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礼仪修养
13490600000032

第32章 人际交往礼仪(4)

(1)电话中的问候、笑容和姿势。

①当打给对方电话或者接电话时,第一句话要说“您好”,给人以礼貌、亲切之感。如果第一句话是“喂有人吗?”或者“你找谁呀?”给人以生硬、缺乏修养甚至有粗鲁之感。

②另一方面,打电话时,虽然电话另一端的人看不见你的面貌和姿态,但是他可以从你的谈话声音和内容中感觉到。所以,接电话的,也应该随时保持笑脸,相信对方一定能通过声音,感受到你清爽愉快的表情。相反的,若脸上的表情阴沉沉,说话时也容易语调生硬,甚至吐字不清楚,给对方的印象自然会大打折扣。

打电话过程中绝对不能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听”得出来。

接电话时姿势要端正,如果是弯腰驼背,或躺在椅子上,讲话的声音就会失去弹性,甚至会令对方认为: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只要姿势良好,声音必然明朗,富有弹性,一定能让对方留下好印象。

③用语文雅、口气温和、注意语音语调。电话一旦拨通,交往便在语言中进行。交流双方都应讲究语言的文雅,或互致问候,或礼貌询问,或友好相请,或热情致谢,或互相探讨等等。切忌采用粗俗语言和生硬口气,以免对方产生反感,不予合作,甚至影响医院或个人的形象,因小失大。

④分清对象、轻放电话。如果结束通话,也有一定的要求。虽然打电话是互不见面的交往,但仍可间接地表现出友好尊重之情。在与上级或长辈通话之后,不要急于放下听筒,应等上级、长辈先放下电话后,再轻轻放下听筒。这样就可使对方感到另一方的文明礼貌程度;假若是一般性通话,由拨号者先作出结束谈话的表示,并先放下电话。

(2)打电话的礼仪。

①打电话前应选择对方合适的时间,准备好打电话的内容。现代通讯技术越发达,人们的私人空间越受侵犯。在美梦中被电话惊起;和孩子嬉戏时突然被传呼;油在锅里热得冒烟,电话在客厅响个不停……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有,将心比心,我们在打电话时就要注意不可随心所欲。比较突然地给人电话时,要先说:“我想跟你谈谈某事情,现在方便吗?”除非紧要,一般别在下班后给校长打电话汇报工作,也别和正在上班的家长谈学生,如果对方告之你他正在开车,要立即中断电话,告诉对方待会再联系。这些礼节体现了你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如果万不得已违反了这些常规礼仪,要对对方讲清楚原因并在结束时说声:“对不起打扰了。”

②耐心等待,如果铃响了五六声还没人接,可以挂断电话。

③听到对方声音首先问候对方,然后报出自己的姓名或单位,并说出你要找的人。

④对方不在时可用“对不起,打扰了,再见”的话直接结束通话,或者请教方便联系的时间或其他恰当的联系方式。

⑤请求留言可以说:“如果可以的话,麻烦您转告他;×××给他打电话”。

⑥打错电话要致歉。

用办公电话打私人电话要简明扼要,不是非说不可的话不说,一来占用公用电话时间长了会有贪小便宜之嫌,二来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哪怕你觉得无所谓,别人却未必喜欢听你的家长里短。

有些老师喜欢用电话家访,与家长长谈,虽然是工作,在办公室也是不适宜的,因为这无异于让旁听者陪你家访,而别人可没这个义务。

“煲电话粥”是电话礼仪中的一个禁忌(恋人们可以不受此忌)。如果确有事要谈很久,要先告诉对方,并弄清对方此时是否有时间有心情听你叙述,否则另约时间。不然你这边侃侃而谈,他那边却是如坐针毡。次数多了,别人会把你打入“婆婆妈妈”之列。

2接电话的礼仪

(1)接电话的称为受话人,受话人拿起电话时也要问好和自报家门。例如,“您好,这是××学院办公室。”

如果对方没有主动报姓名,则可先说出自己的姓名或单位。然后,礼貌地询问对方姓名,是否有需要帮助的问题。例如,“您好,我是××,请问您贵姓?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帮助吗?”

接手机或在家中电话,为安全起见不必自报家门,静待对方报家门。

(2)受话人要及时接通电话,不要铃响很久才姗姗来迟,这样会给人“派头太大”的感觉;也不要铃声刚响就立即接听,这样往往会让发话人吃一惊。通常的电话礼仪原则是铃响三声时接听电话,如果迟了,要向对方致歉。

(3)迟接电话须表歉意。一般工作电话在铃响三声以内应迅速接听。但如果无法接电话时,电话铃响的时间会较长。当拿起电话时,首先应向对方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然后简单说明原因。

(4)正在接待客人或谈话中电话响了,要先对客人说:“对不起,请稍等一下。”如果面对的是长辈上级,要说:“对不起,我可以接听一下电话吗?”无论多么重要的电话,要告诉对方,你正在接待客人,长话短说或者告诉对方你等会再打给他。放下电话要再次对客人致意抱歉。

(5)听电话时如有人正好进来找你,要用眼神或手势示意他坐下等候或稍后再来,如不希望对方听到电话内容,可用最简短的语言请他先出去,告诉他你等会儿会主动找他。不能一边接听电话一边与第三者说话,这样对谁都是不礼貌的。

(6)接到打错的电话也需礼貌应对:“对不起,您打错电话了。”

(7)从拿起电话筒起,就不要再与他人交谈,更不要随便说笑。为了表示自己在专心倾听并理解了对方的意见,需要用一些简单的字,如“好”、“是”、“噢”、“嗯”,作礼貌的反馈。

(8)说话简明,节约时间。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时间观念加强,打电话尤其应注意谈话时间,讲究语言明确、具体、简练,不要在工作时间利用电话闲聊谈家事私事。尽可能用较少的时间准确、完整地表达意思,提高电话使用率。在与患者交谈时,如有电话,应先向患者表示歉意,再接电话,以体现对患者的礼貌与尊重。

(9)电话语气要委婉。接电话时,经常会因为对方的声音太小而听不清楚,其原因有好几种,可能对方的声音本来就很小,要不就是话筒离嘴太远,或者电话机的情况不良等等。这时候若告诉对方“听不清楚”,一般会误认为你在指责对方,而不好意思说出口。最好用委婉的语气说:“很抱歉,我听不太清楚,请您大一点声好吗?”“对不起,我们的电话机情况不太好,所以听不清您的声音,麻烦您大一点声好吗?”这样就不至于伤害到对方。

3转接电话

无论家人同事,转接电话是互利互助之事,不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转接电话也要讲礼仪规范。

(1)转接电话时应确认对方的身份,若你接到别人的电话,而对方又没有自报家门时,在你替别人转接电话之前最好能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如:“对不起,请问您是哪位?”

(2)如果要找的人在,你应说“请稍等,我找他来”,如果听到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可以说:“很抱歉,现在她不在这里,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达吗?”“请问,您需要留言吗?”

说一声“他不在”就挂断电话是非常粗鲁的行为。

(3)接听电话时需留言,应认真、准确、清楚地做好记录。为了准确无误,接电话的人可将记录内容给对方重复一遍,然后表示“我一定帮你转达”,同时要标注清楚接到电话的时间,以免与其他留言混淆。

(4)转接电话不能好奇心太强,“你是他什么人”“找他有什么事呀”等均属侵犯他人隐私,会引起对方反感。夫妻代接电话,更要避免寻根究底,否则让爱人很没面子。

(5)当遇见打电话的人过问某人到哪里去了或干什么时,如果你不认识或者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不能随便把人家的去向告诉陌生人,更不能随便把人家私人住宅电话随意告诉对方,可以说:“对不起,关于这个情况我不太清楚。”

用这样委婉的语气,既坚持了电话礼仪原则,又表现出礼貌与修养。

4手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这些年来,手机使用普及,人手一部,使用手机除遵守一般的电话礼仪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办公室、公交车、餐厅、电梯、人行道等公共场所使用手机,本来已经干扰他人,一定要注意尽量减小音量,尽可能远离人群,无论因公因私,不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使用手机佩带的耳机与麦克风大喊大叫,别人会感到莫名其妙。朋友聚会时接听手机要先向大家致歉。组织讨论工作或同事聚餐时不要将手机摆在桌上,也不要打无关紧要的电话以显得你“公务繁忙”。

(2)影剧院、音乐厅等地方不能使用手机,可以关机或静音。

(3)除非特殊情况,开会时要关手机或静音。在会议中接打电话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非接不可的电话要走出会场再接。校长在发言中接电话是不尊重教师的行为。而教师在与校长讲话时接电话的效果无异于当众顶撞校长。当然老师更不能在上课时接听电话。

(4)如果同办公室的老师上课去了,不要代他(她)接听手机,这样会让对方迷惑和误解。即使夫妻和恋人也不可以。外出归来发现自己的手机上有未接电话,要打回去询问并致歉。置之不理是非常不明智的,你可能得罪人而你还不自知。

(5)在一切标有文字或图标禁用手机的地方,均须遵守规定。乘飞机时,必须关闭手机,因为手机信号会干扰飞机导航系统。在加油站或是医院里用手机就有可能酿成火灾,或影响医疗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在驾车时不宜使用手机通话,否则易造成事故。

特别提示:出于自我保护和防止他人盗机、盗码,不宜随便将手机号码告诉别人,更不应当随便将别人的手机号码转告他人。不宜随意互借手机。不在不正规的维修点对其进行检修。

四、正确的介绍方式

人们在交往中相互接触之初,往往要进行介绍。介绍一般可分为自我介绍、互相介绍、主动介绍与被动介绍等。自我介绍时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即掌握适时的原则,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自我吹嘘,只需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单位,并请对方予以关照即可。作为女士,一般在社交场合不宜主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如出于某种需要欲同对方相识时,应请同时熟悉自己及对方的第三者出面相互介绍认识以显示出自己的身份与稳重,不会被对方误以为轻浮。

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如各类会议、接待来访及参观等,介绍要遵守受尊敬的一方有优先了解对方的权利,一般程序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以示对女士的尊重;把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以示对职位高的人的尊重;把晚辈介绍给长辈,以示对长辈的尊重;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以示对已婚者的尊重;把主人介绍给客人;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将内宾介绍给外宾,以示对外宾的尊重;把非官方人士介绍给官方人士,以示对官方人士的尊重。

如果要每个人轮着自我介绍时,若无较大年龄差距及职位差距,可以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进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时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和不同的需要来把握介绍的内容和时间,应酬式的介绍应该简单明了,介绍姓名即可;工作式的介绍,还应介绍工作单位和从事的具体工作;社交式的介绍,需要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兴趣、爱好、经历以及同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关系等。注意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对方有兴趣、有需要、干扰少、情绪好时介绍自己,用的时间越短越好。

在自我介绍中,要亲切有礼,谦虚,不能自我吹嘘,排斥他人。在介绍过后,还要努力记住对方的姓名及某种情况,以示尊敬与负责。

五、握手礼仪

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见面时习惯以握手相互致意,分别时以握手送别;别人帮助自己之后,往往也要握手表示谢意;别人取得成就时,我们向对方表示祝贺,也伴随着握手的礼节。可以说,握手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却贯穿在人们交往、应酬的各个环节。其间的讲究、礼数是决不能忽视的。

握手礼在今天已经是最平常的礼节了,但它却起源于很久的古代。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人们用以防身和狩猎的主要武器就是棍棒和石块。传说当人们在路上遭遇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掌心,以示亲善。这种表示友好的习惯沿袭下来成为今天的握手礼。

另一种说法,认为握手礼源于中世纪交战骑兵的和平表示。中世纪的骑兵全身披戴盔甲,身体除眼睛外,全部严密地包裹在甲胄里。如果两位骑士相遇并欲表示友好,互相接近时就先脱去右手的甲胄,接着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

一般来说,分析握手的类型从掌心的朝向、时间的长短、力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双手还是单手相握来把握。

如果掌心朝上向对方伸出手,这使对方感到:这人很谦和,可以支配,也许会是个不错的合作者。这种握手的形势较容易给人以良好的印象,使对方心理得到放松。

如果掌心朝下向对方伸出手,这会使对方觉得,此人高人一等,想支配别人。因此,对方会对你格外小心,心理上处于一种自然戒备状态,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一种隔阂,达不到心理沟通的目的,无法进行交往。特别是对待上级或对待长辈都不要采取这种握手的方式,这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如果是俩人双手手掌都保持垂直,这彼此间也传达了一种尊重和默契、平等合作的感觉。

女人同女人握手,除工作交往之外,她们之间的握手没有那么正式。两人相见,往往是情不自禁地抓住对方的双手互问长短。少女与年长妇女相见,多是年长者拉起年少者的手,温和地握住。

握手时间的长短,也能表现出双方的心理状态。老朋友好久没有见面,偶然相遇,会长久地握住对方的手,互发感慨:“一晃十年没见了。”据观察,通常礼节性握手时间较短,不超过2秒钟。较为熟悉的人,握手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特别是女性,她们会边拉手边谈;有时,深受人们崇拜的人,当他的崇拜者与他握手时,会情不自禁地紧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通过自己的手掌来表达对偶像的崇拜之情。如果对一个陌生人较长时间地握手,往往会引起对方的诧异和怀疑,与初次相见的异性长时间地握手,会给对方造成不佳印象。总而言之,握手时间的长短要依场合而定。

握手力量的强弱,很容易感觉到对方的心情与性格。有的手握起来坚定有力,使人感到这种人心情开朗,性格刚毅,有坚定的意志;如果一个人握手用力过分,则会让人生厌,使人感到太粗鲁;有的人手握起来软绵绵,毫无生机,所谓的“死鱼”式握手,会使人感到此人性格软弱,易顺从别人,受人摆布,同时,也会使人觉得,这样的人恐怕待人热情不够;有的人只是将手尖伸给对方,会使人感到此人待人冷漠。后两种握手的姿势通常是不受人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