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难忘又一年
13510700000039

第39章 “塑料王国”创造和丰收的交响——余姚行(1)

题记:地处四明山区的余姚工商分局梁弄工商所是我的“基层联系点”,而余姚“塑博会”也已跃升为全国知名的大型专业品牌展会,成为余姚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张“金名片”。在这片历史悠久、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余姚工商人谱写着科学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2009年11月5日,星期四,晴

余姚,方圆1500平方公里,人口82万,是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这里四明的梁弄工商所是我的“基层联系点”。每年,我都会为余姚而来、为农村基层工商所而来。说心里话,真的不完全是慰问,更多的还是学习、调研。我总以为,全国农村工商所有个性,也有很多的共性,它们的工作实践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因此,伴随着姚江永不停息的流淌声,这里不仅有河姆渡文化、四明山传奇,不仅有“塑料王国”那创造和丰收的交响,更有农村基层工商人不懈而出色的努力。

梁弄工商所在四明山脚下。这里是全国知名的19块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而梁弄古镇也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有“浙东小延安”的盛名。梁弄历史悠久,相传原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为“梁冯”,至后唐时“人烟辏集,亦一巨镇”。由于街弄多,遂谐音为“梁弄”,并有“第九洞天”、“洞天福地”等美誉。作为“基层联系点”,每次来都有新感受。两年前,我希望当地工商部门能为“高山蔬菜”的发展多做贡献。如今,这一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国家工商总局推行了总局领导联系基层工商所制度,目的是了解基层的基本情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基层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好经验。梁弄工商所,后来成为了总局的七个基层联系点之一。

在当地,我们看到,工商所近年来在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责任区监管方面所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梁弄的特色经济发展迅速,尤其实灯具生产。全镇共有工商注册灯具企业405家,在全国开设灯具门市部1400余家,已形成各类室外灯具十五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室外照明灯具生产基地,20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灯具之乡”,2005年4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命名为“中国灯具制造基地”。这里出产的灯具,照亮了北京长安街、照亮了长江三峡工地,照亮了许多国家的首都,也照亮了北京奥运。梁弄生产的灭火装置确保了上海东方明珠、经贸大厦、地铁等大工程的安全。而梁弄工商所干部根据山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现状,克服了艰苦条件,加强流通领域监管,着力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为余姚山区乡镇的特色农业、灯具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助力,发挥了应有作用。

去年,我们听取了梁弄工商所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工作汇报,了解了梁弄、鹿亭两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对工商部门的评价与期望,也听取了当地3位经营户代表的经营情况及对工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余姚和梁弄的工商人继续走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潮头上。

梁弄,正在试验搞一些高山蔬菜,这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大事。从品牌、品质、价格到销售,我和工商所的同志反复交流。我真诚希望“梁弄高山蔬菜”能成为梁弄山区人民最亮的品牌。

每次与基层的工商干部相见,内心都会深有感触,基层工商所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开展工作困难重重。但这些可爱的工商人总能因地制宜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变不可能为可能,化压力为动力。我由衷地感到: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在偏远地方默默奉献的红盾卫士,工商事业才会如此辉煌灿烂,我们的祖国才会如此稳定繁荣。余姚梁弄,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深有感触也深受感动的地方。

放眼余姚,改革开放30年来有过无数的辉煌——经济建设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业创新的热情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今从头越的余姚,正着力推动“五大跨越”的战略,向着创新驱动、宜居宜业、和谐余姚、幸福余姚迈进。这其中,自然也饱含着余姚工商人辛勤付出的汗水与智慧。

多年来,余姚工商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强化执法,优化服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余姚工商分局蒋狄波局长告诉我们:从今年4月1日起,余姚工商分局对38项行政许可项目的办结期限又作了进一步提速,38个项目办结期由原来的合计454个法定工作日(即每项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时间平均为12个法定工作日),提速缩时为合计63个工作日(即每项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时间平均为127个法定工作日)。如有限公司的审批,法定为10个工作日,余姚工商部门则将其提速为4个工作日。其他如合伙企业等审批时间也由法定的10个工作日提速为一个工作日。针对当前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余姚工商部门还开通了“股权出质”、“出资登记”两条绿色通道,使其由法定的5个工作日缩短为当场办结。而余姚工商分局自在当地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照窗口8年来,先后数次对审批项目进行提速,每个项目的平均总提速率达到了86212%,其中企业动产抵押登记等12个项目提速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当天办结。而本次平均提速率达6328%,是历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今年第一季度,余姚工商窗口办理各类行政审批421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45%,通过一事一评的服务质量评价系统,群众满意率达100%。

因此,当我们与余姚市委书记、市长陈伟俊同志、常务副市长诸晓蓓同志,宁波工商系统的顾文俊、吕东裕、吕国湘、陈红萍、蒋狄波、时建国等同志以及余姚市委办主任徐栋芳同志(前任余姚工商分局局长)再度一同调研时,那份由衷的喜悦溢于言表。

文俊同志担任宁波市工商局长刚刚一个月,我们已两次见面了,上次是作为国务院“家电下乡”督察组成员到宁波检查工作。两次见面、两次交流,加深了我对宁波工商工作的了解,加深了我对宁波工商人的友情。文俊同志说,有水的城市是灵动而有活力的,的确如此。宁波前三季度的GDP只有1%的增长,低于浙江的324%、全国的621%。如今,这座“以水为魂、倚港衍生”的城市,GDP同比增长达到1022%。未来的宁波将成为临港工业集聚、国际贸易繁荣、海洋旅游兴旺、现代渔业发达、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宜人的滨海现代化城市。

余姚的巨变也源自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余姚”之得名,说法不一。《风土记》载:“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还有一说是因为“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无论传说怎样,河姆渡文化确实使余姚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姆古渡幽幽独立,拉长了整个华夏历史,并与良渚文化一起被称为浙江史前文化的“两朵奇葩”。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文献名邦”、“东南名邑”、“越州巨镇”;诞生了严子陵这样为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士,虞世南这样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都堪称典范的“五绝”之才,黄宗羲这样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甚至享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美誉的大师,蒋梦麟、楼适夷、余秋雨这样名闻当代的学者、作家。

明代的儒学大师王守仁,也是余姚人引为骄傲的“同乡”。王守仁,号阳明,开创了“心学”流派及“致良知”学说,是程、朱之后“儒学正脉”的又一座高峰。史称其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据载他11岁时就随口应出一首好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这样一首颇富哲理的好诗能由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脱口而出,只能感慨余姚这地方真的是人杰地灵。王阳明1472年出生在余姚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如今,瑞云楼前檐柱的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内檐柱的檐联为“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

我对王明阳的深刻印象,还在“实事求是”的渊源上。“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讲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而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这原本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一个经学和考据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1917年岳麓书院也挂上了“实事求是”的匾牌,据说这是为湖南公立工业学校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时,由校长宾步程所撰。但我也相信:这个“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千年书院,一直就秉承着居学“心忧天下”、用世“匡济时艰”的传统,一直就强调“学贵利行”的学风,应该是在这样重在行动、重在务实的学风下,才有了后来冯桂芬所赞的“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