸟,女孩被船长太太绘声绘色的描述迷住了,很想亲眼看一看那只鸟。于是她向保姆求助,保姆把她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女孩耐不住性子等待,转而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个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便自顾自地带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因为过度的渴望,女孩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女孩的怪病便痊愈了。长大以后,女孩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竟成了史上第一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当然,我们也不能太功利,成功毕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或者说,那些正在为暂时还未成功而闷闷不乐的人,更应该忙起来。

人为什么会胡思乱想?首先在于他有胡思乱想的时间。对于那些习惯性烦恼的人来说,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会想一些杂七杂八令人烦恼的东西,就是不想一点乐观的东西,诸如人生没有希望,难以取得成就,迟迟走不上正轨,老板今天说的那句话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思”,等等。事实上,很多精神病患者都是这样想来想去最终想得崩溃的。想不想做个快乐的人?想,就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没时间去烦恼。

走进没有“我”的世界

想用猎枪打中猎物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全身心投入在目标上,而暂时把与此无关的事全部忘掉。你能否忘记自己,意味着你能否得到一个新的自己。

——叶舟

某精神病院有一个特殊的病人,他总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因此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角落里,不吃也不喝。医生怕他饿死,就想了个办法,也撑了一把伞,蹲在精神病人旁边。精神病人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说:“我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也站起来走走。接着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蘑菇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想影响别人,先得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原则。只有尊重对方的行为准则,默默地陪他做一只蘑菇,让他觉得你是同道中人,双方才有进一步交往的可能,你才有可能走进对方的心里。著名经济、文化学者翟鸿申说过:“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其实,这不仅仅是交易的道理,也是决定人生命脉的大问题。毕竟我们每天都在推销自己,任何事情都得建立在别人认可我们的基础上。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人与人相处,需要理解、需要心灵的契合,只有放下心中的一切条条框框,走进没有“我”的世界,我们才能越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鸿沟。

心理学上有一个“人”和“入”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你让一个人用双手的食指做一个“人”字时,大部分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视角做“人”字,但在对方看来,他做的却是个“入”字。所以,我们做事情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越是自我,离正确答案也就越远。

世界是相互的,但人性是自私的,人不能总是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牌子为自己的私欲辩护,否则就毫无人性可言。英国有一句谚语叫“点燃别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鸡蛋”,想想看,这样的人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先看完下面的故事再说:

话说春秋末期,齐国王室萎靡,政权落入了田、高、固、鲍、晏五大家族手中,其中又以田家的田恒野心最大,他想篡权,又担心其他家族势多人众,于是他便想通过对外战争的方式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信。

说干就干,很快齐国大军就杀向了近邻鲁国。当时孔子正率领众弟子在卫国游学。听到消息,他大吃一惊:“鲁国是我的祖国,不能不救。”他权衡再三,派得意弟子子贡去处理这件事。

子贡很快来到齐国,打通关系见到了田恒,但没等子贡开口,田恒就说:“先生此来,是为鲁国作说客吧?”子贡说:“我这次来,专为相国——我听说‘忧患在外面就攻打弱国,忧患在内部就攻打强国’,您的心思我非常清楚,但照您现在的做法,结果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打败了弱小的鲁国,功劳是国君和战将的,没有你的份,他们的势力威望大了,相国您就危险了。反之,如果攻打强大的吴国,一时打不赢,就把你的对头困在了外面,那时你在国内做事就不会有人妨碍了,你说是不是?”田恒听了大喜,但齐国大军已开到了鲁国边境,他也不好突然改变计划去攻打吴国,子贡又说:“不如我去游说吴王,让他发兵打你,你不就有借口了吗?”田恒听后,就派人命令部队暂时不要进攻鲁国,坐等吴军挑战。

接着,子贡星夜兼程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吴国与鲁国曾经联手打过齐国,现在齐国攻打鲁国,接下来肯定会打吴国,大王您为什么不发兵攻齐救鲁呢?”吴王说:“我也想攻齐救鲁,但听说越国准备攻打吴国,我想先打败越国,然后再打齐国。”子贡说:“您不用担心越国,我愿意到越国去一趟,让越王不敢攻打吴国。”

于是夫差封子贡为吴国特使,命他前往越国。到了越国,子贡对越王勾践说:“吴王听说你想攻打吴国,现在正准备打越国,您现在的处境可是太危险了。”勾践大吃一惊,连忙说:“先生一定要想办法救我!”子贡说:“吴王很骄傲,你就对他说要亲自带兵帮助吴国攻打齐国,他一定会相信。仗打败了,吴国实力会大减,越国可以趁机攻打吴国;打胜了,吴王必定要攻打晋国,称霸诸侯,到时候越国也有机可乘。”越王听了大喜,一切照办。

回到吴国,子贡对吴王说:“越王根本没有攻打吴国的想法,过几天就会派人来请罪。”五天之后,越国大臣文种果然带兵来吴,说要和吴王一起去攻打齐国。吴王不再怀疑,遂起大军攻打齐国。

最后子贡跑到了晋国,对晋定公说:“吴国正在攻打齐国,如果吴国胜了,肯定会来攻打晋国,以称霸诸侯,大王可要早点做好准备呀!”晋定公说:“谢谢先生的教诲。”结果还没等子贡返回卫国,齐国已经被吴国打败了。得胜的夫差果然乘胜杀向了晋国,不料却中了晋国的埋伏,死伤无数,越王勾践乘机起兵攻吴,他先攻下了吴国都城,接着又擒杀了慌不择路的夫差,结束了自己卧薪尝胆的生活。

如果我们把子贡比作古代版的“大忽悠”,相信没有人反对。事实上,子贡比“大忽悠”还厉害,因为“大忽悠”想忽悠还得有副道具,而子贡却只靠一张嘴就把春秋诸国忽悠的你来往来,最终达到自己保存鲁国的目的。很明显,这当中离不开过人的口才。但这绝不是能说会道那么简单。老百姓常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好话坏话都说尽了,对方就是不听。为什么子贡一说别人就乖乖照办呢?原因就在于他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对方的利益:为了保住鲁国,他先是站在田恒的角度去拉吴国参战,为了拉吴国参战,他又站在吴国的角度去越国看风向,为了说服越国,他又站在越国的角度帮勾践盘算夫差,惹的吴、齐、越各怀鬼胎,最后他还不忘去晋国上好保险,将所有人都引入了自己的预定轨道之中。试想,如果子贡只是想着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去为对方着想,那些尔虞我诈的政治大腕们会听他的吗?

所以,无论你想做什么,与谁合作,都应该像子贡那样,暂时忘掉自己,学会换位思考,考虑一下:我能为他做些什么?我能为他带来什么?他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