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难忘又一年
13510700000041

第41章 从竞争到竞合的“新天演论”——福建行(1)

题记:闽台皆产茶,闽台皆嗜茶。闽台关系有“五缘”之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随着建设海西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海西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将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繁荣的又一引擎。广告发展有一个从竞争到竞合的过程,两岸关系也是如此。

2009年11月16日—18日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起源于中国,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此行福建,首站便是往宁德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

在福建,每到一处,首先是品茶。甚至不管是工商分局,还是工商所,都有一套别致的茶具,都能拿出好茶来。先闻、后品、一杯喝三口,让你感受到福建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品出茶味,醉才懂道”。意思是说,仅品出了茶的味,不算真正了解了福建的茶,只有当你喝“醉”了才理解“茶道”,这个“道”应该是指福建的茶文化吧!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区,乌龙茶有祟安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包括武夷水仙、大红袍、肉桂等,安溪的铁观音、黄金桂、色种等,祟安、建瓯的龙须茶,永春的佛手,诏安的八仙茶等。绿茶有南安的石亭绿,罗源的七境堂绿茶,龙岩的斜背茶,宁德的天山绿茶,福鼎的莲心茶等。白茶有政和、福鼎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福安的雪芽等。花茶有福州的茉莉花茶,还有荣莉银毫、荣莉春风、荣莉雀舌毫等。红茶有福鼎的白琳工夫、福安的坦洋工夫、祟安的正山小种等。这一长串的“芳名”,真是让我们目不暇接。

由茶叶不由想起“茶叶之路”。据找到的大量实物证据和文史资料显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早在西汉时便传往海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17世纪,中国的砖茶在俄国和欧洲已经培养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西伯利亚一带以肉奶为主食的游牧民族“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茶叶之路”从1689年正式成为一条商路。当年中国商人从福建、浙江、两湖等南方诸省采购茶叶汇集到北京,再到归化(今呼和浩特),然后以骆驼为运输工具,驼队是茶叶之路上的运输主力,所以民间通常把这条路称为“驼道”,当年呼和浩特的骆驼总数最多曾达16万头。驼队途经乌兰巴托、恰克图、科布多,或走多伦、经棚、赤峰、二连等地,终点站是俄国贝加尔湖一带乃至圣彼得堡。这条国际商道继“丝绸之路”沉寂之后,活跃了两个半世纪,横跨亚欧大陆、绵延万里。

曾经拜读中国作家邓九刚和美国学者艾梅霞两部同名的专著《茶叶之路》。历史上的“茶叶之路”并非浪漫之旅,这是一条洒满了血泪、遍布荆棘的探险之路。在茶叶之路的万里征途中,蒙汉回等众多民族兄弟生死相依、团结一心,战胜荒野中的风沙雨雪,战胜草莽中的盗匪猛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充分表现出中国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和敢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在长达两个半世纪中,在北国荒漠、在异国他乡奏响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凯歌,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全新的内容,为世界贸易史谱写了宏伟的章节。

“海峡两岸茶博会”以“生态、健康、和谐”为主题,突出“对台农业、海峡西岸”、“茶为国饮、闽茶为优”和“全国一流、可持续办”的三大特色。前年,第一届茶博会在泉州举办。去年,第二届茶博会在南平武夷山市举办。今年,在宁德举办的第三届茶博会,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两个先行区”战略部署,体现福建“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特色,挖掘闽台两地深远的茶文化渊源和底蕴,置身其中,我们深感“海峡两岸茶博会”以茶为媒,将中华文化和两岸贸易融为一炉。这一条新的“茶叶之路”少了艰险,多了从容。由茶路说“茶道”,茶道同样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浙江余杭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有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终身致力振兴茶业的我国著名农学家吴觉农说: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当文化融入饮茶、当修养融入饮茶,我们所收获的确实就不仅仅是解渴那么简单了,或许这更是“海峡两岸茶博会”与众不同的优势所在。

宁德市工商局宗晓明局长告诉我,在宁德谈茶不能不提陆游。陆游一生坎坷。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不得重用的陆游被派到宁德县任主簿,时间虽短,却被宁德的茶深深吸引。此后,陆游以茶神自比,“宁可舍酒取茶”,还自谓生平有“四嗜”——诗、客、茶、酒。以诗会友,以茶待客。据考他在福建宁德、福州等地为官十余年间,先后为茶写下了约300首脍炙人口的诗赋。陆游深受宁德人民的尊敬,至今在蕉城区南际公园还立有其塑像以志纪念。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茶香挽梦回。”伴着陆游的诗句与茶香,我们尽情享受着“宁德之夜”。

2009年11月19日,星期四,晴

在西安,我们体验丝绸之路起点的恢弘;在腾冲,我们感受“西南丝绸之路”要冲的险要;今天,在泉州这个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我们想象“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盛大。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2年初从泉州启航离开中国。后来,他的游记引发了全世界无数对中国的热望与想象。自古以来,泉州就东西文化交汇荟集,各种宗教兼容并存。这里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泉州,是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谐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朱熹曾为泉州开元寺撰写对联云:“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在我看来,所谓“圣人”,必须有海纳百川的气势与胸怀,而千年泉州当之无愧。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0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省经济中心。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它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份量不轻。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区域(浙江、广东、江西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

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在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发挥福建省的比较优势,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福建省人民政府叶双瑜副省长倡议举办“海西广告高层论坛”,并提议将首届论坛放在泉州举行,从而为海峡两岸文化、经贸合作交流搭起一座桥梁。双瑜同志的倡议,得到国家工商总局的高度认同。“海西”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辐射集聚效应是不言而喻的。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说,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海西”这个曾经陌生的词汇,正逐渐深入人心。

今天,“首届海西广告高层论坛”隆重举行,因受邀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我就从《天演论》和从竞争到竞合的“新天演论”说起:

感谢论坛组织者的盛情邀请,使我能再度来到美丽的福建。每次踏上八闽大地,都会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是我们闽南人的性格,这也是我们广告人的骨气。站在首届海西广告论坛的讲台上,我要向“善观时变、顺势而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致敬、我要向在金融危机逆潮中勇于搏击的海西广告人致意。

记得第一次来,福建的同志就告诉我:福建引以为豪的有三种人,一是知识分子,福建籍的院士总数为全国第三,按照人口平均计算全国第一。二是华侨,福建全省3500万人,有1000多万人与华侨有关系。三是老革命,福建老革命多、烈士多,长征路上平均一华里就有一个闽西烈士。这一次来,福建省的同志又给我们讲了闽台关系有“五缘”: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对“五缘”的论述,在场的各位都比我有发言权。我只举一个小例子,证明海峡两岸“血浓于水”。我们福建人杰地灵,严复就是一个代表。这位清末的启蒙思想家也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毛泽东同志将严复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相提并论,一同列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他翻译的《天演论》,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严复有个孙女,辜严倬云女士,也就是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先生的夫人。辜振甫先生以“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名闻天下。在福建举办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时,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亲自致电祝贺。辜严倬云女士参加了活动并回乡祭祖。她说:“我对先祖父最最敬仰的就是他非常地爱国,我们严家的后代都深受他思想的影响,大家都觉得身为中国人是非常之光荣的。”陈云林先生访问台湾,第一时间拜访的也是辜严倬云女士。陈云林先生说:“这是感情使然、心情使然,也是广大大陆同胞希望我们这样做的”。辜严倬云女士的妹妹活跃在台湾文坛,取了“华严”的笔名,据说这个笔名的含义就是:“中华儿女,严家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