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味子与性保健
中药学认为,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固涩药、收涩药或收敛药。
这类药物有五味子、五倍子、金樱子、莲子、覆盆子、芡实、山茱萸、桑螵蛸等。它们大多性味酸涩,分别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咳等作用。其中的固精、缩尿、止带作用与性保健密切相关。
以五味子为例,它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所进行的反射反应有兴奋和强壮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性兴奋水平;与人参相似,具有“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有类似维生素E的作用;有提高人的皮肤感受器的辨别力;对滑精病人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本草经疏》说:“五味子主益气者,……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原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固涩药常与其他的补益药配伍,组成性保健良方。如五味子与桑螵蛸、锁阳等药配伍,治肾虚滑精;五倍子与龙骨、益智仁等药配伍,治遗精、遗尿;莲子与健脾益气的白术、党参、山药、茯苓等同用,治食少纳呆、性欲减退;芡实与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等配伍,治疗肾虚梦遗滑泄及小便不禁;山茱萸与地黄、山药、附子、肉桂、补骨脂、益智仁等中药配伍,治疗肾阳虚亏、四肢发凉、阳痿遗精;覆盆子与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莲须、龙骨等药配伍,治疗遗精早泄及阳痿,等等。
在传统名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组成)中就有固涩药山茱萸。此方有滋阴补肾之功,可治肾阴虚亏引起的遗精诸证。
毫无疑问,固涩药是强身护体和性保健不可缺少的配伍用药。
五味子又名北五味、南五味、辽五味、五味。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1.性味、归经及主治
(1)性味:咸、酸,温。
(2)归经:归肺、肾经。
(3)主治:久咳虚喘;遗精、神经衰弱;肾虚性久泻久痢及出汗过多;心悸、失眠、多梦。
2.用法、用量与配伍
(1)用法:水煎服;作滋补剂宜熟用,用治虚火证宜生用。
(2)用量:常用量2~10克。对用于敛肺镇咳时,量宜小,用1.5~3克。用于滋补益阴,剂量可稍大。
(3)配伍:
①五味子配补骨脂,治疗久泻久痢,属肾虚者。
②五味子配黄芪,治疗阳虚自汗。
③五味子配酸枣仁,治疗耳源性眩晕。
④五味子配牡蛎,治疗阴虚盗汗。
⑤五味子配人参、麦冬,治疗汗多气短,口干舌燥。
⑥五味子配干姜、细辛,治疗寒饮喘咳,肺气耗伤。
⑦五味子配地黄、酸枣仁,治疗心阴不足,心失所养的心悸征忡,失眠健忘。
⑧五味子配茱萸、熟地,治疗肺虚喘咳及肺肾不足之喘咳。
⑨五味子配茵陈、大枣,治疗慢性肝炎。
五味子配珍珠母、石菖蒲,治疗失眠症。
五味子配麻黄、钩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五味子配桑螵蛸、龙骨,治疗遗精、久泻。
配酸桑螵蛸、益智仁,治疗遗精、尿频。
五味子配麦冬、黄芪,治疗消渴症。
五味子配人参、黄芪、紫苑,治疗肺虚喘咳。
五味子配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治疗五更泻。
3.禁忌
(1)热性喘咳忌用。
(2)较显着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慎用。
(3)对外有表邪,内有实热,痧疹初发的患者慎用。
4.主要成分
五味子含挥发油、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五味子素、维生素A类物质、维生素C等。
5.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1)有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肠炎杆菌,以及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痰液中常见的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有兴奋呼吸中枢,增强呼吸功能,镇痰和祛痰作用。
(3)有兴奋子宫,增进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4)有降低转氨酶作用。五味子的制剂对慢性肝炎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功效。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且能利胆。
(5)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能使神经反射的潜伏期缩短,可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提高脑细胞的工作效力,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6)有强心、降压、明目等作用。
6.性养生应用举例
(1)治疗肾阳亏虚型精子数少的男子不育:
主证:阳痿阴冷,精子减少或性交不能射精,男子不能生育,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倦怠嗜卧,小便清长,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弱。
处方:五味子25克,鹿茸25克,生晒参25克,仙灵脾25克,蜜糖适量。
用法:将以上各药装入容器内,倒入白酒500克,浸泡2周后可服用。每日2~3次,每次服5~10ml。
(2)治疗肾虚兼下焦湿热型无精子性不育:
主证:婚后久不生育,腰酸腿软,疲乏无力,遗精滑泄,舌淡苔腻略黄,脉沉细。
处方:五味子15克,覆盆子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车前子15克,当归9克,巴戟天9克,黄柏9克,知母9克,仙茅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3)治疗肾气不足型衰老及性功能减退:
主证:记忆力衰退,两目昏花,腰膝痿软无力,虚烦不眠,性欲减退,舌红苔少,脉细。
处方:五味子50克,何首乌150克,枸杞子150克。
用法:将以上各药共放入容器中用低度白酒200克浸泡,密封,放置于阴凉处1个月后,滤汁。
早晚各服1次,每次10克。
(4)治疗肾虚型更年期综合征伴性欲减退:
主证:疲乏无力。无故心烦,情绪波动,腰酸软无力,性欲减退,面色苍白,听力减退,脉细弱。
处方:五味子15克,紫草30克,巴戟天15克,淫羊藿15克,麦冬9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竹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5)辅助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女子不孕:
主证:面容晦暗,神疲肢软,腰膝冷痛,下腹畏寒,月经后期,经血量少且色淡,性欲冷淡,甚至厌恶性生活,婚久不孕,舌淡,脉沉迟。
处方:五味子60克,菟丝子60克,覆盆子60克,韭菜籽60克,黑附子60克,原蚕蛾60克,肉苁蓉60克,鹿茸60克,益智仁60克,阳起石60克,熟地黄60克,蛇床子30克,白茯苓30克,沉香30克,蜜炙黄芪30克,远志30克。
用法:先将菟丝子过筛去灰,用米酒浸48小时,蒸,擂碎,焙干,研成细末;将覆盆子去蒂,酒洗;将韭菜籽炒熟;将黑附子去皮脐,炮制;原蚕蛾用酒煮;将肉苁蓉酒浸24小时,然后焙干;将鹿茸去皮毛,酒炙;用火煅阳起石,并研成细末;将熟地黄汤洗,并用米酒拌蒸;汤洗远志,并去其心。
将上药共研细末,酒煮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服1~2次,每次60丸,空腹时用温热加盐米酒送服。
(6)治疗脾肾皆虚所致的中年女子性冷淡:
主证:面容晦暗,神疲懒言,腰膝酸软且于房事后更甚,性欲减退甚至厌恶,食欲不振,下腹冷痛,月经后期,经血量少而色淡,舌淡,脉沉迟;身体较差,无实热证及无阴虚火旺表现的中老年妇人皆可常用此方,有祛病强体、延衰益寿之功。
处方:五味子300克,菟丝子500克,肉苁蓉(酒洗)300克,黄柏(酒炒)300克,知母(酒炒)300克,莲肉300克,枸杞子300克,淮山药300克,生地黄300克,当归身250克,杜仲(炒)150克,白茯苓150克,真秋石60克,远志60克,沉香(研)30克。
用法:将上药焙干,共研为细末,牛骨髓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装于可密封干净瓶中。
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50~60丸,用温米酒送服。
(7)治疗兼有脾肾阳虚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阳痿、月经迟后等:
主证:腰脊冷痛,四肢不温,食少便溏,神疲怯寒,腹脘隐痛,痛处喜按喜温,阳痿早泄(男子)或月经迟后(女子),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有阳气不足表现的中老年人可常服此丸,有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
处方:五味子50克,巴戟天50克,肉苁蓉50克,菟丝子50克,蛇床子50克,续断50克,楮实50克,牛膝50克,干姜50克,人参50克,淮山药50克,川楝子50克,八角茴香50克,茯神50克,槟榔50克,广木香25克,母丁香25克,沉香25克,白檀香25克。
用法:将上方中药分别焙干,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装于可密封干净瓶中。
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30~40丸,空腹时用温米酒送服。
(8)辅助治疗有心肾阳虚表现的老年性前列腺炎:
主证:尿后余沥不尽,小便排出无力,神气怯弱,腰膝冷而酸软无力,四肢不温,心悸怔忡,阳痿早泄,精冷质稀,舌淡,苔白,脉沉细。
处方:五味子50克,鹿角50克,菟丝子50克,蛇床子50克,肉苁蓉50克,车前子50克,柏子仁50克,远志50克。
用法:将上8味中药分别焙干,共研为细末,装于可密封之净瓶中。
每日服2次,早、晚各1次,每次服30~40丸,用温米酒送服。
二、五倍子与性保健
五倍子又名文哈。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等植物树叶上的干燥虫瘿。种类有“角倍”和“肚倍”两种,均由五倍子蚜虫寄生而形成。
1.性味、归经及主治
(1)性味:酸,平。
(2)归经:归肺、肾、大肠经。
(3)主治:肺虚久咳及肺热咳嗽,久泻脱肛,盗汗、自汗,吐衄崩漏,外伤出血,痈疽疮毒,及烫伤。
2.用法、用量与配伍
(1)用法:煎服及入丸散剂。
(2)用量:常用量3~9克,外用适量。
(3)配伍:
①五倍子配地榆、黄芪、升麻,治疗便血、脱肛。
②五倍子配茯苓、诃子、枯矾,治疗久泻久痢。
③五倍子配枯矾,研末加甘油调成糊状,涂于纱布,贴于糜烂处,治疗宫颈糜烂。
④五倍子配五味子,治疗肺虚久咳而有痰热者。
⑤五倍子配白芨、棕榈炭,治疗外伤出血及便血、咳血等症。
⑥五倍子配龙骨、牡蛎,治疗妇女子宫功能性出血或月经过多,来势急猛者。
⑦五倍子配黑醋、蜈蚣、蜂蜜,制成软膏外敷,治疗瘢痕疙瘩。
3.禁忌湿热泻痢者忌用。
4.主要成分
五倍子含五倍子鞣酸达50%~80%。另含少量没食子酸、脂肪、树脂、淀粉等。
5.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1)有收敛及止血作用。没食子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与皮肤、黏膜的溃疡面接触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奏止血功效;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黏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没食子酸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制止腹泻。
(2)有解毒作用:没食子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碱甙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用作解毒剂。
(3)有抗菌作用:通过鞣酸凝固细菌的组织蛋白,影响细菌的营养和代谢。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绿脓杆菌等显着的抗菌作用。
(4)抗病毒作用:鞣酸还对甲型和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5)有抗菌作用:对羊毛样小孢子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6.性养生应用举例
(1)治疗伴大便溏稀的早泄:
主证:早泄,遗精,大便长年溏稀,舌质淡,脉细。
处方:五倍子适量。
用法:用五倍子煎汤熏蒸浸泡阴茎龟头。
每晚1次。15~20天为一个疗程。(2)治疗伴五更腹泻的肾虚早泄、性冷淡者:
主证:长年泄泻,五更时必痛泻1~3次,日间则不泻,大便中有未消化食物残渣,神疲肢冷,小腹冷痛,四肢不温,面容少华,伴阳痿早泄(男子)或月经不调(女子),舌淡,脉沉迟。
处方:五倍子15克,山茱萸15克,白茯苓15克,芡实15克,巴戟天10克,肉桂9克,车前子9克,炒白术20克,五味子9克,人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上、下午各1次。
(3)治疗伴有夜尿多而清的阳虚遗精:
主证:夜尿多而清长,梦多遗精,阳痿早泄,或月经后期(女子),腰膝酸软,肢冷畏寒,舌质淡,脉细。
处方:五倍子12克,龙骨10克,五味子12克,益智仁10鹕,酸枣仁10克,红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每日上、下午各水煎1次,温服。
每15~20剂为一个疗程。
三、金樱子与性保健
金樱子又名金英才。
金樱子为蔷薇科多年生灌木金樱子的成熟干燥果实。
1.性味、归经及主治
(1)性味:酸、涩,平。
(2)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3)主治: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等病证;可用于脾虚久泻、久痢病证。
2.用法、用量与配伍
(1)用法:煎肠内服,或入丸散,或熬膏。
(2)用量:常用量6~12克。
(3)配伍:
①金樱子配山药、白术、党参、治疗脾肾两虚、泄泻神疲等症。
②金樱子配桑螵蛸、莲须、覆盆子、山药,治疗小便频数,睡后遗尿。
③金樱子配莲子、芡实、罂粟壳,治疗慢性胃炎。
④金樱子配茯苓、党参、白术、莲子、山药,治疗脾虚久泻。
⑤金樱子配沙苑子、龙骨、牡蛎、菟丝子,治疗遗精滑泻。
⑥金樱子根配旱莲草、鸡血藤、党参,治疗白带腰痛。
⑦金樱子配金线草、车前草、海金沙、葫芦茶,治疗肾盂肾炎。
3.禁忌
凡有实火、实邪者忌用。
4.主要成分
金樱子含鞣质、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C和皂甙等,亦含丰富的糖类。
5.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1)有涩精止泻作用,常为收敛和强壮剂的主要用药。
(2)有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金樱子对葡萄球菌抑菌作用很强,另外对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杆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是中药中抗菌作用突出的几种药物之一。
(3)有抗病毒作用。
(4)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
6.性养生应用举例
(1)治疗遗精病症:
主证:遗精频作,或尿时少量精液外流,小便热赤浑浊,心烦少寐,苔黄腻,脉濡。
处方:金樱子15克,石苇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服2次。
(2)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主证:月经淋漓不止,心胸烦热,腹痛,舌红,脉弦。
处方:金樱子25克,茜草15克,地榆炭15克,夏枯草15克,灯蕊草10克,车前草10克,鸡冠花15克,甜酒25克。用法:每日1剂,以上各药水煎取汁后加入甜酒,3次分服。
(3)辅助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男子不育:
主证:久婚未育,面容晦暗,神疲软,阳痿早泄,精液稀薄,精液中精虫较少且活动力差,腰膝冷痛,舌淡,脉沉迟;治疗妇人肾虚不孕,证见婚久未孕,面容晦暗,神疲力弱,性欲冷淡,月经后期,经血量少、色淡,小腹怕冷,舌淡,脉沉迟。处方:金樱子(去毛子,用水淘干净,捣碎熬膏)100克,凤仙花子(用井水浸一夜,然后在瓦上焙干)100克,菟丝子(用米酒浸三天三夜,微火煮数小时,吐丝为度,焙干)100克,五味子(用米酒浸后蒸熟,晒干)10克,女贞子(用米酒浸后,九蒸九晒)100克,石莲子(先研碎,用茯苓、麦冬的煎汁拌蒸,晒干)100克,枸杞子(一半乳拌蒸,一半酒浸微炒)130克,桑椹子(取极黑肥大者取汁,以瓷盆盛,每日在阳光下晒,至成膏时成)130克,小茴香(微炒为末,用白芍茶煎汁拌,晒干)30克,大附子(重约30克,用蜜小火煮12小时,再换清水煮5小时,再用人参煎汁拌,晒干,切片)1个。
用法:将金樱子、菟丝子、桑椹子三种膏混匀;将上方中其他中药共研为末;用淮山药150克煮糊。诸般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服2次,早晚各1次,每次服50~60丸,用温米酒冲服。
(4)辅助治疗青年男子阳虚早泄:
主证: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遗精早泄,性欲低下,面容少华,肢冷畏寒,舌淡,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