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
海涅,1797年12月13日生于杜塞尔多夫。他的父亲参孙·海涅是犹太商人,母亲出身于医生家庭。海涅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
海涅曾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银行和汉堡地的叔父所罗门·海涅的银行里工作。1819年秋,经叔父同意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与浪漫派代表作家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接近。1820年秋转入格廷根大学。1821年因决斗被学校处分,休学半年,不久转入柏林大学,听黑格尔讲课。在柏林时结识法恩哈根·封·恩泽夫妇以及作家沙米索、富凯等。受他们的影响,1821年在柏林海涅的第一部《诗集》出版。继《诗集》之后,1823年发表了《悲剧——抒情插曲》。犹太人不幸的命运激励海涅反抗压迫,积极参与柏林的“犹太文化科学协会”的工作。
1824年1月,海涅在格廷根大学学习法律,并继续写诗,完成了《还乡集》。后来写出《哈尔茨山游记》,这是他的第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品。
1825年,海涅接受基督教洗礼,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还乡集》增订后与《哈尔茨山游记》和《北海纪游》中的第1部分组诗,汇编为《旅行记》于1826年发表,引起强烈的反响。同年他写《北海纪游》第2、3部分。
1826~1827年,海涅写作类似自传体的散文《勒·格朗集》。1827年初到汉堡,同年,《旅行记》第2卷出版。去英国旅行后回到汉堡他的《歌集》出版,收入在此之前发表的大部诗歌,为海涅成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奠定了基础。
1827年,海涅应出版商科达的邀请,到慕尼黑主编《普通政治新年鉴》。重返德国后在柏林和波茨坦写《旅行记》第3卷,内容是《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和《卢卡浴场》,《卢卡浴场》的最后部分是对诗人普拉滕的论战。1829年监印《旅行记》第3卷。
1830年夏,海涅在黑尔戈兰浴场治病期间,巴黎爆发七月革命,他为此热烈欢呼。
七月革命使海涅决定前往巴黎。行前他在汉堡刊印了《新春集》,收入组诗14首,结束了青年时代的爱情诗。还有一卷《旅行记》的补遗出版,包括《卢卡城》和《英国片断》。
1831年5月,海涅到达巴黎,与巴尔扎克、贝朗瑞、柏辽兹、肖邦、大仲马、雨果、李斯特、乔治·桑等人结识,并与圣西门的信徒们交往。1833~1834年在奥格斯堡的《总汇日报》发表《法兰西现状》、《论法国的画家》等报道,并为法国报纸撰写《德国近代文学史略》(1836年扩充为《论浪漫派》)和《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当时流亡巴黎的德国政论家路德维希·伯尔纳与海涅发生争论。伯尔纳斥责歌德和黑格尔是“押韵的奴才”和“不押韵的奴才”,攻击海涅是“唯美主义者”。伯尔纳虽是个爱国主义者,但是个狭隘的小资产阶级激进派。海涅以在1840年发表《路德维希·伯尔纳,亨利希·海涅的备忘录》作为回答。
1834年春,海涅在巴黎与法国女工克雷斯琴斯·欧仁妮·米拉(即玛蒂尔黛·米拉)相识,1841年结婚。1835年德意志联邦议会查禁“青年德意志”派作家的作品,海涅本来不属这一派,却名列第一。受到迫害同时,他与叔父不和,失掉经济援助,因而在万般无奈,经济窘迫的情况下接受了法国政府提供的救济金,因而受到反对者的攻击与诽谤。
1843年,海涅从巴黎回国。这次旅行使他对《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开始构思。年底重返巴黎后,便动手写作了。年底在巴黎结识了马克思,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此后,海涅常在卢格和马克思共同编辑的《德法年鉴》上发表讽刺诗。1844年7月,海涅为监印《新诗集》又到汉堡,并从汉堡把《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清样寄给马克思,由马克思代为在《前进报》上发表。
早在30年代,海涅便出现了瘫痪症的迹象,40年代身体越来越差,由于患眼病,差点失明。1844年12月底,海涅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视力很弱。这时他的叔父也去世了,留给他的遗产只有区区几千马克。他的堂兄卡尔·海涅不让发表关于他们家族的任何文字,并答应以一份年金作为交换条件,海涅被迫毁掉精心写作的《回忆录》。现在保存下来的《回忆录》是后来重写的。1846和1848年恩格斯每次到巴黎都去看望病中的海涅。
1848年5月,海涅由于病情的剧烈恶化导致完全瘫痪,以后在“褥垫墓穴”的病床上躺了长达8年的时间。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写作,口授完成诗集《罗曼采罗》,于1851年出版。他还写了一些散文作品,把40年代为奥格斯堡《总汇日报》写的通讯精选成集,题为《卢台奇亚》(巴黎的拉丁文别名)。从逝世前几个月为《卢台奇亚》法文版写的前言中可以看到,他对现存社会中贫富悬殊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深刻不满,因而祝愿共产主义获得胜利,但又担心共产主义社会来临后那些“无知的偶像破坏者”会毁掉他的《歌集》。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海涅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珍贵的精神财富,现将他的主要著作介绍如下:
1.诗歌:海涅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除歌德之外以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根据他一生的3个时期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早期抒情诗,代表作为《歌集》。海涅酷爱文学,再加上在波恩学习期间,受到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在韵律学上专门指导,因此早期的抒情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民歌的曲调和韵律。内容大多是抒写他的经历、感受、憧憬,特别是爱情的欢乐和痛苦。《北海纪游》组诗是德国诗中最早讴歌大海而又最为精彩的诗篇。
海涅早期的抒情诗虽然有较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不像一般浪漫派诗人惯于创造梦境,使人沉浸其中,忘却现实,而是用“浪漫主义的嘲讽”的手法,使梦境破灭,正视现实,从不以诗之美去刻意掩盖现实的丑。诗中包含着对社会的批判。
海涅的抒情诗虽然主要是歌咏爱情,但具有新时代的内容,体现了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赞扬,对封建主义复辟及其主要支柱教会、贵族的蔑视,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市侩习气及其道德的反感,在《歌集》最早的一部分《青春的烦恼》中和《两个掷弹兵》都属于政治色彩鲜明的诗篇。
第2阶段的主要诗歌创作是:包括《时代的诗》在内的《新诗集》、长诗《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在30年代思想更加成熟,他研究了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后来又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并且亲身参加了当时的革命运动,因此,在文艺创作上他既反对脱离现实的浪漫派诗歌;又反对当时毫无诗意只有革命口号的所谓“倾向诗”。
长诗《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1843)便是以跳舞的熊为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内容空洞的倾向诗的作者们。在这首长诗的序中,海涅说他忍不住要嘲笑褊狭的同时代人怎样粗鲁、拙劣而蠢笨地了解人类理想。他认为写出诗意浓郁、内容新颖、符合时代精神的诗篇。《时代的诗》是一首政治诗,就是用优美的诗歌形式表现新的认识、把政治观点和美学思想有机结合的诗篇。因此他的诗歌不仅有强烈的战斗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教义》、《警告》、《倾向》、《等着瞧吧》以及讽刺普鲁士国王威廉·弗里德里希四世的《中国皇帝》和鞭挞德国小资产阶级的《阐明》等都是政治与艺术巧妙结合的优秀之作。
海涅自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一部诗体的旅行记,它将显示出一种比那些最著名的政治鼓动诗更为高级的政治”。这部长诗是海涅诗歌创作的顶峰。本诗以1843年汉堡之行的所见所闻为题材用光怪陆离的梦幻表达出来,揭露和讽刺德国的封建割据、市民的庸俗、普鲁士的专横,同时也表达他的哲学观点、政治信念和对人类前途的希望。
1844年西里西亚爆发纺织工人起义,海涅写了著名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恩格斯曾称赞这首诗说:“德国当代诗人中最杰出的一个亨利希·海涅参加了我们的队伍,发表了宣传社会主义的诗歌。”海涅这个时期的诗歌,直接为1848年革命的准备吹响了号角。
第3阶段:1848年革命失败,海涅瘫痪不起,但他仍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1851年出版的《罗曼采罗》和《1853年~1854年诗集》,以及一些遗诗,有的写历史事件,有的是“时代的诗”的继续发展。诗歌的情调有时悲愤填膺,有时忧郁满怀,但是讽刺的锋芒和细腻的抒情仍隐含其中。海涅一直都没有放弃对祖国和人类将来的希望,诗中洋溢着战斗的豪情。《决死的哨兵》、《奴隶船》等是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名篇。
2.旅行记:1822年海涅在给作家伊默尔曼的信里说:“诗歌归根结底只是一件美丽的次要事情。”1826年他写信给诗人米勒说;“我作为诗歌作者已经结束,散文把我拥入它宽阔的怀抱。”这说明,这时海涅已经感到用散文来战斗更直接、更有力量。他把《歌集》比作“商船”,把《旅行记》比作“战舰”,《歌集》这艘“商船”将由《旅行记》这艘“战舰”护航。4卷《旅行记》,从《哈尔茨山游记》到《英国片断》,内容范围广,反映作者的思想在进步,战斗的自觉性在加强。直到晚年他认为时代的伟大任务是“全人类的解放”,他就是在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海涅的《旅行记》的体裁和风格上都是德国文学中的佼佼者。作者以漫谈的口吻,文笔挥洒自如,意境海阔天空,游记中有政论,诗情画意又体现在政论中。例如《哈尔茨山游记》在对德国大学烦琐主义的教学以及对容克贵族和市侩进行讽刺的同时,还配合有精彩的风景描写;《勒·格朗集》回忆童年的生活,其中对拿破仑的颂扬,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渊博的知识;《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对复辟时期的德国给以有力的抨击;在《卢卡浴场》里与普拉滕的论战批判了诗歌中回避现实、模拟古典形式主义;在《英国片断》里,作者揭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在《卢卡城》里,海涅表示了对革命的坚强信念。《旅行记》体现了他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发展的过程,1830年他热情地欢迎七月革命,1831年离开德国前往巴黎,是他思想发展的必然的行动。
3.评论著作:海涅从1831年到巴黎后,写了一系列关于宗教、哲学、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的文章。30年代最重要的是《论法国的画家》、《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论浪漫派》等。这些文章,作用是沟通德法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纠正法国斯塔尔夫人《论德国》一书中的错误观点;同时让德国人了解法国大革命的传统和成果,认识本国的落后,克服消极因素,看到自己民族文化中的希望,促进德国的革命。
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一文中,对德国唯心主义的古典哲学作了批评,一方面指出,在德国哲学家晦涩费解的文字后面,隐藏着革命思想。德国哲学家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哲学革命,并坚信,在哲学革命之后,政治革命会随之而来。恩格斯对海涅的这种观点大加赞扬。《论浪漫派》对德国文学的发展作了简要而精确的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德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人物莱辛、歌德、席勒等,从而捍卫了德国文学的进步传统。海涅认为当时风靡一时的浪漫派文学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但在艺术上仍有可取之处。海涅的这两部著作思想深刻,眼光远大,远远超过同时代有关著作的水平,有很大的价值。
40年代到50年代,海涅还写了《路德维希·伯尔纳,亨利希·海涅的备忘录》、《自白》、《回忆录》、《卢台奇亚》,这些文章论述了文艺评论与创作,文艺与现实、文艺与政治,哲学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等。这些评论优美潇洒,清新隽永。
4.小说和戏剧:海涅写过一些小说和剧本。内容是中世纪迫害犹太人的故事的小说有《巴拉赫的法学教师》,初稿写于1824年,1833年曾被焚毁,1840年从残稿中整理出3章发表。其中未完成的片断有写于1826年、发表于1834年的《施纳贝勒沃普斯基先生的回忆录》和1836写于巴黎的《佛罗伦萨之夜》。悲剧《阿尔曼梭》和《威廉·拉特克列夫》见于1823年的《悲剧——抒情插曲》,1851年发表他在40年代写的舞剧脚木《浮士德博士》。
海涅生活的德国,是政治上从死气沉沉的复辟时期转入革命潮流的到来的过渡时代;哲学上从唯心主义转入唯物主义;文学上从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这些转变反映在他的著作中。正如梅林在《中世纪结束以来的德国史》里所说的:“非常协调地体现了在这一世纪内先后交替的三大世界观的色彩和形式……海涅自称浪漫主义派最后的幻想之王,但是他却又用响亮的声音嘲笑浪漫主义,使它在世界上无容身之处。海涅一直为资产阶级自由的理想而奋斗,然而他又极其猛烈地抨击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种种姑息折中和纷争不休的缺点。海涅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发现了共产主义,并且一再预言,共产主义在未来必将无可阻挡地取得胜利,他颇以此感到自豪;然而他却从没有消除自己内心对共产主义的恐惧。”
海涅是世界文学的巨匠,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德国和其他各国的文艺界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他在生前和死后都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和待遇。他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以来所有革命的、进步的人士的推崇爱护,同时又受到一些顽固的、反动的势力的憎恨和污蔑,德国法西斯专政时期他的名字甚至把从德国文学史中勾销。
在中国文艺界,海涅的思想精透、笔锋犀利的散文影响十分广泛。从“五四”以来,海涅的诗歌受到广泛的欢迎;新中国成立后,海涅的著作一再有新的译本出版。
海涅著作较新的版本:
《海涅著作与书信》,考夫曼编,10卷,1961~1964年于柏林出版。
《海涅全集》校勘本,温德富尔编,16卷,1970年起陆续于汉堡出版。
《海涅全集》,布里格勒布编,6卷,1968~1976年于慕尼黑出版。
另有纪念版,包括全部著作、书信和生平资料,魏玛德国古典文学研究与纪念中心编,计划50卷,1969年起于柏林陆续出版。
拉贝
拉贝,1831年9月8日生于埃舍斯家森,父亲是法院文书。他曾当过书店学徒,1854年在柏林大学做旁听生。1856年他发表长篇小说《麻雀巷的编年史》而成名。1857年起拉贝开始创作,在沃尔芬比特尔、斯图加特、不伦瑞克居住过。1911年11月15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