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轮台罪己——汉武帝
13480800000002

第2章 初试锋芒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生于长安,幼名彘,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刘彻在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前87年),为西汉王朝建立了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封、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汉武帝威严,坚强,睿智。他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得到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经营的行业收归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将财政权收归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奠定了基础。不过事实上,汉武帝在宣扬儒学的同时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封狼居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是继始皇帝后又一位杰出的、有作为的政治家。汉武帝从小就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他幼年的老师卫,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者,精通儒学和文学,还懂得修车驾车等一套技术,曾辅导过河间王刘德,使刘德成为有真才实学的学问家。大约从汉武帝7岁时,卫就被任命为太子太傅,成为刘彻的老师。幼年时的刘彻很喜欢学习,对于儒学经典、骑射、文学,他都有很大的兴趣。他读到当时著名文学家枚乘的赋,非常佩服,一直很想见到枚乘本人。后来汉武帝做了皇帝,枚乘已经年老了,汉武帝为了表示尊崇他,还以最隆重的仪式,专派了安车蒲轮把他接到京城。因为汉武帝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他自己的诗赋底子很好,至今还留下了很多首写得很优美的诗篇。比如有一首《秋风辞》传说是他所写的,其中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敢忘”就很有情致。其他还有《天马歌》《李夫人歌》,传说都是他写的。此外,《汉书·佞幸传》还提到汉武帝幼年时的一位同学名叫韩嫣,曾和他一起学习《尚书》和骑射。这都说明汉武帝幼年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

幼年的汉武帝非常聪慧。笔记小说《汉武帝内传》说武帝小时候受到姑母长公主(皇帝的姐姐)刘嫖的喜爱,刘嫖有一次当着景帝的面问他,要不要娶她的女儿陈阿娇做妻子,小小的刘彻竟然聪明地回答:“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一定要建造一所金屋子给她住。”这使得长公主和汉景帝都十分高兴。这就是“金屋藏娇”这个成语的来历。长公主刘嫖在景帝一朝是个举足轻重的政界人物,能对弟弟景帝施加重要影响,对汉武帝后来被立为太子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前元七年(前150年),汉武帝被立为太子,这时他刚刚7岁。立太子事件本身是一场争夺激烈的政治斗争。本来,皇太子轮不到刘彻。汉景帝共有13个儿子,按照封建社会嫡长子的规定,他只可能被封为王。所以刘彻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他的大哥刘荣被立为皇太子。刘荣虽为长子,但并非皇后所嫡生,他母亲栗姬和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同为一般妃嫔,栗姬不识大体,景帝很不喜欢她。长公主刘嫖便利用机会向景帝说了栗姬的坏话,景帝终于下决心废去刘荣皇太子的名位,而改立刘彻为太子。刘荣被废以后,惹起另一些刘姓诸侯王对皇位的觊觎。例如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就曾乘机大肆活动,企图夺得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事情不成,刘武竟然下毒手暗杀了反对他继承皇位的几位朝廷大臣。

上述几次皇位继承的斗争,说明了当时西汉皇室内部尚存在许多矛盾,这种斗争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武帝一代的政局和他的政策。

汉武帝在他16岁那年(前140年)即位为皇帝。因为他还比较年轻,所以实际上在他上面还有两位实权的掌握者:一位是他母亲王太后(即王美人,武帝立为太子后封为皇后),另一位是他的祖母、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这两位太后,尤其是窦太后,在武帝一朝初期影响很大。

但是,年轻的汉武帝毕竟是锐意进取的,在刚即位的几年,即初步试图进行改革。从武帝建元元年至建元二年,从现有史籍看,汉武帝共做了下面几件事:第一,下诏书给丞相御史列侯太守等,号召他们推荐人才,叫做“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结果,全国各地推举上来一百多人,其中品德优良的称为“贤良”,以文词见长的叫做“文学”。汉武帝命令这些人在长安笔试,合格者又经过汉武帝面试。这次考核得到第一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董仲舒。他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就是在这次汉武帝面试对策时提出来的。第二,严格法制,要求臣下检举那些行为不轨的皇亲国戚,罪行核实后给予贬谪。为了缩小这些王侯的权限,还下令要求住在京城的王侯迁回自己的封地。第三,对百姓施行一些减轻负担的措施。如省去“转置迎送”的卫士两万人中的一万人,罢去苑马的喂养,把苑地赐给贫民等等。此外,武帝还及时处理了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的积案,命令把那些因吴楚叛乱罪而没为官奴者,全部给予赦免。

但是,汉武帝第一次初露锋芒的政治改革失败了。主要原因是他触犯了有权有势的皇亲国戚们的利益,这些皇亲国戚到他们的总后台窦太后那里告了状。《汉书·田传》说,当时许多外戚都奉为列侯,而这些列侯又都是公主驸马,他们的势力在京城盘根错节,都不愿意到封地去,因此他们不断到窦太后那里诽谤新政,窦太后早就不满了。加上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御史大夫(副宰相)赵倌又上奏给汉武帝,建议他以后不要再让窦太后干预国事,这等于取消窦太后的特权。这自然引起了窦太后的极大愤怒,在她的干预下,不仅汉武帝的新政皆被废除了,而且协助武帝改革的丞相窦婴、太尉田也被罢免,御史大夫赵倌和郎中令王臧被关押后在狱中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