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幸福课
13387200000021

第21章 热忱——以心暖心,助人乐己(1)

唯有满腔的热情才会点燃心中的热望,唯有热情才驱使你朝向心中的理想全力奋进。热忱是一种神奇的要素,吸引所有走在成功路上的人。

——北大10博士给优秀学子的人生求学计划书

用热忱温暖人心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

——鲁迅

“热忱”是一种热情,一种对人的热情、对事物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还有对生命的热情。

如果在生活中,你的热情之火经常被人无情的浇灭,那将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比如说你想邀几个朋友一起去听音乐会,他们却对你说:“算了吧,搞的还挺高雅!”你说要去看芭蕾舞,他们更为不屑:“你可真有兴致?那你自己去吧!”估计这些冷水泼到谁的头上都不好受。有的时候,尽管有些活动你不愿参加,也不能轻易给人泼冷水。因为,那样做最容易打击别人的积极性,扼杀别人的理想与梦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那些生活中保持热忱的人,要经常鼓励他和支持他,因为拥有这份热忱,可以让你做出很多原本可能做不到的事。

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小孩的话显然有些不着边际?但妈妈并没有向他泼冷水,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后来,这个小孩就成为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的名字叫阿姆斯特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面对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和陌生的环境时总会心存畏惧。因此,超越畏惧,不怕畏惧,面对畏惧,征服畏惧是培养热忱和信心的一个重要途径。怎样在生活当中有效提高自己的热忱程度呢?笔者认为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强迫自己采取热忱的行动,并持之以恒,你就会逐渐变得热忱。二是深入挖掘你的题目,研究它,学习它,和它生活在一起,尽量搜集有关它的资料,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你变得热忱。例如,卡耐基以前对崇拜林肯并不热忱,直到写了一本关于林肯的书以后,这种态度发生了改变,他开始了对林肯的热忱崇拜。所以,有些时候,只有在深入了解之后,你才会对某些人和事产生热情。

热忱是人们将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挖掘人们讨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兴趣,并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同时,热忱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把热忱和大声呼唤混同在一起。热忱指的是一种热情的精神本质,是深入人的内心。如果你内心里充满要帮助别人的热忱,你就会兴奋。你的兴奋从你的眼睛,你的灵魂以至你整个人的方方面面辐射过来,你振奋的精神也会鼓舞和温暖身边的人。

李素丽是公交公司的一名售票员。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十五年如一日,用真情和热忱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被乘客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

一次,李素丽的车正在行驶途中,一位中年男子突然犯病。她见状忙喊司机停车,并扶起病人,掐他的人中。这时,病人的鼻涕、口水顺着她的手往下流。她一边照顾病人,一边在司机的配合与乘客的帮助下连背带抬地把病人送到附近医院,挂号取药一通忙乎,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后来,这位乘客拿着一盒糖果找到车队,见到李素丽后不住地说“那天真亏了你们,要不是你们及时送我上医院,真不知怎么样。”这样的事例实在不胜枚举。

李素丽总是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腻对待车上的每一位乘客。只要坐上1333号车,你肯定会在不经意中感悟到她体贴入微的情意。她总是坚持自己报站,沿途的宣传用语都经过了自己一字一句的斟酌,每一句话,每一个语调,她都力求达到亲切、完美。

李素丽很善于观察。她针对不同乘客的特性和需求,相应地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上班族被她划为第一类乘客。这些乘客谙熟环境,来去匆匆,只求班车准点,无需太多照顾。早晨乘车,她就提醒他们别坐过了站。中小学生是又一类乘客。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得李素丽总不忘对他们说一句“过马路要小心,注意安全。”第三类乘客是外地打工族。他们每每蜂拥而至,上车时争先恐后。李素丽经常教育他们,要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保持良好的公共秩序。人数最多的一类乘客是人生地不熟的观光游客。李素丽会热情洋溢地向他们介绍沿途的风景名胜,对他们的提问更是不厌其烦。最需照顾的是她总结出的第五类乘客,即老、弱、病、残、孕。对这类乘客,她总是尽其所能予以照顾。在她的车上,他们用不着担心找不到座位或发生什么意外。

李素丽的真情流露还来源于她极强的敬业精神,或许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她在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却让人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她对乘客一颗诚挚的心。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有事找她,尽量别在晚上8点到8点半,因为这是她学习英语的时间。她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内宾面前,我代表首都;外宾面前,我代表中国。”

李素丽用她火热的心温暖每一位乘客,乘客们也把李素丽视为自己的亲人。她先后被北京市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建设部授予“城建系统标兵”“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建设部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售票员”、“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热忱温暖人心,热忱创造幸福,如果每个人都保持一份对他人的热忱,我们生活的世界将真的会变成温暖的人间。

多夸夸别人的长处

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一步。

——卡耐基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的赞美会使对方增强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情感,因为正是你的赞美,使他的价值得到肯定,你自己也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丘吉尔说:“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的去赞美他。”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他人的真诚赞美就像沙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许多歌唱家和运动员之所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取得辉煌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在幼年参加各种活动取得优异成绩时受到赞赏,这种赞赏激发出一股巨大的潜力,从而让这些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加自信。

赞美可以激励别人发挥潜能,实现理想,可以建立他们的信心,并使他们成长。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这样说过,教育孩子没有其他窍门,只要称赞他们,当他们把饭吃完时,要赞美他们,完成作业时,也要赞美他们,当他们学会骑自行车时,要赞美他们,鼓励他们。

列夫·托尔斯泰是举世闻名的大文学家,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多部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托尔斯泰也成为了世界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而关于他成名的历程,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852年,俄国大名鼎鼎的作家屠格涅夫在打猎的时候,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深深吸引,作者是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这篇文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情况,得知作者两岁时丧母,七岁时失父,遭遇坎坷,后来,他的姑母将他抚养成人。听了姑母的讲述,屠格涅夫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他把自己读《童年》的感受告知了作者的姑母,并在多次讲学、会客等场合赞美作者,因此《童年》小说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