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13588900000038

第38章 庄子

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公元286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庄子辞官

庄子博学多才博学多才:学识丰富,又有多种才能。,他的思想倾向与老子基本一致,提倡“避世”,被后代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庄子的文章华丽而浪漫,善于通过打比方讲道理。

庄子一生追求自由,从不阿从权贵。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能,派人带着厚礼去请他到楚国当宰相。使者见到庄子,恭恭敬敬地说:“我们大王听说先生贤明能干,特地派我来请先生出任楚国宰相。”

庄子微微一笑说:“宰相是个大官,也有优厚的俸禄(fènɡlù),但这些东西跟我无关,你有没有见过天子祭祀(jìsì)天地时用的牛?当初每天喂它们大豆、青草,养得它们又肥又壮,小猪羡慕它们有这么好的运气。但是到头来这些牛都要给披上绸缎(chóuduàn),拉到太庙里当祭品。恐怕这时它们要羡慕小猪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但可惜已经为时过晚。所以你还是赶快回去吧,别在这里玷污玷(diàn)污:弄脏,比喻辱没。了我。我宁愿过贫寒的自由生活,也不会去当官的。”

使者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楚国去了。

庄周认为当官对人生是一个束缚,认为一旦走上仕途就必将失去自由。因此,他认为高官厚禄,是不值得一谈的东西。他有一个朋友惠子在梁国当宰相,有一天庄子去看望他,却有人造谣说:“庄子这次来,肯定是想取代惠子当梁国的宰相。”

惠子听到这些话后,生怕庄周取代了他的相位。于是下命令在梁国上下搜查庄子,结果搜查了三日也不见庄周的人影。庄周听说后,亲自去见惠子,并对惠子这样说:“南方有一种鸟,也就是人们所崇敬的凤凰。它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树不栖,不是醴(lǐ)泉不饮。这时一只刚找到腐鼠的鸱(chī)鸟,见到凤凰从头上飞过,便抬头对凤凰说:‘你想抢我的腐鼠吃吗?’”这里,庄周以凤凰的高洁自比,嘲讽了惠子。在他看来,梁国的相位犹如犹(yóu)如:如同。一只发臭的死鼠,不值得一提。

庄周不仅是一个大思想家、还是一个文学家。他在《逍遥游》一文中写道:

在藐姑射的山上,有神仙居住在那儿;他的皮肤如冰雪一样的洁白,他姿态柔美如处女,他不食人间烟火,只吸风饮露,他乘云、驾驭着飞龙,遨游在天地之间……这一幅无限自由的图景,正是庄周理想的境界。他渴望的是纯粹自由的心灵.不依赖任何外在东西,不受任何外物的侵扰侵扰:侵犯骚扰。,依照自己的真实感情畅游于天地之间。

避世君子

庄周的思想,是一种避世的思想表现。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使人们难以生活下去。

基于自己对现实的极端不满,庄周蔑视蔑(miè)视:轻视;小看。统治阶级的虚伪说教和对一切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他写了许多讽刺现实的文章。

有一次,庄周偶尔看到一只蜗牛伸出了触角,便写了一个寓言,他把蜗牛的左右角比喻为两个国家,左角叫触氏,右角叫蛮氏。这两国为争地而打仗,死伤无数。这就对当时各国诸侯的不义战争,进行了无情的嘲笑。

庄周厌恶现实社会,主张无为而治,实现其“清静,安逸”的平民生活。他所向往的就是人人自食其力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不相扰的原始平等社会形态。

庄周面对残酷的现实,对生死贵贱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于生死,他认为是有生就有死,有死必然有生,有可能的事会变成不可能,不可能的事会变成可能。任何事物都是处于生与死、可能与不可能的状态。有一年,庄周的妻子去世了。惠子去吊丧,看见庄周蹲(dūn)在妻子的旁边,敲盆唱歌。惠子责怪庄周说:“妻子与你同甘共苦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死了,不哭就算了,反而敲盆唱歌,岂不是太过分了?”

庄周摇摇头,说:“不是这样。当她刚死的时候,我是很悲伤的?可是细细一想,她起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还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还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有了气,气变成形,形又变成生命,现在又变为死。这样从生到死的变化就好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交替。她已经在地下安息了,而我还在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是不懂得生命的道理,所以才不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面对着残酷而黑暗的现实,庄子的处世哲学是:既不反抗黑暗社会,又不愿同流合污同流合污:原指随世浮沉,后比喻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所以他采取的道路是远离现实,逍(xiāo)遥于天地之间,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庄子哲学

庄周重视自然,对自然科学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在认识论上有不少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如“知者接也,知者漠也”,就是说认识不仅靠对认识对象的接触,认识还依赖于思考。由此他又得出世界是可知的,认识者与认识对象虽不是同类,但并不妨碍他们互相认识。《秋水》篇中有一段对话,写了他和惠子争论人能否知道鱼的快乐,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惠子认为人非鱼,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庄周认为人不是鱼,但可以知道鱼是否快乐。双方辩论中,从根本上看,庄周是对的,因为他坚持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这一真理。

庄周还是一个有哲学的诗人,他经常用一些寓意深刻的故事,表现他的哲学思想。晚年时,他的朋友惠子死了,他来到惠子坟前表示哀悼哀悼(dào):悲痛地悼念(死者)。,并和同来的弟子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楚国国都的人,用白土涂在鼻端上,白土薄得像蚊虫的翅膀,让石匠削掉它。石匠把斧子挥得像风一样快,不一会就把涂在鼻子上的白灰全部削掉了,而鼻子一点也没有受到斧子的伤害。当时的宋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召见石匠,要他当面表演一下。匠石听后回答说:“我以前是可以这么做,可惜原来与我合作的人已经死了。”

这就是说,有绝技的石匠,必须有那绝对相信他技术的楚国人配合,才能施展绝技。

接着,庄周对惠子之死,表示深切悼念:“自你去世,再也没有人与我合作了。”也就是说,惠子死后,庄周感到没有人和他进行哲学辩论了。

庄周又活了多少年谁也不知道。但据说,他在临终前,弟子们对他说,准备厚葬他。庄子听后,让他们千万不要那么做。他说他是“以天地当棺木,以世间万物为祭品,不必要厚葬。”

弟子说:“如果那样,我们担心你会被飞禽啄食!”

庄子说:“被飞禽啄食和被蝼(lóu)蚁分食不是一样的吗?”

说完这些话,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满含笑意,像风一样飘逝(sh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