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13387000000041

第41章 当下——每个刹那都是永恒(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很多事情,就如同明天的落叶一样,是无法提前发生的,也是无法预料的,更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只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但是我们总是像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习惯于为一些未确定的事情而烦恼、而努力、而徒劳。这些烦恼,都是我们心里的假设。表现在国人身上,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对子女的生活、学习考虑太多,太周全。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在全世界范围内恐怕首屈一指。几乎从孩子出生起,父母们便整天为孩子的一生计划、操心。小的时候,担心孩子吃得太少、太差,穿得太少,太差,个子太矮、身体太瘦、学习太差,甚至皮肤不好;晚上睡觉,总担心孩子没盖好被子,即使盖好了,又担心孩子睡相不好,受了风寒,患上感冒,等等。孩子大一点了,又要为他的升学担心,怕他考不上好学校,当然也担心自己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他们既想让孩子学习好,又怕孩子被繁重的学业累坏了身子,影响身心健康。等到孩子上了大学,又担心孩子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男女朋友。好不容易有了工作,也有了伴侣,又担心孩子的住房、工资、婚姻、事业、前途。到孩子都有了孩子,又开始担心孙子孙女。即使自己无能为力了,也放不下那份心……种种不好的设想,让人辗转反侧,愁肠百结。

其二,是患得患失的心理。

有些人习惯于把一些得失看得很重,甚至高于一切,因此总是表现得斤斤计较。放弃吧,总觉着自己吃了亏,心有不甘;接着追求吧,又怕最后得不偿失。整天为利益头疼不已,生活好比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然而,就像小和尚无法摇下明天的落叶一样,为那些尚未发生、甚至发生了我们也无能为力的事情而烦恼,除了徒增烦恼之外,又有什么益处?

与其如此,还不如放下执着和烦恼,饮几杯生活的淡酒,试着去接受生活的不完满,认真地过好当下的生活。这种“得过且过”、糊涂处世的做法看似是消极的人生,其实却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虽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很多事情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严重。很多事情,都有回旋的余地,都存在着变数。而习惯于为未来忧虑、烦恼的人,想到的往往是那些不好的可能、不好的变化。退一万步讲,即便明天注定要悲伤,我们也没有必要提前为悲伤埋单。

另一方面,为未来忧虑的人看似是未雨绸缪,但实际上却是不自信的表现。有时候,我们也会为未来预先安排,但安排归安排,变化往往要比计划快。西方有句话叫做“责任与今天是我们的,结局与未来却属于上帝”,一语道破了生活的无奈和乐观豁达心态的必要性。所以,当你再为未来而闷闷不乐的时候,不妨想想先哲们“难得糊涂”的轶事。当你学会了适应,抱定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糊涂心态,即使未来的生活再复杂、再多变,也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而已。

反之,如果执着于那些尚未发生的烦恼,并为其疲于奔命,总是抱定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救世主心态,无疑会让我们心神俱疲,抛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说,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却丢失了原本可以把握的现在,未来的美好又用什么去保证呢?还是哲人说的好:“因为没有拥有现在,所以连未来也都失去了!”

总之,今天的舴艋舟载不动明天的许多愁,忧虑的心灵也解不开明天的千千结,不管我们多么担心烦恼和麻烦,烦恼终究会不期而至。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过好当下,用今天的快乐去希冀明天的更加美好。

你的窗外今天就盛开着玫瑰

如果老是想自己会成为什么,变得怎么样,他就不是活在当下了,而是把自己凭空想象在一个未来不可知但却如梦一般的世界里。这个梦的世界虽然美丽,但它一吹就散,一碰就破。人如果老是希望待在一个梦里,不仅会精神恍惚、神不守舍,而且会紧张、神经质、疲劳且健忘。这种人是不实际的幻想者,能说故事,但头脑不清。

——叶舟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吗?也许你还记得这样一句话:“这里的规矩是,明天可以吃果酱,昨天可以吃果酱,就是今天不准吃果酱。”这究竟是怎样一条规矩呢?简单来说,就是永远都不准吃果酱,因为人永远都只能活在今天,而不是可以吃果酱的昨天和明天。

有人说,人生不过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其实,人生不过一天。因为昨天已经过去,我们没法让它重来;明天还未到来,我们也没法让它提前。我们可以把握的只有今天。今天把握不好,就会成为痛苦的昨天。今天把握不好,未来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既不要让昨天的记忆蒙蔽今天的眼睛,也不要活在对未来摸不着边际的希冀中,我们要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

来看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张老板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兢兢业业,日忙夜忙,好不容易攒了几万块钱。这天吃饭,妻子忽然提议说很想去旅游,去北京看看长城,去山东登登泰山,去海南潜潜水,去大草原骑骑马……张老板非常赞同,但考虑到手里这点钱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在消遣上,便说:“不如再过些日子,等我们赚了大钱,我们再好好出去玩一趟,不光要看长城、兵马俑,还要去巴黎看艾菲尔铁塔,去埃及看金字塔。”后来,妻子又屡次提旅游的事,张老板每次都好言安慰,说等条件再好一些、时间再充裕一些,一定陪妻子去。就这样,他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直到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生命。其实他留下的钱早够周游世界的了,可是他却连长城都没看到过。

王阿姨是某市的普通市民,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把儿子送进了贵族学校,自己却没穿过一件好衣服,没吃过一餐像样的好饭,没好好地休息过一天。别人劝她不要这样亏待自己,她总说等儿子长大毕业有出息了自己就有福享了。但等儿子毕业后,她又说等儿子找到了工作了自己再好好休息不迟。儿子有了工作,她又说等儿子成了家……等到一切就绪,她终于可以安心享受的时候,她已经老眼昏花、腰弯背驼,连下楼活动一下都难,很多东西都无法享受了。

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中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我们都喜欢梦想远方某个神奇的玫瑰园,却不知道我们的窗外今天就绽放着娇艳的玫瑰。”上面两个故事中的张老板和王阿姨就是如此,他们都在梦想着神奇的玫瑰园,结果玫瑰园没有盼到,却白白错过了盛开在他们窗外的玫瑰。

我们并不是在劝世人及时行乐,更不是让人抛弃昨天,放弃明天,我们只是奉劝世人立足当下,活在当下。我们回不到过去,也去不了未来,哪怕是一秒钟都不行,我们只能活在这一瞬间。

事实上,也只有活在当下,活好当下,我们才有明天和未来可言。把今天做得尽善尽美,就是迎接未来的最好方式。

1871年春天,有一位年轻人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句话,这句话对他的前途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当时他还只是蒙特瑞尔综合医院的一个普通学生,他的脑子里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忧虑:如果通不过期末考试怎么办?如果作业做错了怎么办?如果学医不成日后去哪里创业?靠什么生活?等等。但自从看到那句话后,他所有的忧虑一扫而空,他快乐地过着每一天,并且成为了当时最有名的医学家。他一手创建了世界知名的约翰斯霍金斯医学院,成了牛津大学医学院的客座教授,还被英王册封为爵士。他就是威廉·奥斯勒。他在1871年春天所看到的那句话是: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观望遥远、模糊的未来,而是做好今天的事情。

威廉·奥斯勒曾经屡次到各大学为学生们作演讲,很多同学都曾经追问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威廉·奥斯勒认为,这完全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他在一次演讲中解释道:

“几个月前,我曾经乘坐一艘巨轮横渡大西洋。一天,我看见船长站在舵室里,按下一个按钮,轮船立即发出一阵机械运转的声音,船的几个部分立刻彼此隔绝开来——分成了几个完全封闭防水的隔水舱。”

“你们每个人的身体组织都要比那艘轮船精美得多,”奥斯勒说,“你们要走的航程也遥远得多,我要劝诫各位的是,你们也要学会怎样控制一切,生活在一个“只有今天的密封舱”里,这才是确保航行安全的最好方法。你们要进入自己心灵的舵室,好好地使用那些隔离舱。你们要先按下一个按钮,把已经逝去的昨天隔断;然后按下另一个按钮,把尚未来临的明天也隔断。这样就保险了——你们有的只是今天,没有那些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和把正常人逼疯的明天。把它们紧紧地关在门外,一切就在今天。”

综上,昨天是无法捕捉的时光精灵,明天是没有尽头的时间隧道,今天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好好把握好今天,才能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美好人生,才能享受盛开在我们窗外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