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员工素质修炼
13388300000028

第28章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3)

书记的儿子听了,说李萍并未求他帮什么忙时,同学说她一个姑娘家不好开口。所以,再见面时,书记的儿子就把李萍直接领到了他父亲的办公室,对他的父亲说李萍是他的大学校友,在大学里,都是文学社的,非常有才气。李萍更是机灵乖巧,对局长一口一个叔叔的叫。局长高兴地说,要是自己有这么一个懂事乖巧的女儿多好!李萍连忙顺着话题说:“要是叔叔不嫌。我就做你的干女儿好了!”书记的儿子这时也高兴地说,要是父亲认下这个干女儿,他就真的有了妹妹了。

此后,回到文化馆,李萍和那些没有希望升职的姐妹们呆在一起,笼络一下大多数姐妹们的感情,有几个知心的姐妹,说李萍有资格与那三位跑得热火朝天者一争高下,不该主动放弃!李萍说自己没放弃,只是不想天天往馆长家跑!再说,往馆长家跑,能解决问题吗?李萍请她们几个吃饭,对她们说,只要到时候她们投自己一票,就有希望!她们说这种事,选举只是一个过程,关键还在馆领导!李萍说:“只要你们到时候选我就成!”果然,选举的那一天,柳萍的票数比那三位多出一票,李萍6票,她们每人5票,可谓势均力敌。馆领导说要研究研究,过两天再下结论!李萍的两个好姐妹当时就喊开了:“谁的票多就是谁的。干吗还要研究?”馆领导说,先民主后集中,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晚上,李萍给书记打了电话,在电话里,李萍哭得十分伤心,说自己得票最多却不被馆领导当场宣布,其实等于在说自己已被淘汰!书记被她的情绪感染了,说他立刻给馆长打电话过问此事。第二天一上班,馆长就把李萍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责怪李萍:“说你是书记的侄女,为何这几年一直不告诉我!”柳萍笑道:“我只想凭自己的能力吃饭,要是早早搬出叔叔来,大家还以为我靠着靠山。”自然,李萍顺顺当当上了经理。

李萍的成功,事实上就是“贵人”相助的结果,她的“贵人”就是那位县委书记。

常言道:“水帮鱼,云帮雨,霞帮日头,浪帮波。”这些都是在说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每个人最好是有几位可以帮得上自己的“贵人”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好汉只凭单打独斗是做不成大事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际资源,互相鼓励,互相扶持,是成大事的重要前提。

汉高祖刘邦对于广交朋友却深得其道。由于性格豪爽,与人交往时出手大方,为人豁达,不斤斤计较,很受人欢迎。

萧何是刘邦当时结交的最为重要的朋友,他们同是沛县人,有同乡这一层地域关系,因此显得特别亲密。刘邦能与萧何交上朋友,对他的政治前途自然是很有帮助的。萧何曾多次帮助刘邦解决官司上的纠纷,也曾经多次向沛县令推荐刘邦,并在暗中使了不少力才让刘邦当上了亭长。即使在当上亭长后,刘邦还常常受到萧何的指点与影响。

刘邦地位低下,萧何却在县衙门中很有权势,两人之间应该没有什么联系才对。刘邦作为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在没有社会地位,又没有什么经济实力的情况下,能够结交到萧何这样的朋友,也算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从这一方面看,也可见刘邦的社交能力之强,才智之高。

接着,刘邦又结识了曹参。曹参也是沛县人,他与萧何的区别就是,不仅能文,而且能武,还善于带兵打仗。在打仗时,他往往身先士卒,因而受的伤也最多。汉朝建立后,论功行赏的时候,萧何被定为第一,有的人不服,就质疑道:曹参一生中受伤达70多处,为什么不能列第一,在后方没有生命危险的萧何反而成了第一?而这里可以看出来众人对曹参的佩服,可见他的功劳确实不一般。

以上事例说明,刘邦所交往的这些朋友,都属于不高又不低的层次,都是沛县的小官吏。他们之中的萧何属于在官场混的人,更不是什么一般市井庸民,从这点看,刘邦交友还是有眼光的。

曾国藩在择友方面堪称我们大家的楷模。在京城期间,曾国藩留心结交能人,他与倭仁、吴延栋、何桂珍、何绍基、梅曾亮、邵懿辰、刘传莹等人交往最为密切。曾国藩的这些师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专心学问,不尚空言,每个人各有专长,而且都是心怀大志、不甘堕落之辈。

朋友们经常往来,互相鼓励,互相针砭。这些人后来都有一定的成就,也为曾国藩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曾国藩择友,强调的是志同道合,对那些甘于平庸或者大言欺人的人,他是敬而远之的。

曾国藩结交的那些朋友,往往是当时有了一定声望,但是还没有登上真正政治舞台的人。他们的出身、地位、名声相差不大,没有互相利用、互相倾轧的必要,反而结下了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的真正友谊。曾国藩后来能成就大事,这些人给予了极其重要的帮助。

蒋介石在用人统御方面,很有政治家的手腕,很会拢络部属。蒋介石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国民党师以上官长的字号、籍贯、亲缘及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细节。凡是少将以上的官长,他都要请到家里吃饭,每次都是四菜一汤,简朴之极,作陪的往往只有蒋经国。采用这种不请别人陪客的家宴方式,使得对方备感亲近。同时,简单的饭菜给他的部下留下了清廉的印象。

蒋介石请部属吃饭后,总要合一张影。他与孙中山有一张合影相片,孙中山先生坐着,他站在孙先生背后。他与部属合影也摆这个姿式,其中的用意不讲自明。他常对部属说:“叫我校长吧!你们都是我的学生。”

如果不是黄埔学生,他也很慷慨:“哦,予以下期登记吧!”这样就提高了部属的身价,起到了收买拉拢的作用。

蒋介石给部属写信,除了一律称兄道弟外,还用字号,以示亲上加亲,可以说他很懂人情世故。

蒋介石不仅熟记部属的名号、生辰、籍贯,而且对其父母的生日也用心记得很准。有时,他与某将领谈话时,提起某将领父母的生日,使该将领受宠若惊,十分激动,深为委员长的关切所震撼。

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了他,蒋介石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

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激动得声调颤抖着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着家母生日!”

蒋介石说:“你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增寿。”雷万霆自然死心塌地成了蒋介石的心腹。

当杜聿明在徐州为蒋介石打仗卖命时,蒋介石从小本子上查到杜母的生日,他立即命令刘峙在徐州举行为杜母祝寿的仪式,同时又令蒋经国亲赴上海,为杜母送去10万元金圆券的寿礼,并且在上海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这个消息传到徐州,杜聿明十分吃惊,这不仅是因为蒋总统记得其母的生日并亲自派人祝寿,而且因为陈诚去台湾疗养,蒋介石才批5万元金圆券。

蒋介石如此厚待杜聿明,无非是让杜聿明为他拼命死战。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任何时代这个公理都不会失效,在商战中谋天下,打天下,不能靠单个势力,还要巧于联合他人。天才人物最善于采用“拧成一股绳”的战术。多结交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脉网络,关键时刻为你拔刀相助的必是他们,从一定程度上讲,他们也是助你在商场上、官场上长袖善舞的人脉支柱。

要善于结交良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必然在思想、言论、行动和各方面相互影响,这种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决不能低估的。所以,一个人择友一定要在“良”字上下功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选择的朋友,尽管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主流必须是好的。他能与你坦诚相处,道义上能互相勉励,当你有了过错时能严肃规劝你,这种真诚待人的朋友称之为“挚友”,这种能指出你过错的朋友又称为“诤友”,这种能使你对真、善、美的事物更加向往,使你变得更高尚,更富有智慧的朋友,就是你应当寻求的,并使你终生受益的“良友”。与这样的朋友建立起健康而真挚的友谊,往往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结交了良友,便能见贤思齐;反之,若结交龌龊之徒,自己难免同流合污。

当然,这里所谓的良友,并非是指家世显赫、地位超绝的人,而是指有内涵、让世人所称道的人物。良友大体上是指德才兼备者,指那些有着特殊才华的人们,如长袖善舞者、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才能特殊的人或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才华洋溢的艺术家等。此种杰出绝非凭一个人的喜好所界定,而需经由社会上的认同方可获得。

与卓越的人交往总是会使自己也变得卓越。卓越的品格通过卓越的人的影响四处扩散。年轻人应该受到卓越的人良好的影响和明智的指导,小心谨慎地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以卓越者作为自己的榜样,努力地去模仿他们。与卓越的人交往,就会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相反,如果与恶人为伴,那么自己必定遭殃。

与品格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会感到自己也在其中受到了升华,自己的心灵也被他们照亮。一句西班牙谚语说:“与豺狼生活在一起,你也将学会嗥叫。”

和平庸的、自私的人交往,危害是极大的,这样容易让人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形成保守、自私的精神风貌,不利于勇敢刚毅、胸襟开阔的品格的形成。你很快就会变得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原则性丧失,遇事优柔寡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精神状况对于想有所作为或成为真正卓越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弱点。

相反的,与那些比自己聪明、卓越和经验丰富的人交往,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和鼓舞,增加生活阅历。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生活状况改进自己的生活状况,成为他们智慧的伴侣。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开阔视野,从他们的经历中受益;不仅可以从他们的成功中学到经验,而且可以从他们的教训中得到启发。如果他们比自己强大,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力量。因此,与那些聪明而又精力充沛的人交往,总会对品格的形成产生有益的影响,同时可以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自己的目标,处理日常事务变得更加敏捷和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