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必须有梦想。就像电影《少林足球》中周星驰说的那样:做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但梦想有时候显得很奇特,奇特到让你觉得是一种异类,奇特到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为正常的人。
卢安克,他是一个有梦想,并为梦想努力的德国人。
卢安克从汉堡美术学院毕业后来到中国旅游。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中国学生一起生活,因好奇中国学生的支教项目,后来又转往广西的农学院
1997年,卢安克在南宁的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德文,结果因没办下“就业证”,被公安局罚了3000块钱。
1999年,他跑到广西河池地区的一所县中学当初中老师,因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家长们有意见,学校把他开除了。
2001年7月,卢安克把他的办事处搬到了广西东兰县坡拉乡建开村林广屯广拉队,这是一个不通电话、不通公路,村民只会说壮语的偏僻小山村。
他教的那个初中班,也是每隔几周就会少几个学生。特别是到了期考,一些人什么没说就突然不见了。
为此,卢安克无奈的说道:“我的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中考,如果中考每门课不能超过90分就上不了高中。我试过填写2001年的中考英文试卷,我估计自己连80分都得不到。老师的工资要看学生的成绩,老师们为了自己的工资,只管有希望升学的学生。普通班是没有学生能考上高中的,他们对高中已经放弃了。虽然人还在学校,可学生自己也不清楚再学下去是为了什么。学校里的生活跟他们在家里的生活是分开的,家长的意思则是:如果考不上大学,上学是没有什么用的。”
在广西待了几年之后,他对中国教育的印象是:教育,只是为了满足一种被社会承认的标准,不是为了小孩。小孩在满足这个标准的过程中,脱离了他的天性,脱离了他的生活,教育难道是只为了获胜?我不想继续跟学生一起奔跑着参加这场竞赛———这场一直匆忙地奔跑着,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跑的路是不是属于自己的竞赛。我的学生,觉得自己不能成为学校和父母所期望的。
为此,他支教的目标改变了:开展的教育活动不是老师讲课,也不是学生听课,更不是分开上不同的课。开展的活动是要大家一起实践的项目,项目就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梦;学习的目的是让小孩发现自己的才能,让小孩在生活中找到根据自己的个性的做法和生活任务,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发现的需要做事。
即使找到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问题还是有很多。
有时候来上课的,全是没上过学的女孩,而且听不懂普通话,只能说壮话,而卢安克又听不懂壮话,只能说普通话。
开始几天,有大人帮忙翻译,但他们理解不了卢安克的想法,总是对学生说:“看,卢老师多伟大,他来这里和我们一起生活,解决文盲问题,让我们村富裕起来。”
“我不是来扶贫的。”卢安克说。“如果只帮他们赚钱回来,村里得到的变化只是:不用再那么辛苦地从早到晚干活,以前的生活任务没了,可能赋予生活意义的新的任务又没有。结果,他们的心里会越来越空虚、弱和不健康。”
卢安克问他的新学生:“你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梦想?”结果帮他翻译的人翻成:“你们都要坐在这里,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教,你们好好听他的。”
一开始,听卢安克总是问这类问题,学生便跟村里人抱怨说:唉!上一小时课,还不如干10小时活呢,上课太累!
“第一个月,屯里和屯外的大人跑来看我搞什么,我不认识的大人在我上课时,站在旁边大声地讨论,也大声地对我的学生说话。老人对学生说:这种教法没有用。我和学生请大人安静时,他们又说:我们是本村人,我们就随便一点吧!在我们的‘教室’里,最安静的人可能就是我。甚至在我的课上,我也经常没机会说话,有时,因为教室里喝醉的人声音太吵,我们只能提前下课。要是我们换一个地方,他们也跟着我们。”
为了让学生勇敢地讲出心里话,他不让学生坐在下面望着老师,而是一起围着张大桌子。大人们来了说:“这样做不行,你不能和学生一起坐在一个桌子边。你必须用黑板,这样才像学校。课本在哪?你不能没有课本发!”
“我说:如果我用已经完成的课本,我们的学习过程,永远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在我的课上,经常变成了大人和我的争论。看到我和学生安心学习的时间在失去,我越来越小声地对那些大人说:我不是想办学校,我想搞素质教育。”
过了两个月,大人们的好奇感才过去,但他的学生兴趣却越来越大。卢安克先从拼音开始教学生普通话。因为停电,他们每晚点柴油灯上课。在掌握一些拼音的基本知识后,他让每个学生讲出自己的故事,翻译成普通话后,由卢安克用拼音记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一篇和别人不一样的拼音课文,因为是自己的故事,所以很熟悉,练习念时,也不用说出课文的意思,她们已经知道了。
除了教学,卢安克还和县里的人一起修路,修桥。
他在华支教十年,是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后来他在博客上写道:
“我并不专业,仅仅是一名教育研究爱好者。只因为我跟不上社会的竞争,只因为我已经放弃比得上别人,我才能走自己的路,才有了过自己喜欢的那种生活的机会和自由。或者说:只因为我没有期待、没有什么必须打倒的,所以我才可能做我所做的事情。
我追求的生活是跟我熟悉的人、跟我身边的人一样的,但我去生活所靠的动力却不一样。这个动力也不是什么我想达到的目的,仅仅是一种不断冲着我与学生去创作的愿望。我并不想改变中国的教育,不想影响或要求任何人做任何事。作为一个客人,我怎么能想改变主人的生活?我只是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愿意与身边的人(学生)共同去追求和享受我们所喜欢的生活。
我在这个博客给你们写的都是我曾经想过的一些事情,也是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和部分否认了的经历、认识和想法。现在,为了能够留下来,为了合法身份,我暂时要接受在城市社会的生活,在长沙的一栋高楼上班。到了这里我也知道,不在农村生活和感受的人不会看懂我在这里写的事情,但我还是把它们公开了。我也知道,一个想法本身没有什么作用。有作用的是从感受而发挥的行为和生活。所以,如果还有这个机会,我只想去做,让自己曾经的认识变成自己的生活。只要有机会,我总会回到我农村学生的身边去。
这段时间,我仍然在作我县共青团的一名志愿者,在偏远山区的一名村及小学代课。但同时我还变成了一个帮城市人临时打工的服务者,来维持我的生活(挣钱)。如果你也想让我为某事服务,请你与合作社联系。他们会给我分配新工作。”
卢安克的梦想很伟大,他也在为梦想而行动,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平凡的人。
很多在生活中忙碌的人,他们只是单纯的忙着,也可以说是充实着自己的生活,但是提到“梦想”两个字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只能莞尔一笑,或者说那是小时候的事情了,现在还是谈些现实的东西吧。
事实上,梦想与现实并不冲突,有时候梦想的确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现实也就结束了。虽然梦想并不一定会成功,但重要的是你有,并为此追求。
30岁的乔布斯遇到了危机,他自己成立的公司,却被赶了出来。然而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为了完成对多媒体追求的梦想,他磨炼10年成为了苹果公司的主人,开始了神奇的“人生”。
即便他成为了一种传奇,苹果成为了一种符号,但是乔布斯在追梦的过程中是经历过无数的失败。
当时,苹果推出了一款叫做Apple TV的产品,普遍相信Apple TV是一款颇为创新的产品。据乔布斯演示,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个人电脑,播放其中的电影、电视剧和音乐。理论上,这不仅强化了电视和电脑的功能互补,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数字媒体的发行。
然而Apple TV不能直接从网络上购买电影,而且,虽然它只能应用于高清电视,但用户能够从网络上买到的电影和电视剧,都还不具备高清分辨率,这就弱化了其视效。甚至,它没有配置DVD光驱,这也极大束缚了它作为数字家庭入口的能力。而在一些细节上,苹果的处理也差强人意。比如,AppleTV一个有趣的功能是“屏幕保护”: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数码照片以幻灯片方式随意展现在电视上。但问题是:虽然AppleTV能够和多台电脑无线连接,调用它们的音乐库,但它只能从一台电脑上调取照片。此种设计缺陷,也充分证明了苹果公司尚不能清除判断每个功能对于用户的价值,以及相匹配的产品需求。
Apple TV将成为苹果近年来少见的一次失败产品。
乔布斯没有因为这一糟糕成绩否决这款产品——他继续为苹果做出了很多改进努力:开发出一款足够好用的音乐管理软件iTunes、构建网上音乐商店、降低产品能量消耗以提升其续航时间、与Windows系统实现兼容等等,苹果似乎始终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自己产品的问题,并非常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这最终促成奇迹。
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梦想并不一定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而应该是自己活着的动力,开心的原因。无论是普通的卢安克,还是伟大的乔布斯。
梦想是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开心的原因是什么。人之所以感到迷茫,其实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太多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所做的每件事都不能使其快乐,最后,变得迷茫,不知道天下如此多的目标,应该去实现哪一个。
我们的梦想是什么,也许就是小时候许愿的那个,也许是青年时期励志的那个,也许是当下正在拼搏的这个,也许是未来期望的那个。
最后,我想说:没有梦想也可以活得很好,当你没有梦想也活得很好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有梦想的时候你会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