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13428300000016

第16章 成语、俗语(4)

清朝末年,清河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把资金存入当铺做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寿苎的年轻人来主持。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却并不精通,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王氏族人见此情景,都认为有机可乘,不约而同地从自己家中拿一些无用的东西到当铺来典当。各人估定了高于物品本身的价格,要伙计如数付给,伙计不敢得罪股东老板,寿苎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拦。就这样,没过两个月,典当的资本就被诈骗得差不多了,一家资金充足的当铺破产了。因此,当时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清河王,自上当,当得当铺空了档。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意思是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一鸣惊人”故事中的楚庄王,为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前613年———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他在位22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广揽人才,重用了苏从、伍参、孙叔敖、沈尹蒸,让他们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前597年,于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公元前594年,迫使宋订下城下之盟,并陆续迫使鲁、陈、宋、郑等国归依,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敢越雷池一步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东晋时期,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中,护军将军庾亮的声势最大。他职掌中央大权,受到晋成帝的赏识。凡是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对此,镇守历阳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我沙场屡建战功,庾亮凭什么青云直上!于是,他命令部下向庾亮讨伐。消息传到驻守在雷池附近的温峤都督那里。他听说庾亮受围,立刻发兵救援。不料,庾亮写信叫他切勿越过雷池一步。因为雷池一旦失守,历阳也就保不住。

不管三七二十一

人们把“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喻的贬义词来相传,形容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就蛮干。

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3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3个男子当兵。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

乌纱帽

当今社会,人们习惯地把“乌纱帽”和“官位”联系在一起,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权力的象征。

据考,纱帽最早出现于东晋,宋、元两代,乌纱帽是民间百姓常戴的便帽,直到明洪武帝定都南京以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朝廷作出决定,文武百官上朝,一定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于是,乌纱帽作为官帽,就成了官员的特有标志。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指的是天地间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不能对别人说,关于这一说,还有一段典故呢!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德才兼备就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经过四次的升迁,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前来拜见,深夜带着十斤黄金用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不会有人知道的,你据收下吧!”杨震(严肃地)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

三宝殿

有一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有重要的事情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定是有事相求。

所谓三宝是指佛、法、僧。其中的佛是指大知大觉的人,即释迦牟尼;法,是指佛法及佛所说的道义;僧,是指继承和宣传教义的人。三宝殿是佛、法、僧三大活动场所。佛的活动场所,是指佛教徒登场办事的地方;“法”的活动场所,是指佛家珍藏经书的楼阁;僧的活动场所,是指和尚睡觉的禅房。这三处地方,外人是不能随便进去的,进出的都是佛门弟子,故称“三宝殿”。

平时,人们有事情专门去请某人办理,常常口称“无事不登三宝殿”以显示自己的风雅,又表明请某人办理的事情相当重要。

无厘头

无厘头就是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莫名其妙组合串联或歪曲,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的方式。

“无厘头”是粤方言,本应写作“无来头”,因粤方言“来”字与“厘”字读音相近,故写作“无厘头”。指一个人的言行毫无意义,莫名其妙。

无厘头文化应属于后现代文化之一脉,及时行乐,无深度表现、破坏秩序、离析正统等等,无不可以在无厘头电影中读出。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

半老徐娘

现在“半老徐娘”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年老却风韵尚存的妇女。“半老徐娘”出自南北朝,徐娘本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名叫俆昭佩,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自重之意。所以,并不能因此就把“半老徐娘”用作贬义词。

白领、粉领、蓝领、铁领、金领

“白领”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白领”是指一切受雇于人而领取薪水的非体力劳动者。如政府公务人员、教师、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他们上班时可以白领衬衫和正式西服。于是就出现了“白领工人”这一阶层。

“粉领”一词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指的是一般由妇女从事的职位以及从事这种职位的女职员。如护士、秘书、打字员等。“粉”字代表妇女爱穿色泽鲜艳的服装。

“蓝领”一词则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如一般的工矿、农业、建筑、码头工人等。他们干活时所穿的衣服多为蓝色,所以,人们习惯称他们为“蓝领工人”,“蓝领”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铁领”一词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而诞生。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在有些先进国家先后出现了代替工人从事各种具有危险性或强体力劳动的智能机器人。人们称他们为“铁领工人”,“铁领”一词也随之诞生。

“金领”是伴随网络时代新兴的一个群体。“金领”这一称呼是社会对这些人的知识结构、公关能力、团对协调能力、管理经营能力、社会关系资源等综合素质的认可。一般认为,金领,不仅是顶尖的技术高手,而且拥有决定白领命运的经营权。

大锅饭

“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怀,都不会影响个人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吃醋

男女相恋时有第三者介入,往往发生争风吃醋现象,现代生活中,有些人见别人受到表扬或奖励,心存嫉妒,眼红别人,也被戏称为“吃醋”。关于吃醋的由来有很多说法。

相传唐朝皇帝李世民为表彰重臣房玄龄辅国之功,特赐美女两名以代房夫人。房玄龄不敢拒绝,推说夫人肝火至旺、脾气刚烈故不允。皇帝要房夫人在“同意”与“赐饮自尽”之间做出选择,不想房夫人忠烈肝胆,竟捧壶大饮,却原来是食醋一壶,后人就把男女情爱嫉妒竞争说成“吃醋”。

另有一说是:古时候,有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立了大功,回宫以后,国王除了赏了很多金银珠宝及土地后,还要赏一位美女给他作妾。虽将军与原配妻子的感情不错,但面对国王的赏赐也很无奈,而且在当时,当将军夫人得知此事后,非常痛苦,就去求国王,免去此项赏赐。可身为国王,即出此言,也不得出尔反尔。将军夫人便道:若国王不能成全她,她宁可死。国王也为将军人的行为所感动,但是为了自己的尊严,只得成全将军夫人的想法。并命人端来了“毒药”,将军夫人当即便喝下了“毒药”——其实这毒药便是又黑又酸的醋。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半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吹牛皮

“吹牛皮”,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口头禅。用来形容那些既无知识,又无工作能力,爱说空话大话,夸大其词的人。

相传在交通不太发达的时候,黄河上游一带,水急浪恶,难以行舟,为此当地的人们常用牛、羊皮制成筏子渡河,它是由几个形状像袋子的牛皮口袋连结而成,使用时用嘴将皮筏吹起来,于是那时就有了“吹牛皮”一语。不用足够的力气,光谈空话,皮筏是吹不起来的。人们常对光说着空话的人说:你有本事就到河边吹牛皮看。

应声虫

“应声虫”用来形容那些人云亦云,自己毫无主见,只会跟着别人随声附和的人,蔑称为“应声虫”。关于“应声虫”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宋代人范正敏的《遁斋闲览》和庞元英的《文昌杂录》中载:有个淮西人叫杨面力,中年时得了一种怪病。他每说一句话,或者随便发一个音,肚子里就有回声似的跟着说一句同样的话,或者发一个同样的音,声音虽不太大,但是能够清楚地听出来,好像有个顽皮的孩子躲在腹中轻轻学舌一样。这个病一害就是多年,并且越来越严重,声音越来越大,他十分难堪,不敢与人谈话,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找过多少名医,吃过很多药,怎奈效果不佳。后来,他遇着一个叫刘伯峙的人,才医好了这个怪病。

刘伯峙告诉杨面力:“你的肚子里,生长着一种虫,名叫‘应声虫’,你只要把《本草》上的全部药名,一个个依次念下去,你念一个,它必定应一声,如果你念到一个药名,它不敢应,那么,这个药便是治它的特效药。”

杨面力就照刘伯峙的办法来念《本草》。念到“雷丸”时,肚子里没有应声。他就连服了一些雷丸,病果然痊愈了。

快刀斩乱麻

“快刀斩乱麻”这个谚语,用以比喻采取果断措施,解决复杂棘手的问题。

据传,南北朝时期,东魏孝敬帝的丞相名叫高欢,他一共有六个儿子。为了考查一下哪个儿子最聪明,一天,他把六个儿子都叫到跟前。他对儿子们说:“我这里有一大堆乱麻。现在发给你们每人一把,你们各自整理一下,看谁理得最快最好。”

比赛开始了,孩子们手忙脚乱地十分紧张。他们都赶快把乱麻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再一根根理齐。这种方法速度很慢,有的孩子一着急,还把麻结成了疙瘩。孩子们一个个都急得满头大汗。二儿子高洋则与众不同。他找来一把快刀,把那些相互缠绕的乱麻狠狠地几刀斩断,然后再加以整理,这样很快就理好了。高欢见高洋这样做,很是惊奇,就问:“你怎么想到用这个办法·”高洋答道:“乱者须斩!”高欢听了十分高兴,认为这孩子的思路开阔,思想方法不同一般,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后来,高洋果然夺取了东魏皇帝的王位,建立了北齐政权,自己做了北齐文宣皇帝。

杜撰

杜撰意思是臆造、虚构,也就是说不真实地、毫无根据地编造的意思。关于这个词语,在这里有个典故。

古时候,有个叫杜默的人,喜欢做诗。但是,他写的诗,内容空乏,不着边际,毫无真情实感。而且,他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写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像样的诗文就脱口而出:“这是杜默撰写的。”后来这句话逐渐简化为“杜撰”。再后来,“杜撰”又被引申为不真实地、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

结发夫妻

头发对于古代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犯罪的人,将被削去头发和胡须。秦汉时期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是刮去头发,另一种是剃去胡须,一般说来前者要重于后者。

在古代无论男女都要蓄起长发。那时男女一到20岁就会行“冠礼”。即将头发挽起来盘成发髻,称作“结发”,再戴上冠(帽子),代表成年了。男子20岁也叫“弱冠”。女子到15岁行“笄簪之礼”,就是将头发盘成发髻之后插上簪子,代表长大成人。

“结发”原指男女成年的时候。汉代苏武有首诗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那以后,按照这首诗,结发又被视为“结婚”的意思,同指夫妻。男女结发之后就变成成年人了,此时结婚也称作结发夫妻。

人们把成年之后第一次结婚的夫妻称为原配结发夫妻。如果再婚,就不能再使用这种称呼了。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我国古代民间四大美女的雅号,分别代表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关于她们的雅号,都有一段故事。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人,长相娇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显得她更加美丽动人,鱼儿看见她的倒影,竟然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王昭君也叫王嫱。西汉汉元帝期间,南北交战,边界不宁。为了缓和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昭君与匈奴单于结成姻缘,确保两国和好。在昭君出塞的路上,她触景生情弹起了古琴,那如泣如诉的琴声,竟使飞雁听后忘记展翅飞翔,从高空跌落地下,因此称昭君为“落雁”。

貂禅,有名无姓,她拜汉献帝大司徒王允为义父。有一天,貂禅在后园拜月,忽然,轻风吹来,一抹浮云遮住了明月,恰好被王允出来看见。王允为了宣扬他的女儿的美貌,便向外人夸耀说:“我女儿比月亮还美,她的美貌,羞得月亮只能躲进云里。”故有“闭月”之称。

羞花指的是杨玉环,即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杨玉环被选进宫。一天,她在御花园赏花散步,指袖之间无意触及含羞草,那含羞草立刻卷了叶儿,宫女们不知是含羞草,误以为杨贵妃的娇艳姿容羞煞了花草,宫娥到处传说,很快就传开了。“羞花”也就成了杨玉环的代称。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