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怎样舍,怎样得
13494400000013

第13章 要学会吃亏

占便宜是吃亏,吃亏能够占便宜,吃亏的目的是占便宜。既然吃亏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吃亏。吃亏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吃亏和占便宜本质上还是舍和得。吃亏是舍弃,占便宜是得到。除了在小处吃亏,在短期吃亏外,吃亏还是有点技巧的。

古时候有一家米店的老板年龄已经很大了,但自己唯一的儿子看起来却是傻乎乎的,对人太好,几次把米送给一些穷人,一旦他接班,这米店的生意还能做不。想到自己一生的心血,若交到儿子手里可能就会付诸东流。他日思夜想,希望能够找个好办法,就算自己儿子心好,施舍给一些穷人,自己的店也不会倒。终于被他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在秤上作手脚。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做半斤八两,半斤在当时就是八两。他带着他儿子到制秤的店里,希望制秤的人把秤制成一斤十五点半两,为此还贿赂了制秤的人。这个米店老板没想到的是,他儿子偷听了这一切。但转念一想,父亲也是为自己未来着想,现在不同意他这种想法。他也不会改变主意,以前没少跟父亲为生意上的事争吵过。因此,他叫父亲先回去,等制秤的人做完秤后,自己把秤带回家。米店老板想下也是,这秤就是你以后赚钱的宝贝,理应由你自己来拿,就同意了他儿子。

他儿子待他父亲走远后,就对制秤的人讲:“我爹是叫你多半两,把秤制成十六点半两一斤。”

制秤的人有点惊讶:“怎么可能,明明是要我制成十五点半两一斤,否则你爹也不会多给些钱给我呀。”

他接着说道:“我爹走后,又改变了主意,叫你改成十六点半两一斤。”

制秤的人就照他所做的去做了。

从此以后,米店老板他儿子着手接下米店的生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家店的生意越来越兴旺,自己对面米店的老顾客也常来光顾这家米店。

再过了一段时间,人们舍近求远都来到这家店买米,米店生意越来越好,对面米店的生意都冷冷清清,最后都倒闭了。

转眼间,到了大年三十。老板很是高兴,认为自己就算离开人世了,儿子也能把米店的生意做下去。但自己心里多多少少还是觉得这样违背自己多年经商的理念,又看到儿子接手米店后并非他外表那样傻乎乎的。于是决定把真相告诉他儿子。问道:“儿子,你说为什么你能够赚到这么多钱?”

儿子心里也想把真相告诉父亲,但又觉得说出来有些不妥,所以只是摇头。

米店老板说:“除了你自己的努力外,这一切秘密在秤上,当初看到你傻乎乎的,觉得我死去后,米店交到你手里,你很可能把米店搞得倒闭,我这一生的心血就会付诸东流。所以我把一斤做成十五点半两,这样你就能够占到便宜。一次两次不觉得,日积月累,就能省下个米山,不赚钱才怪。但现在看你也只是外表看起来傻乎乎的,做事又干练。过完年后,把秤改过来。”

儿子听完父亲的话后说道:“父亲,儿子有一事相瞒,你从那个制秤的店走后,我叫制秤的人把秤做成十六点半两一斤了,这可能是米店兴旺的原因。”

米店老板听完后会心的一笑,认为自己的儿子接班米店的生意完全可以,还可以发扬光大。后来,米店的生意果然越做远大。

其实米店之所以能够把生意越做越大,就是让自己吃下亏,而且还是让自己吃亏吃在明处,别人得利也在明处。给别人的好处要让别人感受得到,但又不能常常挂在嘴上,而是心知肚明却不言说的那种。吃亏要让别人你是有意吃亏,并非不是没有能力占到对方的便宜,这样对方才能感到你的真诚。若你是因为能力不如人,被别人占到便宜,别人得到便宜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使自己努力争取过来的。

在做生意上是如此,在其他方面又何尝不是呢。

若谈起朋友之间的友谊,这世界上有三种让人向往的友谊。高山流水,管鲍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志间的友谊。其中管鲍之谊更是传颂千古,让后人心向往之。

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公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公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君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公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君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君,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齐侯,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君,就让鲁国把公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上卿,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上卿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上卿。”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上卿?”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公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上卿,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但两人之间的友谊又何尝不是鲍叔牙的吃亏成全的。而且这个亏不仅吃得大,而且还是在明处吃亏。两人做生意,生意好两个人一起分红,生意不好,鲍叔牙一人承担损失。朋友人生不如意,自己劝朋友看得开些,朋友遭受别人白眼时,鲍叔牙还是对管仲非常自信。鲍叔牙本来可以作国相的,但还是让给了管仲。管仲和鲍叔牙在一起,鲍叔牙为了成全管仲,宁愿自己吃亏。鲍叔牙使得管仲从阶下囚变成国相,而在管仲推荐的国相候选人当中,却没有鲍叔牙,鲍叔牙还是依然理解。鲍叔牙一直吃亏,成全了齐国的霸业,成全了两人的理想,更成全了举世无双的友谊。汉光武帝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曹操说:“生子当生孙仲谋。”我想说:“交友当交鲍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