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文化书系——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
13637000000006

第6章 千字文(2)

甘棠是树木的名称,即棠梨。人们用甘棠来称颂周召公的美德。这个故事出于《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召伯,即召公,周召伯,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同父异母兄弟。武王之子成王继位时年龄较小,无法独自处理国事,召公与周公一起共同辅佐成王。召公巡视南方的时候曾经在一棵大甘棠树下理政、休息。后人就用“甘棠”代指官员的政绩。

【原文】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译文】

选择乐曲要根据人的身份贵贱有所不同;采用礼节要按照人的地位高低有所区别。

【赏析】

这两句讲到了中国的礼乐制度与尊卑贵贱的关系。我们历来以“礼乐之邦”自居,“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原文】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译文】

长辈和晚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赏析】

“夫唱妇随”中的“唱”有倡导之意。这句话并不是要求妻子服从丈夫,而是讲夫妻二人要和睦,要一致对外,如果有分歧、有意见回家商量解决。

【原文】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译文】

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训诲,在家里要遵循母亲的规范。

【赏析】

这两句话主要讲教育原则,强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古代,一般父亲主外,有时候可能长年不在家,下一代的教育主要有母亲负责,她们有“相夫教子”之责。

【原文】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译文】

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侄子侄女,要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

【赏析】

这句话是对前面“五伦”中“孝”的阐释。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观念的国家,一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小集体,家庭中的成员之间应该互敬互爱,互帮互助。

【原文】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译文】

兄弟之间要互相关爱,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同根连枝。

【赏析】

这句话重点讲兄弟关系,他们本是同根同源,更要互相关爱。

“孔”是指“非常,很”,“孔怀”本为极其思念的意思,后代指兄弟。

【原文】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译文】

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赏析】

这两句主要讲交友之道,这也是五伦之一,是“孝”的扩展。交友要讲一个“信”字,朋友间要投缘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相互信任,推心置腹,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切磨”即“切磋琢磨”,它是做玉的四道工序,此指对学问的研究探讨。

【原文】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译文】

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拋离。

【赏析】

这两句话主要讲“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首的“仁”。“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后来的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政”思想。二人合称“孔孟”,是中国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原文】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译文】

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缺少。

【赏析】

这两句主要讲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中国有句俗语:人穷志不短。我们不能因为物质上的匮乏而失掉这些做人的准则。

古人尚能做到这些,而以文明自居的现代人又是如何做的呢!

【原文】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译文】

脾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

【赏析】

这两句紧接前几句,讲到只有具备了“五常”“五伦”之德,人的心情才能安逸、生活恬淡。如果整天妄动心念,就会身心疲惫。

【原文】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译文】

保持纯洁的天性,心志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意志就会转移改变。

【赏析】

人的本性是非常质朴纯洁的,由于受各种利益的诱惑,欲望开始萌生。人们为了达到目的,满足欲望便采取各种手段,以至于突破道德伦理的底线,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应该淡泊世间的各种物质利益,保持一颗平常心。

【原文】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译文】

坚持高雅的情操,高官厚禄自然会为你所有。

【赏析】

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比较独立的一部分,是全文的中心。主要讲如何做人,讲到了五伦五常,怎样待父侍君,怎样交友待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好爵”指高官厚禄。爵是古代用青铜制作的酒器,不同职位的人使用不同的爵,后来用爵代指官职。

【原文】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译文】

中国古代的都城雄伟壮观,最古老的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赏析】

这段文字介绍两个古老都城精美的建筑风格。中国最古老的两个都城,乃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洛阳是九朝古都,共有九个朝代在此定都。西京长安,即西安,其地理位置近于中国中心,是十一朝古都。最早是西汉在此建都,之后秦、魏、北周、隋、唐等多个朝代定都于此。东京洛阳,西京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宏伟的两个都城。“都邑”是天子和诸侯住的地方,和现在的首都和省会一样。中国的文化灿烂光华,所以称为“华”;中国的土地辽阔广博,所以叫做“夏”,所以华夏民族就代表中华民族。

【原文】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译文】

东京洛阳背靠北邙山,南临洛水;西京长安左跨渭河,右依泾水。

【赏析】

这两句话描述了长安和洛阳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背邙面洛”描写的是洛阳的地理位置援洛阳背靠北邙山,南靠洛水。古汉语中“背”的意思,就是指北方,“面”的意思就是指南方。中国人讲究以面南为正位,所以历来的都城面南朝北。“背邙”指的是洛阳的邙山,由于水低土厚、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风水宝地。山上有很多古代帝王的陵墓,素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洛阳城靠南是洛水,洛水起源于陕西的洛南县,经洛阳城南汇入黄河,“背邙面洛”描绘的是洛阳城的坐标位置。

“浮渭据泾”说的是长安的地理位置。西安左面有渭水,右面有泾河。渭水发源于甘肃,泾水发源于宁夏,二水经西安汇合后流入黄河。

【原文】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译文】

宫殿盘旋曲折,重重叠叠;楼台宫阙凌空欲飞,触目惊心。

【赏析】

这里描绘了都城中宫殿的雄伟和壮丽。天子所住的卧室叫做“宫”,天子议政的地方叫做“殿”。殿的本义是泛指高大的房屋,后来专指供奉神佛的厅堂。“宫殿盘郁”是形容都城中的宫殿盘旋曲折、错落重叠的整体结构。

楼观,指的是古代宫殿群里最高的建筑,用“飞”来形容建筑物之高。惊,是让人看了惊讶。

【原文】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译文】

宫殿上绘着各种飞禽走兽,描画着五彩的天仙神灵。

【赏析】

这里描绘了宫殿里面雕梁画栋,画满了飞禽走兽,以及用“青黄赤白赫,黑红紫绿蓝”绘制的五彩十色的天仙和神灵,给人目不暇接、绚丽多彩的感觉。

【原文】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译文】

汉代京城中的宫殿建筑格局层次分明,回转曲折,楼台殿堂高大壮观,各种建筑物内都有彩色的图画,画的都是各种珍奇异兽以及众位神仙。走进两旁开启的厢房,可以看到柱子间挂着嵌有珠宝的华贵帐幕。

【赏析】

丙舍,指的是宫中正室两旁的侧室,也就是偏殿、配殿。由于丙舍不是正房,门户自然是朝东西方向开的,所以称旁启。

“甲帐对楹”的意思是:豪华的幔帐对着高高的楹柱。甲帐是以珍宝、珊瑚、宝石翡翠、珍珠镶嵌,是第一等的幔帐,故称甲帐。楹,是堂屋前的柱子,这里指宫殿中的第一排柱子。

【原文】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译文】

宫殿中四处大摆宴席,各种摆设已经就绪,大殿吹笙鼓瑟,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赏析】

这两句述说了宫殿里面正在进行的活动。筵和席都是古代的坐具,中国传统的叫法叫凳子。在唐朝以前,人们是席地而坐,地上铺席子,跪坐在地上。筵席就是铺在地上的坐具,贴在地上的那层席子就叫做筵,筵上再设座席。

“鼓瑟吹笙”,是指宴会中助兴的音乐、歌舞。鼓,是弹奏;瑟,是弦琴。笙,在这里代表管乐;瑟,在这里代表弦乐。鼓瑟吹笙就是管弦合奏,音乐四起。

【原文】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译文】

文武百官登阶入殿,大臣们冠帽上的珠宝饰物,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

【赏析】

中国古代的建筑无论是厅堂屋舍,还是亭台楼阁都是建筑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之上,堂前有阶,进入堂屋必须登阶,所以古人有升堂的说法。

弁,是古代的官帽,有爵弁和皮弁之分。爵弁是没有旒的冕,冕是黑色的礼冠,天子、诸侯在祭祀大典的时候戴冕,后来规定只有帝王才能戴冕,“冠冕堂皇”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弁转疑星”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戴着官帽,上官帽上的玉石在灯光的映照下,像星星一样明亮。

【原文】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译文】

建章宫的右面通向藏书的广内殿,未央宫左面到达群臣聚集的承明殿。

【赏析】

这两句话是描述长安皇宫里面的建筑格局,向左通广内殿、往右达承明殿。上古时代没有高大的宫殿建筑,禹住的所谓宫室,是半地穴式,出入口有两级的土阶,屋顶是茅草,即《诗经》中描写的“茅茨土阶”。

【原文】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译文】

宫殿里收藏了中国最古老的珍贵书籍三坟五典,又积聚着当时最杰出的文武英才。

【赏析】

“既集坟典”说的是广内殿,它是收藏图书的地方,收藏了古今的图书典籍。“亦聚群英”说的是承明殿,是皇帝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坟,指的是三坟。典,指的是五典。三坟指的是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著作;五典中的“五”指的是五帝,即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记载五帝事迹的书,叫做五典。三坟五典是中国最古老的书,已失传。

【原文】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译文】

书殿的藏书包括杜度的草书书稿和钟繇的隶书真迹,还有漆书的古籍,以及从孔府墙壁内发现的壁经。

【赏析】

这里讲的是广内殿里除了收藏三坟五典以外,还有古玩字画的真迹。

汉朝的杜度善写草书,中国历史上写草书的第一人是杜度。

杜度草书的手稿,就是杜稿。三国时代的钟繇,他的隶书真迹,就是钟隶。漆书是用树脂漆书写在竹简上的文字,现代称为“蝌蚪文”。壁经,指的是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所藏的经卷。

【原文】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译文】

京城的宫廷内聚集着百官将相,宫廷外候列着大夫公卿。

【赏析】

这里说的是承明殿里聚集了文武百官、公卿将相。府是聚集的意思。朝廷的里面,文武百官,群英荟萃。朝廷的外面,道路两旁站立的都是三公九卿。“侠”是“夹”的通假字。“槐卿”

是三槐九卿的简称。古人最崇敬槐树,槐树是中国的国树,叫国槐。三槐就是三公,代表国家最尊贵的三个职位。

【原文】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译文】

帝王对那些有功的大臣封赐给八县之广的土地,还可以拥有有上千名的亲兵卫队。

【赏析】

公卿和将相的待遇异常丰厚。简单地说,就是“户封八县,家给千兵”。每户的封地有八个县那么大,每家的亲兵卫队都有千人以上。

封,是分封土地,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王室成员和有功的臣子。给,是配给、供给的意思,国家对有功勋的重臣,配以护卫的兵卒。

【原文】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译文】

大臣们戴着高高的官帽陪同皇帝出游,车马驰驱,彩饰飘扬,威风凛凛。

【赏析】

冠是古代贵族男子戴的帽子,古人将长发绾为发髻,再用冠套住,帽子两旁就有两条可以在颔下打结的小丝带,叫缨。辇是会意字,表示是两个人拉着一辆车。振,是抖动、摇动的意思。

缨,一指系在颏下的冠带,二指马的缰绳,古人把请战叫做“请缨一战”,所以抖动马的缰绳也叫振缨。

【原文】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译文】

王公大臣们世代享受俸禄,他们出门驾着轻车肥马,过着奢侈豪富的生活,春风得意。

【赏析】

古代贵族的爵位是世袭的,只要后代子孙没有违纪犯法,爵位就可以世袭罔替。禄是根据爵位的等级不同,朝廷给的配给和补贴。古代的俸和禄不是一个概念,俸,相当于工资。禄,相当于福利,只要有爵位或名分,不干活也有禄给。

【原文】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译文】

朝廷详尽确实地记载着他们卓著而真实的文治武功,不但被载入史册,而且被镌刻在金石上永传后世。

【赏析】

策,出谋划策;功,上阵杀敌。茂,是茂盛丰厚;实,是真实不虚。中国刻碑的历史始于西汉,是往石头上刻字。刻碑为什么叫勒碑?勒,是摹勒的简称,白板素碑的碑面先要以朱砂摹勒上石,然后才能镌刻。为什么要用朱砂摹勒?一是因为朱砂色泽鲜红、醒目;二是朱砂为矿物质,颗粒粗,写出的字不变形、不易脱落。

【原文】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译文】

周文王在磻溪遇到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他们都是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功臣。取得曲阜之地居住,只有周公旦才有资格;除了周公,谁还有资格呢?

【赏析】

这里举出一系列文臣武将的故事,说明他们策功茂实的经过,以及事迹。第一个是姜子牙,说他在渭水垂钓,文王访贤的故事。

姜尚,字子牙,东方夷人。他的祖先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故又称吕尚。说的是他坐在磻石上用直钩钓鱼,不但不用鱼饵,鱼钩还悬在水面上三寸。有人问他这样能否钓到鱼,他回答说愿者上钩。周文王精通《易经》,有一天,文王要出外狩猎,他就先卜了一卦。结果显示:狩猎的猎物不是野兽,而是辅佐他夺得天下的辅臣。于是在渭水遇到姜子牙,两人谈论后,文王大喜,说:“我的先祖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帮助周国振兴,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姜子牙为“太公望”,立为国师。

第二位是伊尹,他辅佐成汤灭了夏桀,开创了殷商六百载的天下。伊尹的手艺是烹调,他本来就是汤王的厨子。中国的手艺人讲究拜祖师爷,厨子拜祖要拜伊尹。伊尹是一个孤儿,出生以后就被扔在伊水旁边,他以水为姓,所以姓伊。有辛氏的家人把他抱回家里由厨师代为收养。伊尹从小跟厨师学艺,以后随着有辛氏嫁给了成汤,伊尹也就成了成汤的厨师。他极其聪明,很有谋略,很想帮着成汤干一番大事业。他就想了一个奇招,借助给成汤做饭菜,有一段时间把饭菜做得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于是成汤把伊尹叫来,问他这菜是怎么回事。伊尹于是根据烹调的道理,纵谈天下大事。成汤听得大喜过望,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经过几次长谈以后决定拜伊尹为宰相。当时宰相之位的官名叫做阿衡,所以有“佐时阿衡”之说。

第三位是周公旦。周公旦,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四子,武王的亲弟弟。因为他的采邑在周(陕西岐山北),所以被称为周公。他为周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

周朝建立以后不久,武王就病死了,成王姬育继位。当时成王还年幼,不懂治国之道,只得由他的叔叔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周公旦摄政不久,分封商地的管叔和蔡叔就到处造谣,说周公旦欺成王年幼,企图篡夺王位。被封在商地的纣王的儿子武庚认为有机可乘,便与管叔、蔡叔等人互相勾结,扯旗造反。在这紧急关头,周公旦决定亲自率军东征。经过三年的战争,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原文】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译文】

春秋时期,齐桓公多次联合诸侯主持会盟,出兵救济弱小的国家,扶持将要倾覆的周王室。

【赏析】

这里讲的是春秋五霸,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齐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第一大国,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好、有渔盐之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民的素质和修养高。