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怎样舍,怎样得
13494400000012

第12章 吃亏的目的是占便宜

占便宜占多了,免不了要吃亏,偶尔吃几次亏,难得糊涂下,人生岂不是活得更开心。但亏不能总是吃亏吃多了,在这个社会里,别人就会认为你是懦弱。所以吃亏的目的是为了占便宜。

在中国古代,君臣之间,若作为臣子的一心想从帝王那里占便宜,那杀身之祸可能就离之不远了。吴国和越国争霸时期,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范蠡和文种立下很大的功劳。既然胜利已经来临,接下来就是君臣之间一同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但范蠡却不这么看,他非常冷静,认为越王勾践不会与他们共同分享胜利的果实。当范蠡向勾践表明自己要走时,勾践勾践极力挽留,并威胁他说,如果坚持要走的话,就会杀掉范蠡及其妻子。但范蠡并不动摇,决然地走了。

自己一人走了,心里还是不放心朋友文种,于是范蠡还告诫文种要知退,说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文种这人长于治国,对机谋权变、隐退等事不在意。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果然,勾践赐文种一剑并说道:“你教给我对付吴国的七种办法,我已经使用了三种,吴国就败了,接下来的四种你到黄泉了告诉先王吧。”

范蠡知道要舍得名利,懂得吃亏,懂得放下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而免受杀身之祸。而大夫文种不听劝谏,抛不开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不懂得吃亏,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好汉不吃眼前亏,但也有句叫做好汉要吃眼前亏。那是因为若眼前亏不吃,将会吃更大的亏。范蠡和文种就是一个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只是有些血腥,用生和死来证明。

对待自己的生死和名利,名利算得了什么。两相比较,吃点小亏又何妨。小时候,看了一些警匪剧。里面经常出现的台词就是“你要钱还是要命”。这个台词也经常在我们这些小孩子嘴里出现。有时候大人也同样问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当时天真地说道:“要命。”孩童时代,很天真也很浪漫但也最朴实。命总比钱重要。为了命,要让自己吃点亏。

吃亏是为了让自己占到便宜,这个便宜有时候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它有时就是生命。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表现得大智若愚,往往懂得吃亏,因为他们明白吃亏和占便宜并不是两个极端。这两者之间能够发生相互转换。

吃亏是为了占到便宜,这是一种莫大的策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作为策略,它需要经过精心的计算和比较。作为一种智慧,它是世故老练后策略的升华。作为一种境界,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其中没有计算和比较,而是出于一种自然。在平平淡淡的自然中无形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可能很难达到那种境界,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吃亏作为占便宜的手段,它需要的是权衡。也正因为权衡,它少了那种犬儒主义哲学的糟粕。它不是像《圣经》那样教导你:打了你的左脸,再伸出右脸让别人打。如是这样,那就是懦弱,那就是统治阶级为了愚弄老百姓的说教,这样的想法要不得,它不符合人类追求自由、民主、公正、平等等价值的要求。所以要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够吃亏,不是什么方面都要让自己吃亏的。

有些人信了吃亏就是占便宜后,把它神圣化。别人打我一拳,我不计较,因为别人打完我后,他内心会高兴。我做了一件好事,自己内心得到了安宁。类似的事情并非没有。农夫和蛇的故事就这方面的典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露出了残忍的本性,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农夫以为自己对蛇吃点亏,蛇就会被感动。其实不然,对恶性不改的人我们又何必在他们面前吃亏呢,吃了他们的亏后,只会使更多的人吃亏,只会使他们占到越来越多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