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机会,我就会做成世界上最大的买卖。”这是李万成的名言。为此,他不懈地努力,不懈地在貌似平常的日常商业行为中发现着新的机遇,并努力将它们转换成改变自己命运的新契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时,仅仅因为你抓住的某一次机会,就可能改变你的一生。要想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最重要的就是对机遇的识别、把握能力,要善于从身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发现机遇,并努力使之转化为自己事业的制胜良机。树挪死,人挪活。经商之道非但不强调从一而终,反倒非常强调在时机成熟之时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航向,不能害怕改行,只要能挣更多的钱,改行也未尝不是好事。
人们总是对平常的蝇头小利不屑一顾,认为那只会让自己原地打转,不会有什么大成就。但其实正如机会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一样,小生意也有着无限的商机,真正缺乏的,恰恰是你低下头来认真做事的勇气。别以利小而不为,小生意也蕴藏大商机。
对于一个拾荒者来讲,哪怕只收一个品种,如橡胶、塑料、金属等,一年下来的纯利不会低于1万元。但这是一个脏活、累活,哪怕垃圾堆里有金子,许多人也不屑一顾。因此,想在这一行有所建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小亮的事业恰恰是从捡垃圾开始的。
小亮最初不得不靠收废品维持生计,这实属无奈之举。但自从半年后靠收废品有了第一笔积蓄后,他就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发财机会,并决心将自己的事业建立在为公众服务上。
收了一段时间的废品后,有心计的小亮想到了众多拾荒者都不曾想到的一个问题:花钱收集起来的这么多的废品到底有什么用?从收购者那里一打听,小亮就发现了其中的门道:这些废品都送到了北京周边的河北省的一些城镇——塑料运到文安,铁皮罐、骨头运到蓟县,玻璃运到邯郸,纸运到保定,有色金属运到霸县,胶皮鞋底运到定州……灵感来了,小亮想方设法搞到了上述厂家的电话,很快他避开二道贩子,自己成了“废品头”。
他有了自己的废品回收站,废纸、废铁铝罐、玻璃瓶、塑胶器皿、废旧金属等,几乎所有的废弃物品他都收,再经过整理、分类、打包、运送等全部过程,卖到末端购买者直销厂家那里。这样,小亮的收入由原来每月的几百元增加到几千元。
熟悉废品以后,小亮渐渐发现资源回收这个行业有无穷无尽的潜力,所有的废品在他的眼中全是宝。对收购来的可利用物资进行第二次加工,然后在市场上出售,生意十分兴隆。从单纯的收废品到废品加工再利用,小亮在收废品的同时,又走出了一条新路。
谁都想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是许多人做不到。而许多人做不到的,小亮却做到了。跟废旧废品打交道的时间越长,小亮对这一行也就关注得越多。
以废塑料为例,长沙年产废塑料3万吨,主要采取填埋方法处理,而被埋的废塑料200年都不会腐烂,会产生碳纤化合物气体,极易燃烧和发生爆炸。于是,小亮想到了用废塑料炼油项目,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不但可以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还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好事。
1996年,小亮开始了这个项目的调查和论证。整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技术,为此,小亮花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市场考察和机器设备的引进。除了在国内了解此项技术外,他先后去了日本、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考察他们治理废品的先进经验,最后,他选择了从日本引进先进经验及先进的技术设备。
与此同时,小亮又从德国引进了治理被称为“黑色污染”的废旧轮胎的制粉技术,成立了环保橡胶制粉厂,生产出的橡胶粉被用于铺设柏油路,不但成本低,还能起到防滑、防冻的作用,产品销量一直很好。
从收废品到从事公益环保事业,小亮终于在服务大众与发财致富之间建造了一座金桥。
如果只知道低头走路,从来都不懂得抬头看看,选择一下是否还有更好的路可供选择,那这人恐怕永远都走不远。一开始也许大家面临的都是一个个小机会,但若能从中步步挖掘,小机会也可以变为难得的大机遇。
善识机遇的慧眼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而练就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识机遇、抓机遇的能力,而后加以验证,久而久之,必有收获。
4.发现市场的需求
着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一切成功,一切财富,始于意念。”一个想创业的朋友,如果你暂时还没发现机会或抓住机会,你不要怨天怨地怨别人,先想一想自己的态度是否积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否正确。
大家都知道牛仔裤的发明人是美国的李维斯。当初他跟着一大批人去西部淘金,途中一条大河拦住了人们的去路,许多人感到愤怒,但李维斯却说“棒极了”,他设法租了一条船给想过河的人摆渡,结果赚了不少钱。不久摆渡的生意被人抢走了,李维斯又说“棒极了”,因为采矿工人出汗很多,饮用水很紧张,于是别人采矿他卖水,赚了不少钱。后来卖水的生意又被抢走了,李维斯又说“棒极了”,因为采矿时工人跪在地上,裤子的膝盖部分特别容易磨破,而矿区里却有许多被人扔掉的帆布帐篷,李维斯就把这些旧帐篷收集起来洗干净,做成裤子,销量很好,“牛仔裤”就是这样诞生的。李维斯将问题当做机会,最终实现了致富梦想,得益于他有一种乐观、开朗的积极心态。
生活离不开需求,一切财富均隐含在需求之中,只要在需求上大做文章,你就会发现商机,从而打开致富的路。
小华家在农村。一天,由于自来水管道升级,小华家储水不足,到第二天中午家里就没水了。无奈之下,母亲让他到老水井里去挑水。结果这顿午饭做出的饭菜格外美味,父亲说:“这井水都是天然的,不像自来水,带有白矾等添加物。可现在的人都不愿意多走几步去挑水吃。”父亲的话让小华心动了,井水在农村随处可见,但对城市里的人来说却是稀罕物,自己何不去城市里卖井水呢?
小华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判断。他买来几只提壶及三只大塑料桶,装满井水便运往城区,每升定价1元。
小华推着板车来到一老社区,社区的大妈们便凑上来询问:“小伙子,你这里面装的什么啊?”“这里面都是井水,纯天然,无污染。”小华立即遭到众人的嘲笑……他又走了几个小区,一天下来没做成一笔生意。
第二天,小华带上新灌装的井水再次来到城区,小华决定在小区超市里以700元的价格租用一块约6平方米的地盘,以此解决井水进小区的难题。
为打响头炮,开业第一天小华在小区超市里举行赠水活动,向每一位顾客派发卡片,上面注明赠水的时间。可当小华介绍完自己卖的是天然井水,大家议论纷纷,“你这天然井水到底有什么好啊?”小华说:“这可是我从老家专门运过来的井水,不信你尝尝。”说着,他倒了一小杯井水给一名姓黄的男子试喝。那人喝了一口,摇摇头,“尝不出来这就是井水。”说完便离开了。小华不信,喝了一口,味道果然没有在家里喝着甘甜,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问题出在几只塑料桶上。井水装在塑料桶里,在运输途中经过阳光照射,那股凉劲儿变了味。为此,小华请教了村里的老人,他们建议改用可以加盖密闭的瓦缸运送井水。小华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虽然在运输过程中瓦缸易碎,增添了很多麻烦。但事实证明,用瓦缸运输、存放确实保证了井水的口感。
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小华还到水质检测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是,这井水不仅含有钾、镁、偏硅酸等物质,而且呈天然弱碱性……小华将这份鉴定报告张贴在小摊前,以此作为“软广告”。
重新开业后,小华的小摊再次迎来众多顾客的围观,但还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中午时分,黄先生再次来到摊前,小华主动倒水让他品尝。他喝完点点头,看了看鉴定报告后,便买走了3升井水。
接下来两天,小华一笔生意也没做成。直到第三天上午,黄先生再次来到小华的摊前,又买了5升井水。
小华了解到,原来黄先生用井水泡茶和煮中药,泡茶口感纯正,煮中药也有很好的保药性。这样的信息让小华欣喜不已,他想:大家既然不太愿意买井水做饭,但买井水泡茶、煎中药也十分实际。
而且这个小区居住的多为中、高产阶级,不少家庭都有喝茶的习惯,而且老年人也不少,他们往往更为看重中药的疗效。可见这里面蕴藏着大市场。
小华特意花钱买了上等的西湖龙井。在小摊前放上三只杯子,一只是用自来水泡的,一只是用普通矿泉水泡的,一只是用井水泡的。大家观其色泽,看到了区别;品其味道,品出来优劣,生意很快便有了起色,小区内越来越多人开始购买小华的天然井水。两个月后,小华每天的销量基本上在500升以上。为了确保井水充足供应,2007年4月,小华又在村里物色了三口古井,并通过当地村委会获得授权。
随后,小华针对大家反映的“不上档次”问题,对自己的小摊重新进行了装修,突出乡村田园风格。他还给取水的几口水井拍了照片,放大后挂在店墙上作为装饰。经过一番整改,以前的小摊摇身变为一个乡村小店。
小华还在取水的几口水井中放置了小鱼。以此监测水的安全及质量。为了保证顾客尽量使用新鲜井水,小华作出了规定:每位顾客每次限购5升。此举不仅没有让小华的销量减少,反而让人们更加信赖他,增加了销量。不久,小华又增设了送水上门的便民服务。
经过一点一滴地改进,小华的井水得到小区居民的认可。与此同时,小华还实施量大从优,将井水卖到了城区十多个茶庄,仅此一项,每月便进账近万元。
创业起步,就在于你能不能发现这些潜在的需求,并将满意和愉悦及时奉送给他们。找出盲点,找出盲点中的盲点,需要敏锐的眼光和创意的灵感;找出热点,热点中的热点,财富就会离你不远。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想创业的朋友抱怨“别人机遇好,我运气不好,没有机遇”、“我要是早几年做就好了,现在做什么都难了”。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创业的机遇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识别它。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没有眼光。
善于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善于把潜在需求转化为市场需求;善于全方位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善于引导和创造消费者的需求,是创业成功至为关键的一步。
5.掌握情报,把握商机
在商战中,信息就意味着商机,抢得商机,就能先发制人。具有惊人的敏锐目光,能够抓住重要信息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商界竞争能否取胜,关键是能否掌握市场信息,其实信息随时都会产生,只要我们具备一种洞察信息的嗅觉足矣。
一个精明的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的。下面的这位女企业家,就是靠信息走上发财致富的。
“要说创业经历和致富秘诀,最大的体会是必须获得可靠的情报……”孵坊老板娘小英这样说。小英是远近闻名的“鸭司令”,做生意11年来,事业蒸蒸日上,近年来年销售苗鸭超过200万只,成为致富能手。
在孵坊,10多只大型木质“孵化箱”格外引人注目。透过箱子小窗看去,只见黄澄澄的灯光下,一只只毛茸茸的小苗鸭正破壳而出,发出吱吱的声音。小英的企业是一个集种鸭养殖、种蛋孵化、苗鸭销售为一体的孵坊基地。苗鸭如果24小时内销售不出去,就活不了多久,因此,建立“情报网”比什么都重要。
她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知道哪些地区需要苗鸭,哪些地区销售价格最高……11年前,小英最初做这个养鸭生意就开始构建自己的“情报网”。主要是散布在浙江、安徽、苏北等地苗鸭市场的生意人,在着名的浙江桐乡乌镇苗禽市场就有好几位。小英经常到各地走访,联系沟通,融洽感情。“每周至少电话联系一天,每趟至少联系七八个人,然后对他们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一个时段内的最新市场动态、走向最后就是决策。这么做,可避免虚假信息,获得准确情报……”小英说。
商机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一旦来了又常常稍纵即逝。1994年春天,多位线人反映,市场成鸭销量旺盛,苗鸭价格开始攀升。
她对众多情报评估后,立即对自己孵坊进行测算,结果发现要保持孵化设备满负荷运作,种蛋有些供应不上。小英当即以每公斤近30元的价格购进种蛋进行孵化,确保孵化总量上扬。苗鸭市场价格急剧上涨,由前期的每只1元多涨至6元,孵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收益。
不久,又是“情报网”救了企业。她得知,大量的外地企业纷纷转行,办起了孵坊。“苗鸭市价肯定会跌!”小英干脆减少产量,自己当起苗鸭经纪人,为那些新孵坊“牵线”做生意。果然,1995年苗鸭价格暴跌,一度跌至每只5角,一些小型孵坊失败了,纷纷退出这一领域。小英则抓住机遇,低价收购这些孵坊设备,做大规模。
一次次情报带来的成功,增添了小英的创业信心。企业扩大规模后,她每天清晨四五点钟起床,清扫、收蛋、装苗鸭。光有勤快还不够,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必须提高。小英的种鸭基地引进了樱桃谷种鸭,她从“情报网”得知,这一品种种鸭虽然长势快、肉多味美,但腿短身重,在高低不平的地上行走易骨折。
小英和同伴硬是搬来几万块砖,铺出600多平方米的运动场,让这些种鸭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孵坊先后遭遇非典、禽流感冲击,小英凭借自身“情报网”克服种种困难,虽然做出一定牺牲,但保存了基本实力。如今,她的企业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孵坊之一。小英在苗鸭孵坊的商场上打拼成一名富姐。
做生意如上战场,掌握情报就等于掌握了商机。掌握了情报就等于手握上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