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口才全攻略
13459900000015

第15章 舌灿莲花:女人说话要以智取胜(4)

恰当的道歉,对改善双方之间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恰当的道歉,却会使问题错上加错,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有些人,明明是冒犯了别人,让别人难堪自己也处境尴尬,但却总是不肯放下面子承认错误,于是,避重就轻、含糊其辞。结果,被冒犯的对方不但没有收到应该有的歉意,反而会被再次伤害。以致使事态进一步激化,从而最终影响到双方的关系。

在一次公司管理层会议上,心直口快的年轻副总经理对总经理提出了反对性的意见,从而惹恼了固执己见的总经理。于是,众目睽睽之下,总经理冲动地讽刺这位年轻的副总智商有问题,指责他在公司遇到困难时动摇军心。年轻的副总当众受到这样的讥讽,心里非常难过,当场就愤而离开了会议室,并很快向总经理递交了辞呈。

接到年轻副总经理的辞呈,这位总经理也感觉自己当时有点儿过了,伤害到了对方的自尊心。他在内心对年轻的副总经理也有一些愧意。但是,当助理暗示他是不是应该给年轻的副总经理道个歉时,他却说:“我是有些过分,也可以道歉,但是,他要先就私离会场这件事给我道歉。而且,他也应该学会如何承受职场的压力。”

年轻的副总经理终于没有承受住这个压力,坚决地辞职了。

道歉就是道歉,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如何。伤害到了对方,就应该为自己的错误道歉。但是,如果在道歉的时候,还要再为自己找一些理由或借口,甚至不惜以再次伤害别人为代价,来为自己找一个台阶,那么,这样的道歉有还不如没有。故事中这位总经理的做法就是这样,他明知道是自己过分了,知道自己应该向对方表示一下歉意。但是,他说出口的却是要对方先道歉,而且,还把压力的问题摆出来,暗含着责怪对方不能承受压力的意思,让年轻的副总经理再一次受到伤害,从而坚决辞职。

如果总经理感觉以私人方式道歉面子上过不去,怕在下属面前减少了自己的威严,他可以从上级对下级的角度向他道歉。可以这样说:“我们都是在为公司工作,发生争执也都是为了公司的利益着想,我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接受你的不同意见。对不起,那天是我说话太重了。”这样的道歉,即使无法完全消除双方的隔阂,至少不会让年轻的副总经理做出坚决辞职的决定。

冒犯了别人,道歉是必须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冒犯,因为,即使是道歉,对别人的伤害也会在对方的心里留下阴影,这样的阴影总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

说话也要讲究天时地利

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也就是说,说话也要讲究天时地利,只有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机说出适当的话,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否则,就会出现说的话与当时的时间或地点发生错位,从而造成误会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一次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人哗然。为此,苏联政府向美国提出了强烈抗议。

里根的错误就在于在不恰当的场合,不恰当的时间里,开了一个极其不恰当的玩笑。从而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后果。

说话的场合包括说话的场景和时间,这对说话的效果起到了直接的制约作用。著名作家李存葆说过:“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鼓动宣传就不应该是长篇大论的,有时只要对敌人痛骂一声,对战友一招手:‘有种的,跟我上!’就足够了,这句话比充满激情的宣传更有效!”

说话要看场合

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表达同一思想内容,不同的场合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说话的目的。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了。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说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作为女人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更要注意说话看场合。

一般来说,在非正式、非公开场合,可以随便一些、轻松一些,措词也不必太过拘谨讲究,那样反而会让大家都感觉拘束。比如:家人朋友之间的私人交谈,街坊邻居饭后的品茗闲聊,同学聚会相互问候致意……这些时候,说话可以轻松随意一些,话题也可以不必拘泥。

而在正式公开的场合,如作报告、会议发言、答记者问、主持节目及外事活动等情况下,就必须严肃、认真,用词要力求准确无误,言谈之间也要把握好分寸,绝不可信口开河。特别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影响的人,在这种场合更应注意。

如果不注意场合,只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话,就会显得不合时宜,从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比如,在轻松愉快的场合谈论一些严肃的话题,会让人觉得乏味;而在严肃认真的场合开一些过于娱乐性的玩笑,很可能会让人觉得你太轻浮,不识大体。或者在不应该开玩笑的场合,选择了不合适的话题,开了不该开的玩笑,也会让人厌烦甚至憎恶。

说话要讲究“入乡随俗”

说话要讲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说什么样的话,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入乡随俗”。如果不注意当时的环境,只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说,可能你说出的话就跟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这并不能让你显得与众不同,可能还会引起别人的误会甚至反感。

在中国,历来就有“入乡随俗”之说,到哪个地方,就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说话办事要按照当地的风俗进行,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在一次出访美国时,为了表示友好,在一家饭店宴请美方人士。开宴之前,他按中国的风俗讲了一番客套话:“这里条件差,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招待各位,粗茶淡饭,谨表寸心。”没想到这番在中国看起来很正常的客套话,却惹恼了当时饭店的老板。饭店老板认为李鸿章说这番话,是说他们饭店的条件差,饭菜不好,诋毁了他们饭店的声誉,非要其公开赔礼道歉不可。最后,只好请相关部门人员出来调解事情才算过去。

李鸿章就是因为没有详细了解美国的风俗习惯,只是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客气一番,结果差一点儿给自己惹祸上身。

说话时语言和环境是一体的,如果不能融和到一起,会就显得突兀不合时宜。只有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话题,这样才能尽快融入当时所处的环境中去。

把握说话的时机

除了说话时要注意场合,对时间的把握也是不可忽略的。选对了说话的时间,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机会,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可能会因为一句话就能办成一件大事。相反,如果话说的不合时宜,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麻烦。

在20世纪90年代初,计算计还不是特别普及。某企业因生产需要,购置了一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并准备修建一个计算机机房。但是,机房负责人王静瑶申请在机房安装空调的事,却屡次被领导驳回。理由是:企业的其他工作人员都在没有空调的环境条件下办公,不宜单独对机房破例。虽然王静瑶一再声称安装空调是因为机房温度太高,怕影响计算机的使用,但是,领导就是不点头。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单位组织出去旅游,在旅游途中,参观一个文物展览会,领导发现一些文物有些破损,经询问解说员得知,文物破损的原因是,由于经费问题,文物不能在恒温条件下保存所致。如果有制冷设备,文物可能会保存的更加完善。

这时,站在一旁的机房负责人王静瑶趁机对领导低语:“其实,机房里装空调也是这个道理!”领导看了她一眼,沉思片刻说:“回去再打个报告上来。”很快,领导就批准了机房的要求,装上了空调设备。

机房负责人王静瑶就是选对了说话的时机,在领导对文物破损有所感悟时,用“机房里装空调也是这个道理”,趁机提出机房空调的事情,正好迎合了领导当时的心理,所以领导很快就批准了这件事。所以,说话要把握时机,如果该说的时候不说,时机转瞬即逝,便有可能失去机会。如果王静瑶不是在当时就说,而是回到单位以后再提,领导或许已经在心里把这件事放下了,那时申请起来就不一定这么容易了。

掌握说话时机并不是一种天生的特别直觉,而是在平时生活中慢慢体味出来的。不论在什么场合,适当地把握说话时机都是迈向成功之途不可缺少的要素。很多女人就是因为不懂得把握说话的时机,以至于丧失了许多机会。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做事成功的三大条件,具体到说话而言,只有注意到“天时”和“地利”,选择好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再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才会最终达到“人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