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心管理
13389500000016

第16章 绝不做轻诺寡信的管理者(3)

企业老板对员工缺乏诚信的表现不单在这方面。为了给员工“鼓气”,夸大企业的实力、前景、业务关系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老板是鸡吃放光虫,员工也心知肚明,但都不愿去当面拆穿其谎言。这样的企业,何谈市场竞争力,何来对社会、对消费者的诚信!

一位刚毕业一年的女大学生在一家广告公司任文案策划。公司接了一单大业务,老板许诺,完成了该项工作后每名员工视职位奖励200至3000元。任务完成了,由于支出远远超过预算,这项业务公司并没有赚多少钱。老板许诺的奖励不见影子,也不向员工作个说明,员工觉得老板没有诚信,结果因此有近半人辞职,可算得是喜剧开场,悲剧结局。

企业老板随意作出许诺而无法实现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信口开河所说的加薪、旅游、聚餐等福利落空,都会在员工的脑海里留下老板没有诚信印象,也直接、间接影响着企业对社会、对消费者的诚信。

老板的随机说话一有误差就有可能失去诚信,后果有时是很难挽回的,那位女大学生服务的那家公司就是这样。我们不仅要问:陈氏兄弟集团以言而有信受到巴黎北郊的PANTIN市市长Bertrand KERN的赞扬,为什么一些国内的企业就不能学一学?不是说单独向陈氏兄弟学习,向古人学习学习也同样可行。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回来后杀猪给孩子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在市场经济中,很多企业一谈到诚信,只讲员工对公司的忠诚,企业根本不反省自己对员工、对其他合作伙伴是否诚信,是否有忠诚度。其实诚信是一种平等的互利双赢模式。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员工应尽的义务,而企业言而有信、坦诚对待员工也是责无旁贷。这就需要打造一种诚信的企业文化,把忠诚度或诚信当成企业、员工个人的立身之本,从日常一言一行做起,充分体现诚信的文化内涵。试想,员工面试时约定工资为1500元,在发放时只发1100元;按公司明文规定的业务提成办法可以提佣金15万元,在兑现时只发了8万元,这样会换来员工对你的忠诚吗?还有一种企业,放任甚至鼓励员工对客户能蒙就蒙,能骗就骗,用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员工对公司有忠诚度吗?所以,诚信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导向,不但要对员工进行引导,企业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应始终遵守“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行为准则。这不仅仅表现为“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的理念,保证其所有经营活动合乎法律、合乎道德;也不仅仅表现在自觉追求与产业竞争对手的共同发展,对共同产业利益的忠诚和恪守,并自觉地按照与和谐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行事。更为主要的是,企业老板要取信于员工,就要对员工言而有信,爱护有加,而不是能蒙就蒙,能骗就骗。

周百光曾有过一段非常失落和迷茫的时期,缘于领导承诺不兑现。

4年前,已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他,被一家大型医药集团的电子商务公司市场总监招至分公司。3个月后,市场总监自己人手紧缺,一纸调令把周百光调至另一城市。就周百光个人来说,他还是喜欢在原来的城市,况且这3个月来,在人手不多的这个分公司,他的个人能力已经得到充分显示。但市场总监承诺他说,到另一个城市是总部,这只是一个过渡,不久的将来,他会让周百光担任产品经理,或者区域负责人的角色。

周百光以“市场总监助理”身份到新岗位任职。总监助理是个打杂的角色,但周百光做得一样出色。半年后,公司的一些新项目陆续上马,周百光想,总监的承诺该兑现了吧。但是,值得玩味的是,一些相对出色的同事陆续接手了这些项目,成为“产品经理”或是“区域负责人”,唯独周百光还是原地踏步。他百思不得其解,试探总监还记不记得当初的承诺。总监的答案永远是两种,要么说“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要么就是“这些项目不适合你”。

周百光记得很清楚,那年他27岁,正处于想干点事证明自己的年龄。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做错了,导致总监的不满和对自己的冷落。这是他踏入社会后第一次遭受的心理折磨。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辞职或不辞职,都有那么一点不甘心。前前后后、认认真真思考了几天,他决定还是坚持下去,因为他隐隐感到,“不太靠谱”的市场总监在集团里似乎并不得人心。

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是对的。一年多以后,因为内部权利斗争,总监被调至集团其他公司。新总监一上任,便把周百光重新调至先前的那个城市,任分公司经理。

现在说起“领导承诺不兑现”这个话题时,周百光显然已经有了免疫力:“最好的办法是看淡,当做没有。”就像现在,公司搞股权激励,“我从不当作承诺,有,最好;没有,也不失落。”

如果企业管理者们能够做到说一不二,该给员工的工资、福利、奖励言必信、行必果。对有突出贡献的舍得给票子、给位子,不吝啬,员工就会相信企业、拥护管理者。如果企业管理者们言而无信,说些不实际的话,不实现对员工的承诺,很快就会失去员工的心,失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总结成一句话:企业的诚信,要从对员工诚信开始。

企业的竞争力是诚信

从世界500强的排名更迭,到很多濒临死亡的企业,是什么力量助长了竞争力的提升?又是什么力量使竞争力沉沦?不是战略,也不是执行力,而是被一般大众所忽视的企业品德,对企业的兴衰起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可以说,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战略、技术和创新的竞争,决定胜负的关键,往往掌握在品德方面。企业品德是一种无法量化的竞争力,企业如果不重视诚信,不但影响企业形象,也绝对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诚信是经商的最高境界”,重视诚信的企业,将因为顾客、员工、股东三方认同企业形象而变得更加忠诚,顾客提高了购买动机,员工提高了生产力,股东提高了投资的信心。企业伦理的推动与落实,最好的方法是让企业伦理观念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塑造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进而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意识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14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企业进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一味地强调各种规矩的效能,而忽视了管理者自身诚信原则的话,人的积极性未必能充分调动起来。有些企业管理者自认为自己很高大,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凭一时兴起,就会向员工许诺晋升或加薪等,至于事后如何兑现,早已抛却九霄云外;一时心烦不顺,就对员工横加指责,对一时失误的员工大加处罚,甚至炒鱿鱼。员工不喜欢不讲信用的管理者。管理者对待员工一定要诚实,不能和下面案例中的老板一样。

经好朋友介绍,李立到一家创立不久的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经理,薪酬职位都让人满意。哪知道工作了3个月后,老板突然告诉李立,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所以他不能拿到当初承诺的薪水。

李立很长时间里一直很郁闷:自己什么工作没有让老板称心满意呢?不久,她从别的经理那儿了解了真相。原来,吝啬的老板在公司走上正轨后,不愿意按照当初的承诺付出高于市场的薪水,于是,很多部门的工作都不能“达到他的标准”,以此削减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李立和几个部门经理很快离开了这家公司。

企业能够生存下去需要两个诚信条件支持,一个是对外的诚信,一个是对内的诚信。对外的诚信是对合作伙伴的尊重,作为企业要讲究洁身自好;对内的诚信就是对员工的诚信,也可以说是一种责任。诚信是企业之本,所以更应该体现在公司薪酬体系中。薪酬在很大意义上是公司和员工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连基础都受到了怀疑,那么公司对员工也就毫无吸引力了。

企业的最高目标是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按照“木桶效应”理论,企业里任何一块“板”过短都是致命的。但在导致企业灭亡的众多短板中,有一“块”是大家所不太注意的,那就是核心员工的持续流失。

许多老板嘴上常说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但私下仍有“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的陈旧观念。凡是能力高的员工,一般都是企业千方百计想留下的,通常也给予了不薄的待遇,然而他们为什么还要离职呢?有一个原因很重要,那就是老板没有兑现事先的承诺。作为公司的老板,你所说的话是一言九鼎的,不能向员工兑现的许诺,你最好还是别说。

周小姐自小就有着好胜的性格,优越的家庭环境、出色的学历,曾使得她的职业经历一帆风顺,先后在某汽车贸易公司、某国际贸易公司等几家大公司任职。30岁那年,周小姐与丈夫张某一起来到上海工作,通过网上应聘,跳槽进入某外资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担任行政主管,并很快就成为老板的得力干将。她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多年积累下的管理、社交经验,为公司解决了一桩桩棘手的难题,协助公司打赢多场官司,还平息了劳资纠纷,赢得了老板的赞赏与信任。老板满意地对她说,“你干得很好!公司不仅要给你加薪,还要奖给你本人一辆轿车,年底的奖金分红绝不会让你失望的。”

老板的口头承诺成为周小姐努力工作、加班加点的动力。后来,她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双休日、节假日也要被叫到公司加班。年底了,她要求老板兑现承诺,老板总是答复她说:“再说,再说。你的付出会有回报的。公司不会亏待你的,你就放一万个心吧,我对你的许诺定会实现的。”后来,周小姐通过关系,为公司招揽了一单数百万元的业务。接洽这笔业务之初,老板口口声声答应要给她5%的佣金,业务做成后,老板却“淡忘”了他的承诺。

日复一日,老板一直没有向周小姐兑现他的承诺,周小姐的工作情绪受到了打击,一段时间内,工作经常出现小纰漏。一次,周小姐因疏忽,在发工资时把秦汉平的工资打到了李军超的工资卡内,且由于公司所招工人流动性大,错发的工资很难追回。为此,老板责令她自己掏钱解决。周小姐想到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不但没有得到回报,反而要为一点小差错赔钱!她觉得老板太没有人情味了。春节过后,能干的周小姐跳槽走了。

一名得力的干将辞职了,老板的承诺无须兑现了,可是,你以为你赚了吗?

事实上,企业的成长与人才的聚集和成长是同步的,企业的震荡和人才的震荡也是一致的。人才,特别是能力高的员工的持续性离去必然导致企业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