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怎样舍,怎样得
13494400000019

第19章 对人才要舍得(2)

杨奎松先生认为蒋介石太注重于细节,对宏观的问题注意的不够,喜欢越级指挥。蒋介石就违背了“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条原则。不舍得放权,怎么能够让下属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呢,这不能不是蒋介石的错误。

舍得放权也可以使自己不费劲。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但却又是一个事必躬亲的领导。有一次派使者到司马懿的军营,司马懿从使者那了解到诸葛亮大事小事都管,吃得又少。于是下了个判断“食少烦多,命不久矣”,后来果真如此。诸葛亮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但就是事管得太多了,最后把自己累趴下了。现在社会就更如此,当老板的不可能什么都懂,若不懂你说插手这插手那,能把事情办好吗?另外就算你什么都懂,像诸葛亮那样,也难以把团队搞好。领导是什么,就是引领方向的,在方向方面多下功夫,多出主意。舍得放下一些不应该管的事,得到的就不是一般的收获。

舍得放权还不行,还得懂得让利。我辛辛苦苦为你干事,不管怎么说,你总得给点好处,给与我能力相适应的好处吧。这点做得好的能够让下属为你创造意想不到的胜利,做得不好的最后得罪了一批人,把自己打下来的江山重新弄丢了。

楚汉争霸,刘邦和项羽作为两大集团的首领,其个人素质对比,项羽无疑比刘邦强。但若把自己团队的人才再加上的话,那就发生了变化。一开始,一些有用的人才是留在项羽那的,可惜项羽一不会用,而就算用了也不给多大的赏赐。刘邦就不同了,对待人才毫不客气。

韩信本来是个无名小卒,萧何月下追韩信后,刘邦就登台拜韩信为将。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这时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在韩信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优缺点时,就提到项羽的一个缺点: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而刘邦在这一点上就比项羽做得好多了。当韩信的力量逐渐强大时,已然有三分天下之势时,韩信想要做假齐王时,刘邦在张良等人的提醒下答应了韩信的要求并且要韩信做真齐王。等到有人劝说韩信拥兵自重与项羽结盟时,韩信也感怀刘邦对自己的好处。说道:“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正因为刘邦肯舍弃利益给韩信,韩信才会在关键时刻不背叛刘邦,才有后来的汉朝。

舍得放弃利益,舍得放下权力,舍得分享成功,这样人才才会为你所用。舍弃的是一时利益,得到的却是长远利益。

共患难易,同甘苦难。古来不知多少功臣名将就倒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韩信不例外,所以才会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叹。但也有处理得很好的,汉光武帝刘秀在平定天下后就开始重用文臣,但对武将也很照顾,只是不让其再掌兵权,免得将来生变。宋太祖黄袍加身,当然也更怕哪日黄袍加到他手下某人的身上。这就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平定天下后,想着解除那些跟着自己打天下兄弟的兵权。一天晚上,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现在的老板,对待自己的员工也应该懂得舍得,若对自己的员工斤斤计较,反而得不到更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