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
13387300000015

第15章 生活课——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2)

这个时候,小麻雀早就上路了,它只带了一件东西:一根小树枝。当它飞得累了,就把树枝放在海面上,站在上面休息。饿的时候,就自己捉一些小虫子,困了就站在树枝上睡觉。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小麻雀顺利地到达了太平洋西岸,那里风景如画,它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片新天地。老鹰却还在太平洋的那一端犹豫不决呢!

小麻雀为什么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呢?是因为内心的简单思想。试想一下,倘若它也像老鹰一样想的太多太复杂,又怎么能到达太平洋的另一岸呢?由此可见,有时候阻碍我们的是自己,是自己把一个原本非常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

在我们的周围,不也有很多像老鹰一样的人吗?他们原本可以活得很轻松很快乐,却硬是将其复杂化,从而使自己的身心倍受折磨与摧残。

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事情对我们有诱惑力,让我们放心不下,但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复杂而沉重。很多时候,不能达成目标就是因为身上的包袱太重,让自己简单一些,反而可以轻松前进。让生活走向简单,但绝不是走向浅薄,这是一种底蕴的反映,是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我们要学会这种简单,用一种简单的心态去享受和感悟生活,你的人生便可从此走向快乐!其实,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秘诀就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

简单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基础,倘若没有自己内心的宁静,或者说没有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可能找到纯粹的宁静的世界。简单的生活与生活的深度并不冲突,将生活简单化,是为了更轻松地挖掘生活的深度。简单的生活,对生活也是一种促进。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嫁入豪门,豪宅名车珠宝,但是她并不开心,因为她经常要陪先生出去应酬,还要同那些阔太太们无聊的聚会。当然也会听到无数关于老公的绯闻。刚开始她还觉得很新鲜,后来,她就腻了,累了,厌倦了。她决定退出。后来,她提出了离婚,她决定不再做男人的金丝雀。她从此告别了豪宅,没有了名车。她住在简单的租来的房间里,内心平静,仿佛过了千年之后的重生。她已经四十,她不再年轻。虽然如此,她说从前在豪宅里她看不到希望,在这租来的公寓里,她却如此踏实。她每天会早早地上班,有时候周末的时候,傍晚,沐着夕阳,穿着长裙慢慢地走一段路回家。

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让这个美丽的女人快乐起来,而偏偏简单的生活使她过得平静而踏实,竟然犹如千年灾难之后的重生。原来,简单生活竟然可以带给人如此巨大的改变。

过一种快乐的简单生活并不是说让人们过贫穷的生活,富贵者更有条件过简单的生活,并且可以更有质量,只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富贵者不愿过罢了。简单在于心之简单——对物欲之简;简单在于心之丰盈——对心之抚慰。过简单的生活并不是无欲无望,心静如死水,而是追我之所欲求我之所望,我欲我望成,我乐;我欲我望失,我也乐。倘若失败了,也可以得到更为深刻的心灵体验,更为难忘的人生之旅。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不就是在尝试中渡过的吗?试着去这样过,试着去那样过,“过”不就是体验吗?人生很简单,不就是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体验吗?初恋,失恋,结婚,离婚,就业,失业……生活的面貌一目了然,生活活生生地在面前,让我们去体验,让我们走过,让我们的人生有悲有喜,有骨有血有肉有翅膀。

过一种快乐的简单生活,也不是年青幼岁就老气横秋,看透尘世。恰恰相反,古人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居于夕暮,处于劣势,我们还能对酒当歌,豪情犹在。这样的生活,是在喧嚣的浮沉中我们的面目已染尘,但我们的心灵之湖还清澈,心灵之目仍透亮,心灵的生活在一杯茶、一本书、一缕阳光中保持鲜美与充盈,我们并不觉得空虚与寂寞;这样的生活,是在美人迟暮之时,我们仍能握镜自照,抚摸岁月留下的道道记忆,觉得这是岁月的果实,我们的心还不衰老,我们的口仍能哼出老当益壮的小曲,我们仍能老有所得,老有所乐,老有所梦;这样的生活,是超越了复杂的豁达与大气,文人骚客能天马行空,文思泉涌,一字一句皆系心田一粒种一畦苗,武人能“胡虏未灭,何以家为”,精忠报国,醉卧沙场,视死如归。

过一种快乐的简单生活更不是一味地简化生活,而是把生活精益求精,使生活精致而有乐趣,把万千物品,繁务琐事安排得有条不紊,坚定自己的原则生活,不为外物所累,不为他人所困,宁失眼前之利断未来之患,宁可独守清贫也不占他人一分一毫。物欲是永远都没有止境的,为欲望而伤心劳神,从而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让自己的心灵蒙受太多世俗的尘埃,这样的人生又有何快乐可言呢?

哈佛心理学教授告诉我们:过一种快乐的简单生活,就是做你想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保持一颗童心

纯洁无瑕的童心,是我们内在本有的一种能量体。其本有的热情会自然散发出无尽的快乐与满足。丢失了它,这样一个能量体就消失了,所以我们会忧郁生病不快乐。找回了它,许多病也就自然不治自愈。

什么是童心?顾名思义,童心就是要求我们尽量使自己保持一颗童年之心,恢复到童年的心理状态,抛开一切烦恼,做个顽童。俗语说“老有少年心,疾病去七分”、“童心常在养天年”。童心可以驱散成年人心理上的暮气,唤起成年人的上进心。

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埃·克斯特纳生前曾经说过:“只有那种虽然已长大成人,而仍然保持童心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曾经有一则消息惊动了全国人民,一个农民,只因为怀着年幼的梦想,怀着悸动的童心。田畔上,十年如一日,用童心敲打着自己的梦想。终于,一架飞机在汗水下完成了。他驾驶着它飞离了地面!随后,便落了下来仅仅是离地半米,几秒的飞行。但是,他终究还是创造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造飞机,是多少人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然而一介农民,艰苦探索,即使耗尽积蓄,受尽嘲笑,也坚定不移地攀登科学之峰!是童心,鼓舞他执著地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戏剧《音乐之声》中,天真活泼近乎疯癫的玛利亚,面对舰长的严厉,孩子的恶意,凭借一颗跳跃的童心,不仅帮助孩子们重拾快乐,而且还成为舰长家中一员,几个孩子的母亲。为什么舰长换了多个家教,惟独玛利亚获得了成功——是童心,童心使她快乐,并使她忽略舰长的严肃,孩子的恶意以及令人窒息的气氛。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她用童心弥补。

假期里,一位富翁父亲带着儿子去农村体验生活,他想让从小锦衣玉食的儿子知道什么是穷人的生活。他们在一家最穷的人家里待了几天。回来后,父亲问儿子:“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样生活的了?”“是的!”“你感觉如何?”儿子兴致勃勃地说:“真是棒极了,他们一家人真富有啊!咱家只有一只猫,我发现他们家里却有三只猫;咱家仅有一个小游泳池,可他们家竟有一个大水库。咱家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前院那么一点草地,可他们的院子周围全是大片大片的草地,还有好多好多的牛羊鸡鸭、瓜果蔬菜!”

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

接着儿子又说道:“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同样的一个世界,因有童心便截然不同。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美好,他们眼中永远都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贫穷与富有的界限不再那么分明,快乐与悲伤的界限也不再那么明确。在孩子的心目中,小小的惊喜可以被他们扩大成千百倍的快乐。

在现代社会里,如忧郁、焦虑、躁狂等心理疾病看起来神神秘秘,而其病因却往往是生命中最简单的东西。患病,在很多情况下仅仅是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原本简单的童心,太过于盲目地去追寻嘈杂的外在物质,精神空虚没有着落,甚至失去目标,不知道应该为什么而活着,更弄不懂自己为什么就快乐不起来。不知不觉间,自己竟然被各种奇奇怪怪的疾病缠上身了。

纯洁无瑕的童心,是我们内在本有的一种能量体。其本有的热情会自然散发出无尽的快乐与满足。丢失了它,这样一个能量体就消失了,所以我们会忧郁生病不快乐。找回了它,许多病也就自然不治自愈。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拥有童心不等于幼稚,相反是一种成熟和超脱的表现。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年过古稀,还经常与自己的曾孙一起骑竹马玩,因为童心不泯,他在那个时代竟活到85岁的高龄。如果我们既拥有了成长的经验智慧,又能保持一颗童心,简单剔透,那生命又何累之有?何病不除?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让自己保持一颗童心呢?

1追忆童年

我们不妨经常追忆童年时代的乐事,比如捉迷藏、放风筝、捉蝈蝈,或外出游玩等等各种趣事,追忆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

2多结交一些童友

平时经常与孩子在一起,讲讲童话故事或进行一些儿童游戏,使自己在欢笑中分享童年的乐趣。这样,心情舒畅了,免疫系统功能也就加强了,自然就不易患病。

3多看童话和寓言

闲暇之时,经常阅读童话书,不仅可以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善良情感,充实生活。

4常怀童乐

要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看破、看开,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

5做一个老顽童

生活中很多人把一些思想情绪乐观豁达、言谈举止风趣幽默的老年人称作“老顽童”。他们不但精神愉快,生活充满乐趣,而且身体非常健康。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保持一颗童心,可以让我们返老还童。人一天天长大,往往会为一些锁事所烦恼不堪,人越是成熟就越是复杂。因此,童年时期的快乐是我们应该重新捡拾的,也但愿我们每个人永远都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

把麻烦变成好事,生活就没有痛苦只有欢乐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出现。倘若我们对此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那么任何小烦恼就会演化成大麻烦;倘若我们能够智慧地将麻烦变成好事,那么我们的生活里就只有幸福而没有痛苦了。

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倘若我们对此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那么任何小烦恼就会演化成大麻烦;倘若我们能够智慧地将麻烦变成好事,那么我们的生活里就只有幸福而没有痛苦了。

其实,很多时候痛苦与快乐完全在于你的抉择。当你选择了乐观时,一切事物在你眼中皆是美好的。而当你选择了悲观时,即使是再美好的事物在你眼中也变得悲伤与不幸。

在哈佛,教授经常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乐观而有智慧的大臣,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说:这是一件好事。国王很宠信他。

一天,国王出猎,围捕野兽时,不慎弄断了一只手指。他不但感到懊丧和疼痛,还怀疑这是不是什么不幸的预兆。于是,询问大臣。大臣说:不要为此烦恼,这是一件好事!

国王听了大怒,觉得他幸灾乐祸,立即下令把他关进监狱。

过了一阵子,国王手上的伤口愈合了,又再出猎。这一次,他误出国境,中了野人的埋伏,被捕了。按野人的惯例,要把被捕者的首领杀了来祭神。

国王被押上了祭坛,由巫师主持祭奠仪式。巫师忽然大喊道:这个人不能用来做祭品!原来他发现国王缺了一只手指,因为用残缺的人来做祭品,是对神不敬,神一定会降祸谴责。结果,用了另一位被捕的大臣,代替了国王。

就这样,国王被释放了,狼狈地逃回王宫。他想起了那位乐观而有智慧的大臣,曾说:他失去了一只手指,是一件好事;这一次,不是因为失去了一只手指,让自己捡回了性命吗?心里感到非常对不起这位大臣,立即下令把他放出监狱,并设宴款待,向他谢罪。

大臣不但原谅了国王,还说:我被关进了监狱,这是一件好事呀!

国王听了,莫名其妙。

大臣解释说:如果我没有被关进监狱,这次也一定陪你出猎,也同时被捕。那么,代替你作为祭品的,也一定是我。我因在监狱,不致于成为祭品,这岂不是好事吗?国王恍然大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臣能够以乐观的心态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他们并没有片面地把坏事当作坏事来看,而是用辩证的方法看到了隐藏在坏事背后的好事。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才使得他逃过人生的一次灾难,诚如他自己所说倘若自己不被关在监狱里,那么牺牲性命的就可能是自己。由此可见,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也就是我们完全有可能把一些小麻烦变成好事。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罗宾的苹果园位于有名的高原苹果产区,产出的苹果味道纯正,汁浓爽口,销量一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