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员工素质修炼
13388300000021

第21章 勤奋让你从平凡走向卓越(4)

比尔·盖茨耸了一下肩膀说:“10位顾客成交了5位,另外5位被竞争对手给抢跑了。你居然还敢跟我来要奖金!”听完老板的话,这位业务员马上去找那5位顾客,说服他们也成为了微软的客户。

拿下10位顾客以后,这位业务员又去找比尔·盖茨说:“报告老板,拜访10位顾客成交10位,这下您该给我些奖赏了吧!”

比尔·盖茨还是不满意:“你还是在浪费时间,你的业绩对于公司的整体发展没有任何帮助。我问你,第11位顾客在哪里?”

业务员一听傻眼了,在其他公司他都是顶尖的,可到了微软公司,竟然被臭骂两次。下一个月他更加努力,一共拜访了11位顾客,又全都成交了。于是他又找到比尔·盖茨说:“老板,你看,我拜访了11位成交了11位,成功率100%。”

比尔·盖茨却说:“你已经被开除了,因为其他业务员都拜访并且成交了12位以上,你是公司的最后一名。”微软公司之所以雄冠全球,靠的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比尔·盖茨就曾经多次告诫自己的员工:“工作需要付出100%的热忱、100%的努力。能完成100%,就不完成99%,虽然仅有1%的差距,但正是这1%,不但会反映出你对工作的态度、作风,而且也会彻底改变你的人生。”比尔·盖茨要求不论哪级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在其位,谋其事,努力工作,不断进取。

不仅是比尔·盖茨,所有大公司的管理者都不愿意看到员工在工作中悠然自得,更容不得员工在他的面前显露出一副洋洋得意、满足现状的样子。一个员工,不管他曾经取得多么大的成绩,一旦丧失进取心,不再努力工作,那他只有走人。

想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出色,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但遗憾的是,很多员工的想法恰恰与此相反,他们认为公司是老板的,自己只是给老板打工,没必要累死累活地替别人工作。

有些人不把工作当一回事,不但表现不积极,连犯错也不在乎,他心里总是想“反正混一口饭吃”,总是采取一种应变的态度:“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种人很让人看不惯,可是他每天准时上下班,对人又客气得要命,让你抓不到他的小辫子。这种人自己好像过得很舒服,其实周围的人早在心里把他看轻。

在工作中,我们必须一直保持一种最佳状态,让激情永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业绩,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

刘艳是一名餐馆服务员。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去,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和可学习的。

但是,刘艳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将自己全部的激情和对工作的热忱都投入了进去。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顾,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因此,她不但赢得顾客的交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两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独自招待几桌客人。

她这样勤勤勉勉的工作半年以后,餐馆的老板发现了她的才能,便准备提拔她做店内的主管,但她却婉言谢绝了。原来,一位投资餐饮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投资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出,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许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如今,刘艳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老板了。

其实,工作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智慧、激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激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

自觉自发地去努力工作,这是对工作的一种发自肺腑的爱,一种对工作的真爱。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觉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不断积累,力争上游

要在职场中永远不被淘汰,你需要不断地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给自己加重。生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要不断提升自己,为自己赢得机会,让自己始终先人一步。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职业战场上的强者,才能一路笑到最后。

幸运之神不会永远眷顾你,想要不被踢出局,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力争上游,不断积累、提升自身能力。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所在的葡萄酒厂看守木桶,他的工作是每天早上把所有的木桶擦拭干净并排放整齐。然而令他烦恼的是,他前一天排放好的木桶往往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他不得不重复这项劳动,并且还得忍受老板的责骂。

小男孩苦思冥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挑来一桶水,分别加入木桶里,然后再将它们排列好。收工回家以后,惴惴不安地期望着。第二天天刚亮,小男孩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葡萄酒厂,验收自己的成果。结果,那些加了水的木桶纹丝不动地站立着。他成功了!

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我们正如这些风中的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只有给自己加重。职场瞬息万变,让人难以把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具备应变的能力。

不仅要具备随时应变能力,我们更要善于为自己创造机会。机会通常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需要你的积极争取,而且机会从来都只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加重就是增加你的知识和能力,为你赢得机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你实力不够,机会来了,你也只能眼睁睁地看它溜走。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千万不要满足于现状,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施瓦伯18岁那年,就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施瓦伯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大量阅读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

施瓦伯的勤奋刻苦终有回报,不久,他就被升任为技师。施瓦伯并没有就此满足,他依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凭着不断积累的知识技能和认真好学的精神,施瓦伯很快就成了总工程师,并在25岁那年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再后来,施瓦伯被卡耐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施瓦伯的成功是他不断的在工作中学习,不断积累。只有提升自己,你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切忌自我感觉良好,停滞不前,那只会坐以待毙。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罗伯特·米勒是美国某着名跨国公司的大中华区经理。但他起初只是公司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他之所以能晋升是因为他有着熟练的中文。

罗伯特很早以前就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就在工作之余自学中文,以期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虽然学习中文并没有给罗伯特立即带来收益,但罗伯特清楚地认识到公司产品在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终于来了。公司认识到在中国发展的巨大前景,决定开拓中国市场。于是,罗伯特自告奋勇,向上司汇报了自己的中文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开辟中国市场的一些构想。结果,罗伯特凭借着熟练的中文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被公司派往中国担任该区的经理。

事实证明:人从来不会因为多学东西而吃亏。技多不压身,多掌握一门技术,就意味着多一条出路、多一种选择。不要指望学习能给你带来迅速的成效,它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你不停地自我沉淀,总有迎来百年不遇的好机会的时刻。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觉得自己是在做无用功,要知道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未来做铺垫。人生就是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

力争上游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一定要报个什么班,或是去职就学之类的。学习其实是无时不可,无处不行的。你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头脑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你都可以发现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读一本好书,你会明白许久以来未能想通的道理;和同事的一次探讨,你会发现很多你没想到的地方;与对手的一次较量,你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看一则报道,你会捕捉到当今社会的最新动向;一次外出旅行,你会发现自己以前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随地地为自己充电。充电永远是现在进行时,它永不停歇也永无止境。要让充电成为你人生的一个基本信条,要让充电成为你的习惯,要让充电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要让充电成为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