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礼仪修养
13490600000018

第18章 教师语言礼仪(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正昆教授谈到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我到外省出差,住在五星级酒店。早晨起来散步,发现有一个人跟着我转,我说:“你跟着我转干吗?”他说:“你是金正昆教授吗?”我说:“是。”他说:“金教授,我看到你太高兴了,我全家都是你电视讲座的忠实观众。我老婆和我妈都爱看你的节目。”我说:“谢谢你们的支持。”他又说:“金教授,说实话,见到你很高兴,昨天晚上还在看你的节目,没想到今天早晨就看到活的了。”

这个人便不会夸奖人,基本上是等于骂人。

七、征询语

征询语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下述情况时,一般应当采用征询用语:一是主动提供服务时;二是了解对方需求时;三是给予对方选择时;四是启发对方思路时;五是征求对方意见时。

征询用语主要有三种:

1.主动式的征询用语

它多适用于主动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之时。例如,“您需要什么?”“您需要帮助吗?”“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吗?”“您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它的优点是节省时间,直截了当。缺点则是稍微把握不好时机的话,便会令人感到有些唐突、生硬。

2.封闭式的征询用语

它多用于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或建议之时。它往往只给对方一个选择方案,以供对方及时决定是否采纳。例如,“您不介意的话可以告诉我吗?”“这样会不会打搅您?”“您不介意我来帮助您吧?”

3.开放式的征询用语

它也叫选择式的征询用语。它的做法,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案,以供对方有所选择。这样做,往往意味着尊重对方。例如,“您需要这一种,还是那一种?”“这里有红色、黑色、白色三种,您究竟喜欢哪一种颜色的?”

上述话均表示征询,主动关心别人,既热情,又有礼貌。当然,即使是帮助别人,尤其是病人,也还是要征询对方的意见。

八、致谢用语

致谢用语,又称道谢用语、感谢用语。在人际交往中,使用致谢用语,意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意。

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人际交往是非常密切频繁的。同时,需要得到别人帮助的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存在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别人为你提供了帮助,为你付出了时间、精力或者劳动,你都应该表示感谢,即使这种帮助是极其微小的。

比如说,在面对下列情况时,向人致谢是必不可少的:

当别人为你端上一杯茶时;

如果有人邀请你一起进餐时;

当有人在街上为你指了路时;

你抱着孩子乘车,有人热情为你让座时;

当营业员把你要买的东西递给你时;

当有人为你捡起你掉下的东西时;

当有人送给你礼物时;

当发言、演讲、表演完毕后,习惯说声“谢谢”,表示对听者或观众的礼貌……

作为致谢语,“谢谢”或者“非常感谢”可说是礼貌用语中最基本和最简单的语词之一。当你对别人说“谢谢”两个字时,就意味着你已充分认识到别人为你提供的帮助。而忽略这一点,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至少,这会在客观上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你把别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或者别人会猜想是否你对他的帮助感到不够满意。

在向人致谢时还必须注意:

1.向别人致谢时,应该面带微笑。

2.事情不论大小,致谢都要真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会使你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3.要及时向人致谢,方式则可多样。就是说,当别人帮助了你时,你的反应要快,要及时地向对方致谢。至于致谢的方式,则可以多种多样,如直接口头致谢、书面致谢、电话致谢、由他人转达谢意,等等。

总之,学会并习惯于向人致谢,将有助于创造一种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九、祝贺用语

人们经常要用到祝贺用语。祝贺用语非常之多,主要有以下两种具体形式。

1.应酬式的祝贺用语

在各种一般性的场合,它们往往被用来祝贺服务对象顺心如愿。其具体内容往往各异,因此在使用它的时候,通常要求对对方的心思多少有所了解。常见的应酬式祝贺用语主要有:“祝您成功”、“祝您走运”、“一帆风顺”、“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生意兴隆”、“全家平安”、“生活如意”,等等。除此之外,“恭喜,恭喜”、“向您道喜”、“向您祝贺”、“真替您高兴”,等等,亦属应酬式的祝贺用语。

2.节庆式的祝贺用语

它主要在节日、庆典以及对方喜庆之日时使用。它的时效性极强。例如,“节日愉快”、“新年好”、“周末好”、“假日愉快”、“春节快乐”、“生日快乐”、“新婚快乐”、“白头偕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

十、道歉用语

道歉用语有多种多样,在需要使用时,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事件、不同场合而认真地进行选择。最为常用的道歉用语主要有:“抱歉”、“对不起”、“请原谅”、“失礼了”、“失言了”、“失陪了”、“失敬了”、“失迎了”、“恕罪了”、“不好意思”、“多多包涵”、“十分失礼”、“很是惭愧”、“太不应该了”、“真过意不去”、“请接受我的道歉”、“我诚心诚意向你道歉”、“是我的错,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了”、“不好意思打扰你”、“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全是我不好,害得你吃了那么多苦”、“我为我的所作所为向你道歉”、“这事儿全怪我,我会尽力补救”、“请原谅,我不是有意惹你生气”、“因为我的失误给你添麻烦了”,等等。

十一、介绍和自我介绍

人们交往中相互之间的接触之初,往往要进行介绍,介绍一般可分为自我介绍与互相介绍,主动介绍与被动介绍等。自我介绍时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即掌握适时的原则,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自我吹嘘,只需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单位并请对方予以关照即可。作为女士,一般在社交场合不宜主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如出于某种需要欲同对方相识时,应请同时熟悉自己及对方的第三者出面相互介绍认识以显示出自己的身份与稳重,不会被对方误以为轻浮。

1.介绍

介绍是一个人与外界交往的开始方式。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一些人被介绍给另一些人。所以,要注意介绍礼仪。

(1)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介绍的一般程序是:

①先将身份低者介绍给身份高者,以示对身份高者的尊重。

②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以示对年长者的尊重。

②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以示对女士的尊重。

③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④先将内宾介绍给外宾,以示对外宾的尊重。

⑤未婚的通常先介绍给已婚的。

⑥作为女士,一般在社交场合不宜主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如出于某种需要欲同对方相识时,应请同时熟悉自己及对方的第三者出面相互介绍,以显示自己的身份与稳重,不会被认为是轻浮的表现。

⑦若被介绍者不止一人,应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先介绍女士,再介绍男士或遵循先介绍职位、年资较高者,再介绍职位、年资较低者。

(2)介绍用语规范,介绍人作介绍时,应该使用敬辞。可以用“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或“让我来介绍一下”这类敬语开头。为人介绍时,应该手掌伸开,手心向上向着被介绍一方,不可用手指指点点或去拍打被介绍一方的肩和背。

(3)被介绍者礼仪。作为被介绍者,应当表现出自己对对方的热情。要正面对着对方,介绍时除了女士和长者外。一般应该起立,但若在会谈进行中或宴会等场合,则不必起身,只略微欠身致意即可。

被介绍时,双目应注视对方,不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是羞羞怯怯,不敢抬头。

当介绍人把不认识的双方介绍完毕以后,如果双方都是男子的话,某一方或双方都是坐着,那么就要站起来,趋前握手,通常被介绍者应该先趋前主动伸出手来。握手时,必须要正视对方的脸庞和眼睛,并面带微笑才对,握手不要太过用力,否则会给别人粗鲁的感觉。握手的时候,也不应只用两三只手指轻轻一握敷衍了事。正确的握法,是五指齐用,稍微一握,时间是以两三秒钟为宜。有些人握住别人的手,紧紧不放,只顾热情地说话,尤其在路上,是令人讨厌的。戴手套的男士,在握手时,需要将右手手套脱下。(女士可以不必把手套脱下)

一位男士被介绍给女士认识时,他要等女士伸出手时,才能相应地伸出手去,否则伸手出来万一得不到良好反应,场面就尴尬了。

2.自我介绍

在一些场合需要自我介绍。不论在什么场合,自我介绍应掌握以下几点:

(1)举止庄重大方。介绍自己时可将手放在自己的胸前,不要用手指着自己。

(2)表情坦然亲切,眼睛应看着对方或是大家,不要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更不能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3)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如果对方表现出结识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进一步介绍一下自己的学历、专长、兴趣和经历等。

(4)在作介绍和自我介绍时,讲话的语音必须清楚。

介绍和自我介绍是人与人之间相识的一种手段,是日常生活及各种社交活动中经常遇到的,正确地介绍和自我介绍,可以显示良好的社交风度。

十二、敬语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辞”相对,是中国人传统上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需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语通常较多地用于这么一些场合: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交谈;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

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代词“阁下”、“贵方”、“尊夫人”等等都是敬语。

称呼长辈或上级可以用老同志、老首长、老领导、老先生、大叔、大娘、叔叔、伯伯等。

称呼平辈可以用兄、姐、先生、女士、小姐等。

询问对方姓名可用贵姓、尊姓大名、芳名(对女性)等。

询问对方年龄可用高寿(对老人)、贵庚、芳龄(对女性)等。

在日常生活中,敬语还有一些习惯用语。如:

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祝贺喜事说“恭喜”;

请人原谅说“包涵”;请人指导说“请教”;

求人解惑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

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麻烦别人说“打扰”;归还原物说“奉还”;

等待客人说“恭候”;看望别人说“拜访”;

赠人物品说“笑纳”;宾客到了说“光临”;

陪伴客人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与人分别说“告辞”;

两人告别说“再见”。

敬语尤其多用在称呼对方的亲属,如给别人谈话或与别人写信,在敬称对方的亲属时,常使用“令”、“尊”和“贤”三个字。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称对方的兄弟姊妹为“令兄、令弟、令姊、令妹”;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等。“尊”和“贤”字,如称其祖父为“尊祖”,称其父亲为“尊父”、“尊大人”;“贤”字则只用于平辈或晚辈,如称呼其兄弟姊妹为“贤兄、贤弟、贤姊、贤妹”。但称对方的配偶时,也有“尊”“贤”通用的,如既可称其妻为“尊夫人”,也可称其妻为“贤内助”。

另外,在使用敬语时还应注意下列几点:

首先,要心有所存,才能口有所言。这就是说,如果你想有尊重人的良好修养,必须先在意识中尊重别人,这样,你才能在语言上表现出对别人的敬意。所以,在使用敬语时,还要注意神态的专注和语气的真诚。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敬语。比如,你想询问一位长辈的年龄,应这样说:“您老人家高寿几何?”而对于一位平辈,则可以这样说:“请问贵庚多少?”

最后,还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当然,这其中的关键仍然在于时时都存有敬人之心,只有这样,才会处处注意使用敬语。

其实,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你敬人一尺,人家会敬你一丈。而只有在一个相互尊重的环境里,人们才会更好地和睦相处。

十三、谦语

谦语,亦称“谦辞”。它与“敬语”相对,也是中国人传统上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使用谦语和使用敬语一样,两者都体现了说话人本身的文明修养。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对人使用敬语时,对己则使用谦语。因为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必然是自谦的;反之,一个狂妄自大的人,也决不会尊重别人。

谦语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也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鄙人”。向别人谦称自己辈分高和年龄大的亲属时,在称谓前面冠一个“家”字,如“家祖父、家祖母、家父、家母、家叔、家婶、家兄、家嫂、家姐”。谦称自己辈分低和年龄小的亲属时,则在称谓前冠一个“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对自己的子女及其配偶,则在称谓前冠一个“小”字,如“小儿、小媳、小女、小婿”。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既已冠以“家”、“舍”、“小”等字,其中已包含有“我的”意思在内,所以,不能再赘称为“我家兄”或“我小儿”等,这样就无疑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

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谦虚和恳切,人们也自然会对你报以尊重。如果大家都能自谦和敬人,与别人平等相待,我们的世界就定会变得更为和谐和美好。

十四、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和俗语相对。

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的、有些甚至是粗俗的话语。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里,使用雅语本应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文化素养。

下面举例说说在哪些情况下通常应使用雅语:

现在,为了避俗就雅人们往往把“去厕所”说成“用洗手间”、“用卫生间”。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当急于减轻自己的某种生理负担,如正当你走在大街上,忽然觉得要大小便,这时,你可能会直截了当地向人询问:“请问,哪儿有公共厕所?”但如果是在一位陌生人家里做客,你就必须这样说:“我可以使用一下这里的洗手间吗?”

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时,你应当说:“请用茶”。如果还有点心招待,可以说:“请用一些茶点”。

假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你应该向其他人打个招呼说:“请大家慢用。”

当然,雅语的使用并不是机械、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做到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

十五、避讳语

避讳语是一种重要的交往用语。人们在交谈中对一些不便直说的内容习惯用某些含蓄委婉的手法来表达。用恰当的避讳语是有修养的体现。

首先对人体的一些生理现象,谈话时一般要注意避讳,如果有异性在场更应注意。比如对大小便,一般说:“去洗手间”。

对残疾人更应当心,有失明人在场,不要说“瞎”等字眼。

对跛脚的人要代以“腿脚不便”。

对人们过去不愉快的事,谈及时也应注意避讳,以免引起人想起往事伤心。如用“遇过麻烦”来代替别人犯过错误;用“失过足”代替“坐过牢”等。

谈到有关人的死亡等内容,也应根据死者的身份、交谈的场合等使用恰当的避讳语。如用“故去了”、“离开我们”等表示老人死亡。

(第五节)教师态势语

态势语言是口语交际活动的辅助手段,是一种以说话人的表情、手势、动作、眼神等来传递信息,诉诸听话人视觉的无声伴随语言。态势语言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不可缺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