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13428300000075

第75章 民族婚俗(4)

云南边缘地区的普米人结婚时还有“逮”新娘的习俗。那里的人认为嫁女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不愿意将自家女儿主动送出去,因此,举行婚礼时男方不得不派人前去将新娘捉回来,俗称“逮捕”新娘。迎亲当天,男方家要派一位儿女双全的主妇,两位伴娘和几个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前去迎亲,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装模作样地将姑娘抢走。即将出嫁的新娘被父母有意安排到山上或田间劳动,迎亲的人来后,男方家精明的小伙会很快找到新娘,向她大声喊道:“你已是××家的人了,××家请你去吃茶,跟我们走一趟吧!”说完,迅速上前“逮”着假装逃跑的新娘。这时,女方家提前做好埋伏的姑娘突然冒了出来,她们不断向前冲,要把被捉住的新娘解救回来。“凶悍”的姑娘们对“逮捕”新娘的“凶手”拳打脚踢,甚至撕坏、扒下“凶手”的衣服,逼迫他投降,交出新娘。随后,女方的姑娘们和男方家的小伙子们一起簇拥着新娘,回到女家举行出嫁礼,唱歌喝酒,为她送行。

新娘到新郎家后,还有十分奇特的吃羊睾丸的仪式。首先她要和新郎同吃一碗“接嫁饭”,饭中有羊睾丸,意思是今后他们夫妇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普米人接嫁饭也是非常温馨浪漫的:新郎送一口给新娘吃,新娘再送一口给新郎吃,如此交替着喂对方吃,直到将这碗饭全部吃完。吃完接嫁饭,长辈们将五彩线拴在一对新人的脖子上,并将酥油抹在新娘的前额,举行祭祀祖先活动,抹上酥油的新娘便正式属于男家的人了。

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撒拉婚礼

撒拉族的婚礼,不仅仅是撒拉族人结婚嫁女完成人生大事的重要礼仪活动,他们的婚俗习惯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突厥文化的活化石。

撒拉族婚礼是撒拉族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礼仪活动。从订婚到举行婚礼仪式需要经过相亲、打发媒人、送订婚茶、送聘礼、念合婚经、送嫁、回门等几个程序。在撒拉族婚礼中迄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突厥民族的婚礼习俗,如:敬献“羊背子”、“堆也奥义纳”,这些习俗已在突厥民族后裔的生活中绝迹,却被远离突厥文化圈的撒拉族人传承沿袭下来,成了研究古代突厥文化的活化石。

撒拉族在举行婚礼时,有“哭嫁”的习俗,他们主要是通过唱“撒赫斯”和“吾热合苏斯”来表现人们对婚姻的认知,这些对研究沙撒拉族文化史有着重要意义。“撒赫斯”是姑娘出嫁时的一种“哭调”。这种哭调的歌词哀怨,歌唱时情绪悲愤,反映了人们对早婚和对买卖婚姻的不满。“吾热合苏斯”意思是“亲家之言”,唱词具有浓郁的诗意,内容一般是祝愿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并嘱托亲家对“年幼无知”的新娘多加照顾和教诲。

撒拉族人还在婚礼上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骆驼舞”。这是一出以民族迁徙史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舞蹈。这种舞蹈由四人表演,观众四方围坐,妙舞清歌,情趣盎然。婚礼上的“骆驼舞”不但增添了喜庆气氛,同时又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祖先迁徙的历史。

总之撒拉族婚礼习俗对研究撒拉族经济、文化史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此哭嫁的土家新娘

很多民族在嫁女时,新娘都会“哭嫁”,但像土家女子这样有特色的“哭嫁”还真是不多见。

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不再出门做活,专门开始哭和唱“哭嫁歌”,有的要哭一月有余。新娘对家中每位亲人要哭唱一首,来一位亲朋又哭唱一首,甚至遇上陌生人来要哭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哭唱。在哭唱中,新娘要将新郎和媒人一一埋怨过来。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名目繁多。湖北土家的“哭嫁歌”还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民间文化保护对象。

土家人还把能否会哭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在婚礼上的哭嫁歌,更是衡量新娘是否聪明才干、能持家的标准,谁家的姑娘不善于哭,就会被认为才低贤劣。新娘离家时,全村的姑娘都来陪她唱哭嫁歌,陪唱的姑娘会积极辨认谁是男方代表,以便用锅灰涂抹他,因为是他代表新郎娶走了新娘。有时实在辨认不出,姑娘们就将男方来的小伙子全部涂抹,据说,被涂抹的小伙子越多,日后女方爱上男方的小伙子就越多,新娘新郎婚后也能相亲相爱。

杀鸡看卦的佤族婚俗

生活在我国西南边区云南佤族人婚俗别具特色,佤族青年订婚要经过三个阶段:串姑娘、抢姑娘杀鸡看卦、送定亲礼三个阶段,他们分别称之为:“飞玉”、“地亚”、“都帕”。其中被称为“地亚”的抢姑娘杀鸡看卦的习俗最具民族特色。

“地亚”是热恋中的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了,便举行抢姑娘杀鸡看卦活动,以便让伟大的“梅神”知道和同意这件事。在“地亚”这天晚上,小伙子和他的媒人约上几位同伴,假装到姑娘家串门。谈古论今的聊天后并没回去,而是偷偷藏起来,带到到夜深人静时,等人们都熟睡了。这时候媒人示意姑娘走出房门,姑娘刚一出来,未婚夫就将她的包头抢了跑。姑娘追上去要未婚夫还她包头,小伙子边跑便说:“你的包头已经是我的了。”如果姑娘撵着追,其他人就推着她走。这是姑娘选择自己终身大事的关键时刻,如果不同意或临时变卦,她就必须大声喊叫父母亲友将小伙子们赶走。如果同意,她就会假意要包头,一路追着未婚夫到男方家。到了男方之后,人们开始杀鸡祭神,求“梅神”让婚姻顺利成功,接着大家高高兴兴吃鸡粥。到了第三天,未婚夫就可以带上媒人和礼物去女方家中说亲了。

这种“地亚”仪式跟历史上佤族抢婚的习俗比较相似:男方乘姑娘在外劳动之机,邀约伙伴把姑娘抢回自己家里,然后再举行婚礼。

漫长的锡伯族婚礼

锡伯族的儿女婚姻大事一般在农闲的时候,婚礼要举行九天,如此漫长的婚礼堪称婚礼之最。

正式婚礼之前,男方家要先把彩礼、迎亲的喜蓬车、婚礼所需的肉、米、菜、烟、酒等一应礼送到女家,喜蓬车到了女家停放前院位置不能再动。女方要在第二天举行出嫁仪式,用这些礼物来宴请亲朋好友。这一天被称为“小宴日”,锡伯族也称它为“阿吉协仁”。四方宾客会在“阿吉协仁”这天前来女方家庆贺出嫁之喜,新郎在岳父的指导下,给长辈、亲戚或德高望重的老人跪拜敬酒。晚上,举行“打丁巴”活动,出嫁仪式达到高潮。

第三天则是在男方家中举行成婚大典,即“安巴协仁”。新娘的嫁妆是在这一天由哥嫂等娘家人亲自送到男方家里,送嫁妆的人一般男女各半。为保证大婚顺利进行,娶亲的队伍一般提前出发或清晨就起程了。新郎的队伍临行前,岳父还要将两装满五谷种子的瓶子送给新郎,以祝将来五谷丰盛,粮食满仓。成婚大典这天,娘家的人到婆家后要坐上首席后,这男方家宣布可开宴。这时候各方客人吃饭、喝清真酒,一直玩到晚上,还要举行贝伦舞会来庆祝婚礼。

第四天,新郎、新娘在公婆或长辈率领下上坟祭祖,男方家一般还要宰羊宴请亲朋好友。到第九天新婚夫妇回娘家省亲,叫回九。

射向裕固新娘的箭

在裕固族人的婚礼仪式上,新郎要向新娘连射三支无镞箭,当然新郎不会将新娘射伤。射罢,新郎把弓箭折断,扔到门旁,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这个射箭仪式象征着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古时候裕固人没有办法取到火种,人们只好生吃野味,很容易得病而慢慢死掉。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勤劳勇敢,女的贤惠善良,他们二人经常为裕固族人做好事。有一次,这个男人费劲周折取到火种,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了。为了使裕固人吃上熟食,过上好日子,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怪求火,这妖怪答应给她火种,却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她必须得每天鲜血给它喝,善良的妻子答应了。渐渐地,丈夫发现妻子越来越憔悴,得知妻子是因为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丈夫大怒。和妖怪的一番搏斗,丈夫受了重伤,最后他用三箭射落妖精的三个头,妖怪终于死去了,他自己也因伤势过重而死。

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的英雄,从此裕固族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象征着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护,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也蕴含着裕固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举行两次婚礼的布朗族

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人婚礼很是别致:这个民族的婚礼一般都要举行两次。

第一次婚礼是在定情之后举行,当预定的婚期来临时,身着盛装的新郎带上鸡、肉、茶叶、旱烟、食物及几块礼钱,到妇方家献给岳父母,女方家人将礼物分送本族长者,告诉族人自家女儿已经成婚的消息。到此,布朗族人第一次婚礼就算举行完毕。简单的婚礼就算完了。这次婚礼后新郎就可以在女方家中住、同居。如果二人感情不好,举行过第一次婚礼之后,就不再举行什么仪式了。如果二人情投意合,那么他们会积极为第二次婚礼做准备。

新婚夫妇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浪漫的布朗人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次婚礼。这次典礼会很隆重,男女双方都要备办比较丰盛的酒席,请本寨乡亲及男女双方的亲戚欢宴。然后由一班青年人身穿嫁衣的新娘送到新郎家去。女子在离开母家时要哭嫁,但大多是假意地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如若不哭,父母会感到伤心。新娘的痛哭声是对父母的一种安慰。新娘到了丈夫家后,即举行典礼。典礼仪式是庄严的,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为新人祝福、祈祷,并在新郎与新娘的手腕上拴上两缕白纱线。老人们轮流着给新郎新娘拴线表示祝福。仪式结束之后便宴请宾客,有些人家还请歌手唱歌祝贺。这个仪式举行之后,婚礼才算真正结束。至此,早做了父母的新郎新娘,才算正式办完结婚手续。

布朗族的传统习俗认为,只有举行了第二次婚礼,青年男女才算是正式结婚。因为这次婚礼后,妻子才可以常住婆家。

波兰传统婚俗

在物质文化发展极快的现代社会,波兰北部的卡舒布人的婚礼还一直保留着传统习俗。新人不但在教堂内举行宗教仪式,之后还要择吉日在家中举行传统的婚宴。普通家庭的婚宴大都会邀请大约100位亲朋好友,如此盛大的婚宴热闹而又壮观。

随着悠扬音乐声的响起,一对新人手托水果,高举香槟酒缓缓向人们走来,感谢亲朋好友们的礼物和祝福。亲朋好友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开怀畅饮,酒足饭饱之后,乡村乐队演奏起欢快的“polo”音乐,来宾们不分男女老幼开始玩游戏。

波兰传统婚宴上最受欢迎的游戏是“系衣扣”和“找蛋糕”。“系衣扣”游戏就是比赛穿衣服的速度,大家要快速而又整齐地穿好自己的衣服。参加游戏的先脱去自己的外衣,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他们就抓起外衣开始比赛。有的人为了获胜,居然裹着没有扣子的睡衣就上场参加比赛。这个游戏为本就热闹的婚礼增添了欢乐气氛。“找蛋糕”则是在来宾中随意找一个人,蒙上他的双眼后,在众人的鼓掌声中他开始在屋子里找蛋糕。在寻找的过程中他只能用自己的舌头去舔和触摸,不能用手摸,周围人也不能给他提示,但是不管怎样,善意的人们最后总会让他找到蛋糕的,只是要经过很多周折和麻烦,这个游戏的寓意就是,新郎新娘经过坎坷最终品尝到了甜蜜的爱情,要对来之不易的幸福更加珍惜。

正是经过婚礼的洗涤,年轻的夫妇开始懂得珍惜和协调。举行婚礼后,双方开始学着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对方,开始了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崭新生活。

光着脚的西班牙新娘

西班牙婚礼上最隆重、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新郎新娘切结婚蛋糕。这可不是简单地将蛋糕切开就行,而是在切蛋糕的过程中,新郎新娘谁先将对方的一只鞋脱掉就是胜利,胜利者就会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掌握主宰权。

新郎新娘在众人的欢呼声、鼓掌声中,共同举起一把不锈钢长刀,向那盘巨大的婚礼蛋糕缓缓划去,切蛋糕仪式正式开始。夫妻二人也开始斗智斗勇。新郎急于下刀,新娘却想跟他讨论先从那边开口。新郎不依,凭借自己强劲的手腕优势,狠狠下刀向蛋糕切下。为了分散新郎切蛋糕的注意力,新娘抬起一只脚向新郎脚面踩去。谁料到,新郎借机用力切下去,蛋糕被切成两大块,同时顺势弯腰伸手脱下新娘的一只鞋,高高举起,让众人观看。客人们热烈鼓掌,欢呼新郎得胜,并分享结婚喜庆蛋糕。其实,这是新娘为了不使新郎在众人面前失面子,有意作出牺牲,她故意将脚抬高,而且鞋子没有系上带,以便让新郎一下就能脱下来。

婚礼最后,吃到香甜蛋糕的新郎新娘翩翩起舞,客人们也成双成对地跳起来,就连新郎新娘年迈的父母也高兴得进入舞池跳起舞来,热闹欢乐的家庭新婚舞会一直进行到次日天明结束。

印度的奇婚异俗

据说,印度人口众多是源于他们的奇异婚俗。

在印度嫁女是一件很令父母头疼的事,女方家要准备大笔彩礼送给男方,送的礼越多,将来妻子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如果成婚当天来了很多客人,女方家还要给每位客人发红包。因此印度家庭都想生男儿可以赚一笔,生女儿可要大大的贴钱了,很多人生了一个女儿不甘心就希望再生个儿子,再生,再生,一直都有男儿为止。

不过印度男人都怕老婆闹离婚,离婚时决定权在女方,女方提什么条件要多少钱丈夫都必须满足,这是有法可依的。由此看来,印度人对待婚姻,正应了古话: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