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13387000000040

第40章 当下——每个刹那都是永恒(1)

我们的思维要么就活在未来,要么就活在过去,很少活在当下。我们想着已经失去的,渴望还没有得到的,但就是忘了享受已拥有的。当你不珍惜已有的,就会变成失去的。

——汪冰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这是个脆弱的年代,人人都有为打翻牛奶而哭泣的时候。我很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话,他说,如果你因为失去了月亮而哭泣,那你同时会失去漫天的星星。也就是说,上帝为人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你能不能看到那扇窗在哪里,这需要大智慧。

——于丹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破甑不顾”的故事:东汉人孟敏,字叔达,钜鹿(今属河北省)人。他在太原时,有一次在街上买了一个甑(当时普通人家用来煮饭的一种陶器),在拿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砸破了。他一点也没有流露出惊恐之状和惋惜之意,连头也不回,泰然而去。这时刚好过来一人,名叫郭泰,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见孟敏“破甑不顾”,觉得这人颇不平凡,就赶上去,礼貌地把他叫住问道:“好好一个饭甑,这样砸破了,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孟敏答道:“反正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英国有一句类似的谚语:“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意即中文的覆水难收,其寓意也不外乎是在告诉人们不要为那些无法挽回的即定事实大伤脑筋、后悔不迭、痛不欲生……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为曾经失去的机会,或者曾经的失足耿耿于怀,每当失意的时候,人们就会感慨或抱怨,“如果当初我不那样做就好了”,“如果当初我那样选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这摆明了是跟自己过不去,摆明了是在自寻烦恼,因为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根本由不得我们做主,很多错误其实都是上帝的错。再者,即便真的是我们自己犯的错又如何?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可能,就不要打翻牛奶。万一打翻了牛奶,就彻底忘掉它。

美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讲述,他的事业刚刚起步时,曾经试着在密苏里州开办过一个成人教育班,成功后,他又迅速地在全国开设了许多分部,由于他缺乏经验,又不懂财务管理,结果数个月过去后,他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回报。虽说侥幸没赔什么钱,但卡耐基还是很苦恼。他不断地抱怨自己,无法走出这种不良状态。后来,卡耐基偶遇他的老师乔治·约翰逊,老师得知卡耐基的遭遇后,劝解他说:“是的,牛奶被打翻了,漏光了,怎么办?是看着被打翻的牛奶哭泣,还是去做点别的?记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实,不可能重新装回到瓶中,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训,然后忘掉这些不愉快。”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卡耐基的苦恼顿时不翼而飞,人也变得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中。

牛奶打翻了,的确是件很不幸的事,但天底下没有永远不幸的人,当你遇到不幸或遭遇不愉快时,你可以试着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或者你的不幸还蕴藏着上帝对你的奖赏。

据《夷坚志》记载,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都城临安(今杭州市)城中最繁华的街市不慎失火,当时正值天干物燥,更糟糕的是还有不大不小的风。不多时,火势迅速蔓延,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被汪洋火海所吞没,顷刻间房倒屋塌,化为一片废墟。大火无情,将无数人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人们或是哭天抢地,或是忙着灭火抢救财产。惟独一位姓裴的富商,眼看着他的几间当铺和珠宝店即将化为乌有,他不仅没让伙计和奴仆们冲进火海,舍命地抢救珠宝财物,反倒不慌不忙地指挥大家迅速撤离,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让人大惑不解。背地里,裴老板却不动声色地将众人派往长江沿岸,平价大量采购木材、砖瓦、石灰等建筑材料。当这些材料堆积如山的时候,他又像个没事人似的,整天喝酒饮茶,好像一场大火根本与他无关。大火整整烧了数十天才被彻底扑灭,昔日车水马龙的临安大半个城池都被烧毁,到处断壁残垣,狼籍一片。不几日,朝廷颁下安民布告,并下旨重建临安城,所有经营建筑材料的商人一概免税。一时间,临安城内开始大兴土木,建筑用材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扬,裴老板转手之间获利数倍,远远超过了火灾中焚毁的资财。

这个故事有力地证实了什么叫作“危机就是危险中的机遇”。不过,客观地说,类似的例子历史上恐怕也只有这么一例。人生有太多的无奈,远非努力和智慧可改变。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让人不堪回首的一幕。但过去既然总让人痛苦,我们又为何还要对它念念不忘?如果不想继续折磨自己,你必须自己走出阴影,站到阳光中来,多向前看,绝不回头。

我们曾经在前面的章节中引用过《诺亚方舟》的典故,不妨再回顾一遍:由于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亚当活了930岁,他和夏娃的子女无数,逐渐遍布整个大地。但自从他们的长子该隐诛杀了亲弟弟之后,人类便拉开了罪恶的序幕。上帝看到这些非常后悔,决定发动洪水毁掉人类。但他有个虔诚的信徒——诺亚,上帝想让他活下来,便让他准备一条方舟,并把世上所有的生物都放一对在方舟内,嘱咐他2月17日那一天驾舟逃生,并一再告诫他逃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回头看村庄。谁知在逃跑途中,诺亚的妻子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立即化作石像。诺亚和三个儿子、儿媳跑进了方舟。一声巨响之后,所有的海洋泉源都裂开了,大水四处泛滥,淹没了一切……

之所以再次复述这个故事,就是要借助它告诫各位:不管过去有多痛苦,或者有多美好,都已成为历史。我们没有能力把它们统统忘记,但我们同样没有能力改变那些即定的伤悲。既然已经幸运地逃离到了今时今日,就不要再回头看了。否则的话,我们的生活注定要变成一座僵硬的石像。

英国前首相乔治就深谙此道。他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次,他和朋友在府邸中散步,他们每过一道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

朋友不解:“你有必要把他们都关上吗?”

“哦,当然有,”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这是我必须做的事。你知道吗?当你关上门的时候,也就把过去的一切都留在了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大步向前。”

“关好身后的门,把过去留在后面”,多么经典!过去难免悲伤,我们的行囊中也难免背负一些懊恼和失意,但总是为那些逝去的年华流连伤感,总是计较那些既定的伤悲,我们除了错失当下,痛失未来之外,又能有什么好处?泰戈尔说过:“当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时,群星也正在悄然失去!”

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

多少年以来,我的座右铭一直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到了现在,自己已经九十多岁了,离人生的尽头,不会太远了。我在这时候,根据座右铭的精神,处之泰然,随遇而安。我认为,这是惟一正确的态度。

——季羡林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当想起《杞人忧天》的寓言,很多人不由得哑然失笑:世上还有这么傻的人。其实,傻的远不止他一个,生活中自寻烦恼、患得患失的现代杞人,绝对不在少数,甚至包括你我。我们虽然不傻到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但是我们却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担心:有一天得了大病怎么办?将来失业了怎么办?突然遭遇了厄运怎么办?俗话说:境由心生,一个人心里顾虑太多,就会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甚至寝食不安。到最后被自己搞得心烦意乱不说,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心理学家指出,生活中有一大部分人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中,尤其是那些具有文学及艺术气质的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活在一个自我创立的世界里,他们也都在内心憧憬着有一天世界会变成他们心目中的美好的明天,但现实生活就摆在眼前,他们又不得不承认未来固然有希望,但也绝非一帆风顺。由此他们心中总是缭绕着一团莫名其妙的哀愁,总是为明天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如意忧心忡忡。其实昨日如流水不可留,明日又是冥冥中注定的,绝非人力所能左右。只有认真地活在当下,积极地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之美,你才有可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虽不完满但却快乐的世界。

少林寺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中的落叶。这可是个苦差事,尤其是秋冬之际,寺中每天都是落叶满地,小和尚每天早晨都要用去很多时间扫地,这让他烦恼不已。

一个老和尚告诉他:“明天打扫之前,你先用力摇树,把落叶通通摇下来,这样后天就不用扫了。”小和尚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第二天专门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以为真能把两天的落叶一次扫净。

第三天早晨,兴冲冲的小和尚傻了眼——院子里依然满地落叶。这时,老和尚走了过来,笑着对他说:“傻孩子,你现在明白了吧,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