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祁连医录
13581900000032

第32章 经络肢体病证(11)

本病初起多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颈项多汗,衣着硬领摩擦刺激所引起;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于濡养而成;血虚肝旺,情志不遂,郁闷不适或紧张劳累,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每易成诱发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复发作。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扰是本病发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气血凝滞则为其病机。在治疗上,既重视整体治疗,又重视局部治疗,内外兼施,主要采用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养血润燥等法。

油风(斑秃)

例1:魏××,男,46岁,干部。

初诊:1994年5月24日。患者于一年前每日晨起枕上脱发较多,并未在意,后来发现头部有一小块头发脱落,由铜钱大渐渐发展成为大片,最后全部脱光。皮肤光秃,偶痒,不脱皮,伴有烦躁不宁,夜寐不安,恶梦多。自用鲜姜外擦效果不显,服用维生素B(下标6)、胱氨酸等药效果亦不理想,前来门诊治疗。症见:形体消瘦,精神憔悴,面色不华,头发及眉毛、睫毛约2/3已脱落,头皮光亮,其间散在少许毳毛,残存之毛发稍触动即容易脱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辨证:肝肾不足,血虚脱发。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生发。

处方:养血生发丸。

首乌100g 熟地80g 当归60g 白芍60g

女贞子60g 旱莲草50g 桑椹子80g 枸杞子40g

黄精50g 怀牛膝40g 木瓜40g 冬虫夏草20g

龟板60g 补骨脂30g 生黄芪12Dg 茯苓40g

龙骨60g 焦枣仁60g 鸡血藤60g 天麻30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重9g,每次1丸,日服3次。外用独头蒜或川乌粉醋调交替搽于光亮脱发处,每日各2次,以加强局部刺激(梅花针轻打)。

二诊:1994年7月18日。服药月余后,精神好转,饮食日增,睡眠亦佳,头发大部已出,新发茁盛,由较软的头发逐渐变粗变硬,但发色稍淡不泽,时有头晕。发为肾之外候,精血不足,发失濡养则色淡而不泽,精亏而脑海空虚,故时有头晕。治宜继续滋养肝肾,补血益精,原方减半配制蜜丸,服法同上。经以上治疗三月余,头发全部长齐,满头黑发,精神饱满,临床治愈。

例2:田××,男,34岁,个体户。

初诊:1997年10月12日。患者平素嗜好烟酒,喜食辛辣之品,二周前外出大量饮酒后,深夜回家,次日晨起头发突然大片脱落,偶有头皮瘙痒,伴头部烘热,心烦易怒,急躁不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血热风燥。

治法:凉血熄风,养阴护发。

处方:神应养真丹加减。

生地15g 当归10g 白芍15g 川芎6g

木瓜12g 丹皮10g 栀子6g 菊花10g

天麻6g 羌活6g 荆芥4g 白蒺藜10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同时局部用七星针叩打脱发区,刺激局部,促使毛发生长。

二诊:1997年10月18日。服药后,头部烘热,心烦易怒等症均消,已能安睡,头皮瘙痒止,再未有新的脱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养血除风。上方减去丹皮、栀子、荆芥、自蒺藜,加入菟丝子12g、鸡血藤15g、丹参15g,服至15剂后,新发逐步生长,其余头发亦变硬,色黑光泽,饮食调,睡眠安,精神舒畅,达到临床治愈。

按:斑秃中医称之为“油风”,表现为毛发成片脱落,头皮色白而光亮,有时有痒感或无任何自觉症状。多因阴血不足,肝肾虚亏,心肾不交,血虚不能荣养肌肤,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发为血之余,风盛血燥,发失所养则脱落。

本案例一患者属于肝肾阴虚,心肾不交,气血不和所引起的脱发,治以滋补肝肾,养血生发为法,方用自拟养血生发丸,服药三月余,获得满意疗效。例二患者平素过食辛辣炙□、醇甘厚味之品,血分蕴热,又因酒后受风,而致血热风燥,突发脱发,先以凉血熄风,养阴护发为法治之,待血热渐清,风燥渐平后,又以养血除风治本,使气血调和,毛发得养,其病自愈。在治疗中,多配合外治法,通过对毛囊机械性刺激,促进局部皮肤血管扩张,改善患处血液循环,从而使毛囊营养充盛,毛发新生,且能燥湿止痒,有减轻瘙痒之功用。

便血(痔疮)

例1:杨××,女38岁,东寨双桥农民。

初诊:2001年3月13日。患者平素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便时疼痛出血,肛门局部燃红灼热,结肿高突拒按,有时疼痛剧烈,坐卧不宁等症已数年。舌质红,苔黄腻,脉洪弦数。

辨证:实热内结,血热肠燥。

治法:清热止血,润燥通便。

处方:止痛如神汤合槐花散加减。

秦艽10g 桃仁10g 苍术10g 防风10g

黄柏10g 当归10g 泽泻10g 槟榔10g

大黄10g 槐花10g 地榆12g 侧柏叶10g

赤小豆15g 生地15g 丹皮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2001年3月16日。服上药后,诸症减轻,以原方继服3剂。

三诊:2001年3月19日。患者前来复诊,诉述数年陈疾,服上药后已愈。因病史过久,为巩固疗效,上方加减合犀角地黄汤,配制末药。

处方:

水牛角50g 生地60g 女贞子50g 山药50g

丹皮50g 茯苓40g 泽泻30g 秦艽30g

槐花30g 地榆30g 赤小豆40g 侧柏叶30g

黄芩30g 当归40g 三七30g 银花60g

焦栀子20g 仙鹤草60g 赤芍30g 甘草20g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0g、每日3次。

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俗语“十人九痔”。据我国一些地区普查,发病率达60%。祖国医学对痔疮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痔疮多因湿热风燥,致使浊气郁血留结肛门,时而便血。肛门直肠皆属下焦,“下焦如渎”,为水湿排出之通道,湿与热合或虚寒相结皆可致便血。本例论治的内外混合痔、炎性外痔(实热湿热型),临床颇为常见。

例2:李××,男,52岁,八一农场工人。

初诊:1999年7月28日。患者大便下血,时发时止,历五六年。近期发作甚剧,血色鲜而量多,日四五次,肛门堕脱,头晕眼花,气短心悸,饮食不佳,面色□白,精神疲倦,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脾胃虚寒,中气下陷。

治法:温中健脾,固脱止血。

处方:补中益气汤合归脾汤加减。

人参10g 当归12g 白术12g 茯苓10g

焦枣仁12g 远志6g 龙眼肉15g 黄芪18g

木香5g 升麻10g 陈皮6g 阿胶珠12g

槐花10g 海蛸12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9年8月1日。服上药后,大便已复正常,日1次,头晕心悸、气短、目花、面色觥自还需调补,继续服药,以防复发。

处方:

人参10g 白术12g 茯苓10g 山萸肉12g

龙眼肉15g 当归12g 熟地15g 山药12g

炙黄芪24g 远志6g 木香3g 鹿角胶10g

阿胶珠12g 乌梅10g 炙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10剂而愈。

按:痔疮日久登厕脱肛而难上收者,当健脾、升举中气。便前便后下血,面色萎黄,心忪耳鸣者,宜养血健脾。总之宜辨证准确,施治得法,方可获良效。

肛痈(肛周脓肿)

杨××,男,25岁,建筑工人。

初诊:1995年10月12日。患者肛周疼痛月余。恶寒发热,肛门周围红肿、灼热,疼痛加重一周余。大便不畅,小便短赤,口干苦,苔黄腻,脉数。

辨证:大肠湿热,下迫肛门。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透脓。

处方:自拟清毒饮。

银花30g 乳香6g 没药6g 白花蛇舌草20s

赤芍10g 苍术10g 黄柏10g 川牛膝10g

防风10g 秦艽10g 丹参15g 陈皮10g

地丁2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5年10月15日。服上药后,诸症有所减轻,大小便已通畅。肛门仍红肿疼痛,方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处方:

生黄芪20g 当归10g 银花30g 贝母10g

炮山甲6g 皂刺10g 白芷16g 赤芍10g

乳香6g 没药6g 公英30g 陈皮10g

防风10g 牛子10g 地丁3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三诊:1995年10月18日。服上药后,便下脓血,从此肛门肿消,疼痛渐止,病告痊愈。

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多因气血不调,经络阻滞,热毒蕴结,使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先方已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但透脓排脓力薄,应用后方脓排肿消痛止而愈。

脱肛(直肠脱垂)

例1:韩××,男,76岁,东寨乡农民。

初诊:1988年7月12日。患者脱肛已达六年之久,症见腹泻,时有腹痛下坠,下利清水,多时日便10余次,常有头晕,疲乏,畏寒,食欲差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脾肾阳虚,中气下陷。

治法:温补固脱,补中益气。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20g 白术15g 炙黄芪30g 柴胡10g

当归10g 陈皮8g 升麻6g 枳壳30g

乌梅12g 巴戟天12g 仙灵脾15g 莲子肉12g

诃子肉12g 砂仁6g 炙甘草6g 生姜3g

大枣5枚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88年7月17日。服上药后,诸症好转,再嘱其上方加鹿茸、人参,配制末药一料调养。

随访半年之久,脱肛腹泻未作,余症得除。

经验方Ⅰ:人参30g、升麻15g共为细末冲服,每次6g,1日2次。

经验方Ⅱ:炒白术60g、人参30g、黄芪40g、红枣30枚、冰糖100g,药共为细末,每次6g,1日2次,用猪大肠头煎汤送服(煎时加少许川椒)。

按:本案属于年高体弱,脱肛年久,脾肾阳虚,中气下陷之证(以肛门括约肌松驰为标,正气大虚下陷为本),因肺主气,与大肠相表里,大气虚而下陷则脱肛,故用补中益气汤之参、芪、术、草以补气,当归以补血,升麻、柴胡以升提,陈皮同升补药则补而理气,再加入健脾补肾收涩之品。对于年久,脱肛不愈,身体消瘦,消化机能减退的患者用之,均能奏效。民间相传之单验方,在临床应用屡有皆效。

例2:马××,男,17岁,学生。

初诊:1986年6月8日。患者于两年前患痢疾,因之脱肛,大便经常每日两次,溏泄兼有粘液脓样物,每便时必脱肛,疼痛,时常出血。有腹胀感,不思饮食,身体消瘦。舌苔黄垢,脉象沉数。

辨证:积热于肠,久痢脱肛。

治法:分清浊,除肠热。

处方: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12g 炒黄芩10g 黄连6g 青皮6g

陈皮6g 苍术10g 白术15g 血余炭6g

地榆10g 吴萸4g 槐花10g 炒苡米12g

苦参10g 白头翁1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5剂。

二诊:1986年6月13日。服上药后,大见功效,大便1日1次,已无脓样溏便,腹胀消,食欲增,舌苔化。脱肛未效,方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

太子参15g 黄芪24g 白术12g 当归10g

陈皮6g 柴胡5g 升麻6g 白芍12g

血余炭6g 槐花6 地榆10g 吴萸4g

黄连5g 乌梅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5剂。

三诊:1986年6月18日。服上药后,大便每日1次,服药期问,脱肛只现一次,疼痛大减,食欲增加。因上学服药不便,方改用丸药巩固,早、中服人参健脾丸,1次2丸,晚服补中益气丸,1次2丸。

按:本案属于慢性痢疾引起脱肛。先分清降浊,清除余热,治于标:病久必虚,补中益气。治于本。脱肛之疾从此痊愈。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5剂。

二诊:1986年6月13日。服上药后,大见功效,大便1日1次,已无脓样溏便,腹胀消,食欲增,舌苔化。脱肛未效,方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

太子参15g 黄芪24g 白术12g 当归10g

陈皮6g 柴胡5g 升麻6g 白芍12g

血余炭6g 槐花6 地榆10g 吴萸4g

黄连5g 乌梅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5剂。

三诊:1986年6月18日。服上药后,大便每日1次,服药期问,脱肛只现一次,疼痛大减,食欲增加。因上学服药不便,方改用丸药巩固,早、中服人参健脾丸,1次2丸,晚服补中益气丸,1次2丸。

按:本案属于慢性痢疾引起脱肛。先分清降浊,清除余热,治于标:病久必虚,补中益气。治于本。脱肛之疾从此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