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决胜中考招招灵
13390700000004

第4章 调整心态——积极客观地认识中考(3)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体验最深刻的就是孤独。他们对于生死,对于人生都有了朦胧的认识,然而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往往会将事情想得很糟糕,容易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他们希望像一个大人那样拥有自己的天地,然而却得不到支持,于是就会觉得干什么都不被理解。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倾诉。其实每个孩子在内心中都会期待和家长交流。但是,如果沟通的方式和渠道出现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迷茫、害怕,进而产生心理上的疾病。

中考急诊室

青春期,是孩子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他们需要经过不断地思考,最后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在这个过程的一开始,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家长,当我们看到孩子陷入孤独之中时,既不要无意义地叹气,也不要进行严厉的责骂,而是应该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孤独。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消除孤独,走出自闭的泥潭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

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你可以告诉孩子,自卑如同作茧自缚,不冲破自卑这层茧,就难以走出孤独的沼泽。一个人只有充分相信自己,才能使别人相信你。只有钻了出自织的茧,才能克服孤独的产生。

鼓励他们多与外界交流

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虽然客观上与外界交流有一些困难,但依然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与朋友的交往和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到孤独时,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需要并能体会到友谊的温暖。

“忘我”地与人交往

与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这是因为你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在与他人相处时,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要做到“忘我”,并设法为他人做点什么,你应该懂得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你自己。

专家支招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地疏导而发展成为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变成孤独症,这就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了。

帮助孩子克服厌学心理

中考巡逻兵

张雷鸣本来学习还不错,但是由于某次初三模拟考试的成绩考的很不好,受到父母的当众责骂后,就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了。每天一看到课本就头疼,成绩直线下滑。

现在的孩子,学校只要让他们停止上课,安排什么活动都有学生踊跃参加。孩子要是有个小病,家长一提要给孩子请假,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欣然同意。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的情绪让他们不爱上学,甚至旷课、逃学,以此逃避学习。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中考急诊室

现在孩子厌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厌学儿童大多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学习被动、缺乏时间观念、对学习丧失兴趣,即使家长花上许多时间为他“陪读”,他的作业还是错误百出,真可谓“父母急得要命,孩子无动于衷”。那么,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厌学心理呢?以下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可与孩子的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习方面上来,从而相得益彰。调查表明,很多厌学的学生,他们既无特长,成绩又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习惯,如常上游戏厅玩游戏等。

辅导孩子提高学习能力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应及时想办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尽量减轻孩子的心理和学业负担

老师和家长往往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施压,还嫌不够,家长在家也要孩子开夜车,甚至恐吓孩子,考不上高中,你就会完蛋,就别来见我。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承受不了和达不到时,就会厌学,有的干脆离家出走。因此,家长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辅导孩子的人际关系

孩子人际关系差,也是孩子厌学的一个原因。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孩子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甚至产生厌世情绪。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同学要伸出关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家长要注意批评的尺度

中学生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因此,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孩子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能克服孩子的厌学心理。

专家支招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过分包办干涉,从理书包、背书包到查作业、督促预复习,陪读的家长辛苦得很,孩子却形成了“是你要我读书,不是我要读书”的错误意识。家长在对孩子的理想目标培养上一片空白,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将来要做什么,学习没有内驱力,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就会开始厌学。

不要轻易给后进生贴标签

中考巡逻兵

张芬本来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初一、初二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可是,进入初三后,第一次摸底考试,成绩出奇得差,她的父母特别生气地指责她说:“你这样的学习成绩,就是一个后进生!”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比较差,并且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常因父母的训斥、怒骂,以及同学的挖苦讽刺而产生自卑感,以至于逆反心理较强。

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心理胜过父母给予的奖励,后进生更不例外。当他们的行为不合乎老师的要求或学校的制度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有些学生因屡教不改,令个别老师很生气,于是就认为学生没出息或者没救了,甚至批评该生是班内最坏的学生、最差的学生、最笨的学生。言者只是出于一种无奈或气愤,但听者却牢记在心,不服气的学生会变压力为动力,发奋苦读,向老师证明自己的能力;个性强的学生会从此记恨在心,与老师关系日渐疏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自暴自弃,从此萎靡不振。因此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慎言,不要轻易给后进生贴标签。

中考急诊室

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父母应该更加关爱他们的成长。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帮助我们的孩子摆脱后进生的行列,怎样做好后进生孩子的转化工作呢?我们认为,家长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家长对后进生孩子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中。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母爱和父爱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孩子由衷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便会信任你,接受你的帮助。

尊重并信任孩子,唤起自尊心

后进生在自尊心方面很容易受挫,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自尊心是自我意识的标志,是进步的动力之一。家长应该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唤回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不能过高。否则,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同时也不能过低,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只有当他们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欢悦时,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和愿望。家长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以适当的鼓励。

创设情境,锻炼孩子的意志

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光靠说理还是不够的,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宜的情境。如为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家长应该适当创设一些带有一定困难的情境,锻炼他们与各种不良诱惑勇敢斗争的意志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

专家支招

家长要知道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重现,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在转化后进生时,应有爱心、耐心、恒心。后进生的自控力相对较差,往往改正错误的决心很大,但不能持之以恒,多次犯同样的错误是常事。如果缺乏应有的耐心,就不可能转化后进生。家教时,父母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不能斥责和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