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礼仪修养
13490600000034

第34章 人际交往礼仪(6)

在升国旗、接受检阅、开业挂牌、教师上课走进教室、上级领导进入室内等场合,在场的人员应行注目礼。行注目礼时,行礼者应面向受礼者,或将头转向受礼者,呈立正姿势,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于身体两侧,表情庄严,注视受礼者并目迎目送,待受礼者还礼后目光平视或将头转正,至此礼毕。

十一、举手礼

举手礼和注目礼一样,原为军人施行的礼节,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骑士们常常在公主和贵族们面前比试武艺。在经过公主的坐席时,他们高唱赞歌,在歌词中往往把公主比喻为光芒四射的美丽的太阳。因此,武士们在看公主时总要把手举到额前作遮挡太阳的姿势。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今天的举手礼。

举手礼在日常交往中也属于常见礼节。通常在公共场合遇到了相识的人但彼此相距较远,或在快步行走时对面相遇,便举起右手向对方招呼致意,既十分方便,又不失礼节规范。在行礼的时候,举起右手,手指伸直并齐,以食指捺于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方,右上臂与肩齐高,双目向受礼者注视。待受礼者答礼后,将手放下。

十二、招手、挥手礼

招手、挥手作为一种致意的方式,通常适用于与人打招呼和迎送时。招手、挥手的正确方法是:伸出右手,右臂伸直高举,掌心向对方,轻轻摆手。招手、挥手时,一般应空手,送行时,当被送者渐渐远去,也可挥动帽子、纱巾等物,以使其容易看见。

十三、致意

致意是一种常用的礼节,表示问候之意,通常用于相识的人之间在各种场合打招呼。

1致意的具体方法

(1)起立示意。常用于集会时对到场的来宾临时的致敬,以及学生对老师、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应起立表示自己的敬意。

(2)举手示意。一般不必出声,只需将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对方,轻摆一下手即可。适用于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

(3)点头致意。适用于不宜交谈的场合,只需头微微向下一点,不必幅度太大。

(4)欠身致意。即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微微向前一躬,表示对他人的恭敬。

(5)脱帽致意。其方法是微微欠身,用距对方稍远的一只手脱下帽子,将其置于大约与肩平等的位置,同时与对方交换目光。

2致意礼节

各种场合,男士应先向女士致意、年轻者先向年长者、学生先向老师、下级先向上级致意。

女士不论在何种场合,不论年龄大小,不论是否戴帽,只需点头致意或微笑致意。只有遇到上级、长辈、老师及见到众多朋友的时候,女士才需率先向他们致意。在餐厅等场合,若男女双方不十分熟悉,一般男士不必起身到跟前去致意,只在自己座位上欠身致意即可。女士如果愿意,可以走到男士的桌前去致意,此时男士应起身,协助女士就座。

致意的动作必须是认真的,以充分显示对对方的尊重。

十四、鼓掌礼

鼓掌作为致意的一种礼节,是表示赞许、欢迎、致谢、祝贺、钦佩的礼貌举止。在社交场合或其他正式场合里鼓掌,通常有一定的规范。一般两臂抬起,手掌放在齐胸高的位置,张开左掌,用合拢的右手四指轻拍左手手掌中部。节奏要平稳,频率要一致,应随众自然终止。鼓掌要热烈,但不可“忘形”,一旦“忘形”,鼓掌的意义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变成喝倒彩,鼓倒掌了。如果这样,是极为失礼的。

十五、访友的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访友是一种常见的交际形式,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访友,要选择一个朋友方便的时间。一般可在假日的下午或平时晚饭以后,要避免在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登门拜访。不要做不速之客,尽可能事先约定一个时间,以免扑空或打乱对方的日常安排。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前去,一定要设法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轻易失约或者早到、迟到、不遵守时间都是不礼貌的。

访友时,要注意仪容整洁,以表示对朋友的尊重和礼貌。离朋友家再近、关系再融洽,也不可穿背心、短裤、拖鞋登门,那是对主人的不敬。初次探访时,可为主人及其亲人准备一些礼品以示敬意。到朋友家时,要轻轻地敲门或按门铃,向开门的人有礼貌地询问被拜访者是否在家,不能对方门一开就直冲进去。没有主人允许就进屋,很可能出现双方尴尬为难的局面。

做客时,要彬彬有礼,举止稳重,不能随随便便。进屋后,对室内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要主动打招呼,决不可漏掉一人。主人端上茶来,要站起身来双手迎接,并说谢谢。要保持主人屋内的清洁。不乱弹烟灰或乱扔果皮,更不能随便翻动主人的抽屉或橱柜。如果你带孩子或其他人来,要介绍给主人,并教孩子如何称呼。

和朋友交谈注意掌握时间,整个访友过程不宜过长。你拜访的客人是异性,应注意交谈的时间不要太晚,这是礼貌。和对方谈话的时候,还要留心环境的变化,比如,对方的爱人、孩子在催促他(她)外出或做什么事情,那么即使对方兴致很高,也应该尽快结束谈话并告辞。

如果遇见有另外的朋友来访问对方,你也应尽快告辞,以免妨碍朋友接待他人,并要等新客坐稳后方可告辞。

离开时要主动告别,不辞而别是不礼貌的。道别时要向在座的其他人都致意。出门后,要请主人止步并道谢,如说声“谢谢你今天的热情款待”、“请回”或“不要送了,再见”等,千万不能把主人甩在后头,头也不回地大踏步而去。

朋友不在家时,应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或双方联系办法。

登门拜访、访亲会友的忌讳:

1.不要轻易拜访忙于事业的朋友。他们时间都较紧张,你的到来既影响他的工作也是他所不愿意的,如有事必须去则应长话短说,办完事尽快告辞。

2.要掌握好时间,要按主人约定的时间赴约。

3.女性前去拜访,不要当着主人的面不停地照镜子或梳头、抹口红,这是不雅观、不礼貌的。

4.节假日到亲朋好友家拜访,如不是请吃饭而只是礼节性的拜访,应尽量缩短时间。

十六、家庭待客的礼仪

1.迎客的礼仪

如果事先知道客人来访,要做好迎客的各种准备。要提前“洒扫门庭,以迎嘉宾”,并准备好水果、点心、饮料及茶具、烟具等。客人在约定的时间到来,应提前出门迎接。如果客人不告而至,应主动将客人迎至客厅。

会见客人时,要仪容整洁。蓬头垢面,或穿着睡衣、短裤等会客是不礼貌的。

接待客人要热情礼貌,来访者如是长者或贵宾,那么全家人都应出来迎接,以示对客人的敬重和诚挚。与客人见面时要满面春风,笑脸相迎,主人应主动伸手去握客人的手,并以礼貌的语言对客人表示欢迎;如客人手提重物应主动帮助接提。

进入室内,应帮助客人挂好衣帽,并把室内最佳的座位让给客人坐。

客人落座后,应主动端上茶水、糖果,倒茶水要适量,过满或过少都是不礼貌的。

端茶也应注意礼节,应用双手给客人端茶,并放在客人的右手边。

如是在炎热的夏天,应立即打开电风扇,或递上扇子,以消暑气,并递上冷饮。若客人汗流浃背,可递上凉毛巾,让客人擦汗。

如是在寒冷的冬天,主人应主动接过客人衣帽,捧上热茶。

来客不论是家庭中哪一位成员的朋友,家中其他成员都应热情招呼,或起立、微笑、点头致意。小孩子则应称呼:“叔叔好”、“阿姨好”……决不可因为不是自己的朋友就态度冷漠,甚至无动于衷,这是不礼貌的。

对初次来访的客人,要一一介绍给家人,自然热情,不使对方拘谨。

对同行的其他客人,不要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来者都是客”。如果家中有客,又来了别的客人,可主动介绍,使双方互相认识,一同接待。若有事需和其中一方交谈时,对另一方要讲明情况,切不可冷漠置之,使人感到待客有亲疏厚薄之别,引起误会,伤害感情。

客人来访可能会带一些礼物,主人接受礼物时,眼睛应注视着对方(不能死盯着礼物),双手捧接,并表示感谢。一般可以客套几句,如:“何必这么客气呢……”“让您破费了。”

按中国的传统,接过礼物后,一般不打开,要等客人走后才打开。但按照欧美国家的习惯,则接过礼物后应立即打开,并比较具体地称赞一番。要是知道礼品比较贵重的话,还是当面拆开包装好,原封不动地放在一旁,会让客人觉得你对他所送的礼品毫无兴趣,因而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打开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漫不经心地撕开包装,如礼品上扎有彩带,解开后不可随手乱丢。不管收到的礼品怎么样,主人都要表现得很高兴,即使收到的礼品不合心意,也要像接受自己所喜爱的礼品一样,说上几句感谢对方和赞美礼品的话。

客人来访时,恰逢你有急事要办,则不妨向客人说明情况。如果时间不长,可让客人稍等片刻,并委托家中其他人作陪,切不可撇开客人只顾做自己的事。如果要办的事所需时间很长,可以坦率诚恳地向客人说明情况,另约时间再谈。这样客人一般是不会见怪的。

客人在时,家人要避免争吵;小孩不听话或做错了事,要和气地带开,不要在客人面前打骂孩子,否则等于下“逐客令”。

如果客人无意当中把家里的东西搞坏或弄脏,千万不要表露出讨厌的神情,而是应当安慰已有内疚感的客人:“不要紧,不必放在心上”。

待客时应需注意的方面:家庭待客不能在客人面前公开家庭内部的矛盾,甚至发生争执,这会使客人左右为难;在客人面前应顾全大局,款待客人不周时也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斥责家人,或互相埋怨,那样会使客人坐立不安;也不要在客人面前斥责、打骂孩子。待客时,不要频繁看表、打呵欠,以免被对方误为你在下逐客令。

2.送客的礼仪

客人提出告辞,一般应婉言相留。如说:“何必那么急呢?”“再坐一会儿吧!”

这不是多余的客套。因为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客人本想同主人再谈会儿,但又顾虑多谈了会影响主人家的生活,于是以“告辞”来观察试探主人的反映。因此,对这样的客人如不加挽留就急于送客是不礼貌的。但是如果客人确实是要走,我们也不可强留。

客人告辞后,要等客人起身后,主人再站起来,不能客人一说要走,主人先站起来,摆出送行的架势,这是不礼貌的。

客人辞别时,家里在场成员,均应微笑起立,亲切道别。如果来的是夫妇,则男客人与男主人告别,女客人与女主人告别,然后交叉告别,最后与家庭其他成员告别。分手时双方互道“再见”,主人通常说“走好”、“慢走”、“有空再来玩”等客气话。

送客一般都送出房门,对于远道而来的朋友或长辈,最好送到汽车站,送上车,或代为叫好出租车,送扶上车,汽车开动后,应面向行驶的汽车招招手,稍等片刻再离开,不要汽车还未启动,就赶快抽身而去。

如果因为身体欠佳,自己实在不能起身相送时,应诚恳地向客人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并吩咐家人代为陪客出门。

有时会遇到意外的情况,如,客人临走时天气突然变冷或下雨了,这时,我们应主动关心客人,拿出御寒的衣服或雨具给客人使用。

送客应避免以下做法:

客人刚迈出门,就将门“砰”的一声关上,客人会认为主人对他到来的反感。

送客时自己只欠欠身子,叫妻子(或丈夫)以及其他家人代送,客人会觉得你是在摆架子。

送客时频频看表,神情恍惚,客人会认为是由于他的到来而耽误了你什么重要事情,内心产生不安。

握手道别后,要目送客人远去,不要刚和客人握手道别马上就转身而回,更不能客人前脚走主人就把门关上,而且把门关得很响,这是非常失礼的。

客人刚出门,就跟别人议论客人。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很不礼貌的。

十七、餐饮礼仪

宴请是最常见的交际活动之一,要掌握宴会的礼节礼仪知识。用餐时要注意:

1.主人招呼进餐时,方可用餐。

2.照顾周围宾客。

3.就餐动作要求:

(1)拿餐具取食物动作要轻稳。不要碰杯、盘、碗等掉到地上。

(2)吃菜动作宜慢,口不要张得太大,更不要发出声响。

(3)热食品上桌后要等片刻,切不可用嘴吹。

(4)吃带皮带骨的食品时,将剩骨剩皮放在碟边上,不要吐在桌上,太多时请服务员换碟。

4.使用筷子的讲究。

筷子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中餐使用筷子有许多礼仪要求,要注意避免以下忌讳:

(1)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距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上。

(2)敲筷。这种行为被看做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予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3)碎筷。筷子不用时应放在碗右边(指右手习惯者),不要“三长两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或形成交叉。

(4)分筷。筷子分放在餐具左右,只有在吃绝交饭时才这样摆。

(5)倒筷。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

(6)指筷。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方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地指别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

(7)吸筷。就是嘬筷子,这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地发出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

(8)移筷。动一个菜后放弃,又移动到另一个菜。

(9)迷筷。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寻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极其令人反感。

(10)滴筷。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

(11)粘筷。就是筷子上还黏着东西就去夹别的菜。

(12)叉筷,别人夹菜时,自己的筷子在上或在下去夹菜,筷子形成交叉。

(13)抢筷。就是两个人同时夹菜,结果筷子撞在了一起。

(14)拉筷,持筷撕扯口中正咀嚼的菜。

(15)刺筷。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

(16)供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会被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方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或给死囚犯临刑时用的。

(17)横筷。把筷子横在碗、碟上面,如“横尸”,应顺向放。

(18)连筷。对着一盘菜接连不停地夹。

(19)掏筷。将菜从中间掏开,扒弄着吃。

(20)刨筷。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地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21)舞筷。在说话时,不要把筷子当做刀具,在餐桌上乱舞;也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这样做是失礼的。

(22)剔筷。把筷子当牙签剔牙。

宴请回民朋友只能用黑白两色筷,尤其不要用油漆刷过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