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一条充满坎坷的奋斗之路,从无知到智慧、从愚昧到觉醒、从失衡生活到健康生活、从一无所有到自我实现的旅程?
我们大多数似乎是这样的。
从小到大,从上了幼儿园开始,我们只是觉得上学很好玩。接下来我们要去读小学了,在那可以学到好多知识。后来,我们的生活又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你已是一名中学生了。最后,我们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考上好的大学你才能得到一份好工作。
我们成为了遵纪守法的好市民,成了家、立了业。接下来的生活可能就是围绕着你家的小孩子打转,就像你的父母对你所做的那样。
我们这一生似乎总为了未来的某件事而奔波忙碌着。这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当我们追问意义的时候,它的意义在哪里?
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评价人的方式很简单--金钱,财富,地位,权利。
如果拥有这些或者其中之一,人生是不是才算有意义,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人这一辈子算白活了?
于是大多数人脱颖而出成为人上人,想要被别人评价为成功者,想要完成一次有意义的人生。
但是,这很困难,有时候机会甚至渺茫,于是我们会发现人生似乎根本到不了想要的地方,我的生活没有意思,甚至没有意义。没有钱,没有权利,没有地位,关键是有些人有!于是恶意的情绪涌上心头。
开始意志消沉,觉得自己跌进了人生的低谷,干什么事情都没有效率,工作生活都遇到了瓶颈。我们看着摆在我们眼前的工作想,“费这心干嘛?这有什么意义?”但它仍旧困扰着我们。我们很希望自己被激励,因为当我们完成了工作后就能得到各种好处,但是,我们就是缺少一点动力。我们不想去工作。
于是习惯拖延,一天天过去,一个个礼拜过去,也许甚至是几个月过去了,但我们貌似只完成了一点点事情。我们开始怀疑是不是我们的期望太高了?也许我们并没有我们曾以为的那般有天赋。也许我们应该对平庸的结果感到满意。
探讨人生的意义,最终的结果是意志消沉,没有动力,那么这个话题还不如不去探讨。或者这么说,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意义”的东西么,只有拥有了“意义”,人生才值得拼搏?
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叫做意义?意义就是能够让你觉得我活了这一辈子,因为有了“它”,所以没白活。有了它之后,我的人生达到了真正的满足,即使死去也毫无遗憾,它是我毕生追求的东西,是我一切行为的终极方向。
如果有一天我们追求到了“它”,找到了这个意义,比如我们赚了大钱,像比尔·盖茨一样,那我们的人生就有意义了,那生活就到此结束了么?似乎任何人都会回答这样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吧!
我这么有钱了,我要花钱啊,我要继续壮大我的事业,我要做其他什么事情,等等这一大堆的后续动作似乎都是有了“意义”之后才会出现的事情,那对于人生来说,到底是拥有这个“意义”重要,还是要做事情重要,我想很多人都会明白了。
现在的很多心灵鸡汤类的书籍都爱灌输一种思维,他们先假定生活是有意义的,然后告诉读者我们只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要坚持梦想,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未来;第二要努力,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才能摸的到意义。
这话说的没错,也说的漂亮。
但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它的难度可不像动动嘴巴那么容易,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像前面说的那样,让你掉进一个恶性的循环,你会发现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这么坚持还是失败。
很多鸡汤图书,成功学图书之所以不断暗示你最后的成功是你人生唯一的目的和意义。是他不敢挑明成功的难度,面对极低的成功率,比如低于1%,那么他必须只能按时你,而不能告诉你,否则理性的读者会选择放弃,因为这本身不是坚持而变成了赌博。
这类励志文章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推脱责任,假如你没成功,怪你自己不够努力,或者没有坚持住自己的梦想。然而正常人的常识告诉我们努力和成功,至少是成功学里描述的成功,并没有必然联系,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了。那一个一辈子都没希望成功的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活着又和死亡有什么区别?
由于这个希望太渺茫,与其活在害怕人生没有意义的恐惧之中,不如干脆就不把这个当成意义,我们可以找一些更容易达到的目标当做意义,来获得内心的平静。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好吧,那我不争了,只把生活过得简单就可以了。就像有的人说的那样:
“人活一世,有目标、有斗志固然是好的,可也没必要非去追求什么,人世间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每天都能接触到其中的一部分,比如鸭脖子、《Young and Beautiful》、《白夜行》、《甄嬛传》、扯面、麻辣香锅。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康之家,自己也无病无灾,安稳地得享世间给予的美好。
我可以倾听自己所爱的音乐,虽然我不懂音准音调,对于嘈杂的摇滚觉得厌烦,也羞于提及曾在高大上的音乐会上酣然入睡;
我可以虔诚地吃掉我爱吃的食物,尽管我不会烹饪,对辣敬而远之,对绝大多数昂贵的美味如鱼翅、燕窝、海鲜等等好感欠奉;
我可以沉浸在文字里,固然我从未发表过片言只语,也读不懂晦涩深奥的书籍,有时明知不靠谱仍然津津有味一些烂俗的网络小说。
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我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九牛一毛,可能还有许多领域有着我不能领会到的神妙,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个世界在我眼中的意义:浩瀚。美好。”
这里很有趣也很矛盾,人生的意义突然变的不确定了。有些人觉得意义是整个社会都在吹捧有钱有地位,而有些人觉得是从金钱地位这种功利的东西上面拉回来的东西。
这时候你会发现,有没有“意义”并不重要。因为,活着的意义太多了“成功,成为人上人;好吃的,好听的,好看的;明白些道理,遇见有趣的事;像吃蛋糕和甜甜圈一样,在于吃的过程;为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推动人类进化等等。
这就像考试前你画重点,全本书都是重点,那就是没有重点啊!全是意义,那就是有无意义一样啊!
如果我说人活着似乎没有意义,不需要意义?可能很多人会下意识的反驳:NO!NO!NO!
我说这些并不是胡说的--你必须搞清楚这个先后顺序,你是先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然后才开始寻找意义的。你不是因为有意义才活着。你是因为活着才去寻找意义。
伟大的霍金说了:“你跟所有物体,石头,树木,动物一样,都只是存在。他们的存在没有意义,你的存在也没有意义。但是作为人类,你有思维,你有自我察觉,你有价值判断,所以你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意义。”
这时候,你发现周围的人得过且过,而自己需要一个真正的意义,你觉得自己很特别。实际上你确实很特别,但不是你想的那种特别。
人生的意义这个难度很高的问题,西方近些年研究一直很多,也比较有成绩。比如马斯洛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需求理论,如下图:
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具体地说,按照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主要指:
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地位。
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认知需要: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马斯洛将其看成克服阻碍的工具,当认知需要受挫时,其他需要的能否得到满足也会受到威胁。
审美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对周围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欣赏。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马斯洛认为七个层次要按照次序实现,由低层次一层一层向高层次递进。只有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去满足高层次。虽然这个理论过于机械化,但是他告诉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我们的人生意义的落脚点在哪里。
所以与其我们在辛苦寻找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不如我们先接受一个事实,我们勇敢的活着,不逃避。为什么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就像心理学上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一样,接纳自己不完美的生活,接纳自己不需要意义的存在。你不是因为什么意义才出生的,你就这么突然地活着了,你坚持活下去的原因就是你不想死而已。无论你这一生的意义是什么,你活着的这一生所做的选择都是根据短期长期快感决定的,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突然地死去。整个人类的进化也许有意义,但是这个视角太大了基本上和你没什么关系。你就这么活着,就这么存在着,也将会就这么死去。你没有别的选择,这是事实。你就是你,你活着就是活着。
当你真正地开始相信这点,你就会开始过上你真正注定要拥有的生活:认真赚钱,认真去爱,认真体验生命的美好,认真学习,认真见识新世界。
这就是热爱生活,明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